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视域下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普通教育论文.docx
-
资源ID:73318191
资源大小:19.0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本教育视域下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普通教育论文.docx
人本教育视域下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普通教育论文内容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本教育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人本教育视域下初中教育管理策略,包括营造学生自主管理环境和气氛、在教育经过浸透情感教育、创设人本化育人环境三方面。 本文关键词语:人本教育,初中,教育管理,初中教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经过中,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贯彻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好人才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1,这就需要学校从人本教育视角做好各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下我们国家部分初中学校处于农村地区,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欠缺,如人文理念偏失,就是存在的重要缺陷。本文站在人本教育视角去审视初中教育管理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一、人本教育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在教育管理的经过中,老师应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积极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诉求,引导学生介入实际规则制定,提高其介入性,引导学生进入自律自觉的状态,由此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也就是讲,初中生人本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初中生个性潜能的激发,因而老师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诉求,充分具体表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最终构成自我教育的格局,这对于全面改变初中教育格局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当下还存在特别严峻的管理窘境:部分初中生逐步流失,在缺乏管制和约束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出现了不上学的情况;部分初中生不喜欢学习,对读书没有兴趣,在学校 混日子 ;部分初中生难以有效地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捣乱,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概率比拟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无疑会对于农村初中教育秩序产生不良影响。此时老师更应该以人本教育视角去审视初中教育管理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尊重他们的意见,做好正向引导,使初中教育管理由此进入愈加理想的格局。 二、人本教育视域下初中教育管理策略 一营造学生自主管理环境和气氛 人本教育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首先需要老师能够正确看待学生自主管理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在这里基础上采取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管理环境和气氛3,为此需要老师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老师要对学生有自信心,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不应遭到传统教育思维的约束。初中生已经有很强的是非识别能力,并且能够在错误中不断反思自个,此时老师采取对应的手段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初中生进入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的状态。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教育讲教,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实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第二,老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渐渐地进行自我人生的设计和规划,由此使得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愈加明确的方向。如老师能够鼓励学生编制自个的人生计划,并且将自个人生计划进行细化,设置为很多的小目的,然后没有任何偏见地让每一个学生来讲述自个的计划,由此使教育进入自主的状态。第三,要实现自主管理途径的多样化发展。学校能够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团队,从班级维度、年级维度、学校维度入手,实现选拔制度和轮换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一位初中生都有时机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行为主体。除此之外,老师能够建立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确定各个机构组织的职责,也就是讲要将班级组织进行细化,构成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班级纪律检查小组、班级班风管理小组、课外活动开展小组等,并且选择不同的小组组长,各个岗位能够定期进行轮换,由此使初中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管理岗位。在这里基础上学校还应实现赏罚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浸透,确保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行为主体,使其感遭到自主管理的价值,由此以更大的热情介入实际的班级管理。 二在教育经过浸透情感教育 相较城市初中生而言,农村部分初中生的家庭关心是比拟缺乏的,因而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情感素养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这也会影响到实际初中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4。人本教育中倡导尊重人,而情感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讲,在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的经过中,有必要实现情感教育的不断浸透。在这方面,老师需要将教育管理的焦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师应主动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发展历程,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部分初中生很少主动向别人议论自个的想法,尤其在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其内心总会有排挤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老师能够收集和整理学生愈加真实的个人成长信息,并且由此建立对应的学生成长档案。在平常与学生进行交互的时候,老师还需要放低自个的姿态,确保沟通沟通的平等性,由此渐渐使学生学会打开心扉。在实际学生管理经过中,老师确实会由于不知道学生想什么,而做了很多无用功,比方,某学生一向表现很好,成绩也比拟理想,但是忽然在一段时间成绩出现了很大的滑坡,后来老师积极去了解相关情况,并且找他谈心,才知道家庭的变故使其对于自个的将来产生了怀疑,学习上也没有以前上心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积极采取心理疏导,给他更多的情感关心,顺利帮他渡过了失落期,最终两人成了朋友,后来学生心态转变了,学习也进入了正轨。第二,全面了解学生,确保能够把握学生在不同角色下、不同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历程进行揣测,并且以多样化的了解手段来驱动。比方,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喜欢的事物,能够接触学生群体,能够关注别人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从侧面找到实际的教育管理突破点,由此制定愈加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 三创设人本化育人环境 创设人本化育人环境,这也是人本教育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这需要学校将立足点放在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实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改造,确保学校物质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本教育气氛,以具体表现出学校育人价值观,实现特色建筑、特色雕塑、特色草木的打造,由此确保学生的情操能够得到陶冶,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塑造,爱心从这里出发、习惯从这里养成、思想从这里提升、知识从这里丰富、情感从这里溶入、幸福从这里感受等这些应该成为物质环境塑造的基本准则,老师应采取特定的手段,确保实际的物质文化建设与人本教育价值观处于吻合的状态。第二,学校应大力开展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将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等纳入实际的文化建设范畴中。在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设计和研究的时候,学校需要将精神文化浸透华而不实,使学生能够感遭到内在人文文化的推动力。教风建设方面,学校需要高度关注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实现其教学态度的转变,使老师成为引导初中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行为主体。 结束语 从人本教育视角去审视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工作,是符合如今素质教育改革基本要求的,是有利于终身教育价值观贯彻执行的。因而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实现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不断调整,由此构成愈加理想的初中教育格局。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张玉春.初中教育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及管理策略J.教育观察,2021,7(10):131-132. 2王欣强.新时期初中教育管理的创新性与时效性探究J.华夏老师,2021(16):13-14. 3胡玲琴.浅谈怎样优化初中教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21(10):163. 4金秀华.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1(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