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从中西比较看中文“美”的词性其及意义,美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11582       资源大小:20.1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中西比较看中文“美”的词性其及意义,美学论文.docx

    从中西比较看中文“美的词性其及意义,美学论文美的观念,首先从美字中具体表现出出来。萨堤威尔(Crispin Sartwell)在其(美的六个名字一书中,呈现了六个文化中不同的美字所内蕴的不同词义:英语中的beauty 是围绕着渴望而来,希伯来语中的 yapha 是围绕着生长和繁盛而来,梵语中的 sundara 是围绕着神圣而来,希腊语中的 to kalon 是围绕着理念而来,日语中的wabi sabi(侘寂)是围绕谦虚和求缺而来,印都是梅赜文本,假如像不少学者那样视其为伪,那整个(尚书就没有 美 字。当有必要出现美字时,用的是内含着善而又具美感的 休 字。 休 字贯穿于整个(尚书之中,共出现 39 次,几乎全被西汉的孔安国(传)和唐代的孔颖达(疏和正义)明确地注释为 美 。同样,在(诗经的(颂(雅中也没有一个美字。(颂中要表示出美之义时,用得最多可以以讲是(颂中美的核心的是 皇皇 (雅中要表示出美之义时,用的最多可以以讲是(雅中美的核心的是 威仪 。 中国美学以上四个特征,都与中国文化的整合性思维方式有关,在中国美学的四个特征中,五官美感平等,造就了中国之美在一切领域的泛化,美与善同意,造就了美字进入不了中国美学的价值高位。这两大特点,在与西方美学的比拟中愈加鲜明地具体表现出出来。 二、从中西比拟看中文 美 的词性其及意义 中国文化讲究整合性,一个字也是如此。在中文中 美 既是名词(如西施之美、居屋之美、山川之美),又是形容词(美言、美德、美差)、感慨词(美哉,好美)。 而且美不仅指客观之美,还指主体的美感,如 色之于目也,有同美焉 (孟子 尽心下),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庄子 齐物论)。美只一字而可多方流动,正是中国整合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出。在西方,美,首先要分成名词(美)和形容词(美的),如希腊文中的 ο 和 ,拉丁文中的 pulchritudo 和 pulcher,英文中的beauty 和 beautiful。前者更强调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后者更突出客观事物之美与主体感受的关联。进而,有个别事物之美和普遍一般的美,这样名词也需要两个:一个用来指个别的详细之美,一个用来指一般的抽象之美。这里,西方语言基本上用形容词充为名词指详细之美,而原有名词作抽象之美。 在区分性思维的指引下,西方关于美字的使用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别高级感官(视听)而来的美和由低级感官(味、嗅、触)而来的美。亚里士多德宣称,只要高级感官感到愉快的才算美,而低级感官感到愉快的不算美。二是心灵是高于感官的,因而心灵感到愉快的也算是美,比方柏拉图的着作里常看到的制度之美、法律之美、道德之美、思想之美。用当代美学的目光来看,假如讲第一方面是力图在把美与非美区别开来,那么第二方面又是在把美与非美混淆起来。在古希腊和中世纪,这两个方面交互出现,似乎与中国古代一样都是一种泛美的观念,但其实是不同的。西方的泛美观是在区分性的原则中出现的,而中国的泛美是在整合性的原则中出现的。中西之间的一个最大差异不同在于美由于区分而走向文化的高位,这就是柏拉图的美的理式的出现。 西方区分性原则在美上的进一步演进,在近代产生了第三个方面 用于纯粹审美意义的美。这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在哲学上的整体区分,真、善、美构成各自不同的领域。在主体方面,真对应理性之知,善对应意志之意,美对应感性之情。在知识上,与真对应的是逻辑学,最典型地具体表现出在科学和哲学上;与善对应的是伦理学,最典型地具体表现出在宗教和道德信仰上;与美对应的是美学,最典型地具体表现出在艺术上。这样,美一方面仍然像古代一样,与低级的感官快乐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与古代不同,与科学、哲学、宗教、伦理区别开来,构成了(从主体上讲的)美学或(从客体上讲的)艺术哲学。这一区分,一方面在于艺术的演进,即经过古代的与手艺和科学不分,到近代的与手艺和科学区分开来,构成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美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追求美;另一方面在于美感的演进,在近代它既不同于一般感性感官的快感,又不同于理性概念的快乐,而是一种超功利概念的快乐。而这一超功利超概念的快乐,只要在艺术上才能够纯粹地获得。美感与艺术的结合,构成了西方美学即艺术哲学。西方由区分性而来的美,与中国由整合性而来的美的最大差异就是西方的真、善、美是平等的,三者共同构成了宇宙、上帝和人的整体;而中国的真、善、美是有等差的,美只要具体表现出真和蔼慈善时才是正面的,偏离真和蔼慈善时则是负面的。因而,中国的美被从文化的高位上排挤出去,这就是(尚书和(诗经的(雅(颂无美字的原因。 在西方的区分性原则中,美能够本身就是目的,进而真、善、美能够并列,而在中国的整合性原则中,美假如以本身为目的,就有可能偏离文化的方向,只要以善为目的,美才是值得肯定的。 三、从美到美学:美学语汇与中西美学的演进 西方对美字的区分,重要的在于两点:一是详细之美和抽象之美的区分。在这一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美的本质是什么,进而把作为现象的详细之美与作为本质的理式之美区别开来,创始了西方美学追求美的本质而构成美学体系的基本理路。二是美与美感的区分。美感是感觉印象与思想的合一,因此既是感觉又带有认知理性元素于华而不实。当西方近代重要考虑由外在感官与内在感官的趣味问题之时,美的问题变成了美感的问题,从主体上来讲,这就是从夏夫兹伯里到康德用美感(区别于感官的快适和概念的愉悦)来对美进行定义。从客体上讲,就是巴托对美的艺术范围确实定,来对美进行定义(艺术的目的是追求美,美就是区别于真和蔼慈善的与美感经历体验相对应的客体)。而主体的美感和艺术的美感,都远远不止于对美之感,霍布斯、丢勒、歌德、西布里等都提出太多种多样的美学类型,当时最着名的是柏克和康德提出的美与崇高。20 世纪理论家回望过去,以为除了美与崇高之外,还有 pictur-esque( 如画),构成了不同的美感类型。然而,无论是美之感、崇高之感,还是如画之感,都属于 aesthetic(美感或审美感或美学感)。而当 aesthetics 于20 世纪初进入东亚,日本学人用汉语 美学 去与之对译,中国学人又确认了这一对译。而西方的 aesthetics(美感学)之所以在中文里成了美学,在于美字在古代汉语里兼有美和美感两种词义。只要当在当代汉语里,十分是经过苏俄型主义哲学对当代汉语学术语汇的规训之后,美与美感区别开来, 美学 对 aesthtics 的对应才变成了一个问题。 对于本文来讲,需要考虑的是:西方美学基本是由详细之美和抽象之美与美、美感的区分而来,而中国之美,则是由一个美字圆转展开,这构成的中西美学各自的特质是什么? 另外,西方美学由于区分性而把美升到哲学的理式高度,而中国之美由于整合性却升不到文化之道的高度,这里面内蕴的中西美学各自的特质是什么? 最后,讲一个与中西美字甚有关联的现代美学的演进问题。西方文化从近代到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十分是 21 世纪以来,正在从区分走向整合,在美学上,以生态美学、身体美学、生活美学三大领域突显出来。 这三种美学都要求从康德的纯粹的审美感受中超越出来,而走向一种与功利、生活、自然乃至与概念相关联互相渗的美学,这好似是走到了与中国古代的整合之美上来了。但是,这只是一种浅薄之见。西方美学无疑会在全球互动中超越本身,也会吸收中国古代整合性美学的长处,然而并非离开西方由区分性美学带来的特色。因而,中国现代美学面对西方美学的新转向时,对其本质应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清楚,生态美学、身体美学、生活美学是一种朝向 beauty(美)的方向的演进,而 aesthtics(美感)除了美之外,还有更广大的领域,比方在 20 世纪以来有着宏大影响的荒唐、恐惧、媚世、堪鄙等。因而,瞻望将来,从西方 aesthtics(美感)的角度,而不从中文 美 的角度去考虑中西美学乃至全球美学的演进,是甚为重要的。而要很好地理解这一点,梳理中文 美 字的起源、内容、特点以及其在现代中国的演进,又显得重要起来。 参 考 文 献 1古文字诂林编写组 古文字诂林(第四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法 美: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演进、定型、特点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1) 3李学勤 尚书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波兰塔塔尔凯维奇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 刘文谭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注意事项

    本文(从中西比较看中文“美”的词性其及意义,美学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