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艺术美学的感性学特点.docx
怪诞艺术美学的感性学特点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全面展开和后当代文化的骎骎日进,怪诞逐步凸显为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核心范畴,遭到了持续的关注和阐发。在文艺作品中,怪诞人物形象不仅显着地出如今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原始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词汇中,也在立体主义和某些抽象派那儿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在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人们往往把包括波德莱尔、罗斯金、尼采、弗洛伊德、巴塔耶、巴赫金、克里斯蒂瓦等有着深远影响的着名思想家纳入怪诞研究的传统。怪诞理论研究者斯泰格指出,无论怪诞曾在艺术与文学的讨论中充当多么卑微的角色,如今,它已经大致上获得了本人尊贵的地位。即使如此,包括文学、绘画、雕塑、电影和摄影等在内的现代艺术领域所呈现的怪诞特性,仍然无法通过怪诞术语的词源学考证而揭示出来。而且,怪诞也不能被锁定在对特定意义、形式、历史阶段或详细政治功能的描绘上。甚至有学者以为,任何通过定义方式来锚定怪诞含义的尝试都注定要失败。这源于怪诞术语所描绘的对象的广泛性和怪诞定义的开放性。讨论怪诞的审美特性,不仅对理解怪诞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新媒体、新生物技术和全球化语境中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科技、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种族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开拓出了创造性阐释的空间。我们用怪诞的感性学特征置换怪诞的审美特性,意在回归aesthetics的原初内涵,即研究感性知识的学科。由于,无论将怪诞视为滑稽的和令人厌恶的扭曲、不一致、荒唐,还是人类与动物相互交织构成的装饰图案、扭曲到滑稽的人物或设计,其丰富内涵都是传统美学(关于美的艺术的研究)所无法涵盖的。同时,强调怪诞的感性学特征,也意在将对怪诞的审美考虑沉降到怪诞本身身体-物质的低级但更根本的层面上。详细讲来,本文旨在从三个层面讨论怪诞的感性学特征:首先,扼要梳理西方怪诞研究对它的经典定义,指出这些定义的共性在于从审美效果或审美感受角度展开论证,以为怪诞是可怕的与可笑的相混杂,这涉及的是怪诞的主观感受层面,可概括为可笑可怕性其次,针对西方界定怪诞的上述倾向提出怪诞的可感性(sensibility)问题,我们称之为经历可感性,详细分析影响主体对怪诞艺术感悟的基本要素;最后,指出怪诞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异质杂合性或混杂性(hybridity),怪诞艺术在媒介、元素、主题、形式和身份等五个层面上具有混杂性特征,而这五种混杂性的进一步混杂,开启了一个新颖的审美领域。作为一种复杂而带综合性质的艺术手法和审美途径,怪诞能够讲是连接诸种感性学范畴悲剧、喜剧、滑稽、丑与荒唐等的元范畴,也是对人类本质的考虑经过中暂时无法摆脱的范畴。一、可笑可怕性很多学者以为怪诞属于不可范畴化的范畴,由于它所指称的那种把所有东西都混为一体的怪物是无法命名的,我们的思维里也找不出能够与之对应的范畴。然而,作为西方文艺研究中的一个术语,怪诞通常被界定为以夸大和变形的方式展示人体形象,?其典型特征在于奇异的变形(bizarredistortions),尤其是对人体特征进行夸大的、反常的刻画和描绘。详细讲来,怪诞能够指称一种特殊的绘画风格,一种包含着某些创作观点内容、构造以及观看者产生的影响的美学范畴,一种兼有装饰功能和护符功能的装饰图案,?民间诙谐文化的物质-身体形象体系,?美国现代文化生活的文学与视觉表征形式,甚至是复数的(grotesquerie)、朝向晚期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怪诞。尽管这些界定各不一样,但有三点却是一致的:(1)怪诞意味着对立项之间的混合(2)两个对立项分别为可笑的(ludicrous)与可怕的(fearful);(3)上述界定皆从审美效应角度展开,对于怪诞审美特性的讨论来讲,这种被比厄斯利称作情感性定义的方法是无法避免的。就第(1)和第(2)点来讲,诚如海耶斯所言,20世纪的文艺研究者通常继承了罗斯金在(威尼斯之石)中的看法: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怪诞之作都由两种成分组成:一是滑稽可笑的事物,二是令人心生恐惧的事物。对可怕与可笑两种因素的强调能够讲贯穿在包括雨果、戈蒂埃、波德莱尔、霍夫曼、凯泽尔、巴赫金、汤姆森、斯泰格、詹尼斯、哈普汉姆、芬格斯坦、科鲁斯、古德温、马斯葛来福、罗森、西斯瑞罗尼、爱德华兹和格兰伦特等几乎每一个涉足怪诞美学的学者。固然凯泽尔由于遭到浪漫主义怪诞观的影响而过分突出可怕一项的权重,但他仍然成认笑在怪诞的滑稽和挖苦的边缘发生。另外,由于巴赫金在怪诞现实主义、怪诞身体形象和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之间建立了等式,所以,巴赫金式的怪诞是一种全民性、节庆性和乌托邦式的狂欢,但他同时又以为这种狂欢是双重性的,是对崇高的东西的降格和贬谪。意味着靠拢人体下身的生活,靠拢肚子和生殖器官的生活,靠拢交媾、受胎、怀孕、分娩、消化、排泄这类行为。而这些行为,在克里斯蒂瓦那里则被解读为卑贱这一能够归为可怕的身体经历和情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