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独白的语法和词汇衔接,电影论文.docx
电影独白的语法和词汇衔接,电影论文独白是电影叙事表现形式之一,与对白相辅相成,对电影的整体理解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电影独白的语言衔接,分析独白中的语言技巧,讨论其语言功能在叙事经过中的作用.功能语言学主要讨论了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衔接是构成语篇功能的构造之一. 在(英语的衔接( 1976) 一书中,Halliday 和 Hasan 系统的研究衔接和照应问题,集中讨论了五种衔接手段: 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华而不实前四种手段属于语法衔接.照应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个不能解释自个,而是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 假如需要在语篇内部来解释,就称为 内部照应 ,假如需要到情景中去解释,就称为 外部照应 .替代表示出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类关系,主要由语法手段来具体表现出,是指用一个简单成分来替换另一个成分,能够分为三类: 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省略与替代表示出的衔接类型基本一样,只是每个同类项目出现时,不是被替代,而是被省略,通常分为三类: 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连接表示两个语段之间的联络,它表示的不是直接的衔接关系而是间接的衔接关系.它通过表示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来预示另一个语段的存在,进而建立起衔接关系,即指将任何两个语篇成分连接成一个连贯复杂的语义单位. 最后一种衔接关系是词汇衔接,所表示出的是一种详细且复杂的意义关系,包括一样、类似、相近和相反关系.1 研究立足于语言衔接机制中的非构造性衔接,通常是由五类语义关系来实现的,即: 照应(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 ellipsis) 、连接( conjunction) 以及词汇性衔接( lexical cohesion) .如上所述,各类衔接手段又可细分为一些小类.为了方便统计,同时也是为了反映语言实际,我们使用了 Halliday 和 Hasan 在(英语的衔接( 1976) 一书所提及的衔接编码对电影(风雨哈fo路中的独白进行话语分析.该影片是一部励志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她讲述了女孩 Liz 的成长经过和人生经历: 父母吸毒又患病,8 岁开场乞讨,15 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留所,自个也进入福利机构,17 岁开场用两年的光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并获得了纽约时报的一等奖学金,继而进入哈fo学习. 一、独白中的语法衔接 在明确两大语义衔接手段( 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的前提下,可将语篇衔接手段分为五类,每个类项又设置 2 -5 个小项,都是显示语篇衔接的重要元素.在统计经过中,我们采用了人工统计计算方式方法,凡兼有两种连接功能的词句只统计衔接手段上,语法衔接共 98 次,占总衔接( 109 次) 的 90%.在所有衔接中,照应出现 53 次,占语法衔接的54%,替代出现1 次,连接手段44 次,省略手段没有出现.另外,在连接衔接中,语言的外部衔接高于内部衔接,直接纽带( immediate tie) 出现频繁. ( 一) 照应 照应是语言衔接手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大多的话语当中,出现频率在 65% 左右,在电影独白中尤为突显,这跟语境不无关系.在电影中,当隔壁老太太告诉 Liz now your mother s back 时,她无比高兴地跑回家,过楼道时影片切入独白: - the only good thing about my mother being taking a-way to that house was that when she came back she was mymum again. She cooked and she cleaned more than she even tobe a court sonographer. For me,that was a good quiet coupleof months before the drugs came back in. 从独白中能够看出,在诸多的衔接手段中,只要照应,that house 外指故事中提及的医院,而其余的 she 全部照应Liz 的母亲.又如独白: - My father,you could sit down on a couch and talkto my father. You just can t talk to him for long. He knew somuch. He got all the answers right on JEOPERDY. He was agenius,every answer,every time. That s the thing. Your par-ents are ur Gods. I look to them as an example of what I shouldfind everywhere on the world. 这是 Liz 和她父亲一起去追她妈妈时的独白,照应手段也是异常明显,话语起首的 My father 称之为篇外照应,在之前的独白中没有出现,但如此的独白编排却合情合理. 能够讲在电影独白中,经常出现篇外衔接,即影片的画面表示出配合独白,这样的表现形式是话语者对观众的述讲,而不是演员间的对话,很能捉住观众的心.华而不实,在外衔接来解释.在这里独白的表现同时,影片本身很好地讲明了独白的人际功能,这不但没有造成话语上的衔接缺失,反而简洁明了,去除语言中可去除的一切话语,让观众直截了当地把握话语的中心意义.这样的手法,在独白中经常用到,能够讲在电影独白中,这种现象是没有连接的衔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称之为隐性衔接机制( 张德禄 1999; 2000)( 三) 其他语法衔接. 替代和省略在衔接手段的使用中频率不高,而电影独白尤为如此,根据统计,电影(风雨哈fo路的独白中,替代只出如今一个地方: - What s a home anyway? A roof? A bed? A placewhere when you go there they have to take you. 在示例中用 place 替代 home,避免出现话语重复,但并不多见.而省略更是没有使用.由于有画面的配合,电影独白通常都会简洁明了,假使太多使用替代和省略,反而影响观赏者对电影内容和画面的关注.除非替代或省略的话语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否则极少使用,十分是在海外影片中,由于文化和民族的差异,在独白中太多使用替代和省略不但不能有效地配合语境到达叙事效果,反之,会使观者感到困惑,甚至会影响观者对影片的理解. 二、独白中的词汇衔接 根据统计,影片独白中的词汇衔接共出现 11 次,占总衔接的10%,远远低于语法衔接,且手段单一,通常只是重复而并没有词汇衔接中的其他小类,如上义词,同现等,如: - My mother s being buried under section,the chari-ty plot. My mother was in there. 下义词的词汇衔接也只在一个地方出现,即在其他语法衔接的示例中,用下义词 roof 和 bed 来意指 home 的概念.另外,当 Liz 的母亲即将下葬时,为了表示出对母亲不舍的情感,在语言上加强了语气,使用重复来强调,相当贴合女孩失去母亲的心情.但像这样的重复若非必要,在独白中不会出现,由于独白所遵循的是简洁的话语原则.在本影片中,所重复的词汇多为 my father,my mother ( mom) ,home 等,在语义上表示出了 Liz 对父母,对家的爱和渴望.从语言技巧方面提升了观者对 Liz 的认同感.如: - My mother s being buried under section,the chari-ty plot. My mother was in there. 三、结束语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理论对电影独白的话语分析着重考察了两大方面,本文以照应、连接等五种衔接手段为切入点,对电影(风雨哈fo路的独白进行了语篇分析,发现衔接在独白中的应用对于完善故事叙事、凸显影片风格、推动情节发展、丰富观赏者体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配合画面揭示了人物角色的性格和思想情感,使人们更好的理解电影语篇. 以下为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 Longman,1976. 2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2nd 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3Halliday,M. A. K.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2nd ed. London: Arnold,1994. 4胡曙中. 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6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7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8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温金海. 认知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跨域整合J. 外语学刊,2020,( 4) : 107 - 112 . 10张德禄. 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 外国语气,1999,( 4) . 11张德禄. 非语言特征的衔接作用J. 当兵的人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4) . 12廖美珍. 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