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相关争论概述,比较文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09230       资源大小:25.4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相关争论概述,比较文学论文.docx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相关争论概述,比较文学论文在 1962 年的经典论文(比拟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中,亨利 雷马克讲的一段话被视为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的滥觞: 比拟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 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 如政治、经济、社会学) 、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拟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拟,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拟。 1随着该文的中译首发于(国外文学1981 年第 4 期( 张隆溪译) ,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也正式开启了它的中国之旅。在这里后 30 年中,不少学者围绕着它各持己见,却又很难达成共鸣。所以讲,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理论建构的30 年,也是纷纷扰扰、 剪不断、理还乱 的 30 年。概而言之,学术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 一、 跨文化 是必须的吗? 亨利 雷马克在描绘叙述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时,并没有指明它能否还要 跨文化 ,因而,在较长时间里,中国学者也没有认真考虑过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和 跨学科研究 之间的区别,以致于有意无意地将两者等同起来。比方杨乃乔主编的(比拟文学概论就声明: 在一个民族范围内,没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比拟研究也属于比拟文学。 2136直到王向远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才意识到比拟文学界一直引以为豪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原来只是一般意义上的 跨学科研究 ,而非真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 研 究 。对 此,王 向 远 着 重 从 两 个 角 度 加 以 了辨析3102 104: 第一, 跨学科研究 是当今各门学科中通用的研究方式方法,并不是文学研究的专属方式方法。自然科学中的数、理、化、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往往必须 跨学科 ,以致产生了 物理化学 、 生物医学 等新的跨学科的穿插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也有 教育心理学 、 教育经济学 、 历史哲学 、 宗教心理学 这样的跨学科的穿插学科。 第二, 跨学科研究 是文学研究的普遍方式方法,并不是比拟文学研究才使用的方式方法。 文学是人学 ,一切由人所创造的学问,都与文学有密切的关联,而研究文学势必要 跨进 这些学科,比方,一部(红楼梦,王国维的研究角度是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俞平伯等 索隐派 用的是历史考据学,等人用的是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还有宗教学的角度、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等等,这些研究成果绝大部分都是 跨学科 的,然而,都能够划入比拟文学学科中来吗? 当然不能!在陈述了上述两个理由后,王向远提出一个关键性疑问: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呢? 他给出的答案:是: 同时也 跨文化 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在宗教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中,研究印度fo教与中国文学、基督教与中国文学、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而研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只能属于 跨学科研究 而非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 显然,王向远提高了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的入门标准,对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与 跨学科研究 作了明确的区分,突出了跨学科研究的 比拟文学 特性。传统的观点以为,一切与文学有关的跨学科研究都能够纳入比拟文学的范围; 根据王向远的标准,一切与文学有关的跨学科研究还必须是 跨文化 的,才算是比拟文学研究。10 年之后( 2020 年) ,何云波表示出了与王向远不一样的看法。作为 泛比拟文学 的支持者,何云波提倡不要为比拟文学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4,因而,他对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研究范围的界定要 宽松 得多。在他看来,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能够跨文化,可以以不跨文化,有些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跨文化,比方讲中国诗与西洋画,两者属于两个无法通约的知识系统,比拟出来的也许具有跨文化的意义,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并不相干。再如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在王向远的理解中倒是典型的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但何云波却担忧,这种研究很容易做成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这属于比拟文学的 影响研究 而非 跨学科研究 。 何云波没有对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作 跨文化 的硬性规定,不等于要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他发现,传统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有两个明显的缺乏,一是无视各种学科的 历史性 ,比方忽略了过去的 诗 与如今的 诗 、过去的 画 与如今的 画 、过去的 文学 与如今的 文学 等等之间的差异; 二是无视各种学科的 民族性 ,比方忽略了中国的 诗 与西方的 诗 、中国的 画 与西方的 画 、中国的 文学 与西方的 文学 之间的差异。以致于大量的研究只注重静态、抽象层面的 文学 与 其他学科 的关系,最后获得了一些并不可靠的发现。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何云波提倡,尽管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不一定要 跨文化 ,但最好引入 跨文化 的思维和视野: 比拟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倒不是一定要拿中国诗与西方画,中国文学与西方哲学等来进行比拟研究,而是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引入跨文化的视野。不同学科,在人类文化的知识架构中拥有各自的领域,有着自个的一套概念范畴、话语规则,但同时互相间又有相通之处,怎样在对各自 话语 、 知识体系 的清理中,实现跨文明、跨学科的对话,便成为我们深化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步骤。 二、 以文学为中心 是必须的吗? 1989 年,在为(超学科比拟文学研究撰写的 导论 中,王宁力图将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国化为 超学科研究 : 所谓超学科比拟研究除了运用比拟这一基本的方式方法外,它还必须具有一个相辅相成的两极效应。一极是 以文学为中心 ( 韦勒克语) ,立足于文学这个 本 ,浸透到各个层次去讨论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浸透和互相影响关系,然后再从各个层次回归到 本体 ,求得外延的本体 62 3简言之, 从文学出发 ,再 回到文学 ,是王宁为 超学科比拟文学研究 所预设的一大标志。 像王宁一样坚持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必须 以文学为中心 的学者还有不少,甚至讲占了大多数。比方蒋述卓强调: 进行跨学科比拟文学研究,必须是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要突出文学的审美批评与分析。 7刘象愚写到: 比拟文学的研究,无论跨越了什么样的界线,总须把文学性也就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些基本性质置于自个的核心。 遗憾的是,面对该怎样 以文学为中心 的疑问时,这些学者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讲得清楚,而是 以文学为中心 本身就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由于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是一切系统中最复杂的构造, 是根本不可能用哪一门学科的 内在逻辑 单独就能解释清楚的 9。因而,文学虽然号称是人学,但它本身并缺乏以揭示所有人的问题,文学研究当然也不可能。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既然已经跨学科了,就必然要牵涉人类创造的各种知识体系,比方最常见的 哲学 和 历史 。古人感慨 文史哲不分家 ,表示清楚哲学也是人学,历史也是人学,单单从 人学 的角度看,谁又能将 文学 与 哲学 , 文学 与 历史 截然分开? 既然分不开,坚持 以文学为中心 又何其困难? 正由于看到了 文学性 的虚妄性,青年学者赵义华才比照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必须 以文学为中心 提出了质疑。他以为什么是 文学研究 ,什么是 非文学研究 ,本身就没有一个永远恒久的划分标准,比拟文学界流行的 文学本位论 与其讲来自严密的学理论证,不如讲来自长期的学科分化所造成的学科身份思维。近代以来的学者们基本都是大学中某个学科领域从事专门性研究的教育者和研究者,这种教学和研究的专门性强化了他们的学科身份思维, 以致于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方式方法时,总是无法摆脱自个的学科中心,任何考虑都呈现一种学科向心性,进而影响和限制了学科对话和学科开放,走向固步自封。 10赵义华提醒我们,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跨学科互动是学术科研创新的必然途径,打破学科壁垒,走向学科综合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因而,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不但不应坚持 文学本位 ( 事实上也无从坚持) ,相反,还应当积极打破 文学本位 这种学术潜意识的思维壁垒,倡导一种开放的研究心态和研究视野,开展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多途径互动和对话,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赵义华的观点还能够进一步商榷,但无疑讲得坦诚和务实。假如讲,一般的文学研究 以文学为中心 固然困难,却还有可能,那么,比拟文学研究 以文学为中心 则有些虚无缥缈,原因很简单: 尽管比拟文学界一再声称 以文学为本 ,但还是无法阻挡 比拟文学 在事实上变成了 比拟文化 。 作为 比拟文化 内在组成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又该怎样 以文学为中心 呢? 或许,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有别于 跨学科研究 的文学性或许只在于它 从文学出发 一方面,它的研究主体通常是文学研究者,另一方面,它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文学( 包括作家和作品) ,至于它能否必需要 回到文学 ,则不宜作太多的约束和强迫。 三、到底怎样 跨学科 ? 假如讲要不要 跨文化 争议的本质是 什么是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要不要 以文学为中心 争议的本质是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那么, 到底怎样跨学科 争议的本质则是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该怎样操作 。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该怎样操作呢? 王宁讲了一段比拟模糊的话: 通太多方面的比拟,立足于文学本身的角度,去讨论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络和互相影响; 同时,也通过对各门艺术的鉴赏和比拟,发现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在审美形态、审美特征、审美效果以及表现媒介方面的共同点和相异之处,揭示文学与这些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络,最终站在总体文学的高度,总结出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规律,进而丰富和完善文学本身的学科理论建设。 63这一界定基本上是对西方 跨学科研究 的继承和复述,所遵循的思路不外乎是两种: 一种是借用影响研究的 影响 ,探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互相影响; 另一种是借用平行研究的 平行 ,探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通或差异。在我们的视野中,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看法与此大同小异。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王向远设想的 超文学研究 : 比拟文学的 超文学 的研究,是将某些国际性、世界性的社会事件、历史现象、文化思潮,如政治、经济、军事( 战争) 、宗教哲学思想等,作为研究文学的角度、切入点或参照系,来研究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文学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里应该十分强调是与文学相关的有关社会文化现象的 国际性 。 3105在这个界定中,与 文学 这一极相对的不再是 其他学科 ,而是其他学科中的 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 或 国际性的事件 。 在王向远看来, 学科 本身是抽象的、人为划分的东西,是科学研究的范围与对象的圈定,而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与课题本身。而 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 或 国际性的事件 能够被划入到某一学科内,但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是详细的而非抽象的东西,例如对文学影响甚大的弗洛伊德主义,能够被划入 心理学 或 哲学 学科,但作为 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 ,又不等于 心理学学科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为与文学关系密切的 国际性事件 ,能够划入 军事 学科,但显然不等于 军事 学科。 超文学研究 所牵涉到的正是这种能够划入抽象的学科但本身又是详细的 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 或 国际性的事件 。由此,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不再受 超文学研究 关注,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国际性思潮 唯科学主义 与文学的关系,则属于 超文学研究 的范围。还有, 超文学研究 也不再关注 文学与政治 的关系,但对 红色 30 年代 的思想对欧美文学、亚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影响则非常感兴趣。 王向远的新论确实很新,但在何云波那里,则又成了 旧论 。在何云波看来, 超文学研究 的 跨学科 不能算跨 学科 ,只能算跨 学科的某些因素 。他进一步以为,在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中,与 文学 相对的必须是各自独立的、自足的 学科 ,而不仅仅仅是 学科 中的某些因素。像文学中的思想、心理、道德、历史等内涵的开掘,诸如某某作品的宗教意识、历史意识、哲学思想、道德感、战争观等等,能够算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能算跨学科研究; 从中外文化比拟的角度分析中外文学的人生观、宗教观、战争观、爱情观、道德意识等等,是跨文化的文学研究,但并非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只要讨论文学中的道德意识与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的同与异,文学中的思想与哲学中的思想表示出的各自特点,文学中的法律与法学视野中的法律的融合与冲突; 文学中的历史与历史书中的历史的相通或分歧 才具有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四、从 学科立场 走向 问题立场 毋庸讳言,比拟文学复兴 30 年来,我们在理论建构领域几乎是 失语 的,因而,步入中国的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一开场就打上美国学派的烙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向远、何云波等学者开场发出自个强有力的声音,让它的中华特点越来越明显。这大概要归功于三个原因: 一是 跨学科研究 本身的相对复杂性和模糊性; 二是西方学者对 跨学科研究 讲得不多,留下了众多发挥的空间; 三是部分中国学者具有原创的意识和能力。 时至今日,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的定义、目的和操作方式等关键性问题,学界还是众讲纷纭、莫衷一是,让我们陷入无从选择的尴尬 究竟以谁的讲法为标准? 不过,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 众讲纷纭 代表着百家争鸣; 无从选择 意味着有更多项选择择,由于各家各派并非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的关系,也不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的简单更替,而是凭借各自的合理性,在比拟文学史上构成多元互补的状态。 即是讲, 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 中国化经过中的纷纷扰扰,其实是比拟文学及其研究者的幸运,由于不同的观点提供了不同的方式方法、视角乃至思维,让学界大开眼界。假如非要对这些争议作一个总结的话,我们希望这个总结是开放式的: 建议有能力和有气魄的研究者从 学科立场 走向 问题立场 后,然后再来审视这些争议。 我们知道,在一个知识分工越来越精细,学科壁垒越来越牢固的时代,研究者 很容易以自个所在的单学科的研究为起点,完全忽略单一学科之外问题的研究,更缺乏以问题为起点的研究 。11这种研究即 学科立场 的研究,其优点在于能够将学科不断深化、细化和系统化,其局限在于让研究对象越来越局部化。由于社会生活不可能像对应于它的社会科学那样被分解成相应的专业学科, 因而处于分解状态下的社会科学各学科实际上并不可能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哪怕一丁点的把握。 9也就是讲, 学科立场 的研究很可能让研究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窥破问题的本原。为了反拨学科分割的历史错误,人们才倡导超越 学科立场 ,以 问题立场 来做研究,当人们从 问题立场 出发,就会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来开掘和组织不同学科的知识。 在比拟文学研究中,同样存在着 学科立场 和 问题立场 。持 学科立场 者,会为比拟文学的包罗万象焦灼和不安,为比拟文学越来越不像比拟文学痛心和疾首; 持 问题立场 者则乐观地以为,假如比拟文学真能包罗万象,真的越来越像比拟文化,乃至变成了比拟文化,那恰恰具体表现出了它的价值和目的。 假如以 学科立场 来审视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自然会纠结于它需不需要跨文化? 究竟是为了文学还是为了非文学? 要跨的到底是学科还是学科中的某些因素? 假如以 问题立场 来审视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这些纠结就会烟消云散。文学研究也好,非文学研究也好,都是人为了解决各种问题而创造出来的,比拟文学跨学科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它固然依托于 文学研究 ,但最终目的并不是解决文学的问题,而是解决人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的问题,假如它需要跨文化,那就跨文化,假如它不需要跨文化,那就不跨文化; 假如它需要回到文学,那就回到文学,假如它需要走向文化,那就走向文化; 假如它需要跨学科,那就跨学科,假如它需要跨学科中的某些因素,那就跨学科中的某些因素。一言以蔽之,只要研究者真的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尤其是具备跨学科的能力,那么,无论如何跨其实都能够。 以下为参考文献: 1美亨利 雷马克 比拟文学的定义与功用J 张隆溪,译,国外文学,1981( 4) 2杨乃乔 比拟文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向远 比拟文学学科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4何云波 比拟文学: 越界与融通 兼评马焯荣先生的 泛比拟文学论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 1) 5何云波 越界与融通: 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6王宁 导论M/ /超学科比拟文学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7蒋述卓 跨学科比拟文学研究的前景瞻望J 中国比拟文学,1995( 1) 8刘象愚 比拟文学的变与不变J 中国比拟文学,2006( 2) 9冯钢 跨学科研究何以可能? J 浙江社会科学,2007( 4) 10赵义华 文学跨学科研究: 文学本位 、发生机制和详细展开J 世界文学评论,2008( 1) 11顾海良 斯诺命题 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8( 6)

    注意事项

    本文(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相关争论概述,比较文学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