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军事指挥员心理选拔标准,军事心理学论文.docx
建立科学的军事指挥员心理选拔标准,军事心理学论文在将来信息化战场上,军事指挥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对战争的态势与胜负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使心理素质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脱颖而出,是适应战争需要的必然选择.心理选拔的核心在于其测评的心理素质要素.因而,应建立科学的军事指挥员心理选拔标准,以具体表现出军事指挥员的基本心理素质、岗位匹配与发展潜力为准则,将标准细化到每一种详细的岗位,进而加强选拔任用工作的操作性,提高选拔任用工作的准确性. 一、良好的心理品质 1. 认知品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示清楚: 人们的认知活动是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反映、加工和再加工的经过.军事指挥员的认知品质应着重从信息反映、信息加工和方案制定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及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军事指挥员要能迅速发现问题,擅长探幽索微,见微知着,视野广阔.二是快速、精准、广泛的记忆力.能快速地提取和运用记忆库中的有关信息,能在霎时识记变化无常的情报与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记住更多的信息,十分是敌、友、我等复杂情况.三是超前、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能根据任务,根据言词的描绘叙述和图形的示意进行自由联想和组合,结合战争实际去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四是缜密、灵敏、创新的思维力.分析情况和处理问题高瞻远瞩,擅长从不同角度考虑,在思维的转换中找出最优化的手段,擅长捉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突破思维定势解决问题. 2. 情感品质.情感作为军事指挥员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持有的态度体验和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危急关头,军事指挥员沉着、冷静、镇静的情绪,能起到积极 暗示 和 强心剂 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军心稳定.军事指挥员的社会特质和独特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其情感品质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忠贞.把爱爱国爱民爱军爱本职作为第一要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民族自豪感.二是稳定.静不露机,动不露形,沉着不迫,擅长控制和保持积极的激情,沉着应付战争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忽然变故,身临窘境能迅速激活机体的应急状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三是积极.对待军事工作热情弥漫,开展军事活动昂扬振奋; 与上级、同级和部属沟通坦率热忱,在心境上经常保持愉悦开朗的心情状态. 3. 意志品质.军事指挥员的意志力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激发官兵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和提高坚持战斗、争取胜利的自信心,具有宏大的鼓励作用.所以,军事指挥员在具备普通应有意志品质的基础之上,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是自觉.遂行任务时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能全面正确的领会上级意图,不讲条件地贯彻执行,并能使自个的一切行动主动服从于目的,战争中能争取和把握主动权,积极搞好友邻协同配合.二是果断.复杂情境下,擅长捉住主要矛盾,迅速合理地处置矛盾; 险恶环境中,能镇静自如,果断确定应急对策; 多变情况前,能随机应变,及时修正决心或定下新的决心.三是坚持.目的专一、始终不渝,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宏大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行动; 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在较长时间内为实现目的坚定不移地把行动进行到底.四是顽强.有意识地同心理上的厌倦、灰心、畏惧、恐慌等消极情绪作顽强斗争,防止意志防线崩溃; 有目的地用理智去支配自个的感情、欲望和注意力,使之符合军事活动的需要; 能自觉的警觉和抵制易引起行动偏离轨道的干扰因素的出现,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 4. 性格品质.性格决定着指挥员的战场形势判定和战略战术决策,是军事指挥员最重要的品质.军事指挥员除了具有的性格共性特征之外,还应具有岗位所需的特性: 一是纳言用人.发扬军事民主,走群众道路,秉公纳谏,集中群众的智慧构成正确的决心; 尊重人才,信任部属、尊重部属并支持部属的工作.二是英勇机智.遇强不惧,具有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决心和勇气; 遇险不惊,能够沉着应对,自觉调整心态和行为; 遇挫不馁,能及时化解恐惧、愤怒、哀伤痛苦、失望等消极心理; 刚柔相济,在复杂多变的情况面前,敢于决断作为、合理冒险和承当责任.三是镇静专注.精神充沛,充满自信心,情绪饱满而稳定; 研究情况、谋划对策专心致志,准备工作紧张而有条理,把握情况和判定情况全神贯注; 对意外突发事件能保持心理稳定,沉着镇静处置,指挥效率不会因而而引起不良变化.四是豁达大度.集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强烈,表示出意见直截了当,不担忧观点不成熟而被批评; 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坦然地成认自个的错误,乐于向别人请教,汲取别人的长处;获得成绩不贪功,遭遇挫折不推过,襟怀广阔,赞扬别人,接受别人存在的重要性. 二、持续的心理动力 1. 内在动力.内在动力主要来自迫切的需要、有效的兴趣、坚定的理想信念.华而不实,需要是内在动力的直接因素,兴趣是内在动力的间接因素,理想信念是最高标准,决定动力水平.作为军事指挥员,其内在动力主要具体表现出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合理.将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需要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矛盾,追求在为国家和建设做出更大奉献的经过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兴趣健康.自觉抵制低级兴趣的影响,从建设和将来战争的需要出发,培养与建设信息化、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兴趣,发展崇高兴趣.三是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坚定的社会和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 忠于,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 . 2. 外在动力.军事指挥员的外在动力由外在事物的刺激作用决定,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的引力.渴望把事情做得更有效而不冀希工作背后的奖赏和荣誉,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喜欢接受困难的挑战,追求自我提高和升华; 二是外界压力.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正确对待领导和亲朋的期望、上级的催促检查和组织的批评惩罚,勇于为自个决策的失误及不良后果负责,注重在实践中提升自个的履职能力. 三、过硬的心理能力 1. 心理耐受力.实践证明,人的心理耐力是有一定极限的,十分是在作战经过中,任何一个人的心理耐受力极限被突破,就会患上战斗疲惫症.对于军事指挥员而言,由于其岗位职责的特殊性,责任大于普通战斗员,其心理负重力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因而,军事指挥员必须能够承受重压、耐挫耐险、耐烦耐疲,能长期经受持续不间断的高专注度的军事指挥活动考验. 2. 心理适应力.美国将来学家托夫勒在(将来震荡一书中指出,当一个人处于迅速和反常的变化之中,或者处于极为新奇的环境中时,他揣测事物的准确性当然要突然下降.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指挥员必须能够适应战况的瞬息万变、战场的严酷环境和态势的频繁转换,始终保持心理的稳定性. 3. 心理应激力.将来战争前、后方失去明显界限,心理稳定所依靠的地域屏障作用日渐弱化,这种作战更容易达成行动的忽然性,给军事指挥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心理震撼,影响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军事指挥员必须做到反响适度,在接受外界强刺激的情况下,能够控制自个情绪,面对险境能当机立断,及时构成正确判定和决策,做到危而不乱,险而不怯,劳而不倦,转危为安,转危为安,能保持良好的心理与精神状态. 4. 心理调控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一般会出现反常的心理,领导者也不例外.军事指挥员必须擅长控制冲动,在情感遭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时,十分是当敌方用激将法时,能合理地控制自个的情绪,防止急躁冒进,保持心理平衡,及时消除各种突发情况下产生异常心理反响,尽快恢复和保持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5. 心理防护力.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强调: 战争中真正的目的是敌方决策者的思想,而不是敌方身体. 心理战已成为贯穿战争始终的重要作战手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于兵战,先于兵战, 其本质是以特定的信息引起敌方的预期心理反响. 153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双方的较量就是双方决策层的心理较量.因而,军事指挥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品格,面对敌人的迷惑、策反、离间,能够牢固筑起心理防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美色所诱,在任何情况下永不变质,永葆本色.懂得心战基本知识,擅长接受、分析、统合信息,精于利用、制造和分布信息,能适时采取心理反干扰措施和组织心理进攻.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郝唯学. 汪小伍. 心理战效果评估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