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12753
资源大小:19.5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专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
高专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教育社会学论文据 2020 年 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 2020 年6 月底,我们国家网民规模达 5.91 亿,大学生网民占相当比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本文以我校学生二、三年级有上网经历体验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方面展开调查,问卷由 15 个问题组成,共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100 份,回收率 100%。笔者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描绘叙述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1 网络道德现在状况分析网络道德是在社会道德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行为,既反映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又在网络的环境里产生新的变化和发展。本次调查主要从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行为两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1.1 网络道德意识网络道德意识是人们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看法和认识。分析显示,对于网上大量不健康的内容,如色情、迷信甚至反动的信息,有 23%的学生以为很正常,无所谓,55%的学生以为只要不接触,存在是能够理解的。对于网络上的欺骗行为,15%的学生以为在,互相欺骗很正常,42%的学生以为这是在保卫个人隐私。52%的学生以为在网络上进行欺骗是很不道德的,41%的学生以为比拟不道德,只要 7%的学生以为与道德无关。可见,调查对象的网络道德意识比拟模糊,一方面她们对别人在网络上分布谎话表示反感,以为讲谎很不道德,另一方面,当他们碰到类似的行为时,又觉得无所谓。或许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学生能够以构成的道德标准指导和约束自个的行为,但当道德的非强迫性和自我约束性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交织在一起时,他们对虚拟世界的道德意识开场变得模糊起来,不过他们对道德具有一定的判定力:在调查中,85的学生以为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某网站公告会员的个人相关资料属侵犯隐私权的行为;90的学生以为 网络信息很多属于个人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信息。2 网络道德行为网络道德行为,是指当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别人或社会的网上行为。本文主要从网络盗窃、网络谎话、网络恋情三方面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展开调查。2.1 网络偷窃网络盗窃行为是指网民利用网络的分享性和易获取的特点,在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形下,将别人的代码、资料或成果拷贝并公开出版或占为己有。当问到 你能否有过在网上下载文章,并且不作任何修改而将之作为作业上交的经历 时,35%的学生回答 有,但不经常 ;7%的学生试图在网吧盗取别人的QQ 和微信;23%的学生曾经利用 网上邻居 ,在未经学生许可下,复制、删除学生的作业;而高达 82%的学生同意 网络上的资料,皆是能够自由下载并存储至个人电脑中 的观点,他们对自个的盗窃行为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并不清楚自个的行为已经侵犯到了别人的版权和隐私权。2.2 网络谎话互联网的隐蔽性、虚拟性和不可控制性使得网民的言语和行为都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网络上都有过欺骗行为,63%的学生表示经常在网络聊天时讲谎,78%的学生曾经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实信息,一些学生尽管以为在网络上欺骗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由于自个也曾经被别人欺骗过,觉得在网络上相互欺骗很正常。确实,由于互联网本身缺乏规范和监督,网民在进行道德判定和行为选择时,就很难难遭到本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难以构成一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 他律道德 ,在弱化的 他律道德 面前,也就很难期望网民表现出道德行为。2.3 网络恋情网恋 是网络时代的新名词和新现象,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网络恋情。统计数据显示,有过网恋经历的比例为 10%,支持网恋的比例为 43%,不支持的为 33%,24%的学生没有表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恋情的无约束性必将引发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法律问题,一部分人利用网恋进行情感欺骗和玩弄异性感情,诈财骗色。所幸的是,在调查的 100 个学生当中,当前还没有被骗的经历。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发现,我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不容乐观,主要表现道德意识比拟模糊,但具有一定的判定力;多数学生遭到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其网络行为难以 自律 和 他律 。学校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网络道德领域的引导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3 考虑及建议3.1 制定网络道德规范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新、奇、特的事物充满好奇。为了防止因猎奇心理而导致的不良网络行为,学校应制定出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渠道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加强法律、技术上的监督,以净化校园网络内容,抵挡网络负面影响。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着道德批评的不系统和不完好、道德理想环境的模糊和道德权威的缺失等问题,使得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需要一段时间。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了计算机伦理 十诫 ,包括 你不应该到别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盗窃,你不应该剽窃别人的精神产品 等条款,详细地规定了人们在网上的行为;南加利福利亚大学也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类型;中国在最近几年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规范,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络道德规范都还难以深切进入民心,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的努力。3.2 完善现有的道德教育方式学校无疑是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同时也给他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新的挑战。德育工作者应尽快将网络德育纳入现行德育的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构建,构成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德育理论框架;建立一支以德育老师为主体,当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技术支持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投入到网络德育教育的研究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的媒介工具,全面优化学校德育的方式手段,实现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优质德育。3.3 加强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导致网民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自护能力,自辨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保卫自个的身心健康;学习自个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网上的有价值的信息,学会挑选、加工、运用网上信息,进而成为网络中具有道德判定和道德实践的个体。互联网是一把 双刃剑 ,它既能够极大的造福人类,可以以无情的伤害人类,网络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唯有社会、学校、学生个体的密切配合,网络道德教育方能获得较好效果,我们的学生方能一方面自个不对信息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又能充共享用互联网带来的精神愉悦,保持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以下为参考文献:1李明国. 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调查与探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4.62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3杨琴. 网络环境中的女大学生思想道德现在状况调查与分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6.34胡纵宇. 网络伦理的窘境及对策分析. 广西社会科学.2006 .115肖香龙. 网络道德建设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