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未病”的优势及实践体会,保健医学论文.docx
中西医结合“治未病的优势及实践体会,保健医学论文在201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必须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愈加注重发挥中医药 简、便、验、廉 的特点,注重 治未病 的保健养生理念,强调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中医药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发挥更大作用。在2020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又强调指出,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成各项医改任务,推进 治未病 健康工程。开展中医药对外沟通,提升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07年,前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形式由生物形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形式转变,当代医学的理念也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 治未病 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 医治未病之病 是中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新医改方案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中医药 治未病 。中医 治未病 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心,社会所关注,所重视,显示出强 大的 生命力。 治未病 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它提出了中医 治未病 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对治未病的经典论断,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了对 治未病 的认识。人类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医学有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名言,也就是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 全国从2008年初 治未病健康工程 正式启动并施行,标志着中医将被纳入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治未病是节约卫生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是弘扬祖国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培育中医市场的需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施行中医 治未病 工程中,有其本身的优势,本文仅就中西 医 结 合 医 院 实 施 治 未 病 的 实 践 作 一 些讨论。 1 中西医结合 治未病 的优势 治未病 中,中医的服务对象由病人为主拓展为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而服务内涵则拓展为建立健康状态辨识、检测、预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涉的 治未病 服务体系。以医院 治未病 中心建设为主线,以西医体检中心为基础,整合院内中医药特色诊疗资源,运用西医体检与中医特色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个体进行健康评估。 从微观和宏观上早期排查各种疾病和把握个人健康状况,中西合璧,优势互补,对亚健康人群早期干涉。 (中医体质分类断定标准的应用,为发挥中医药 治未病 的特色优势、实践健康促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形式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学指导。根据中西医结合体检结论,采用中医养生茶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推拿、冬病夏治(敷贴疗法)、膏方调养(冬令进补)等方式方法的健康管理网络及平台,以期建立为人群提供健康为中心,具体表现出中医特色,综合预防保健以及相关治疗个体化的创新型健康服务形式。自然医学应用在 治未病 领域有其优势,并且在国外拥有较高的认同度,我院引入自然医学理念融入 治未病 ,有利于汲取世界预防保健精华要髓,也有利于讨论把中医 治未病 推向世界。我院开展了音乐门诊等自然医学疗法,参入到治未病工作中,开展以 人 为中心、以养生为手段、以人体健康为目的 治未病 实践。 2 施行中医 治未病 的实践 2.1 基本思路 以中医 治未病 思想为核心理念,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干涉、保健、治疗等健康服务,探寻求索 治未病 的有效途径和形式。以传统的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融合当代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构成以辨体质、鉴状态、识未病、干涉调理、评估效果等为主要环节构成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以传统健康文化理念为主导,以未病、已病为主体,从改变其观念入手,进行顺势调理,施行互动性健康管理。例如一个人来到 治未病中心 就诊,第一步要进行 中医体质辨识 ,在这里基础上结合当代医学体检,采取个性化评估技术,让人了解自个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 随后,专家将根据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因时、因地制宜的养生调理,疾病预防方案,为其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计划。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而对于发现患有明确疾病者,专家会给出专科诊疗建议。还能够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以及自然医学疗法等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2.2 成立 治未病 组织 成立医院 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的领导和施行工作。医务处负责详细管理工作。 2.3 成立 治未病 中心 负责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的详细工作。 2.4 建设 治未病 服务平台 主要依托医院 治未病 中心,联合西医体检中心、针灸科、康复科、儿科、骨伤科、中西医结合外科等传统医学科室,由南京市名中医作为学科带头人,组织专门医、护、技人员,打造 治未病 专业队伍。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健康管理网络及平台。 2.5 服务提供 (1)健康管理。私人健康信息库+制定健康方案+全程跟踪服务。 (2)四季回访。在根据个体健康状况提供干涉措施、全程管理健康的同时, 治未病 中心结合中医养生的特点,根据顾客健康状态的变化,量身制订四季养生方案,并及时回访。 (3)开设 治未病 门诊。为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提供 治未病 的理念以及各种健康咨询。 (4)开设膏方门诊。为体虚、慢性病等人群提供调养医疗。 (5)开设冬病夏治门诊。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成人过敏性疾病,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顽固性疾病。 (6)开设音乐门诊。改善情绪不安,焦虑忧郁,心悸失眠,胃肠功能紊乱,舒缓压力等,为亚健康人群服务。激发人体潜能,保健养生。 (7)非药物治疗技术。发挥非药物治疗在 治未病 中的作用,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方药、针刺、小针刀,艾灸、推拿、食疗药膳以及其他传统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如五禽戏、降压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精养功等运动保健的方式方法,进行个性化的立体干涉,有目的地阻止部分人群从 未病 向 疾病 的转化。 3 工作的难点与考虑 3.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 治未病 工作,但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存在着思路不清楚明晰,操作欠规范,资源缺整合,概念有偏差,内外不兼修的众多问题。中医 治未病 固然干涉治疗的方式方法很多,但缺乏从国家层面对现行中医 治未病 健康干涉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进而获得规范化的整理和科学化的认可,也未构成系统的权威的指导意见。 3.2 拟完善的主要制度 治未病 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制度;体质辨识中医调理的效果评价制度等有待规范。在应用体质辨识量表时,使用者的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兼质体质的辨别以及和医院中医专家辨证的分歧等,仍需进一步讨论。 3.3 治未病 人才的培养 当前,群众对养生保健的市场需求很大,越来越多的群众重视 治未病 ,但是养生的乱象也日益凸显。作为最应该向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当前为止尚未开设 治未病 专业,相关专业的开展也相对滞后和步履维艰,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群众认可的 治未病 专业人才,是当前全国 治未病 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 结束语 治未病 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当今医学在从 重治轻防 到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转变中,中医 治未病 的优势必将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施行中医 治未病 的实践中积极讨论,构成自个的特色。发展和做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高医院中医内涵质量,充分发挥中医 治未病 的优势,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也必然会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赵辉,郑晓丽.中西医结合体检及 治未病 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之我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18(8):749-750 2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