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军事伦理从神伦到人伦的思想变迁,伦理学论文.docx
-
资源ID:73339300
资源大小:19.6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先秦军事伦理从神伦到人伦的思想变迁,伦理学论文.docx
先秦军事伦理从神伦到人伦的思想变迁,伦理学论文中国军事法律制度自夏、商时期开场产生,前后相延,构成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当代以来,中国法制发展受西方式方法律思想和法制文明的冲击,在法制当代化进程中,法律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深入的嫂变,但在同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涵仍然被保持下来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内在作用。本文拟从中国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着手,探寻和开掘指导先秦时期军事法制发展实践的思想基础,冀或有补于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研究的缺乏,有益于我们国家军事法制当代化建设的实践。 一、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变迁轨迹 任何战争行为,都将造成敌对双方一定程度的损害结果,如参战人员的伤亡、战争失败的可能性等。具有独立理性思维能力的个体对各种损害结果的预测,势必影响到其拥护并投人战争的程度与状态,除非战争策动者能够提供战争在价值上的正当性,即合理性与有根据性,才能有效集结起充足的精神资源与物质资源。战争正当性的价值论证,必须获取来自伦理层面的有力支持,因此,战争行为从其产生之初即与伦理密切联络。在原始淤昧时期,固然人类低下的思维能力水平并不可能产生相对独立的伦理思想,但当代学者仍然不难发现,其时亦必定存在某种伦理观念客观地约束着战争或被利用为根据以解释战争行为。此后的文明时期,伦理思想之于战争的上述作用更是表现得益发显着。 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的演进经过,大致可划分为夏、商与西周、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夏、商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脱胎于原始社会的神伦观念,西周时开场发生前述从神伦到人伦的转型,而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的军事伦理思想则已基本成型。下面将分别对两个时期军事伦理思想中关于战争的动因与规律观念、道德价值观念、道德理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描绘叙述,试图在比照中展示出一条较为明晰的思想变迁轨迹。 1.夏、商时期军事伦理思想概貌 由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夏、商时期战争行为的性质已然有别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间发生的纯粹为原始宗教信仰图腾、祖先神、至上神崇拜或根据宗教信仰而进行的以争夺生存资源和血亲复仇为目的的部族征战行为。然而,统治者在统治中却仍然借用了原始人类关于战争的神伦观念。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界及本身存在的思维理解能力仍然特别低下,神的存在不可或缺;况且,统治者也正好能够利用神伦思想来解释战争,强化对意识与行为的控制。夏商时期关于战争的军事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格局的(秦律之 杂律 刚,都包含了军事刑法的内容。 ,一切应本着对国家、对高度负贵的态度,根据实际利益的大小进行战略决策,具有明显的实践理性色彩;先秦法家基于 占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王盆的对现实社会的深入认识,提出了 任其力而不任其德 (商君书,把实践理性发展到了极致。先秦时期高度发展的实践理性思潮在历史上一方面造就了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把专尚刑法、崇尚亭功的三晋法家推上了历史的前台,造成了政治行为中的酷烈作风和思想上反文化主义倾向的泛滥。(荀子 议兵篇和(吕氏春秋中的兵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伦理实践的高度总结民对战国实践理苟运用进行了全面的反思,然而这些理论探寻求索成果未被秦国的同志者所采纳,秦政能够看成是先秦法家实践理性恶性发展的结果,先秦实践理性思潮盛极而衰之后,西洋神学思想悄然复起,不为无因。但是,先秦实雄理性思潮对于统一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共同的社会心理和伦理信念的思想资源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2.先秦时期军事法制思想蕴洒于各个阶级的思想家们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之中。战争行为的特殊性产生了对作为其指导思想的军事伦理加以规范化、赋予强迫力的需要,因而,成文的军事法制应运而生,这一经过的积极意义是社会其他领域的 以礼人法 所无可比较的。参军事伦理蕴涵有早期的军事法制思想到军事法制的逻辑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事实则凸显为,文明社会尤其是宪政时代以来,军事伦理的某一部分内容逐步被提升、反映为军事法制,并作为法的精神用以指导国内军事立法和国际战争与人权保卫立法,强化军事秩序,规范战争行为。当然,参军事伦理到军事法制的逻辑形式,并不表示清楚军事伦理与军事法制之间具有机械意义上的一致性,甚至即便对于作为提升对象的具有广泛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那一部分伦理思想内容而言,仍须经历统治者的利益分析、观念上的过滤选择以及技术上的修正、调整或补充方能进人军事法制的界隅。但军事伦理与军事法制之间的传承关系还是显而易见的。 3.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对于军事法制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先秦时期军事法制所经历的从机密走向公开、从零散走向集中,从不成文走向成文的发展经过,虽然是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的发展所决定,但是,同是适应上述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军事法制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更为直接。从法制实践活动所具体表现出的总体精神或指导思想来看,先秦军事法制从 神本位 夏商时代到 家本位 西周、春秋再到 国本位 战国时代的发展即,尤其是战争法则中人道主义信念的呈显,无疑反映着军事伦理领域从神伦到人伦的思想变迁轨迹。从法律文本所具体表现出的法制规范内容来看,先秦军事法制也一定遭到日趋精致的军事伦理思想的影响而不断充实。例如,关于 怎样发挥战争中人的重要作用 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西周时期的军事伦理只能从决策指挥者的角度考虑,停留在提出以德行和宣传教育收拢民心的层次上;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则不仅愈加充实了以上内容,还能够从其他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将所有主体细分为民、军、敌、夷,再将 军 细分为将帅、士卒,进而构成了愈加细致的伦理思想内容,如爱民思想、将士平等思想、将帅选拔思想、赏罚思想、人与武器相结合的思想、职责观念、对敌的攻少口为上观念、对少数民族的华夷一体观念等,以此为指导,军事行政管理、组织编制、指挥、赏罚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进一步充实了军事法律制度体系内容。 4.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从神伦到人伦的转型,本质上也是实现了以文化为主导的军事伦理向以经济为主导的军事伦理的转型。人群体的人的意识觉悟后,人们认识到战争的动因是人的利益需要,任何战争的后果必然是构成一种具体表现出为一定利益格局的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对特定的军事伦理思想的开掘必须置于特定的利益格局之中进行。这种方式方法对于准确认识军事伦理指导下的军事法制发展的最终动力经济因素将不无裨益。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郭沫若。青铜时代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顾智明。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7. 3戈尔丁。法律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陈学会几军事法学M.北京:当兵的人出版社,1994. 7张建国。帝制时代的中国法M.北京菇律出版社,1999. 8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孙玉荣。古代中国国际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余子明。中国军事法制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3:58. . 11杨浩。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伦理理念的煊变J.怀化师专学报,20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