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方法,德育论文.docx
-
资源ID:73308811
资源大小:19.6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方法,德育论文.docx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方法,德育论文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的不断加深,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地影响、浸透、冲击着教育,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当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老师面临着宏大挑战,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正在成为老师素质构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广大老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本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愈加主动地投入到信息化教育变革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构成新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形式,到达新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经过;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当代化的经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老师利用信息载体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素质,贯穿教学设计、教学施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老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以及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出,是老师遵循信息教学技术的逻辑规律和自然法则,利用技术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价值具体表现出经过,其本质都是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学生的发展。 从教学经过的阶段看,信息化教学能力蕴涵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阶段。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对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需要转化为能力;能力是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出既要综合运用知识,又要分析解决详细问题。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 以上有关信息时代老师能力构造的观点,基本都是从教学活动、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在分析信息化社会中老师教学能力构造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造框架包含五种子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融合的能力,知识更新、运用、迁移的能力,课程开发、整合、设计的能力,教学组织、监控、评价的能力,理论研究、创新、实践的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络,互相转化,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搭建起信息化教学能力构造框架。 一信息搜集、整理、融合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老师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老师需要将各种信息转化为学科知识,并融合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当中。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出在三个层面:技术层面、智力层面和认识层面。技术层面:较好地把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智力层面:把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示出信息。认识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意识。 二知识更新、运用、迁移的能力。老师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有效地将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现实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迁移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纵向迁移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横向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纵向迁移能力,主要指老师将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信息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横向迁移能力,主要指老师在信息化教学情景中的教学经历体验,创造性地应用于其它新的信息化教学情景中的能力。 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课程建设是对教学实践经历体验的有效总结,是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要请教师能够不断开发新课程,整合现有课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的课程,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组织、监控、评价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指老师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高效地、科学地组织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情景。教学监控能力,是指老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有效地沟通沟通渠道,对学生的学习经过实行动态化全程监控,把握学习的各个环节,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教学评价能力,是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课程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要关注信息化情景中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以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评价的主要价值取向。 五理论研究、创新、实践的能力。没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科研能力是实践性知识转化为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在老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老师知足于靠积累个人经历体验来教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历体验来进行教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通过科研创新教育理论,转变教育形式,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并进行实践探寻求索,实现由经历体验型老师向科研型老师的转化。 三、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式方法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信息素养高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老师队伍。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国家政策的科学统筹、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院校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寻求索和发展。笔者结合院校教育实践,以为培养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着力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化教育理念。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来宣传、强化信息化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老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老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老师角色的转换。因而,要不断提高广大老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二更新知识构造,适应信息化教育需求。在老师培养经过中,必须把信息技术作为其知识构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信息技术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作为考察老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子。院校要重视新的教育技术的引进,使老师不断了解新技术,适应新技术,驾驭新技术。老师既要懂得 教什么 ,也要懂得 怎样教 .随着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切进入,老师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发展和变化。 三重视条件建设,营造信息化教育环境。院校要加大投入力度,重视硬件和软件条件建设,营造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使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感受和体验信息化教学的便捷和优势,激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和不断发展。比方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远程教学和微课建设等,都能够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信息化教育团队。老师培养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方面。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技术知识,职前老师主要通过系统学习的方式获得,在职老师则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介入培训等方式获得离散的教学技术知识。院校要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通过学位进修、短期培训、业务培训、访问沟通、学术研讨等方式,提高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信息化教学领物,建设信息化教育团队,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构建沟通平台,分享信息化教育经历体验。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大赛广泛开展,成为全国各地各校老师观摩、学习和沟通的平台。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大赛常态化、制度化,能够为老师提供展示、沟通和提升的时机。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基础,构建信息化教学经历体验沟通的有效渠道,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创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分享。 六鼓励教学研究,引领信息化教育发展。实践证明,教改立项、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和示范课建设能够有力地推动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快速发展。 院校应该通过各种制度和奖励措施鼓励和推动信息化教学研究,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良性发展。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教学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经历体验推动教学研究发展,做到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四、结束语 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在不断研究和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和构成基础上,需要国家、地方、学校和老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通过成立领导机构、组建专家团队、培养领物、打造教学团队、政策引导、建章立制、创设环境、营造气氛,鼓励老师积极投身信息化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文君,王卫军。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当代远程教育,2020,3。 3 陈 丽,李 芒,等。论网络时代老师新的能力构造J .中国电化教育,2003,4。 4 李 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老师的教学能力J .教育研究,2002,3。 5 李 群。教育信息化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 .理论月刊,2006,6。 6 郑小军,张 霞。中职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评论,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