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统治环境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武术论文.docx
-
资源ID:73315844
资源大小:20.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唐代统治环境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武术论文.docx
唐代统治环境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武术论文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往往得益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社会风气的引导 1,武术也不例外。正如,(孟子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历史见证了武术的发展,波涛壮阔;武术饱经了历史的风霜,恢弘大气。武术在其氤氲萌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遭到多种文化的合力滋养。统治阶级的意志始终贯穿于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广泛的辐射力和强大的浸透力。这种气力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同时又限定了武术发展。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制度建设方面。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武举制三起三落唐长安两年始设,晚唐废止,宋仁宗恢复,后又被废止,到宋英宗才定为制度、宋代国策 固本削枝 将精兵统管于朝廷、明代的 卫所兵制 使军民分离等做法极大地影响了民间习武的走向。唐代处于火器发明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在防身、格斗、战争、统治以及军事训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的统治者都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且是经历了多年的统一战争而立国,深明和武备的重要性,特别重视武术人才的选拔和军事气力的组织训练。 2 注重武备,创立武举制 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2.1 注重武备 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 2。强盛繁荣的唐王朝经历了 290 年的浩荡岁月,这期间有外族侵扰、内部抗争,藩镇割据、外戚篡权等不安宁因素影响着大唐帝国的安危, 武备 在维护唐王朝的安宁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特别重视武术人才的选拔。唐朝初年,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征募合一的制度,包括终身兵役与短期兵役两种。终身兵役即指自西魏时已开场的府兵制度。唐代的统治者特别重视对府兵的选拔和军事训练。府兵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军事组织,府兵战士平常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在选拔府兵的经过中秉承 拣点之法,则均者取强 3的原则。 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至罪及刺史 4充分具体表现出了府兵武艺训练之严格。府兵在临兵出征时需自备武器和衣粮,但能够免除租调来获取相应的补偿,并能够通过军功获得升迁。所以,当时的青年人大都特别重视习武,以实现参军的愿望,凭借战绩还能授官封爵,这一定程度上就使习武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国家,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与府兵制同时,唐初也实行一种短期兵役制,即为募兵制,对入伍者的武艺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取户殷丁多,人材骁勇 5。 盛唐时期,由于府兵制的日益衰落和对外军事战争的需要,募兵制应运而生,成为补充军事气力的重要手段。唐玄宗下令 :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京文武官才堪为刺史者各令封状自举。 6 安史之乱755-763 年,结束了唐帝国统一强盛的局面,并逐步构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出于对抗和其他藩镇的需要,特别重视对武术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唐肃宗曾下诏求 武艺绝伦 7者,唐德宗也曾征求 军谋宏远,武艺殊伦者 8。(资治通鉴卷 252 记载: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 年:因南诏经常进攻成都最,当地官员于是张榜招募骁勇之士,一时间,应募者诸多。唐中后期的这种募兵制为武艺超群者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时机,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习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 唐玄宗为整顿军旅,安宁边疆,公布(练兵诏和(禁私役战士诏。为了保证诏令的落实,玄宗特命兵部侍郎裴漼、太常少卿姜皎,按时到检查(练兵诏和(禁私役战士诏贯彻执行的详细情况和问题。唐玄宗不仅重视训练战斗人员,而且特别注意培养、选拔战争指挥人员。为了广泛罗致良将贤臣,专门公布了(命诸州举贤才诏。他曾经亲身测试人才,韦肇在(驾幸春明楼试武艺绝伦赋中记载了比武时的盛况: 有武备者,国之嘉谟;习武事者,人之令图。 是以诣阙者数百计,而升明者才一二焉。 9 2.2 创立武举 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为了使选拔武艺人才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唐代统治者实行武举制。 武举制不仅在科举史上占一席之地,而且超出了科举史本身,也是军事史、武术史、教育史的组成部分之一 10。是统治者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中国唯一由武状元而位置宰相并且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卓越战功的唐代名将郭子仪即是通过武举选拔而得。 在武举制之前, 以武取仕 以制科的形式存在,统治者会结合当年国家的军事需要设立不同的制举科目。由于制举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以及选拔方式等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武举制应运而生。武举制的设立,把武艺人才的选拔纳入常科的轨道,与当时流行的进士、明经等科处于同等地位,使得 以武取仕 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武举制的创立为武艺人才提供了晋身之阶,提高了武艺人才的社会地位,进而推动了社会尚武之风的盛行。 3 唐王室成员身体力行 营造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 在尚武任侠的风气中,唐王室成员身体力行 11。唐代的统治者都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且是经历了多年的统一战争而立国,大多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这幅楹联囊括了唐王李世民的戎马一生。据讲他曾在战场上手刃千人以上。其兄弟建成和元吉皆武艺超群,勇猛善战。明茅(武备志云: 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端章残篇中亦有歌诀,不详其讲。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载: 太子与元昌各统其一,披毡甲,操竹矟,布阵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 这足以证明李氏家族的尚武之风浓烈厚重。 在唐王室的影响下,任侠之风在民间广为盛行,从这时期的诸多的有关描绘叙述侠客的文学作品即可得到印证。最着名当数李白的(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在李白对侠的赞美中,显示出诗人对侠客的浪漫想象。李白不仅对侠客有浪漫的想象,而且曾 少任侠,手刃数人 。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玉剑浮云起,金鞍明月弓。 12 唐代武侠小讲塑造的武艺高强、义薄云天的侠士形象与唐代的尚武任侠风气密切相关。尚武任侠的社会风习使唐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武力强盛、繁荣兴盛的时代。当然,这些与统治阶级的倡导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4 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的历史影响评析 1统治阶级对 武备 的重视,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稳固了军事统治,营造了安宁和谐的社会局面,这又为武术的发展缔造了有益的社会生态环境。正是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生态系统中,武术得以蓬勃发展。2创立武举,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促进了武术的规范化、系统化。但是由于武举考试固定的考试内容和科目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武术项目的全面发展。3唐王室成员身体力行,营造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在文化单一的古代中国,统治阶级的行为和喜好作为社会的 标杆 ,被群众竞相效仿和推崇。 综上所述,唐代统治阶级主要参军事制度、武举制度、身体力行,三方面来促进唐代武术的发展。注重武备,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创立武举,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武术的发展;身体力行,营造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唐代统治阶级对于武术发展的影响是多元化的,总的来讲是积极的。 5 结束语 在相对封闭、大一统、权利高度集中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统治阶级的 禁 或 扬 关乎武术的兴衰前程。唐朝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以致于岁月的长河流经今日,我们还会经常恋念唐朝,回味唐朝。 唐代统治阶级倡导和渲染下的尚武崇侠的社会气氛我们无法置身华而不实亲眼目击。只能通过研习当时的历史书籍、品读武侠诗文、翻阅武侠小讲,等途径来管窥一二。沿着岁月的时空逆流而上,我们似乎能够设想当时唐人习武的浩大场景。进而感受唐代武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在唐代统治阶级影响下的武术的宏大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出和制定的关于武术发展的系列方针和策略稳固了大唐盛世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大唐武术的空前繁荣。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2 2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1 3(唐律疏议卷 16(擅兴 4(资治通鉴卷 232 5(唐六典卷 5(尚书兵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