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hoking”研究特征与研究不足,体育心理学论文.docx
国内“Choking研究特征与研究不足,体育心理学论文赛前追求最佳竞技状态,赛中实现完美运动表现是运发动与教练员的永远恒久目的.鉴于当代运动竞赛环境的这一特殊成就情景给运发动所带来的压力,怎样防止压力下运发动运动表现失准近年来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问题.压力下的 Choking 现象是运动表现失准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热门问题.1984 年,Baumeister 初次对压力下的 Choking 现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其理论解释机制后,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围绕运动竞赛中的 Choking 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1.尽管距 Baumeister( 1984) 的研究过去了30 年,但 Choking 研究仍然是竞技运动心理学中的热门问题.从2020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专门编辑了一期关于Choking 问题的组稿可窥见一斑. 我们国家学术期刊上初次见到关于 Choking 的研究是王进博士于2003 年在(心理学报杂志上登载的一篇名为(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 飞走 : 竞赛中的 Choking 现象文章2.随后,王进博士又连续在我们国家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Choking 的文章3 -6.本文欲对过去10 余年国内 Choking 研究现在状况及其特点进行评述,并分析与国际 Choking 研究领域存在的差距,以期促进国内 Choking 现象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1 国内 Choking 研究论文基本情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 Choking 、 体育运动 为本文关键词语进行搜索,共搜到 47 篇关于 Choking 的论文.以此对国内体育运动领域中 Choking 研究现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从论文发表形式与研究类型对47 篇论文进行归类,结果表示清楚,论文发表形式包括会议论文、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 硕士与博士) 3 种形式,华而不实,会议论文8 篇,学术论文33 篇,学位论文6篇; 研究类型包括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华而不实实证研究21 篇,非实证研究26 篇.从研究范式、研究方式方法以及研究项目对21 篇实证研究论文进行归类,结果表示清楚,研究范式包括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华而不实,质性研究2 篇,量化研究19 篇.对19 篇量化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式方法进行归类,结果表示清楚,量化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与问卷法,华而不实,采用实验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的论文 18篇,采用问卷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的论文1 篇; 研究项目包括篮球( 12 篇) 、足球( 2 篇) 、体操( 1 篇) 、蹦床( 1 篇) 、射击( 1 篇) 、武术( 2 篇) 、乒乓球( 1 篇) 以及高尔夫( 2 篇) . 2 国内 Choking 研究特征分析 2. 1 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研究水平较低 Choking 一词最早出如今医学领域,意指窒息、卡壳.后被应用中运动竞赛之中.现有的文献表示清楚,1981 年,Choking 首先出如今体育运动研究之中,被界定为 一种不能表现出以往水平的行为现象 7.而对 Choking 现象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是由 Baumeister( 1984) 进行的,该研究通过 6 个连续实验验证了自我意识对压力下的运动表现的影响1.随后,国际运动心理研究者围绕 Choking 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 Choking 现象本质与内容的质性讨论,从运发动视角到运动心理学家与教练员视角,从个人项目再到集体项目,探寻求索其与一般运动表现( underperformance) 下滑的区别; 竞赛压力下 Choking 现象内在机制的分析,从干扰理论到自我专注理论; 预防 Choking 的有效干涉措施,从分心任务、内隐学习与类比学习,再到行为程序干涉乃至系统心理训练; 能够讲,过去30 余年里,Choking 现象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然而,通过对国内 Choking 现象研究现在状况分析发现,更多的是重复性研究,验证压力下 Cho-king 发生的现象.对于其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分析较少,整体研究水平较低,缺乏创新与开拓的视角. 2. 2 非实证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 从国内搜集的46 篇以下为参考文献来看,非实证研究为 25 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非实证研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述性研究( review) ,即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缺乏并提出将来研究方向; 另一类是理论性研究,即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如王进博士对 Choking 现象提出的经过理论解释机制.然而,对25 篇非实证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真正的综述性论文不多,而理论性研究也只要王进博士的经过理论.显然,大多数非实证研究既不是综述性论文,也不是理论性论文. 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对国际前沿研究了解浅薄,无法对国际前沿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评述,也就不可能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以及新的思想; 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式方法与技术把握薄弱.既没有好的问题与好的思路,有没有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与技术,因而,只能构成既不是综述又不是理论性论文的实证研究论文来看,大多数研究以相关关系研究为主,而对于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从国内相关文献来看,Choking 现象的潜在影响因素讨论较多,如焦虑、自我意识、目的定向、自信、应对方式等;而对 Choking 发生的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较少.相比拟国内热衷于讨论 Choking 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更关注 Choking 现象的内在机制,哪些理论对于解释运动竞赛中这一复杂现象更为有效,并在这里理论导向下开展相关干涉研究. 2. 4 研究项目分布较广,Choking 操作定义界定不清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注重研究项目的创新,研究项目既包括表现难美型( 武术、体操、蹦床等) ,也包括同场格斗型( 散打) ; 既包括隔网对抗型( 乒乓球、排球、网球等) ,也包括同场对抗型( 篮球、足球等) .相对于国内研究项目诸多,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篮球罚篮、高尔夫推杆等较易控制的闭合性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篮球罚篮与高尔夫推杆任务相对较易操控与量化.由于有关 Choking 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 除质性研究外) ,实验必须操控变量,而 Choking 现象在实验中本身就是一个变量,因而,在实验中需要对 Choking 进行操作定义的界定.与其他开放性技能相比,篮球罚篮与高尔夫推杆相对较易控制与量化,因而,在国外实验研究中经常被采用.除此之外,实验变量的操作定义首先是建立在明确的抽象定义之上的,而国内各种项目的 Choking 研究中对于 Choking 的抽象与操作定义的界定不清. 3 国内 Choking 研究存在的缺乏 高质量的研究需要具有明确的理论导向( 理论假讲) ,没有理论导向的研究往往是盲目的研究.科学研究的理论导向一般是通过理论假讲开场的,而理论假讲是建立在对以往研究总结分析或现有理论推导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纵观国内 Cho-king 研究中,具有理论导向的研究较少,而提出理论或理论推导的研究更少.根据理论奉献的大小可分为大理论与小理论,大理论是建立在多个小理论的基础之上而构成的,而小理论则是通过不断提出假讲与验证假讲而构成的.显然,国内 Cho-king 研究在理论建构或者理论导向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运动竞赛中的一种特殊现象,Choking 现象的主要特征为运动表现低于预期.然而,其与一般的运动表现( Underperfor-mance) 下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最近在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引发争论8.假如不搞清楚其本质,那么就无法进行系列性研究如机制讨论、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干涉等.怎样讨论其与一般运动表现下滑的区别,质性研究范式应当是最佳的研究范式. 为此,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针对 Choking 现象的界定与本质特征进行了一系列质性研究,或从运发动为视角,或从运动心理学家为视角; 或以个人项目,或以集体项目进行质性分析. Cho-king 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领域,意指 卡壳、窒息或透不过起来 ,随后,被借用至体育运动领域中.鉴于直译为中文后效果不佳,故国内一直沿用英文.鉴于国内没有对 Choking 进行中文翻译,那么国内对 Choking 的本质的理解能否一致,运发动发生Choking 时的认知与情绪能否与国外存在差异? 这些都需要通过质性研究范式去解答.然而,当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明显缺乏,将来需要加强 Choking 的质性研究.除此之外,近年来,传统的单一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 逐步被打破,混合研究范式逐步进入行为科学与社会科学.Mesagno 等( 2020) 以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还是将来探寻求索 Choking 现象本质的研究范式9.因而,将来不仅要拓展有关 Choking 的质性研究,更需要适时地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 除了 Choking 现象发生机制之外,关于 Choking 的预防干涉研究也存在明显缺乏.国际上针对 Choking 的预防干涉已进行了不少研究,而这些预防干涉方式方法与技术是建立在 Choking 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例如,以干扰理论为导向行为程序干涉技术,以自我专注理论为导向的内隐学习、类比学习以及分心任务干涉技术.行为程序干涉研究表示清楚,行为程序对于压力下Choking 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例如,Mesagno 等( 2008) 采用单被试实验设计( A1 - B2 - A1 - B2) ,考察行为程序对 3 名易发Choking 的保龄球运发动的干涉效果,结果表示清楚,在压力下运用行为程序能够提高被试的运动表现,对被试的事后访谈表示清楚,行为程序有助于被试将注意指向任务相关信息,减少对技能操作的意识加工和自我意识10.尽管内隐学习、类比学习以及分心任务干涉技术在实验研究中的效果得到了一定的具体表现出,但其实践操作性较差,即生态效度不高.由于这种单一的通则式的干涉技术实践操作性较低,因而,研究者以为采用结合传统心理干涉技术的综合干涉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例如,Hill 等( 2018) 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对2 名高尔夫 Choker 进行了为期 10 个月的认知与行为综合系统干涉( 任务定向、认知重构、表象、模拟训练以及推杆行为程序) ,结果表示清楚,系统干涉能够减轻高尔夫运发动的 Choking 体验11.与国外对 Choking 现象干涉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显得尤为薄弱.仅有一项研究采用正念 -接受 -承诺训练方式( MAC) 对武术运发动进行为期6 周的干涉,结果表示清楚,经过6 周的干涉,被试的特质焦虑与自我意识水平均有显着降低,且在随后的竞赛中未发生 Choking.如前所述,单一的通则式的干涉技术生态效度较低,因而,将来国内研究者能够讨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综合干涉技术对 Choking 现象的干涉效果.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Baumeister,R. 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self - consciousness and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 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 610 - 620. 2 王进. 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 飞走 : 竞赛中的 Choking 现象J. 心理学报,2003,25( 2) :274 -281. 3 王进. 解读 反胜为败 的现象: 一个 Choking 经过理论,心理学报,2004,36( 5) :621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