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模式构建,就业指导论文.docx
-
资源ID:73329491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模式构建,就业指导论文.docx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现在状况与模式构建,就业指导论文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大学生分配体制变革,并推动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群众教育,并且随着知识、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职业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这时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同时进行准确的定位,进一步建立全新的就业观,不断知足岗位需要。在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相比照较薄弱,在进行择业时,通常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为此,高校需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的规划与设计,改变学生就业观相对落后的现在状况,进而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目的。 1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现在状况 为了深切进入研究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现在状况,为本文的深切进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2005 年 9-11 月笔者通过随机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1000 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本文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在职业规划与设计方面,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自我意识方面,固然大学生已觉悟,但是在自我认识能力方面,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需要正确认识自个的性格特征、能力等。对于职业定位和职业类型的选择,大学生通常情况下都持有乐观的态度,在自我独立方面,已经具备了理性的判定能力,但是不能有效的定位职位。对自个的将来预期,多数学生还缺乏自信心。在职业规划与设计方面,相应的意识半数学生还不具备,同时没有看清自个的职业目的。能够找到实现自个职业理想途径的学生不到35%。对于今后所从事行业的基本情况,近半数学生没有主动了解,对于自个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得到有效就业指导的学生不到 25%。对于自个理想的职业要求与本身条件之间的差距,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在状况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切进入,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深度发展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际互联网络开通,推动了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的宏观环境。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市场经济、国际互联网消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互联网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冲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崇尚听任自流的思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 泛工利化 的倾向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中,进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产生严重的影响。 2.2 高校就业指导发展失衡,缺乏系统化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通过就业指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就业能力,以及相应的生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指导,一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一次性的就业帮助,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以为 不应该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某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的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有自我学习和培训自个的欲望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国家高校开场施行就业指导。但是,这种就业指导在各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甚至将其理解为 安置学生 、 提供就业信息 等,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就业指导失去本身的意义。 2.3 个人主观意识薄弱,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个缺乏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自个的优势分析不到位,同时对本身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自个的职业规划失去有力的支撑;在自我认识方面,固然同学认识较为全面,并且明确职业方向,但是,由于缺乏主观努力,导致很多好的职业规划没有成为现实;追求职业缺乏主动性,进一步冲击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和设计的实效性,使得大学生群体追求职业的积极性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没有专门考虑职业目的定位的高度、择业观念等,与社会的现实人才需求相比,大学生的职业定位高度和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对于高校来讲,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与职业发展相比,学校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同时职业教育缺乏有效性。在美国,到了八年级高中的时候,就开场针对职业兴趣邀请专家对孩子进行分析,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做法仍然停留在分文科生、理科生的阶段,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对于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等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固然高校成立了相应的就业咨询指导机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的职业意识较为薄弱,进一步增加了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学校还没有完全做到位,在获取职业信息、构成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在为学生提供帮助,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专职指导人员比拟匮乏,并且职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固然高校已经组织开展了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并且在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设置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等方面仍然比拟欠缺,并且多数学校还没开设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3 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形式 3.1 牵涉职业规划教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于高校来讲,在教学经过中,需要开设职业规划教育相关的课程,将有关职业规划的知识与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方式方法,并且根据社会环境、技能要求等,适时调整学生的职业规划。 3.2 改革学校教育教学体制 首先,实行学分制,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一方面,在高考后填写志愿的经过中,我们国家的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选择的专业,往往不符合自个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影响自个的终身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经过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以及大部分老师缺乏实践经历体验,与社会发展相比,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情况存在滞后的现象,进而难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次,改良高校思想工作。对于高校来讲,其思政工作主要包括: 两课 教学、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当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切进入,各高校都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并且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教育与学生实际互相脱离,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3.3 职业生涯规划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了解常识,调整心态。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经过中,需要了解常识,只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后,在这里基础上,才能对心态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心理教育课程等渠道,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方式方法,同时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心态。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合理规划。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需要以自我认识为基础,通过全面、客观、深入了解自个的兴趣喜好、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等特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自个正确定位奠定基础。对个人的身心特点,通过自我测评法、别人评价法等进行自我分析,进一步对自个的能力素质进行合理判定,进而对职业的适应情况进行判定。结合实际,施行方案。根据制定的职业发展目的,明确本身学习生活的总体目的和阶段性目的、步骤、措施与标志,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的,同时对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策略。根据环境,适时调整。该步骤又称职业生涯评估,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个的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充分发挥自个的潜力,同时碰到困难不可逃避,但是需要对思路进行清醒的分析,在自个的能力范围内,假如无法克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调正方案,避免浪费时间。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曹军芬.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设计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4). 2董伟.职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李秋花.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02). 4曹红霞.我们国家职业指导的现在状况与发展J.教书育人,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