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及心理疗法联合方式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效果分析,神经病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14493
资源大小:19.0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针药及心理疗法联合方式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效果分析,神经病学论文.docx
针药及心理疗法联合方式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效果分析,神经病学论文胃神经官能症指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出现异常,主要是由于胃运动和分泌机能的失调导致,在临床上是以胃肠功障碍为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的异常感觉和状态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嗳气、 神经性呕吐以及神经性厌食等,发病率比拟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2。 本文对 2018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胃神经官能症中, 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 90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观察及比照分析, 以为临床有效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在方式方法上提供参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 90 例胃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华而不实男性患者占 21 例,女性患者占 24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0 12.5岁,病程在 5 个月到 18 年之间;观察组患者给予针药结合、心理疗法联合治疗,华而不实男性患者占 21 例,女性患者占 24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5 12.0岁,病程在 5 个月7年之间。两组的基本资料经分别比照分析后均提示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5,有可比照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制定的关于胃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3;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表现为上腹胀、胀气、嗳气、恶心上腹不适等胃功能异常感觉和状态,对于消化性溃疡、胃肿瘤、慢性胃炎以及肝胆胰病变的患者进行排除;中医临床分型可分为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脾胃不和。 1.3 方式方法 1.3.1 治疗方式方法 观察组采取针药结合以及心理疗法进行治疗 ,针刺治疗结合患者病情程度施行,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针刺的穴位主要包括足阳明和手厥阴以及相应的募穴,对足三里使用平补平泻的方式方法,其余穴位均使用泻法,行针5min 之后出针 。 针刺足三里和中脘部位能够到达清热 、和胃 、降逆成效,对于胃肠的蠕动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能够促进胃排空。 胃俞穴对于胃肠蠕动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具有健脾胃和消积滞效果,胃蠕动功能减弱时,对胃俞部位进行针刺,能够加强胃肠的蠕动。结合中药调理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范畴,药物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使用柴胡舒肝散行辩证加减方式治疗。方药组成:柴胡与白芍各 20 g,香附与枳壳各 15 g,陈皮与川芎各 10 g,另加 6 g 甘草,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给予随症加减治疗, 针对嗳气异常感觉和状态患者加用旋复花 10 g、绿萼梅 10 g、沉香 10 g,进行疏肝行气治疗;针对厌食异常感觉和状态患者加用焦山楂 15 g 和神曲 15 g 进行消食和胃治疗;针对呕吐异常感觉和状态患者加用姜半夏 15 g、 吴茱萸 5 g 以及代赭石 20 g 进行降逆止呕治疗;针对肝郁气滞严重的患者加用川楝子 10 g、郁金 9 g 进行行气止痛治疗;针对肝郁化火患者加用黄芩 10 g、栀子 10 g 以及黄连 5 g进行疏肝泻热治疗。 同时给予心理疗法,由于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是以胃肠功障碍为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疾病,病情的发展和患者的精神情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胃神经官能症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且拖延,容易加重患者悲观、焦虑等心理负担,对及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因而在给予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要注重给予患者心理指导,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够耐心解答,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针药结合治疗。 1.3.2 疗效断定 对两组临床疗效作综合断定。 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相关体征以及异常感觉和状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治疗后 2 个月内未见复发;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相关体征以及异常感觉和状态均显着缓解,异常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相关体征以及异常感觉和状态出现一定缓解, 异常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相关体征以及异常感觉和状态均无变化或恶化。 1.3.3 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 SPSS 13.0 对以上数据作统计处理 ,用 2对计数数据作验证,P 0.05 时提示对照结果有显着的差异性。 2 结果 两组疗效临床对照 在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上统计后显示,观察组为 93.3,对照组为 84.4;另外,观察组 45 例患者中,治愈 17 例37.8%,对照组 45 例患者中,治愈 10 例22.2%;观察组的疗效较之对照组显着更佳P 0.05。 见表 1 所示。 3 讨论 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的异常感觉和状态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呕吐以及神经性厌食等,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胃神经官能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和情志失调和肝郁气滞相关,临床治疗方式方法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主4。 针刺足三里、脾俞、中脘和胃俞等穴位能够对胃肠运动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能够对胃电运动亢进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加强了胃肠道的收缩力,加快了蠕动,能够有效缓解腹胀和胃肠积气等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 中药方剂中的白术、参和茯苓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等成效, 砂仁和木香具有辛温理气止痛成效,陈皮和半夏具有和胃理气的成效,槟榔具有行气化滞除满成效,甘草对诸药具有调和效果。各方药联合使用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等成效。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能够到达气血同调、攻补兼施、脏腑通治、升降合用等成效,能够使胃气得降、气机得畅、脾气得升以及肝脾调和,进而到达疾病治愈效果。 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是以胃肠功障碍为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疾病,除了给予临床有效治疗方式方法之外,还需要给予心理疗法治疗,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避免对患者的神经造成刺激5。 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引导,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沟通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用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疾病的康复作用显着6。 以上研究显示:治疗后在临床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93.3,对照组仅为84.4;在治愈率上 ,观察组为 37.8%,对照组为 22.2%;可见 ,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拟明显更佳P 0.05。 以上综合表示清楚,针药结合联合心理疗法应用于胃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临床相关体征与异常感觉和状态可起到显着的缓解作用,利于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提升,且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比拟高,治疗效果相对更要彻底,临床可积极予以应用并推广。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张怀礼 ,彭大德.心理基因重组疗法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33:270-272. 2 曹启洪.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神经官能症 128 例J.中国医药科学,2020,14,4:86. 3 陆家仕,钟阳. 胃神经官能症 心情压力引发的疾病J.当代养生,2020,214:44-45. 4 沈庆法.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中西医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8,198:71-73. 5 张艳莉 ,牛兴荣 ,杨婕. 心理疗法治疗神经官能症J.医药论坛杂志 ,2018,208:60. 6 王春丽,陈天安,赵红胜. 针药并用治疗胃神经官能症 58 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172:39. 论文来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