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
资源ID:73311461
资源大小:48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霉菌 乳酸杆菌 蓝藻 大肠杆菌 酵母菌A. B. C. D. 【答案】B【解析】乳酸杆菌、蓝藻和大肠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正确;霉菌和酵母菌均属于真核生物,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均错误。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答案】D【解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B、C均错误,D正确。3.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胆固醇、蔗糖、脂肪酶B. 性激素、维生素、胰岛素C. 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 纤维素、脂肪、糖原【答案】D【解析】胆固醇、蔗糖、性激素、丙酮酸、纤维素、脂肪、糖原,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维生素都含有C、H、O,有的含有S、N、Co等元素;胰岛素和脂肪酶均属于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都是C、H、O、N四种,有的含有S等元素;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0、N、P。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4.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 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B. 苏丹III和苏丹IV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 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答案】D【解析】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蓝,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上述鉴定都不需要加热,A、B、C均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5.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CaB. ZnC. MgD. K【答案】B【解析】Ca、Mg、K均为大量元素,A、C、D均错误;Zn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6.从根本上说,细胞都是由非生物界中的化学元素组成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为什么还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呢?( )A.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具有了特异性功能B.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C. 细胞中有个别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没有D. C、H、O、N、P、S 6种元素在细胞中共约占细胞总量的97%【答案】B【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在细胞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综上所述,B正确,A、C、D均错误。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 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 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使细胞中的RNA水解成核糖核苷酸D. 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答案】B【解析】若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RNA水解成核糖核苷酸或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则无法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C、D均错误;8%的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正确。8.下列物质中,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在组成生命的元素与化合物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也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们所知道的可以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通式,中心碳原子上连有氨基、羧基、氢以及一个R基团。【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是:一个中心碳原子上同时连有氨基、羧基、氢以及一个R基团。符合要求的是ABC,D不符合要求。故选D。9.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 调节细准焦螺旋 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调节粗准焦螺旋A. B. C. D. 【答案】A【解析】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综上所述,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10.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A、B、C、D依次表示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于95%来自线粒体,因此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A正确,B、C、D均错误。11.下列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 )A. 核膜B. 核孔C. 染色质D. 核仁【答案】C【解析】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B、D均错误,C正确。12.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 APPPB. APPPC. APPPD. APPP【答案】A【解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其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一PPP,故选A。13.科学家们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B.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D.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因此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容易得到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B、C、D均错误。14.人的神经细胞膜与口腔上皮细胞膜的功能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膜上( )A. 磷脂含量B. 水的含量C. 糖类的种类D.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答案】D【解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可见,人的神经细胞膜与口腔上皮细胞膜的功能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B、C均错误,D正确。15.据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中的哪种成分有关( )A. 磷脂B. 蛋白质C. 脂肪D. 糖类【答案】A【解析】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中的磷脂有关,A正确,B、C、D均错误。16.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 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B. 细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C. 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D. 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B、D均错误,C正确。1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酶参与的反应能产生更多的产物B. 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C. 酶能提高分子反应所需要的能量D. 人体中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的pH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酶起催化作用,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有酶参与的反应不一定能产生更多的产物,A、C错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至失活,B错误;人体中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适pH可能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7.88.5左右,D正确。18.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 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C. 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D. 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答案】B【解析】菠菜绿叶细胞中富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因此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A正确;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有胡萝卜素,B错误;在研磨的时,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正确;研磨时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19.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有氧呼吸B. 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 一定不是无氧呼吸D. 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02和 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02或乳酸。可见,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正确,A、C、D均错误。20.生产实践中,贮存蔬菜和水果的最佳组合条件是( )A. 零上低温、低氧、低CO2B. 零下低温、低氧、低 CO2C 零下低温、高氧、高 CO2D. 零上低温、低氧、高 CO2【答案】D【解析】减少蔬菜和水果细胞水分的散失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的消耗,可以延长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时间。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零上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呼吸作用,但若零下低温,则会冻伤蔬菜和水果;低O2,细胞的有氧呼吸弱,而无氧呼吸受抑制,可使有效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通过增加CO2的含量可以抑制储存水果的细胞的呼吸作用。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21.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2个,羧基总数为609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 598、2和2B. 599、1和1C. 598、14和11D. 599、13和10【答案】C【解析】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2个,羧基总数为609个,说明有61260012个氨基酸的R基上含有氨基,有6096009个氨基酸的R基上含有羧基。1条肽链的一端有1个氨基,另一端有1个羧基。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6002598个,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目21214个,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目2911个。综上所述,A、B、D均错误,C正确。【点睛】与本题相关的蛋白质的计算技巧: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2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B.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C. 构成的五碳糖不同D. 构成的碱基相同【答案】C【解析】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构成的五碳糖不同,DNA与RNA中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与核糖,C正确;构成的碱基不完全相同,DNA含有T、A、G、C四种碱基,RNA含有U、A、G、C四种碱基,D错误。23.在几内亚进行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研究结果初步发现,一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埃博拉病毒疫苗能给高危感染病人提供免疫保护。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将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关于得到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定得到20种氨基酸B. 可得到6种产物C. 碱基种类和细菌相同D. 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是一种RNA,RNA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U、A、G、C四种碱基,即6种产物,B正确,A、D错误;该病毒含有的核酸只是RNA,RNA含有U、A、G、C四种碱基,细菌含有的核酸是DNA与RNA,因此含有的碱基种类为T、U、A、G、C,所以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和细菌不完全相同,C错误。24.如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时间(ms)0306090120150180钙含量(mmol/mL)07.82.20.5000肌肉收缩力量(N)02.053.52.10.50表中数据可以说明()A. 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B. 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C. 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 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详解】A、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细胞内钙浓度最高时,肌肉力量不是最大,A错误;B、由表格中信息可知,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肌肉细胞收缩力量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然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B错误;C、该表格信息不能显示钙离子进入肌肉细胞的方式,C错误;D、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肌肉细胞力量在60秒时最大,此时钙离子浓度由7.8下降至2.2,因此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无机盐离子的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 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C. 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有关D. 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答案】D【解析】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是染色质,主要由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构成,因此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B错误;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C.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D. 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C错误;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27.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全新之门”,该天然化合物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对上文中提到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A. 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B. 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C. 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D. 如果注射该化合物,将达不到降血糖疗效【答案】D【解析】由题意“该天然化合物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可知: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而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A、B、C均正确;如果注射该化合物,也能达到降血糖的疗效,D错误。28.下列情况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黄瓜放在空气中变萎蔫萎蔫的黄瓜放在清水中恢复原状 小麦种子在阳光下晒干A. B. C. D. 【答案】A【解析】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或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是因为萝卜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所致,正确;黄瓜放在空气中变萎蔫与小麦种子在阳光下晒干,都不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因此都不属于渗透作用,错误;萎蔫的黄瓜放在清水中恢复原状,是由于黄瓜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致,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2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 主动运输既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C.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内,其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既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B正确;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C错误;大分子有机物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蛋白的转运,但要消耗能量,D错误。【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据分子大小判断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30.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中的“A”表示腺嘌呤B. 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酶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C. 所有酶和ATP共有元素组成为C、H、O、ND. ATP水解与放能反应相联系【答案】C【解析】ATP分子中的“A”表示腺苷,A错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RNA和ATP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可见,所有酶和ATP共有元素组成为C、H、O、N,C正确;ATP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31.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D.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还没有成熟,无中央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正确;视野中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将其浸润在清水中,细胞会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即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B正确;L是细胞壁,M是原生质层和液泡,N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空隙,充满的是蔗糖溶液,C错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正确。【点睛】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32.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 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C.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若研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鲜肝均浆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的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酶的高效性,B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D错误。【点睛】本题通过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知道酶的特性的含义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各选项。33.下列几位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所用技术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 )A. 卡尔文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答案】C【解析】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A错误;美国的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标记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0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0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错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科学家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D错误。34.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是( )A. 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 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C. 是C3,能被氧化为(CH2O)D. 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是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生成,B错误;是C3,能被还原为(CH2O),C错误;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35.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低温、低氧贮存种子 稻田定期排水 腹泻病人注射生理盐水 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提倡慢跑,进行有氧运动 糖渍、盐渍食品A. B. C. D. 【答案】A【解析】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低氧,细胞的有氧呼吸弱,而无氧呼吸受抑制,可使有效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所以低温、低氧都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贮存种子,正确;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根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而造成对根细胞的毒害,正确;腹泻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补充水,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因为腹泻会造成水的吸收下降,错误;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伤口处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的痊愈,正确;提倡慢跑、进行有氧运动的目的是: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使肌肉出现酸胀感,正确;糖渍、盐渍食品,是由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和盐进入细胞内,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36.图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点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最弱点B. AB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C. C点时酵母菌不再进行无氧呼吸D. 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答案】B【解析】B点时CO2释放量最少,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最弱,A正确;AB段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表示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点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表示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再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图中阴影面积表示CO2总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即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D正确。37.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实验的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C. 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和差异都不大D.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答案】C【解析】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A正确;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B正确;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和差异都不大,C正确;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D错误。【考点定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及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名师点睛】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避光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所以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镁条件下叶绿素无法合成,所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和差异都不大。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38.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5时日出,19时日落,玻璃罩内的植物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B. BC段较AB段 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 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减弱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 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答案】B【解析】图中的AD段和HI段,玻璃罩内的CO2含量都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DH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D点和H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可见,一昼夜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D点之前,A错误;BC段较AB段 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有关酶的活性较弱,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正确;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一天中FG段的光照最强、气温最高,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细胞失水过多,气孔部分关闭,影响CO2的吸收,使得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C错误;DH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使得CO2玻璃罩内的CO2含量逐渐减少,导致H点CO2浓度最低,D错误。39.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CO2的量是( )A. 3NmolB. 1/3NmolC. 6NmolD. 12Nmol【答案】A【解析】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 CO2,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则消耗的葡萄糖为N/2mol。人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molCO2,若消耗N/2mol的葡萄糖,则产生CO2的量是3Nmol,A正确,B、C、D均错误。40.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条件适宜、酶量充足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B. 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C. 主动运输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变化D. 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条件适宜、酶量充足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底物浓度成正相关,A错误;在一定氧气浓度的范围内,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受酶的量等因素的限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达到最大值后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正确;当氧气浓度为零时,有氧呼吸不能进行,但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此主动运输速率不为零,C错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酶促反应速率也逐渐增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酶促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而逐渐下降,酶促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D错误。二、非选择题41.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十分密切。X、Y是元素,a、b是基本单位,A、B是大分子有机物,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Y分别代表的元素是: X_,Y_。(2)请写出B类物质的另外三种功能是_、_和结构蛋白。(3)图中A是_,B是_。(4)在生物体中组成B的小分子物质b约有_种。【答案】 (1). N、P (2). N (3). 运输功能 (4). 催化功能 (5). DNA(或脱氧核酸) (6). 蛋白质 (7). 20【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的问题情境,准确定位图中各字母所指代的物质名称或元素种类,进而进行解答。(1)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DNA,其基本单位a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是由C、H、O、N、P组成,因此X表示N、P;B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b是氨基酸,而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Y表示N。 (2) B类物质即蛋白质除了具有调节功能、免疫功能外,还具有运输功能、催化功能,而且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蛋白。(3)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A是DNA(或脱氧核酸),B是蛋白质。(4)在生物体中,B是蛋白质,b是氨基酸,可见,组成B的小分子物质b约有20种。【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功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可以“细胞中的元素”为中心,横向辐射出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知识。42.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约5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是:甲_;乙_。(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_作用,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_。(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恒温35?_。(4)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 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 B C D(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_;_;_。【答案】 (1). 不变蓝(或无现象或出现较浅蓝色) (2). 变蓝(或出现较深蓝色) (3). 催化 (4).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 使酶的活性最高(提供酶的最适温度) (6). D (7). 高效性 (8). 专一性 (9).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意(甲、乙试管中加入的溶液的异同)、实验目的(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据此结合酶的作用机理、特性的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分析题中所给的实验步骤,进而围绕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淀粉遇碘变蓝。依题意可知:甲试管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乙试管中没有淀粉酶,其中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在甲、乙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后,甲试管不变蓝(或无现象或出现较浅蓝色),乙试管变蓝(或出现较深蓝色)。(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催化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 35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过程恒温35的目的是使酶的活性最高(提供酶的最适温度)。 (4) 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先使酶溶液达到实验pH后再和底物溶液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将不同pH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后,在适宜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以保证酶有足够的时间催化化学反应。最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通过检测产物(还原糖)的产生量的多少来判断酶的活性。综上分析,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B、C均错误,D正确。 (5) 与无机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