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西方音乐史教学体系的完善,高等教育论文.docx
探讨西方音乐史教学体系的完善,高等教育论文西方音乐史是音乐学院与师范院校音乐系的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该课能够使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把握西方音乐风格的演化,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因而,西方音乐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西方音乐史这门学科固然在我们国家发展已经近一个世纪了,然而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才真正发展起来的,经过这20多年的探寻求索与实践,已经获得了宏大的成就.例如,已经建立了比拟完善的、独立的西方音乐史学科体系,已经使很多学生了解了西方音乐史,并且客观上推动了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不应沾沾自喜,应看到西方音乐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缺乏之处,还应认识到西方音乐史本身是多维度的、立体的,并且具有历史贯穿性的学科.因而,要搞好音乐史教学,我们必须在现今对西方音乐史的认识的基础上,尽我们所能对它的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完善. 一、应把西方音乐史教学与音乐作品教学结合起来 纵观以往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太多强调了西方音乐史的 史 性,而忽略了它的 音乐 性,太多注重了书本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随着认识的深化我们认识到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非符号性、非造型性、不确定性、抽象性和技术性等特点,音乐作品是音乐的特殊的语言;还认识到西方音乐史的对象首先是音乐本体即研究音乐作品的创作、演绎、接受以及音乐作品风格的演变等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意识到我们必须面对中西方音乐在思想、构造、题材、体裁、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渊源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无论是从音乐本身的特殊性,从西方音乐史的学科性质,还是从中西音乐的差异性上看,假如学生不能领会西方音乐史中的西方音乐作品,就不可能读懂西方音乐史,就不可能在头脑中构建完好的西方音乐史知识体系.当前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史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倡把音乐史教学与欣赏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指出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好的西方音乐史体系,才能使学生深入、正确地把握西方音乐作品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这样才能真正到达音乐史教学的教学目的.因而,西方音乐史教学应该首先立足于详细音乐材料上,把西方音乐史教学与音乐作品教学结合起来. 二、应把西方音乐史教学与了解西方历史结合起来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络的,西方音乐史不可能脱离西方的社会史、文化史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而独立存在.因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音乐史、把握西方音乐作品,学生还应对西方的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以及音乐作品人文背景有所了解.然而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似乎没有对这一点给予充分的重视,不少学生也以为那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应把握的知识,与学习音乐无关,或者联络不大.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社会意识类别中的音乐,必然会遭到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古典派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经济气力进一步加强的资产阶级为在政治上取代封建阶级,在思想上继续推崇文艺复兴时所倡导的 人文主义 精神,用 理性 作为武器,对传统的信仰和权威给以猛烈的批判.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了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其对音乐的影响则表现为音乐作品注重理性思维,音乐形式逻辑性强,作曲家的情感在理性的指导下自然流露.浪漫派出现时正值拿破仑的失败,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复辟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由狂热到绝望、到彷徨、到虚幻 使得新一代的作曲家普遍表现出对社会重大题材以及启蒙时代所崇尚的 理性 的冷淡.但是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仅仅是新生事物产生前旧势力的反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文思潮的方向,资本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愈加相信自我,肯定自我,表如今艺术上就是追求情感上的表示出,进而打破一些固有的音乐形式.可见正是不同的历史环境使得当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思潮,不同的社会思潮反映到音乐上才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因而,只要了解了西方的社会史,才能从根本源头上把握音乐风格的传承性与差异性. 除此之外,由于每次大的社会思潮都会影响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具有相通性,因而,在教学中老师应让学生广泛阅读西方的社会史、文学史、艺术史以及西方人文背景介绍等资料,把西方音乐史教学与了解西方历史结合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理解. 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目的 从培养方向上看,现前阶段我们国家音乐教育大致分为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师范院校里的音乐教育两个大的分支,着重培养专业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工作者与音乐教育者两类人才.从课程设置上看,音乐教育又可划分出很多详细专业,如演奏专业(西洋乐器演奏、民乐演奏)、作曲专业、声乐专业以及专门研究音乐历史与理论的音乐学专业等.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学科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不断地产生出新的专业.这就使得固然同是学习音乐的学生,但是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学习的专业却可能大不一样,正是这种不同造成了学生对于学习西方音乐史的需求不同.因而,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的,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然而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却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没有人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但是上面的阐述已经表示清楚它确实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广大的音乐理论工作者和在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不断归纳、不断研究,以制定出真正适用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的. 四、规范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是教学经过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学材料(老师用书、学生用书)、教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辅助材料(图表、模型、标本)、声像器材、有关实物的总称.华而不实教学材料是教学资料的主体部分.教学材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选编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反映某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书籍.由此可见,教学资料一方面是以教学材料等形式具体表现出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学这些内容时运用的辅助器具或材料,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西方音乐史教学资料版本诸多,一些版本中存在着翻译不规范,教学内容不全面,缺乏练习题、考虑题和作业等问题.教学资料选择失误的直接后果是经常使学生对于学科的概念不明确,对课程内容理解有偏差,对学习内容稳固把握不够等.因而,选择权威性高、内容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料,是现代西方音乐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与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西方音乐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五、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学生学习的每门音乐理论基础课之间都有着内部的联络性与系统性,由于它们都是围绕着同一主题进行研究的,即 音乐的本体 .但是学习中学生不可能齐头并进地学习所有课程,也不宜这样做.所以要按规定年限、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合理布置课程.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时常出现西方音乐史课程先于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基础课开设的现象.但是通过前文的阐述可知学习西方音乐史就要学习西方的音乐作品,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才能分析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因而,必需要合理布置课程,把必要的理论基础课布置在西方音乐史的前面或者使其与西方音乐史教学同步进行,唯有如此才能使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到达更好的效果. 六、完善西方音乐史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即对教学经过及其结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主要牵涉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对老师授课水平与授课经过的评价,即通常人们所讲的对教学的评价;其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即通常人们所讲的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前者主要指向老师的教学经过,重在评价老师对教学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计划的施行能否合理、有效.后者指向学生,重在评价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的习得水平.迄今为止,我们对于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教学评价的关注远远不够,只注重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对老师教学的评价缺乏,很少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应,使得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激发,部分学生与老师单纯为了学业成绩而学与教.因而,必须健全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西方音乐史教学日趋完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杨汉丹.(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有关考虑-兼谈音乐作品在史论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1). 2杨和平. (高师西方音乐史教法初探-兼论教学资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 2001(12). 3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