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共同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物流论文.docx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共同提升研究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物流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共同提升研究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 7 结论与瞻望 7.1 结论 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应。理论方面,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区域经济相关理论,从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两方面展开定性分析,总结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实证方面,对已有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进行综合改良,构建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衡量区域经济与港口物流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定量分析,为重庆市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提供对策建议。主要得到下面结论: 1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双向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促进关系。一方面,港口物流能够推动区域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投资乘数效应,优化资源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增长能显着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加,为港口物流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供充足的货源和资本保障,推动港口物流迅速发展。 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科学衡量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应,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式方法。以往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多采用回归分析或格兰杰因果检验,仅仅能证明港口物流某指标与区域经济某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不能从系统角度整体衡量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相作用,且时间序列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得出的结论缺乏讲服力。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已有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进行综合改良,避免出现两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较低但计算出的协同度却很高的异常情况。因而,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协同发展水平是可行且可靠的。 3通过对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001-2020 两者整体处于协同发展状态,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1-2007 年期间,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处于低度协同发展阶段U 0,0.3 。此时,港口物流子系统的有序度略高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2008-2020 年期间,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到达中等协同发展阶段。华而不实,2018 年之前,港口物流子系统有序度高于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2018 年之后,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高于港口物流子系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形式由 物流带动性 转变为 物流追随型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为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重庆市可考虑从下面三点着手: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间的合作,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加强港城产业构造互补,打造临港产业带。 7.2 瞻望 本文针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固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相作用较为复杂,且笔者研究能力有限,仍存在较多缺乏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进一步深切进入讨论的问题有: 1从实证研究对象来看,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考虑拓展到其他不同类型的港口和区域,展开分类研究,一方面扩大协同度模型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得到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2从港口物流子系统评价指标来看,由于国内物流统计刚刚起步,尚未构成科学统一的统计体系。故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切进入研究极具意义。 致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研究生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三年求学生涯,带给我的不仅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人生阅历的丰富。三年来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鼓励我的人,我内心充满感谢。 首先,我要十分感谢我的导师徐玲玲副教授,本论文是在徐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构建研究框架到最后的完善定稿,教师付出了很多精神,提出了很多难得珍贵的意见,字里行间凝聚着教师辛勤的汗水。除此之外,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徐教师也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培养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教会我做事的态度,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得珍贵的财富。在这里衷心感谢徐教师在我人生的重要阶段给予我的关心和指导! 同时还要感谢苏平教师、宋寒教师和卓丽霞教师,他们在我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另外还要感谢同宿舍的姐妹和好朋友们,我们朝夕相处,一起度过了三年美妙的光阴,感谢她们平常给予的鼓励和帮助! 最后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多年求学生涯中给予的支持和无私的爱,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快乐前行。 最后的最后,向在百忙之中审阅论文以及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为我提出难得珍贵的修改意见。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Delaware River Port Authority. The Value of a Ton of Cargo to the Area Economy. Philadephia PortArea. Philadephia. 1953. 2 Port of New York Authority. Economic impact of the U.S Port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of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New York. 1978. 3 Hoyle BS, Pinder DA. City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C. London: Belhaver.1981. 4 Pollock EE. Free ports, free trade zones,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London: Belhaven. 1981.37-45. 5 Danuta Kisperska-Moron Logistics Chang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e Polish economyJ.Intemational Jou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 1994. 6 Patton DJ. General cargo hinterland of New York, Philadelphia, Baltimore and New Orleans Z.Annals of the AAG. 1958. 7 Morgan F W. Ports and harbors M. London: Hutchison Press. 1958. 8 Gilbert R Y, Vinod B A. Economic impact of a port on a regional economy: NoteJ. Growth andChange. 1987. 9 William Seabrook. Forecasting Cargo Growth and Regional Role of the Port of Hong Kong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2, 1. 10 Fujita, Mori. The role of ports in the making of major cities: self-agglomeration and hub-effec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6, 3. 11 Martin D.Smith,James E. Wilen.Economic impact of marine reserves: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behavior.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 2003,46. 12 Taaffe, Morrill RL, Gould PR. Transport expans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J. GeographicalReview. 1963, 53. 13 Bill Hillier. The common language of space: a way of looking at the social.economicandenvironment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on a common ba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9,10. 14 Mahatma N.Adhitama.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Port Development: A Study of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from 2000-2006M. Erasmus School of Economics Erasmus University.2018, 7. 15 Aschauer, David Alan.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9,23. 16 Munnelh, Alicia H. Why has Productivity Declined: Productivity and Public InvestmentJ. NewEngland Economic Review. 1990,1. 17 J.l.Castillo. Dynamising Economic Impact Studies: The Case of the Port of Seville Document detrabajo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2004,872:79-84. 18 Claudio Ferrari, Marco Percoco, Andrea Tedeschi.Ports and loc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Ital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2018, 12:9-30. 19 沈秦伟,韩增林。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大连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 1. 20 王耀中 , 黎谧 . 中国沿海港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J.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3. 21 朱文涛。港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以苏州港为例J.中国商贸。2018 23:131-132. 22 张树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奉献分析-以沿海副省级城市为例D.硕士论文。2007,6. 23 张冀,姚秀芳。港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商场当代化。2020,5. 24 安萌。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量的影响-以青岛港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9. 25 谢京辞。山东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8,3. 26 胡玉莹,赵莎莎。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J.开发研究。2018,3. 27 王丹,杨赞。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J.水运工程。2007,1. 28 殷文伟,牟敦果。宁波-舟山港腹地分析及对发展港口经济的意义J.经济地理。2018.3. 29 陈航,王跃伟。大连港口与城市关系的演进J.水运管理。2018,1. 30 李晶,吕靖。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吞吐量影响的动态研究。水运工程。2007,11. 31 刘南。当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1. 32 彭滟钧。基于协整理论的内陆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20,4. 33 夏恒良。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 34 汪晓霞。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当代商业。2018,5. 35 胡云超。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6 李电生,宫田辉。港口物流与城市产业耦合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8,2. 37 张晓宇。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20. 38 张丽君,候超惠。当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9 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湖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0 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1. 41 Cesar Ducruet, Sung-Woo Lee. Frontline soldiers of globalization: Port-city evolution and regionalcompetitionJ. Geo Journal. 2006, 9. 42 颜泽贤。耗散构造与系统演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43 张鹏。协同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4 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5 Cheng Guoping. 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Flow in Supply ChainJ. IEEM. 2003. 46 H.哈肯。协同学引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47 隋映辉。协调发展论D.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48 Waldrop.M.M. Complexity: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the Edge of order and Chaos M. TouchstoneBooks.2001. 49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 2000,7. 50 重庆市统计局 ,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 重庆统计年鉴 M.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20. 5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2 王昆,宋海洲。三种客观权重赋权法的比拟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