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位吹歌的文化艺术现状及其传承,音乐论文.docx
-
资源ID:73339293
资源大小:19.6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子位吹歌的文化艺术现状及其传承,音乐论文.docx
子位吹歌的文化艺术现在状况及其传承,音乐论文子位吹歌距今有200年的历史,因其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在子位村而得名,现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定州市的子位镇。 子位吹歌演奏时声音高亢宏亮,旋律变化多端,演奏风格幽默、热烈、诙谐、轻快,富有乡土气息,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子位吹歌的文化艺术现在状况 1.乐器和乐队编制 子位吹歌的主奏乐器为管子、唢呐、海笛,演奏时配打击乐器锣、鼓等。无论何种演奏都由笙来伴奏。海笛作为色彩性乐器,常与管子同时演奏或对答,很少独奏或领奏。笛子、龙头胡、二胡、板胡在卡戏时才使用。大鼓应用广泛,小鼓只用在短小的乐曲中,大鼓与小鼓不可同时使用。小铛铛、小钹在强拍中使用,起节拍的作用。大钹使用较少只在吹打乐和曲牌连缀中使用。 子位吹歌的演奏乐器较多,有管子、海笛、双海笛、笙、曲笛、梆笛、口笛等管乐器,有龙头胡、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有云锣、小钹、大钹、大鼓、小鼓、小铛铛、铙、梆子等打击乐器。一般情况下,演奏时乐器多进行增减组合,这样演奏声音效果高亢响亮,旋律变化起伏,整体演奏风格幽默、热烈。 集体演奏是子位吹歌的主要形式,演奏的乐队编制伸缩性很大,多时三四十人,少时一二十人。演奏时,管子、唢呐、海笛是主奏和领奏的乐器。一般婚丧事时乐队7人,管子1支兼唢呐、笙2盘、二胡、卡戏碗、鼓、镲兼梆子。管子作为主奏乐器较常见,一般五、六支管子同时演出。有时五、六支管子同时演奏旋律;有时四、五支管子演奏旋律,由一支管子加花变奏。在管子和海笛同时主奏时,有时一支管子领奏,五六支海笛衬奏;有时五、六支管子和五、六支海笛组合演奏。这种伸缩自若的乐队编制,正是中国民间音乐千百年来适应社会需求,得以生存下来的具体表现出。 2.曲目 子位吹歌演奏曲目诸多,分传统曲目和创新曲目,传统曲目是它的根本。现存传统曲目主要有(一支花(八仙庆寿(打枣(万年欢(放驴(摘棉花(大绣鞋等。子位吹歌的传统曲目应用有严格的规定,用于红事和节日喜庆的(八仙祝寿(打枣等;用于白事(大绣鞋(小二番等;既能用于白事红事和节日喜庆的(万年欢(放驴(花鼓曲。建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到子位采风,整理了(打枣(放驴(红绣鞋(青天歌(朝天歌等三十四首经典曲目,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在国内外影响广泛。 子位吹歌艺人擅长创新曲目,使吹歌曲目丰富广泛、无歌不吹、无乐不奏。为了适应时代需求,迎合百姓欣赏口味,吹歌艺人创新曲目,不断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的演奏曲调和技艺,在变化中求发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吸收地方戏曲、民歌元素;五六十年代吹奏革命歌曲,改革开放以后吸收流行音乐元素,把电影、电视剧优秀歌曲,经过艺术编排,搬上吹歌舞台,很受群众欢迎。创新曲目有:民歌(茉莉花(摘棉花等,戏曲唱腔有河北梆子、评剧、京剧,流行歌曲有(十五的月亮等。子位吹歌创新曲目较多,建议在曲目创新时,要注意保卫传统,保持子位吹歌的独特风格。 3.演奏形式和表演场合 子位吹歌演奏形式和方式方法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技艺高超,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适应了民俗活动和节日的需求,它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坐吹、行吹、边演边吹三种。坐吹,这种形式多用于新妇坐堂或丧家守灵,先吹奏单曲牌,然后接咔戏,由几个人坐在桌前,一般一段河北梆子头二板加反调,能吹奏一个多小时。行吹,一般吹奏单曲牌,在民间举办花会或百姓办喜事时多用,通常迎亲时边走边吹,采用轻便的扁圆鼓。边演边吹,有鼻子吹、反手吹、转打吹、吹茶壶等形式多样,就是杂耍性的吹奏,为演艺性质的,主要为招徕观众。 子位吹歌在演奏速度上有自个独特风格:短的小乐曲,速度由慢渐快,情感逐步升华到达高潮。构造较大的乐曲,在乐曲中忽然减慢,再逐步加快,构成鲜明比照,加强乐曲张力。一些吹歌艺人把自个的喜、怒、哀、乐通过音乐发泄出来,在吹奏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子位吹歌的表演场合如今多运用在春节等民间节日、红白喜事、开业庆典及组织的各种调演、比赛、舞台演出等活动中。由于子位吹歌的构成和发展,来源于婚丧嫁娶及节日庆典的需求,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实用性很强。 4.师承关系和经济供养方式 从师承关系上看,子位吹歌过去主要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严格训练方式,确保吹歌的吹奏技巧和风格流传至今,像西头吹歌会八代、王家吹歌会九代、车道吹歌会九代。近年来随着专业艺术院校的参加,传承方式有了改变,2018年定州市成立了子位吹歌艺术学校,开启了学校式传承新篇章,使吹歌传承得到了基本保证。同时,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保卫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定州市成立吹歌文化研究会,为该市现有吹歌艺人制作了档案,录制了传统曲目光盘。子位吹歌的历代艺人都具有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他们把吹歌作为养家糊口的基本手艺,通过艺术性的劳动,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 二、子位吹歌现存的问题及继承、发展 子位吹歌在变异中求生存、求发展,生存现在状况要好于其它的民间乐种,但还是那样存在着系列问题。如面临着欣赏群体缩小吹歌市场空间渐窄;理论研究不深、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吹歌发展速度渐缓;演出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演出质量有待提高;专业元素参加使 原生态 特性减弱;急需资金支持、系统的传承存在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子位吹歌提出下面建议: 1.把民间艺术保卫工作列入市县及各乡镇的年度考核 把民间艺术保卫工作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共同成为年度考核目的,考核成绩直接关系到各级和主管领导的亲身利益,促进加大对民间艺术的资金、人员投入力度,加强的重视度。北京已经把文化建设列入各级区县及乡镇的年度考核中。 2.可采取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通过竞标,每年选出表现突出的演出班社和传承人,对其规定一定数量的演出和学员传承任务,并拿出经费对每场演出给予资金补贴,使班社和个人得到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 子位吹歌的传统曲目是保卫的重中之重,对(放驴(打枣(万年欢等传统曲目,要不做任何修改的保存。 另外,就子位吹歌创新曲目较多的特点,建议在曲目创新时,要注意保卫传统,尊重子位吹歌的艺术特点,以保持子位吹歌的独特性。 4.加强子位吹歌数据库建设 对子位吹歌的演奏及传承人的传承进行全程录制,通过录音、录像对其进行数字化存储,为日后学习、传承做可靠的资料备份。子位吹歌的曲谱,建议建立曲谱电子档案,把曲谱拍成电子图片并加以存留。 子位吹歌这种依托于民间活动而生存的乐种,在变异中求生存,它的实用性很强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婚丧嫁娶、节日喜庆、迎神赛会、开业庆典、商品促销、晨练四处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并且他们能够不断迎合老百姓的欣赏口味,在变化中求发展,创新了很多曲目,在演奏乐器中参加电声乐器很受老百姓的喜欢;十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吹歌艺人的收入不断增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浸透下,包括子位吹歌在内的民间传统音乐遭到当代文化的强力冲击,在社会介入度和影响力上越来越弱;我们也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所有文化相互影响多元共存。在民间传统音乐生存土壤已经改变的情况下,怎样既保住传统根基,又能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它的种种变异,这也是更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