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底层人”报复社会的根源与应对政策,刑法论文.docx
城市“底层人报复社会的根源与应对政策,刑法论文摘 要: 近年来,城市 底层人 以报复社会的方式制造恶性事件呈多发态势,表示清楚城市 底层人 犯罪已经上升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导致城市 底层人 犯罪多发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生活艰苦而得不到必要的救助,可能使他们感到绝望与无助;贫富分化、阶层固化使他们感到失落,进而产生心理失衡;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现象突出,可能激发了少数人犯罪的冲动。当下,着眼于宏观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难以发挥有效遏制这类犯罪的功能,而针对城市 底层人 犯罪的详细刑事政策尚处于空白。在社会政策方面,城市 底层人 中的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 被遗忘的人 ,城市 底层人 进入了脱贫攻坚的 盲区 。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这一名言启示我们,要遏制城市 底层人 犯罪,除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实现正义之外,还要构建针对城市 底层人 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变社会失序的状况,改变阶层固化的趋势。 本文关键词语: 城市 底层人 犯罪原因; 报复社会; 刑事政策; 社会政策; 社会支持体系; 一、问题:城市 底层人 制造的恶性事件多发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升级,农村渐渐走向 空心化 ,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与此同时,城市快速膨胀,房地产建设如火如荼,但不少大中城市仍然一房难求。当下,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群体 城市 底层人 。这一群体生活艰苦,一旦生病、失业或者其他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就可能走向 破产 ,痛苦、无助与绝望可能使这一群体中的少数人走向极端,进而以报复社会的方式发泄自个内心的苦闷。 2021年6月28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门口发生一起惨案,一名男子持菜刀砍杀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长,华而不实2名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警察将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据黄某交待,当年6月初他到上海找工作,但一直没有下落,产生厌世情绪,进而萌发行凶报复社会的念头1。 听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件,绝大多数人的幅下面仅讲两个问题。 第一,让城市 底层人 不再成为被 遗忘的人 。 任何社会都有弱势群体,任何人都可能由于天灾人祸而陷入窘境,这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来支持。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城市 底层人 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社会保障制度 被遗忘的人 ,唯有改变这种现象,当他们遭遇天灾人祸时才不至于走向绝望,当他们失业或入不敷出时才不会产生无助感。首先,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的格局,消除身份壁垒。农民工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保障制度 被遗忘的人 ,很大程度上与城乡二元社会构造相关。 农民 这个身份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尽管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也屡次提到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本质改变,因而,需要 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 ,尽快破除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身份壁垒。其次,保证制度贯彻执行到位,将城市 底层人 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指标,催促地方主动为城市 底层人 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并催促企业为其缴纳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确保他们在生存困难时能够获得平等的社会救助。 第二,让城市 底层人 跟上社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大量低端制造业渐渐被淘汰,制造业正在从加工制造型向创新制造型转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不少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城市 底层人 却找不到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量城市 底层人 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知足新兴产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在状况,不能缺位,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城市 底层人 提高技能,适应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例如,针对城市 底层人 受教育程度低、技术薄弱等特点,国家应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免费为城市 底层人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只要城市 底层人 的就业率提高了、收入增长了,他们才不会感到绝望与无助,更不会采取报复社会的举动。 (二)打破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 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阶层固化是城市 底层人 产生相对剥夺感的直接原因,也是少数人将自个的不幸与无助归责于社会,进而采取报复社会的重要原因,因而,缩小贫富两极分化、打破阶层固化是解决城市 底层人 犯罪的努力方向。 应该成认,贫富适当拉开差距有利于鼓励民众发奋图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研究表示清楚,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相当严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需要讲明的是,关于怎样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多如牛毛,这里只想谈两个问题。第一,不要让 先富带动后富 沦落为口号。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的国情,和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 先富带动后富 。随着改革的推进,一部分人确实很快富有起来了。据(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截至2022年1月31日,资产在十亿美元以上的富豪全球有2470人,华而不实中国有658人,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国还多74位21。然而,时至今日,那些富豪们 带动后富 的举动并不多见,甚至很多中国富豪还很吝啬,不像国外富豪那样慷慨做慈善。先富不愿带动后富背离了改革的初衷,两极分化严重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因此是该采取有效措施让 先富带动后富 从口号转化成行动。第二,要让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致富以及富有后不愿承当社会责任的人付出代价。2021年, 范冰冰逃税事件 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范冰冰年收入上亿元,是典型的富有阶层,然而,她却采取拆分合同等方式偷逃税数亿元22。固然范冰冰得到了应有的处理惩罚,但却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不少富有阶层并非通过合法手段致富,或者富有之后不愿承当社会责任。贫富分化本身就会让城市 底层人 产生相对剥夺感,通过非法手段致富或者富有之后仍然想着逃税,会进一步增添城市 底层人 的不公平感,进而产生仇富心理,因而,必须通过严格执法、调动社会气力介入等方式解决这些不公平的行为。 另外,还要打破阶层固化,打通城市 底层人 上升的通道。梦想与希望是人生的动力,只要生活充满希望,哪怕困难困苦也会勇往直前、努力拼搏,假如生活看不到将来,人就会心灰意冷,甚至因绝望而走极端。城市 底层人 的生活已经困难困苦,假如晋升到上层社会的途径不畅,让他们甚至他们的下辈都看不到将来,绝望与无助的思绪就会时常涌上心头,一旦有 导火索 的触动,悲剧就会发生。李唐盛世的开启某种程度上就是打击门阀势力,实行科举考试,让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当下,城市 底层人 的子女一出生就与富有阶层的子女存在天壤之别。翟天临固然高考成绩很差,但他仍然能够上好大学,甚至上名校的硕士、博士,城市 底层人 的子女即便天生聪明智慧,可能也会因家境贫寒而 默默无闻 。中国社会阶层日趋固化,不仅不利于遏制城市 底层人 犯罪,也有碍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只要打破阶层固化,实现时机平等;打通城市 底层人 上升的通道,让他们能看到希望与将来,才能激发城市 底层人 克制窘境,不至于走向绝望与极端。 (三)通过制度创新改变社会失序 社会转型牵涉体制机制转轨、利益再分配和社会阶层更迭,难免会出现社会无序与失范。根据失范理论,社会失范往往在下面两种情形下出现和存在:现有的社会规范失效而新的规范尚未构成,没有为实现社会所鼓励的成功提供足够的正当手段23。社会转型需要社会治理形式、机制同步转型升级,由于原有的社会治理形式、治理机制在新的社会现实面前不再有效,而探寻求索新的社会治理形式、机制是一个 摸着石头过河 的经过,不可避免会走弯路。更为重要的是,当今中国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经过,不仅社会转型程度深、范围广,而且时间短,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必然会集中爆发,社会失范问题自然更为严重,因而,要治理城市 底层人 犯罪多发的问题,必须切实改良社会无序的状态。 在我们看来,对流动人口实行社区化管理是改良社会无序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在农村所遵循的习惯规范在他们进入城市后失效,而他们大多租住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社会管理相对薄弱的地方,国家对农民工的管理薄弱,其属于失控状态的边缘人口24。根据失范理论,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盗窃、抢劫猖獗,黑恶势力横行,坑蒙拐骗大行其道,这些会在他们心中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要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制度创新对流动人口实行社区化管理是必由之路,由于犯罪预防的真正基础在于社会制度建设。社区作为人们的生活场所,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纠纷的及时解决等都具有积极的成效25。详细而言,根据不同流动人口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能够根据地域或者职业重组成不同的社区,实行集中管理;在流动人口分散的地方,能够将流动人口纳入所租居的社区,使其成为当地社区的一分子,在社区中设置专门的社区服务机构,所有居民登记造册,实行数字化管理。简言之,现代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实现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同等待遇、同等管理。 五、结束语:治理城市 底层人 犯罪要注重社会政策的完善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快速从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的农业社会过渡到以工业、城市、市民为主的当代社会,我们国家用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百余年才完成的工业化经过,社会快速转型升级不可避免会伴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年来,城市 底层人 犯罪呈多发态势,导致这一现象有犯罪人的个体原因,另外,社会转型经过中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以及国家对城市 底层人 关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面对城市 底层人 犯罪多发的问题,很多人只看到了犯罪人的个体原因,因此只强调重办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人。不可否认,不重办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人确实缺乏以平民愤,缺乏以发挥刑法的威慑效应。然而,李斯特指出:利用法制与犯罪作斗争想获得成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的原因,二是要正确认识刑罚可能到达的效果26。菲利强调:对社会弊病,我们要寻求社会的治理方式方法27。既然社会原因在城市 底层人 犯罪多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就应该努力完善针对城市 底层人 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而消除导致城市 底层人 犯罪的社会原因,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 注释 1参见朱奕奕:(上海浦北路持刀杀人案一审:黄一川犯罪时具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_zbs_firefox)。 22021年6月13日,黄某在上海浦东砍人,致1死5伤,原因是黄某无业,报复社会;2021年6月18日,古某在四川乐山公交车内制造爆炸,造成1人重伤14人稍微伤,原因是生活不顺,报复社会;2021年6月22日,西安市辛某在公交车内砍杀乘客,造成2死8伤,原因是拆迁巨款因赌球输掉,发泄个人不满,报复社会;2021年6月25日,一名男子在山东烟台驾车疯狂撞人,致1死10余人伤,原因是因赌球输钱、家庭不和睦,情绪失控,报复社会。参见(恶性杀人频发,是偶尔还是底层绝望的信号()。 3参见陈兴良:(死刑适用的宪法控制()。 4参见陈炜伟,申铖:(2021年经济总量初次突破90万亿元我们国家人均接近1万美元()。 5参见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住户调查:2021大样本轮换()。 6参见(翟天临真实高考成绩被扒网友推算可能仅348分();(翟天临事件始末汇总!从研究生到本科再到九年义务教育全线存疑!()。 7参见迈克尔 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 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8参见Franklin P.Williams ,Marilyn D.Mcshane.Criminology Theory(Prentice-Hall,1994)。 9参见张旭,单勇:(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0参见乔治 B 沃尔德,托马斯 J 伯纳德,杰弗里 B 斯奈普斯:(理论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参见大谷实:(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12参见石宏伟,陈宏雷:(农民工市民化经过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载(改革与开放,2021年第9期)。 13参见陈益刊:(让2亿多农民工变市民财政推 人钱挂钩 (载(第一财经日报,2021年8月9日(第A2版)。 14参见高宁:(农民工社会保险现在状况及对策分析(载(人民论坛:中旬刊,2020年第4期)。 15参见罗天柱:(底层人群难题需全社会 求解 (载(民主,2006年第3期)。 16参见切萨雷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参见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讲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参见于阳:(西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及其借鉴意义(载(犯罪研究,2020年第6期)。 19参见汪亮堂:(以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预防弱势群体犯罪 基于西方社会支持理论的分析(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20参见黄淑瑶:(从社会支持网角度看流动人口犯罪(载(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1参见(2022胡润富豪榜发布:马云成华人首富!这些大学专业富豪最多!( sec=wd)。 22参见(范冰冰涉税案,罚款金额相当于其三年收入()。 23参见麻国安:(中国的流动人口与犯罪(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4参见曲伶俐:(论社会支持理论下的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预防(载(法学论坛,2020年第1期)。 25参见卫磊:(刑事政策的现代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26参见弗兰茨 冯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学材料,(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27参见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0-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