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历史进程、逻辑结构及神秘性,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
自我意识的历史进程、逻辑结构及神秘性,西方哲学史论文当笛卡尔用 自我 取代了外在本体作为哲学第一原则时,理性原则、怀疑精神就战胜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中世纪神学信仰,自此, 自我 就走上了一条追寻与反思之路,到德国古典哲学,十分是黑格尔哲学时到达了巅峰.与近代哲学相比拟,康德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有了主动把抓外物的能动性,但是由于其原初被给予性,自我意识本身是不动的,运动的只是其上的偶性,偶性在自我意识本体的基础上变来变去,这导致了它仍然像近代哲学那样是无历史或超历史的.自我意识立于对象的对立面,与对象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对于对象的认识只能发生在认识领域,而对于自我本体的思想只能发生在实践道德领域.可见,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在康德那里是分裂的,他统一意识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目的最终还是落空了,用黑格尔的话讲就是:概念、范畴只是外在地加之于对象身上,只是具有统一的形式而不是内容本身的统一.黑格尔将谢林哲学中的自由意志、历史等非理性因素纳入到理性、逻辑当中,创造了辩证逻辑,建立了 主-客同一体 的自我意识本体论. 一、自我意识的历史进程:实体即主体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描绘叙述并非局限于 自我意识 这一章中,能够讲整个(精神现象学就是意识对本身的理解史.在意识阶段,被意识到的存在对于意识来讲是一个异己者,意识把这个异己者当作对象,并沉迷于对象中只与对象关联,它不知道自个所遭碰到的对象就是它自个,不知道自个的本质就是自我意识,所以此时的意识是一个处于自我异化中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尚未进行自我认识的意识.当意识转入到自我意识, 它才从感性的此岸世界之五彩缤纷的假象里并且从超感官的彼岸世界之空洞的黑夜里走出来,进入到如今世界的精神的光天化日. 1122只要到达自我意识这个阶段,意识才到达了当下,逐步清楚明晰起来,而在之前它都是旁观者.但是,意识转入到自我意识阶段并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完成,而仅仅仅是一个开端.开场阶段的自我意识为了拯救和保持本身,它不惜牺牲掉对象,将对象作为自个的否认物,结果造成自我意识分裂.一方是单纯的自我意识,把对象看作异己者,而仅仅固执于自我;另一方则不是认识着自个,而是丧失自个的本身意识,它与单纯的自我意识相反,沉迷于对象之中.这就造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人格,产生了 苦恼意识 ,即经受着灵与肉分裂之痛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要从本身的这种分裂中逃离出来,将两个顽劣对抗的形态纳入统一,这就意味着自我意识向理性的过渡.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无非就是现实的、到达目的、如愿以偿的自我意识.作为理性的自我意识不再固执于自我与对象的分裂,自我意识不仅要把自我当作对象,而且又要把对象当作自我,存在就是思维,思维和存在是同一个东西, 实体即主体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构造上是互相对应的,在这两部着作中,开场都是感性论,然后是知性论,最后都是理性论,但是两个体系在本质上却大相径庭.在康德那里,感性、知性、理性这三种认识能力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认识能力的系统化架构,但是由于三者之间固执于严格的差异不同和界线,缺乏互相的过渡,使得他所触及到的人类认识能力的辩证本性再次被遮蔽起来.在黑格尔那里,感性、知性、理性之间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都处于流动之中,都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经过中的不同阶段. 思维 沉入于内容,让内容根据它自个的本性,即根据它自个的本身而自行运动,并进而考察这种运动.由于,避免打乱概念的内在节拍,不以任意武断和别处得来的智慧来进行干预,像这样的节制,本身乃是对概念的注意的一个本质环节. 140意识在漫长的本身经历体验中,遭遇并澄清其内在矛盾,熟悉存在的转向及变迁,以一种生命的本体概念贯穿于一切存在物中.意识就其自在的意义讲来,它是一个实体,一个沉睡着的普遍本质,只要通过运动、否认、创造才能把其固有的主体性和内在的自为性实现出来,才能从对象物回到本身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展现自个为自为生成着的历史主体.因而,黑格尔开场定向于物的存在论转变为后来的自我意识路向的存在论,这种转向并没有抛弃关于物的存在论,而是在更高层次的层次上继续他对存在的追问,他是要证明两种存在论是同一个东西. 意识对本身的理解是通过回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回想不同于柏拉图的回忆讲,柏拉图是把灵魂从物召回到作为原型的理念,物和理念是个别事物与普遍概念的二元分立,华而不实物对理念的分有并没有扬弃二者之间的分裂对峙,毋宁讲是强化了这种分裂对峙.而黑格尔是让自我意识在物中发现自个并在物中现身出来,因而,物并不与自我意识相分裂,而是同一的. 柏拉图采用复原论的方式追寻本体,这种复原论以为只要找到事物由之而来并最终复归于它的本原、根基就能够解决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而黑格尔以为复原论本质上回避了矛盾、取消了矛盾,这种实体性哲学仅仅仅是面对以往的历史,具体表现出着自我封闭的理论立场.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不仅要面对以往的历史,解释以往的历史,而且更应该向将来开放,从批判旧世界中生发新世界,在互相作用中解决矛盾.恩格斯讲: 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讲过的话(在什么地方?):互相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比对这种互相作用的认识追溯得更远了,由于在这之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 2328黑格尔的这一思维方式开启了当代哲学,深受其影响的同样从矛盾辩证发展的经过和结果中寻求本体,他称这种方式为 从后思考法 ,这也道出了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 这句名言的深入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逻辑构造:主-客同一体 黑格尔通过形式推理与辩证思维(概念思维)的比照,详尽地分析了自我意识的逻辑构造- 主-客同一体 .他讲: 表象思维的习惯能够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尔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此很难从物质里将它本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独立存在. 与此相反,另一种思维,即形式推理,乃以脱离内容为自由,并以超出内容而骄做;而在这里,真正值得骄傲的是努力放弃这种自由,不要成为任意调动内容的原则,而把这种自由沉入于内容,让内容根据它自个的本性,即根据它自个的本身而自行运动,并进而考察这种运动. 140在形式推理中,判定或命题中的主词与宾词是严格区别的,二者不能混淆、颠倒,主词是在宾词之外独立持存的,它是静止不动的基础和重心,不能再分析,是无可言讲的,而宾词处在我们的头脑中,是不断变换的偶性.譬如,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就是混乱的不成体系的,具有经历体验的偶尔性.所以,形式推理只能认识到系词 是 的两种用法:一个是等同,如 单身汉就是未婚男子 另一个是属性,如 玫瑰花是红的 .玫瑰花可能是红的可以能是白的,其属性是偶尔的,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就是先设定了一个上帝,然后把各种属性附加到上帝这个主词之上的. 在概念思维中,思辨命题打破了主词与宾词的对立与隔膜,实现了同一,主词就是宾词,能够用 甲是甲 构造来表示.但是,这里的 甲是甲 决不是同义反复,决不像黑格尔所批评谢林的同一哲学那样是黑夜观牛一切皆黑,是 知识空虚的一种表现 110.而在概念思维中,进行自我认识的意识本身取代了形式思维中静止不动的主体,主词通过积极的自我运动发展,把本身消失在宾词中,在宾词中显现本身,它就是各种宾词.于是,宾词成了重心,主词的真理是宾词,宾词才是真正的主词,主词与宾词的地位发生了反转, 宾词本身被表述为一个主体,表述为存在,表述为穷尽主体的本性的本质,思维就发现主体直接也就在宾词里 143.因而,主词与宾词之间的系词 是 就不是静态的 等于 或 属性 ,而是 是起来 的经过. 这一点对于形式思维来讲是无法理解的,由于当命题中处于宾词位置的东西是作为主词的自我时,形式推理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形式推理中只要 是 与 否 两个方面, 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1360,只要发生自相矛盾的,就要否认它、取消它.因而,这种否认不能超越自个赋予新的内容,只好从别的地方撷取毫不相干的东西.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就是怀疑一切、否认一切,唯一不会否认的就是自我,结果一切都被否认了只留下空洞的自我,为了摆脱这种窘境只好求助于上帝这条大阴沟. 在概念思维中,主词通过本身内部的自我否认性,自个发展成为自个的宾词,自个对自个进行规定.自我否认性是一种无限性运动,是一种去对立,而同时又是这种对立的自我扬弃, 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认性,唯有如此,它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经过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经过,而这种经过则又是这种漠不相干的区别及其对立的否认. 211这种否认运动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意识不断地否认自个的虚无性,使自个获得愈来愈丰富、详细的规定性;另一方面,意识又不断地、反思性地批判自个所获得的规定性,使自个旧有的规定性跃迁到更深入的逻辑层次之上. 费希特已经不像康德那样任意添加范畴,而是进行范畴推演,而他与黑格尔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外在主体去推演范畴,后者是范畴自个推演范畴.但是,黑格尔并没有否认费希特那种主观的主体,而是把它收归于客观主体,构成了 主-客同一体 . 主-客同一体 是 正在重建其本身的同一性 的经过,110是一个从 是其所是 到 不是其所是 再到 是其所不是 的经过,或者讲是从 甲是 到 是甲 的经过. 甲是甲 的思辨命题其内涵是 甲怎样是甲 的命题,忽视了 怎样是 ,哲学命题就变成了独断论. 古希腊哲学中提出了逻各斯与努斯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在后世的哲学发展中都被归结为理性-规范的理性与超越的理性.但是,在古希腊哲学中这两种精神并没有发展成为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固然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也有主体概念,但是这一概念并不是与人(或精神)相关联的主体,而是万物由之而来并且复归于它的本原,所以本质上还是一种客体性思维.近代哲学家们以为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是无效的,由于人们在断言 水是万物的本原 的时候,实际上是 我讲 水是万物的本原 ,固然 自我 在当时隐而不显,于是近代形而上学就把 我 、 我思 作为第一原理.但是,自我把对象看作异己者,这样自我仅仅固执于自个,成为单纯的自我意识.固然讲在康德那里范畴被理解为存在者的对象性存在的基本构造,但是对于物来讲,物与范畴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络的.这些哲学家们的自我意识哲学都或明或隐地设定了一个理论前提: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分离,或者用物质解释经历体验,或者用精神解释经历体验,他们不能想象 从物质到精神 和 从精神到物质 的双重过渡,在这一前提早提下要实现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是徒劳的.在他们的自我意识哲学中,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只是两个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内部的两个不同要素的 外在对立的关系 ,而不是 对象的本质本身中的矛盾关系 .在黑格尔那里范畴不再是与对象相分离的空洞的框架,而是存在者构造中的内在运动性,是使事物系统化的内在原则,是物存在的根本本性.这样,黑格尔就把互相矛盾的事物观互相串联起来了- 物就是自个的对立面 ,事物中那互相矛盾着的环节就在整个运动变易的经过中得以理解和解决了,范畴与内容、主体与客体就实现了同一.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康德再到黑格尔的发展就是从单纯的客体哲学到单纯的主体哲学再到 主-客同一体 哲学的发展经过,从意识发展的维度看就是从对象意识到单纯的自我意识再到自我意识的经过. 三、自我意识的神秘性:超越与虚无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一方面,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辩证法展现了人类思维的逻辑运动,解决了传统静观、机械的形而上学之理论窘境,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宏大变革;另一方面,这一革命性是以 无人身的理性 即概念辩证法展现出来的.能否客观地评价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辩证法,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和阐释,我们不能由于其理论奉献而囿于黑格尔哲学城堡来阐释哲学,也不能由于其理论缺乏而把黑格尔哲学当作是哲学要拒斥的一条死狗. 第一,精神本体与历史本体 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但不是一般的唯心主义,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讲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是由于它 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讲来是本质的 ,这一点主要具体表现出为 无人身的理性 与 狂妄的理性 .在整个精神发展的经过中,自我意识突破了个体思维的有限性,跃迁到了人类思维的无限性,但是,他捉住了精神的无限性、超越性的同时,却放逐了人的有限性与现实性,人从有限的理性者一步一步地变为了无人身的绝对精神.黑格尔以为,从现象和有限的意识来看,历史是由人的私欲、冲动所推动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历史同样是理性的表演,理性将个人的冲动、热情当作了它实现目的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 理性的狡计 .这样一来,每一个人都成了理性所拨弄的东西,成为理性发展的牺牲品,正如有学者曾指出: 在黑格尔那里,人之所以是普遍的东西的具体表现出者,不是由于他是社会的存在物,而是由于理念必须有单个人,理念只要通过单个的人才能够具体表现出出来. 4294当黑格尔把 无人身的理性 当作主宰世界的绝对主体时,理性也就变成了 狂妄的理性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自我的表象,都是从那个自我精神王国的圣餐杯中翻涌出来的泡沫. 在(神圣家族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方式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黑格尔把现实的主体抽象为普遍的思维,即从 能思维者 转变为 能思维者的思维 ,把本来的 主体性 颠倒为 主体 其次,把外部世界、人类精神等 客体 抽象为逻辑范畴;再次,把一切运动都抽象为精神范畴的逻辑运动及其表现;最后,总结道: 这种办法,用思辨的话来讲,就是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经过,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式方法的基本特征. 576固然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但 神秘 并不等于荒唐,并 没有阻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622所指的 被神秘外壳包裹着的合理内核 就是指宏大的历史感.黑格尔在辩证逻辑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历史的本体论: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以为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经过的集合体,华而不实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这个伟大的思想,十分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 2244黑格尔哲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意识发展史的考虑,甚至能够讲他的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历史哲学.恩格斯对这一思想有非常精辟的阐述,他讲: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宏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真正的关系因而颠倒了,头脚倒置了,可是实在的内容却四处浸透到哲学中 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络的人 在(现象学、(美学、(哲学史中,四处贯穿着这种宏伟的历史观,四处是历史地、在同历史的一定的(固然是抽象地歪曲了的)联络中来处理材料的. 742概言之,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但他超越了一般的唯心主义,在辩证逻辑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历史的本体论,所以用 历史唯心主义 来概括黑格尔哲学更为精到准确.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容易理解作为对黑格尔哲学扬弃的哲学不应当是一般的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换言之,哲学的载体不应当是撇开人的活动的纯粹自然本身的运动,而是 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 . 第二,批判性与非批判性 讲: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61我们往往把这句话误读为传统哲学是解释世界的思辨哲学,而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同时把二者二元对立起来.这种误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于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批判性与非批判性缺乏客观的评价,并在这里基础上进一步误解了的实践哲学. 概念辩证法的批判性就在于黑格尔打通了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就是自由意志,它的生命和灵魂能否定与创造,在方式方法论上具体表现出为从矛盾辩证发展的经过中寻求本体和解释世界.详细来讲,一方面,自我否认使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抛弃了将主体与客体看作是没有发展、没有过渡的近代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自由意志没有停留于心灵本身,而是强调在对象化与客观化的历史中逐步创造、显现和构成主体本身,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自个的意志来实现自个的目的.所以,黑格尔反对康德将思维与存在、知识与道德(实践)分裂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反对康德把自由意志总是限制于 应当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德用 思想中的一百元 与 口袋中的一百元 的区分来讲明他所坚持的思维与存在二元分裂,黑格尔对此评讲道:抽象的思维与详细的存在确实不同,但是总是停留于想象是不健康常识,健康常识就是要让每一个行动扬弃主观的东西,而把它转变成客观的东西,只要通过劳动工作经过,就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对黑格尔来讲,意志通过自个的主体活动、自由活动,把自个的希求与目的现实化为身外世界,这就是实践活动.人通过自由意志的实践活动所创造道德、伦理、法律和国家等就是自由的定在,自由才获得了它的现实性.指出: 关于 苦恼意识 、 真诚实在的意识 、 高尚的意识和卑贱的意识 的斗争等等、等等这些章节,包含着对宗教、国家、市民社会等整个领域的批判的要素,但还是通过异化的形式. 9162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的非批判性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其本质上是思维与思维本身的对立同一,是 思维的自恋 ,正如所指出的, 这种思想上的扬弃,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个的对象,却以为已经实际上克制了自个的对象 9173,因而, 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示出,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9159这是对概念辩证法的非批判性所作的批判,是对只停驻于解释世界的概念辩证法的批判.但是,并没有因而而抛弃概念辩证法的批判性,没有抛弃概念辩证法对世界的解释功能. 以为黑格尔能够为经历体验事物的运动找到一种逻辑的表示出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正如后来列宁在说到运动的辩证法时讲: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怎样在概念的逻辑中表述这种运动.列宁还讲过:黑格尔哲学的概念辩证法 比愚笨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 10235这里的 聪明 就是对世界的批判性解释,而 愚笨的唯物主义 只是停留于感性直观的当下.哲学的革命就在于将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于自个的哲学中,同时把理论对实践的优先性颠倒为实践对理论的优先性. 批判地继承了自我意识的历史辩证法,把抽象思维中的 主-客同一 辩证法,变为感性实践中的 主-客同一 辩证法,把自由意志变成改造感性世界劳动实践,这一理论成果即实践唯物论和实践辩证法.因而,的实践哲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 主-客同一 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另一个是人的感性活动.我们不能夸张理论解释世界的社会功能,但也不能把它贬低为脱离生活实践的玄思,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行动意义上来理解实践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出和强调实践的另一方面,即 主-客同一 的实践论思维方式.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离开了 人的感性活动 这一因素,的实践哲学就成了黑格尔式的神秘的 主-客同一 哲学,同样,离开了 主-客同一 的实践论思维方式这一因素,的实践哲学就成了建立在 混沌的整体的表象 基础上的经历体验主义,就会造成实践经过中的 阵痛 . 主-客同一 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和结晶,具有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理想性引导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进而能够缩短和减轻社会实践中的阵痛. 第三,逻辑与历史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还能够从其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中具体表现出出来.黑格尔从其逻辑推演的需要出发对实际上发生的哲学史进行取舍,甚至很多时候把哲学史发生的时间次序进行任意的更改,因而,黑格尔强调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本质上是逻辑决定历史,历史处于附属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因而而否认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把逻辑对哲学史的重新理解、规划定性为 逻辑对历史的谋杀、清洗 .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 的方式方法论原则是奠基于黑格尔对历史经历体验的认识与分析之上的,只不过当他把经历体验提升到理念之后,却坚持了逻辑在先的原则.进一步考虑会发现,与其讲黑格尔是用逻辑创造历史,不如讲是给历史加上了逻辑的维度,使之理想化罢了,并且通过活动将这种理想性变为现实.黑格尔讲理性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理想,悬浮于现实之外、无人知道的地方,它要通过它自个的活力去创造东西,它要把这个目的展如今 自然宇宙 、 精神宇宙 -世界历史现象中.这里我们能够借用的一句话来表示出黑格尔的意图, 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20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米 费 奥普相尼科夫.黑格尔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79. 5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