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急诊医学论文.docx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急诊医学论文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重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 1 危重病评分的临床应用现在状况 危重疾病评分方式方法的应用目的为定量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或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传统方式方法将疾病的严重程度分轻、中、重3级;而危重疾病评分法观察患者的急性生理改变、解剖学改变,甚至慢性疾病的病损因素等参数,通过赋值、加权以及逻辑推理和复杂的数学运算,进而客观地量化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量化评估结果对于医生和护士了解和把握病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讨论评估结果与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药物治疗和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总结、提高技术和学术水平,发现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总结经历体验教训;另一方面,在危重疾病研究中往往用评分分值作为分组根据;在很多研究中用评分来控制组间条件,进而增加组间的可比性。 危重疾病评分工具的另一作用是用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的危险性(Ps)。这类评分工具通常以0.5作为Ps的界点,Ps 0.5为预测存活,Ps 0.5为预测死亡。对于某一群体来讲,预测死亡(存活)与实际进行比拟,二者越接近,预测效果越大。然而预测病死率主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而为每个患者预测的Ps不能作为能否放弃治疗的根据。 第二代的APACHE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ICU预后评估系统。不管是外科创伤还是内科急症,APACHE在应用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既可根据评分的高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凭借得出的病死危险度判定患者的预后,是当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性的危重病情评价系统。固然在APACHE的运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历体验,但有些参数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基层医院不易收集齐。若有些参数缺少,该系统即以为是正常,按此计分多有失误。况且收集各项资料,如某些生化指标,是需要一定测量时间的,往往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该评估系统当前还存在下面问题: (1)选择的评分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有力的统计模型来支持。(2)在计算和揣测死亡概率方面无能为力。(3)用于群体预测较准确,但用于个体死亡预测则有较大的偏差。 2 中医危重病评分的理论根据 中医学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特别贵重的经历体验,中医将疾病变化时出现的危险信号称为败兆,如中医典籍记载: 戴眼反折 为太阳经终信号, 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 为少阳经绝死兆。(素问 诊要经终论)五脏绝其败兆显现于五官开窍处,如 鼻如烟煤,肺气已绝 ,鼻火扇为肺竭凶兆,阴竭阳脱的败兆以汗、喘、躁为信号,烦躁为阳脱前兆,汗出不止为阴竭凶兆,息高喘冒为孤阳欲绝死兆。形神相离经常是败兆,如 破 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 。(素问 玉机真脏论)面色由晦暗忽然转为两颊红赤,如妆如丹,是阴阳离绝,阳气虚脱,孤阳升越的回光返照现象。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灵枢 四时气)临床上目陷、目黑、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耳缩、耳黑、耳凉及暴聋为四大凶兆。指纹的浮沉长短和色泽变化可作为内脏气血盛衰信号,如指纹由合谷达风关、气关、命关直射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总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缺乏,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素问 脉要精微论)中医疾病预测学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讲基础上。脏象即 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 ,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因而通过外在器官变化便能预知内脏的病理情况。由于脏象学讲突出了人体内外相应、表里相关、上下互通、背腹照应的特点,所以疾病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 一个器官有病,其他器官必然会遭到波及而有所暴露,因此危重病的一些征兆是能够预测的。经络是脏腑的延伸,经气源于脏气,脏气通过经气相互通应。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无所不通。由于经络有高度感应性和传导性,因而体内疾病能够由经络表现出来。而且经络作为疾病传变的桥梁,作为疾病预测手段,往往最早反映体内的病理状况。经络运行气血,构成了中医疾病预测学的物质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学固然是以定性观察为主,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其对病情的判定是直觉的、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中医疾病预测学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地用于医疗实践活动中,在危重病救治中能快速地做出判定,无需借助高精尖设备。中医以直观法收集四诊信息,运用模糊数学概念,对信息的量模拟分级,按量级来判定价值。 3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 当代中医学临床上常以咳、喘、痰、肿、瘀等异常感觉和状态缓解或消失来判定病情的危重程度,部分参考了西医诊断学指标。 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可以见一些危重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主要考虑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的变化,所以危重病的程度以患者的异常感觉和状态和体征为主进行客观评价是合理和可行的。但上述异常感觉和状态和体征等的观察,仍然是医师的观察结果,因而判定内容尚不够全面,也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中医临床实践一直重视患者本身及其与环境、社会的关系,具体表现出整体观念、辨证观念,中医危重病的病情观察也多注重患者感觉、异常感觉和状态变化和改善。但是,为了适应当代医学对于危重病的评价,当代中医领域逐步采用西医的危重病评分系统,可能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无法从根本上说明中医对危重病治疗的整体概貌。要客观、全面地评价病情,除了应用西医APACHE评分外,中医危重病的临床评价也应是临床预测的主要方面,两者共同构成了危重病的总体评价和预测。因而,需要一种能将两种方式方法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合适我们国家国情和医疗机构的新的危重病病情评定方式方法。 因而,根据中医理论、病因病机和临床体征,构建中医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反复临床调查、测评,对评分系统的信度、效度和反响度等特性进行考评,最终构成既符合当代医学测量学的要求又具有中医临床特点的危重病评分量表,以对危重病的病情、预后和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