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农艺学论文.docx
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农艺学论文 1 小流域大概情况。 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家山村南侧,总面积 6.9 km ,华而不实水土流失面积5.18 km ,占总面积的 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3 758 t/km .流域地面坡度较陡,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祸,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20 年 7 月,古县被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2020-2021 年规划范围,家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最近规划施行项目。 1.1自然简况。 家山小流域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主要地貌单元有梁顶、沟坡和沟谷,地面组成物质以黄土为主,石质面积较大。地形破碎,坡面土层较薄,沟道底部下切到基岩下面 5-31 m.流域下部土薄石厚,黄土暴露于梁谷之间。 该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1.8,极端最高气温 38.6,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均降水量 509.5 mm,主要集中在 6-9月,约占 70.5%,最大日降水量 128.8 mm;年均蒸发量1 614.1 mm;最大冻土深度 50 mm;年均风速1.9 m/s,最大风速 14 m/s,每年 3-4 月扬沙天气较多。 流域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淡色草甸土为辅,土体干旱,土质疏松多孔,成土母质抗蚀力弱。流域植被主要以自然乔灌草为主,主要树种为侧柏和油松,灌木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现有林草地 175.47hm ,华而不实乔木林70.19 hm ,灌木林105.28 hm ,林草覆盖率25.43%. 1.2 社会经济情况。 该流域牵涉家山一个村,132 户,507 口人。现有耕地67.63 hm ,占总面积 9.8%,人均耕地仅0.13 hm . 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向日葵、豆类等,单产较低。在作物组成方面,经济作物所占比例较小,农业经济仍以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 900 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贫困。 提高林业生产比重,规模发展经济林,是项目区产业构造调整的方向。 1.3 土地利用现在状况。 流域总面积6.9 km ,人均土地 1.36 hm . 华而不实,耕地面积 67.63 hm ,占 9.80%;乔木林 70.19 hm ,占10.17%;灌木林105.28 hm ,占15.26%;天然草地17.32 hm ,占 2.51%;道路与居民点占地 6.54 hm ,占0.95%;其他土地423.04 hm ,占 61.31%. 2 水土流失情况。 2.1水土流失现在状况。 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5.18 km ,占总面积的75.1%.水土流失的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并伴有少量的重力侵蚀。随着经济发展,人为侵蚀较为严重。据测算,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3 758 t/km ,属中度侵蚀区。 2.2水土流失成因。 2.2.1地形。 流域地形地貌较复杂,沟道纵横,坡度较陡,为水土流失奠定了地形基础。 2.2.2 土壤。 流域土壤以褐土为主,土体构造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疏松多孔,抗蚀性差,遇暴雨极易构成面蚀和沟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基础。 2.2.3降水。 流域降水集中,70%以上集中在 6-9 月,雨型多属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动力。 2.2.4 植被。 流域植被覆盖率仅25.43%,十分是面积较大的灌木林稀疏,地表失去有效保卫,在强降水情况下极易构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2.5 人为影响。 项目区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很少,陡坡开荒严重,加之开矿、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2.3 水土流失危害。 由于小流域地处土石山区,土壤资源较少,经济生产力高的表土极少,水土流失切割蚕食耕地,侵蚀了表土,使得耕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十分是地面坡度较陡,极易构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祸,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土流失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大,致使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影响行洪安全。 3 水土保持治理现在状况。 3.1治理现在状况。 多年来,家山小流域持续开展了以基本农田建设和植被恢复重建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据统计,截止2020 年底,综合治理面积 223.14 hm ,华而不实修梯田 47.67 hm ,营造乔木林 70.19 hm ,灌木林105.28 hm ,治理度 43.08%. 3.2治理经历体验。 总结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其主要经历体验:一是根据当地实际,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发展大农业生产;二是将基本农田建设放在首位,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决吃饭问题;三是以生态植被恢复为重点,大力营造乔木林和灌木林;四是在治理组织形式上推行户包治理、股份合作治理、租赁治理、拍卖治理等,充分调动社会气力治理水土流失;五是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4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4.1存在问题。 据调查,当前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治理速度缓慢,难以适应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二是长期构成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粮食观念的束缚,只抓粮油,忽视了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构造极不合理;三是商品观念薄弱,市场意识不强,没有大力发展经济林,经济效益不显着。 4.2 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治理的指导思想是 两调整、一开发、三提高 即:以调整土地利用构造和农村经济构造为主线,开发经济林新型产业,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地肥起来,让民富起来,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3 措施配置。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在措施配置上注重下面方面:一是将现有的坡耕地全部修成高标准梯田,并对部分低标准梯田进行拓宽改造;二是针对流域土地宽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乔木林和灌木林,强力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发展干果类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对于离村较远、植被稀疏的区域实行封禁,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 4.4 治理规模。 规划三年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4.96 hm ,华而不实新修梯田 19.96hm 不包括改造梯田21.43hm ;营造乔木林 79.53 hm ,灌木林109.29 hm ,经济林31.33 hm ,生态自然修复34.85 hm 新修田间道路2.5 km,改造道路 3.0 km;累计治理面积498.10 hm ,治理度到达 96%. 4.5 效益预测。 经过短期强化治理,使家山小流域的相貌彻底改变,土地利用构造和农村经济构造得到合理调整,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祸能力加强,农民收入显着提高,为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据测算,植被覆盖率提高 36.96 个百分点,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36 万 t,提高水资源内涵修养量 58.81 万m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 2 300 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