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学前教育论文.docx
-
资源ID:73318011
资源大小:18.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学前教育论文.docx
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学前教育论文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对黑猩猩进行研究,最早提出了心理理论的概念,把它定义为理解别人心理状态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够理解别人的信念、目的、意图及情感等与本身有所区别;二是能够觉察和揣测这些详细区别是什么,即认识别人是怎样思想的。概括起来,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别人心理状态进行揣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 心理理论被以为是人类社会交往经过中的一种关键能力,也常被称为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心理理论研究的经典范式是错误信念false-belief理解任务。心理理论的研究最初以儿童为主要考察对象,随后的一些研究也牵涉精神病患者及特定人群,如孤单症患者。本文将重点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概括。 一、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 对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大都会牵涉其影响因素,由于知道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干涉儿童心理理论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解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的差异。研究表示清楚,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差异是其早期各种社会经历体验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背景,儿童的早期教育是从家庭开场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场关注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显著影响,华而不实包括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经济地位、家庭沟通方式等。例如Mark发现当父母较多地使用心理状态对儿童进行回应时,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更好;桑标、马伟娜和洪灵敏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发现同伴关系和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最好,听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同时儿童在游戏中有家长指导并且共享情感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的作用更大,超过同伴和友谊的作用。假装游戏Pretend Play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主要游戏类型,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王赟、杨宁以为,在假装游戏中,儿童需要进行角色、实物转换以及角色扮演,而这种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的转换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其二,解释儿童心理理论质量的差异,主要讨论影响心理理论的心理能力。首先,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内在的联络当前还没有确定,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但是语言能力着实是影响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示清楚,儿童要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我们国家学者在(不同形式的语言参与对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涉中指出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次,认知执行功能,如今越来越来多的研究开场关注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从执行功能角度来理解心理理论,由于研究者发现为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可能处于拥有共同的脑区域。如徐芬等人指出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都牵涉括眶额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Cassidy研究发现,儿童在假装错误信念中的表现好于标准错误信念任务是由于儿童抑制对突出现实线索做反响的控制执行功能缺乏。最后,社会交往能力。心理理论牵涉到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因而社会交往能力必然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理论。同伴关系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具体表现出,因而社会交往能力对心理理论的影响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同伴关系上。毛志宏,陈清萍采用同伴提名法和四种心理理论任务考察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的同伴地位与心理理论有显著的相关,受欢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得分最高。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心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实验室错误信念任务研究发现,社会理解能力高的儿童在假装游戏及要求理解别人心理状态的社会行为中有更高层次技巧。讲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儿童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逐步发展,诞生了很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式方法,如fMRI,ERP,PET等,而且这些技术也相应地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场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来研究儿童心理理论,以期发现心理理论的相关脑区。如方卓,胡志国,张学新发现与心理理论相关的脑区主要是内侧前额区、颞顶联合区、颞上沟、颞极和杏仁核等。心理理论脑成像研究最多的是对别人错误信念的理解。 在错误信念上,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任务都发如今错误信念条件下,成人和儿童右侧前额皮质背外侧、右侧额中回等都存在显著的激活;也有研究者Brunet利用PET技术对理解别人意图时的脑激活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如今揣测人物意图时,左内侧前额区BA9,右侧前额下区BA38、右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等区域都存在显著激活。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儿童的心理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研究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当前的相关脑成像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乏,相信随着研究技术与方式方法的不断进步,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也将有新的方向和突破。首先,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跨不同年龄组儿童和成人 心理理论的脑成像研究会获得更大突破。其次,当下心理理论脑成像研究的实验材料基本都是以视觉方式呈现,不同通道条件下的心理理论脑机制能否会有所不同,当前的研究并没有牵涉,因而,多通道刺激的结合应该成为将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最后,跨文化研究已经迈出第一步,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理论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张丽锦,吴南,郑砚.不同形式的语言参与对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涉J.心理学报,2003,407. 2徐芬,张文静,王卫星.从心理理论的脑机制研究看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25. 3王赟,杨宁.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8,2. 4毛志宏,陈青萍.幼儿 心理理论 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实验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4. 5李燕燕,桑标.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 6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8,321. 7高秀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8方卓,胡治国,张学新.心理理论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