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教育心理学论文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女性在中国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段数据分析:根据统计显示,在 1999 年扩招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总数中,女生比拟少,只占 20%左右。而根据教育部 2020 年 1 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人数为 2391,3155 人,华而不实女大学生人数为 1228,0490 人,占总人数的 51.35%,这表示清楚女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越来越高。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校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时,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注重整体性而关注个体特征,基于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殊性,着重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会有很大收获。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在恋爱中所碰到的恋爱心理问题,是当下高校思想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怎样正确认识1行的教育策略,是高校思想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在状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相关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的恋爱观、性教育等相关课题,单纯研究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怎样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的相关课题较少。但是近年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及恋爱观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文献显示,在国外,有 83%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中显示,有 58.7%的女大学生牵涉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女大学生理解和赞同出于爱情或者定情后的婚前性行为。国外文献及着作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上显示,恋爱心理与个体的性别、个人受教育的年限、社会、家庭的经济地位等显着相关。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者对大学生恋爱状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上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缺乏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牵涉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专着,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整体作为目的,几乎没有单独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只要雷骥在书中提到了关于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偏差,一些基本的恋爱技巧及恋爱中的行为、规范等内容。现有文献对女大学生恋爱观、恋爱现在状况的原因分析以2及恋爱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对当今以女大学生为主体年龄群 90 后 的恋爱心理问题的探寻求索还是比拟少的。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由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一直对爱情的态度都是非常保守的。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大环境相对开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国家在校大学生也实现了婚恋自由,因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大学生恋爱现象及恋爱观的研究总量较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恋爱现在状况、恋爱特点、恋爱存在的问题、恋爱原因分析、大学生恋爱观以及恋爱教育等问题的讨论。以致于社会学者及高校工作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局限,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及文献有: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在状况的基本状况。 己有的研究大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现在状况进行了分析。1.恋爱现象群众化、低龄化。陈驾等1989的调查中,三、四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生近 50%,二年级为 32.6%,一年级为 4.8%.在问及 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这个问题中,假如有适宜的,希望能谈恋爱、表示自个以前谈过恋爱和当前正在谈的学生,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9%,在校期间不准备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 11%,况且这 11%的学生对别人恋爱也表示高度的理解和接受。这表示清楚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由于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和学生观念的解放,学生恋爱的行为呈现群众化和低龄化的现象。90 年代末的调查中显示,一些高校的一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高达 30%左右。2. 恋爱观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念和动机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冯君史等 1991 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主张认真、严肃的对待大学期间恋爱的人,男生占 73.6%、女生占 66%,而持 玩一玩 态度的人约占 5%.在问及 你对恋爱是如何理解的 这一问题时,64%的学生选择恋爱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29%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太多考虑将来;3%的被调查者以为能够把恋爱和婚姻作为将来事业的跳板;4%的被调查者以为不必考虑很多,跟着感觉走等等。在问及 学生择偶的标准 这一问题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100%的把人品放在论文从女大学生的视角出发,从共性中寻找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并最终分析总结出女大学生的恋爱现在状况及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方式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式方法之一是文献分析法,对于本文的选题和研究经过中主要是通过阅读相关着作、期刊、学位论文、阅读网页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在本领域的研究现在状况,并对研究现在状况进行细致分析,挑选出对本篇论文有用的相关资料。方式方法之二是问卷调查法,采取自编的针对性较强的问卷调查。自编 我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恋爱现在状况、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能力、失恋挫折及应对等方面。严格做到严谨的数据采集,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方式方法之三是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对下发调查问卷而搜集到的结果进行整理,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运用科学合理的数理方式方法, 统计分析女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显示出来的恋爱心理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合理准确的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 . 第二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2.1 恋爱及恋爱心理的相关概念 2.1.1 恋爱的含义 爱情是男女之间真诚、真诚实在、互相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个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高尚情感。恋爱,是异性或同性相互爱慕的行动表现。同时,恋爱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下,两性之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当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为终身伴侣为目的,根据一定的标准自主地结成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生理、心理、美德、道德和承诺的结合与共同体验的经过。 2.1.2 恋爱心理的含义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及社会现在状况互动的经过中越来越具体表现出出社会化趋势,因而,在恋爱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恋爱观假如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会关系到她们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婚恋观,也会影响她们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具体表现出。 2.2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2.2.1 感性与理性交织 女大学生们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总要考虑一定的条件,在下发的 请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 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女大学生以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依次是感情、经济基础、性格、共同理想以及人品,从这一结果能够反映出女大学生作为 感性动物 的心理特征。而女大学生把经济基础排在第二位,讲明在选择择偶对象时,女大学生对对方的经济条件考虑的较多,这是由于女生一般都有依靠性,更希望对方能成为自个生活的依靠者。总体上来看,女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上首先注重的是感情,但对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要求,这表示清楚如今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感情时既要求双方感情上的和谐,又要求男方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女大学生开场愈加重视现实生活,在选择恋人时会进行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估,因而在择偶时会表现得更为理性与实际。这也正是表示清楚如今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心理特点。 2.2.2 传统与当代结合 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比拟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对待爱情的态度一直是特别保守的,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家庭观念的教育下,女大学生对待爱情与恋爱的态度都特别的低调、隐晦、甚至讳莫如深。70-80 年代,各个大学对待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都是禁止或不允许的,大学生恋爱的人数也较少,偶有恋爱的同学也多为 地下恋情 ,不敢在公众场合有任何亲密动作。女大学生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及本身性格特点的影响,她们的恋爱观及恋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愈加的保守、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环境相对开放,而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速度非常快。随着西方 性自由 、 性解放 等思想的传入,我们国家对大学生传统的性教育遭到了宏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在情感与理智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观念逐步开放,而往往忽视了道德和结果。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 17%的女大学生表示恋爱后可能与男友同居;有 8%的女大学生恋爱时有性冲动或渴望发生性行为;30%的女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跟着感觉走;只要 16%的女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坚决反对。调查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开放的性行为都表示不同程度的肯定与接受。对于 一夜情 和 婚外恋 的看法,大部分女大学生以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小部分女大学生则持宽容态度。 而在对 同性恋 问题态度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女大学生以为是不道德的,同性恋者是应该被谴责的。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个人性行为的态度比拟宽容、开放,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性行为或不道德的现象持客观态度,总体来讲,大多数女大学生对 性 的观念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保守、慎重甚至排挤,更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理解、接受甚至亲身尝试。 2.2.3 纯爱与功利并存 女大学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敏感、细腻、追求浪漫、爱梦幻想象等性格特征,导致她们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会首先从自个的感情出发,遵从自个内心的感觉,对纯洁的爱情有着美妙的向往和固执的追求。她们渴望两个人之间相互爱慕,互为对方的唯一,并以为这是维系感情、走进婚姻的唯一要求。对感情纯粹、固执的追求让她们感觉恋爱就应该是纯纯的喜欢,不应该掺杂任何金钱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物欲和金钱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在纯净的大学校园中的女大学生们也不能幸免,开场追求她们曾经嗤之以鼻的物质生活。由于女大学生本身依靠性较强,同时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愈加剧了她们在择偶的时候追求物质、功力的爱情。女大学生在选择男朋友或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更多地开场考虑现实的、物质性的条件,婚恋观也正在逐步的功利化。恋爱或者婚姻仿佛已经成了她们实现梦想、缩短个人奋斗时间的跳板。当然,这种功利性的恋爱观与女大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和社会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