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刘诗雯、丁宁乒乓球接发球特点及规律研究,运动训练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15702
资源大小:18.2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李晓霞、刘诗雯、丁宁乒乓球接发球特点及规律研究,运动训练学论文.docx
李晓霞、刘诗雯、丁宁乒乓球接发球特点以及规律研究,运动训练学论文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发动的一项重要技术,若处理不当会给对方较多的进攻时机,同时造成自个心理上的紧张和技战术运用的混乱,甚至导致直接失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曾提出 接发球一体化 的观点,即接发球及下一板的衔接融为一体,才算是一套完好的接发球技术组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52届世乒赛女单前3名运发动李晓霞半决赛、决赛、刘诗雯半决赛、决赛、丁宁1/4决赛、半决赛的比赛情况进行分析,探寻其接发球特点以及规律,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1 李晓霞技战术分析 1.1 李晓霞正、反手接发球效果 由表1可知,李晓霞正手接发球总数大于反手接发球总数。与丁宁比赛时,李晓霞的正手使用率较对阵刘诗雯时明显增加,讲明其在对付左、右手打法时接发球战术有刻意变化。 综合来看,李晓霞正手接发球的使用率最高,讲明其正手进攻点多,威胁性大,更利于下一板进攻和衔接。 从使用效果来看,尽管李晓霞接发球直接得分率较高,但其与刘诗雯比赛时却不占优势,直接得分率为10.5%,低于对手;而直接失分率则比对手高近6%。 1.2 李晓霞接发球技术运用 统计显示,李晓霞接发球技术的运用以摆短为主。在对阵刘诗雯时,第一板接发球除摆短外,挑打、反手拧、拉冲3项的使用率合计高达50%;同时,使用抢攻的比例最高,第1板抢攻意识好,能力强,往往能到达出其不意的效果。与丁宁比赛时,李晓霞较多使用摆短和劈长,通过变换回球落点进行过渡,强调回球的稳定性;同时,正手挑打和拉冲的使用率也较高,具体表现出出稳中带凶的特点。 1.3 李晓霞接发球落点分布 统计显示,与刘诗雯比赛时,李晓霞的接发球落点多集中在左半台底线,压住对方的反手位,尽量减少其正手抢攻的时机,并积极构成相持,化被动为主动。对阵丁宁时,其接发球落点多集中在中间台近网,其次是右半中台和底线,既让对方难以抢攻,又压住其反手位,又稳又凶。 刘诗雯的技术特点是速度快、衔接好,故与其对阵时,李晓霞避免回球落点在其正手,限制其速度发挥。同时,李晓霞将回球落点主要控制在刘诗雯的反手位,既构成相持,又限制其速度发挥,以攻对攻,扬长避短,发挥自个正手气力大、速度快的优势。丁宁是左手持拍,比赛时,李晓霞尽量避免回球落在丁宁的正手位,而以中台和右半台为主。 2 刘诗雯技战术分析 2.1 刘诗雯正、反手接发球效果 由表2可知,刘诗雯的反手接发球总数大于正手接发球总数。在与李晓霞比赛时,其正手接发球率略高于反手,讲明其接发球手段多变,注重衔接。在对阵朱雨玲时,刘诗雯的反手接发球使用率大于正手,主要以过渡为主,战术较为沉稳。总体来看,尽管刘诗雯接发球的直接得分率不高,但直接失分率在3人中最低,尤其在与李晓霞的比赛中,反映其接发球效果的2项数据均占微弱优势。 2.2 刘诗雯接发球技术 统计显示,刘诗雯接发球技术的运用以摆短为主,第1板接发球最为稳健;其次是劈长,在积极构成相持球的同时,保证了技术运用的稳定性。需要讲明的是,在接发球环节,刘诗雯采用过渡的比例在3人中最高,可见其接发球沉稳有余而气魄缺乏。一味强调稳定,使其丧失了一些出奇制胜的时机,往往在第4板处于被动。 2.3 刘诗雯接发球落点分布 统计发现,比赛中刘诗雯接发球落点多集中在中台底线和左半台底线,以压制对手反手,积极构成相持,发挥本身动作衔接快的优势,以快、变取胜。与李晓霞比赛时,刘诗雯接发球落点以底线为主,同时积极上手构成相持,敢于拼抢,化被动为主动。对阵朱雨玲时,其接发球落点仍然以底线为主,充分发挥自个速度快、衔接好的优势。同时,将回球落点压在对手反手位,限制其正手优势,进而寻找时机,获取胜利。 3 丁宁技战术分析 3.1 丁宁正、反手接发球效果 由表3可知,丁宁反手接发球总数明显大于正手,可见其反手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同时也反映其接发球手段较单一,过于依靠反手。在3名运发动中,丁宁运用反手接发球的比例最高。从某种程度上讲,丁宁太多地运用反手接发球限制了其下一板进攻和衔接,再加上比赛中回球质量不高,造成比赛失利。总体来看,丁宁接发球直接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对阵李晓霞时,接发球失分率高达11.3%,这也影响了比赛的最终结果。 3.2 丁宁接发球技术运用 统计显示,丁宁接发球技术的运用以摆短为主,其次是拉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抢攻的比例高于刘诗雯,但失误率也较高,导致第1板抢攻并未使自个获得过多的优势。 3.3 丁宁接发球落点分布 统计发现,比赛中丁宁的接发球落点多集中在中台近网,很少在底线,目的是有效控制对方的正手抢攻,为自个创造上手时机。与李晓霞比赛时,丁宁的接发球落点以近网为主,战术稳健,回球落点主要控制在中台,以限制李晓霞的正手强攻和反手快速起板。对阵李明顺时,丁宁的接发球落点以中台为主。由于李明顺是削球选手,底线长球利于其发力和回球旋转变化,故丁宁有意将回球控制在中台,以避其优势。 4 、结 论 李晓霞接发球以正手为主,摆短是其主要技术,落点以中远台为主,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较高,但接发球直接失分率也较高。刘诗雯接发球以反手为主,落点多在远台,主动与对手构成相持,但回球多以过渡为主,接发球抢攻使用率较低,接发球直接失分率也较低。丁宁接发球主要依靠反手,摆短技术占其接发球技术的一半,且回球落点在近网,接发球较为保守。 李晓霞接发球落点以底线为主,利于积极构成相持,可增加近网短球的使用率,丰富回球变化;同时,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刘诗雯固然接发球落点以底线为主,且积极构成主动相持,但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较低,回球相对保守,应加强接发球抢攻环节,敢于上手,为第4板赢取主动。丁宁接发球落点以近台为主,接发球过渡质量高,但落点略单一,应加强回球长短的变化和接发球战术的多样性。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王丽娜 , 王艳 . 第 28 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发动接发球技术分析 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 2 李婷 . 对优秀乒乓球运发动王皓 3 届奥运会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D. 上海 : 上海体育学院 ,2020. 3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长盛考研究课题组 . 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寻求索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