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
资源ID:73410247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陕西省陕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理含的是()。A.通过小组合作,学集自主学习歌曲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常握三连音【答案】A2、根据不同民族、地域,以及演唱风格特点等,可以把声乐分为许多不同的唱法,通常我们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A.原生态唱法B.呼麦唱法C.即兴演唱D.童声合唱【答案】A3、渔阳鼙鼓动地来出自作品()。A.长生殿B.长恨歌C.渔光曲D.渔阳曲【答案】B4、中花六板属于江南()。A.丝竹乐B.打击乐C.管弦乐D.拉弦乐【答案】A5、张某,男,65 岁,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长期咳嗽。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苔薄白。医生诊断为风寒感冒,伴慢性支气管炎。A.银翘解毒丸B.感冒清热颗粒C.桑菊银翘散D.羚羊解毒片E.桑菊感冒片【答案】B6、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A.合唱课B.单元欣赏课C.单一课D.综合课【答案】D7、()被称为“20 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D.欣德米特的调性游戏【答案】A8、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哪句描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A.学会用简单的舞蹈语汇表现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B.能够背唱眷江花月夜的主题C.在听、唱、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比较、探究等方法体验春江花月夜的意境D.能利用身边的各种道具进行音响的造型创造,展现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答案】C9、下列音乐作品中,不是同一个作曲家创作的是()。A.净化之夜B.一个华沙的幸存者C.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D.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答案】D10、下列哪部作品是由冼星海作曲的()A.英雄赞歌B.让我们荡起双桨C.祝酒歌D.黄河大合唱【答案】D11、下列哪件乐器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常用定音乐器?A.中阮B.琵琶C.埙D.笙【答案】D12、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同一种民歌类别的是()A.上去高山望平川B.川江船夫号子C.对鸟D.孟姜女【答案】D13、20 世纪 90 年代初鲍元恺以 24 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组曲是()。A.御风万里B.纳西一奇C.土楼回响D.炎黄风情【答案】D14、下列不属于三大安魂曲的是()。A.d 小调安魂曲(莫扎特)B.安魂曲(威尔第)C.安魂曲(佛瑞)D.安魂曲(亨德尔)【答案】D15、下列作品属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歌剧的是()A.伊凡苏萨宁B.向彼得堡告别C.不要诱惑D.卡玛林斯卡娅【答案】A16、下列关于奏鸣曲式展开部的描述错误的是()。A.展开部通常由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准备句组成B.展开部中调性的选择和顺序是自由的C.展开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是奏鸣曲式必不可少的结构D.展开部在呈示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也可以采用新的主题【答案】C17、为向不了解管弦乐队的人介绍各乐器音色特征而编写的一首管弦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曲作者是()A.欣德米特B.布里顿C.斯特拉文斯基D.勋伯格【答案】B18、如果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在 e 小调上,则再现部时副部主题的调性可以是A.E 大调B.C 大调C.G 大调D.g 小调【答案】A19、智斗选自()。A.传统京剧沙家浜B.传统京剧红灯记C.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D.现代京剧沙家浜【答案】D20、螺旋式课程理念是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加德纳C.布鲁纳D.维果斯基【答案】C21、长度相等的 a、b 两乐句构成的结构形式是()A.平行方整性结构B.对比方整性结构C.对比非方整性结构D.平行非方整性结构【答案】B22、一节课中将鉴赏、歌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常识等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安排,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形式的音乐课程属于()。A.单一课B.综合课C.必修课D.选修课【答案】B23、“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在欣赏卡上注明乐曲中法国号一共演奏了几次主题 A”,这一课堂活动突出的是()。A.模唱B.编仓C.律动D.听辨【答案】D2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C25、探究性教学的方法步骤是()A.制订方案、分配选题、获取信息、梳理分析、形成结果、表达交流B.分配选题、讨论方案、梳理分析、获取信息、形成结果、表达交流C.分配选题、讨论方案、获取信息、梳理分析、形成结果、表达交流D.制订方案、获取信息、分配选题、梳理分析、形成结果、表达交流【答案】C26、下列属于表现主义音乐代表的是()。A.德彪西大海B.贝尔格沃采克C.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D.拉威尔波莱罗【答案】B27、交响诗和交响曲的主要区别是()。A.乐器的数量B.乐器的种类C.篇幅的大小D.乐章的多少【答案】D28、19 世纪,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超级练习曲的作曲家是()A.李斯特B.肖邦C.舒曼D.舒伯特【答案】A29、祖国颂是一首单乐章混声合唱,其词曲作者是()A.乔羽、孟卫东B.乔羽、刘炽C.张藜、秦咏诚D.瞿琮、郑秋枫【答案】B30、“新学年开始,一位音乐教师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更好的音乐环境”,上述行为反映了教师的理念是()。A.创设情境B.参与竞争C.注重评价D.树立平等【答案】A31、药历的书写原则与推荐格式包括A.基本情况B.病历摘要C.用药记录D.特殊人群E.用药评价【答案】A32、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 19 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的作品。A.罗西尼B.威尔第C.普契尼D.小约翰?施特劳斯【答案】B33、“在高中音乐鉴赏课走进非洲中,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备课并当小老师上课,各小组从学科知识、语言表达、教学方式等方面相互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是()。A.自我评价B.学生互评C.教师评价D.档案袋评价【答案】B34、青少年交响乐团为贫困青少年进行“音乐援助计划”起源于美洲哪个国家()A.委内瑞拉B.墨西哥C.美国D.加拿大【答案】A35、改革开放之初,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曲作者是()A.王立平B.施光南C.王铭D.傅庚展【答案】D36、四肢不温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一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答案】B37、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是以评价的()为依据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分类。A.对象B.主体C.目的D.参照标准【答案】B38、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的是作曲家()。A.冼星海B.聂耳C.任光D.吕骥【答案】B39、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A.头B.足C.手D.背E.胸腹【答案】A40、下列选项中()是变奏曲式的结构。A.A+B+C+A+D+AB.A+B+A+C+A+AC.A+B+A+C+A+D+AD.A+A1+A2+A-3+A4【答案】D41、电子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A.瓦雷兹B.施托克豪森C.亨利D.沙弗尔【答案】B42、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A.(老)约翰施特劳斯B.舒伯特C.(小)约翰施特劳斯D.肖邦【答案】C43、朱践耳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中,采用故事吟唱、古琴演奏与交响乐队合作表现的作品是()。A.汨罗沉流B.第一交响曲尚险C.第六交响曲3YD.第十交响曲江雪【答案】D44、在聆听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后,张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乐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C45、该证属于 查看材料A.心病实证B.肺病虚证C.肾病虚证D.心病虚证E.肺病实证【答案】D4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谈话、讨论、课堂提问、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尽量广泛地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进步。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标准性评价D.导向性评价【答案】A47、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认知领域做了层次的划分。“聆听音乐时、能够判断出音乐的节拍。”这一能力属于哪个层次?A.记忆B.创造C.分析D.评价【答案】C48、“在歌曲玫瑰三愿教学中,刘老师带领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主题,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伴奏等特征。”这一句话主要体现了哪个模块的教学内容?A.音乐鉴赏B.演奏C.创作D.音乐与戏剧表演【答案】A49、春节歌舞以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为教学全线,以音乐为切入点,综合了舞蹈、表演、美术、主持与乐编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年文化”的教学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教学观点的是()。A.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B.音乐与戏剧相结合C.音乐与舞蹈D.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答案】A50、彼得与狼的曲作者是()A.肖斯塔科维奇B.普罗科菲耶夫C.斯特拉文斯基D.柴可夫斯基【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课程名称】海的百态【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海的百态【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欣赏(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答案】这个课例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上述案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从教案来看,本课展开部分内容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在欣赏、编创上都有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抓住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3)在编创环节采用多种编创形式,全班分组练习等,学生实践的形式丰富,这些都体现新课程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基本理念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展开环节过于简单,聆听不够深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充分地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探究做准备。课例中每一个乐曲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2)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例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德彪西的大海和肖邦练习曲 0p25N012大海进行聆听,并没有对比分析不同音乐作品对于大海描写的不同。(3)编创环节过于复杂,编创的选择过多,教学过程有些头重脚轻。(4)展开阶段过于单一化,使得课堂气氛死板。(5)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综上所述,该课例要建议教师丰富、充实欣赏环节。深入讲解知识点,完善评价体系,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他评充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安排教学,针对以上所存在的不足,具体给出的建议为:首先,调整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在课程的展开环节,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欣赏油画,提问学生大海的风景是怎样的接着,聆听这首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绪与情感来进行更好地展开教学。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其次,调整教学活动的详略,应该先来聆听肖邦练习曲 0p25N012,分析乐曲的曲调特点和所表达的作品音乐形象,再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详细分析德彪西的大海,并总结不同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大海的不同特点。二、在器乐合奏课中,学生在演奏瑶族舞曲音乐主题时总是出现合奏不整齐,不熟练,不和谐的现象,陈老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学生有了一定进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练时,还是出现了各声部配合不整齐的现象。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修订)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优点: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奏、歌唱等艺术实践活动,符合“强调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问题:老师对于学生演奏不整齐的现象,并没有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改进建议:首先应分析学生演奏不整齐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速度过快,则可以放慢速度练习,逐渐提速。如果因为对旋律不熟悉,总出现错音,则可让学生分声部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再进行配合。三、案例:音乐课上,授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古典音乐的特点,并为大家播放了一首古典乐曲。欣赏完毕,她充满感情地问:“同学们喜欢这样的音乐吗?”学生齐声答道“喜欢”。这时,人群中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喜欢”。教师没有去理会他,继续说道:“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古典音乐,那么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古典乐曲”结果那个学生说了一句“也不好听啊”,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依然没有理他,继续上课。后来那个学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答案】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专注地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美”,让课堂保持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然有序的。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没有很好的尊重学生,面对学生的“异议”,教师第一次没有理会。当学生第二次发表意见时,声音明显轻了。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伤害。这种不理会的态度势必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挖了一条“鸿沟”。新课程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教师不是指挥者,而是合作的另一方。师生应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教师应当与学生平和交流,找出原因,也应认真思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新课标中有注重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点,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在真正获得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的。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体验具有独特性,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必定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面对课堂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事件,教师应该灵活应对,以创造性的艺术策略来应对事件。听取学生的不同想法,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四、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五、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主要目标】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答案】此教学设计总体上来说比较好,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闪光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教师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安排,使学生体验到昆曲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教学过程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教师让学生朗诵歌词、感知旋律特点、唱腔特色,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等,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教学过程符合“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学唱、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更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不足之处:该课例在课堂一开始采用回顾的方式进入课堂,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回顾并介绍牡丹亭剧情用时较长,无法直接快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改进建议: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播放视频、音频或直接讲解背景故事的方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再现波斯市场【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小型音乐剧排练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主要目标】1.在了解音乐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小型音乐剧表演的兴趣。2.参与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的再创作和排练活动。(说明:本课的基础是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几个音乐剧的经典片段,对音乐剧的表演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1)回顾音乐剧猫的唱段“回忆”,讨论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2)总结音乐剧表演所需的要素:音乐、舞蹈、对白、人物、道具、布景等。2.新课教学【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要求教学设计首先要完整;随后教学过程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再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最后教学的内容要注意适度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兴趣。七、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识谱、演唱为主。为促进大家互相帮助与合作,楚老师将期末考核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小组总分数直接影响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该案例是一个较优秀的案例。优点:(1)教师面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的情况,没有放弃任何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基础。该做法符合新课标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鉴赏”模块改成识谱、演唱等实践活动,体现了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创造活动,符合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较低的学生可能对课堂兴趣不大,枯燥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该教师虽然教学活动比较贴合学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的施行上,做法欠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与合作,并给予分数进行评价,小组分数直接影响每位成员的个人成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有失公允。改进意见:(1)在教学过程中,将音符、简谱等音乐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比如请学生根据谱例,做出对应的“柯尔文手势”等。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兴趣。(2)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小组定个人”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在小组中可以设置“最佳表现奖”“最佳进步奖”“最佳组合奖”等奖项,全面地给予学生评价。八、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 40 交响曲中的g 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 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 分)【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 40 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最后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金老师在听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是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九、一节七年级音乐课,老师带着全班学生热情地表演重整河山待后生,当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时,有学生在接“哈”“吼”。原来是后面几个所谓的“差生”。他们看到老师停顿下来,不敢再闹了。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在这加上哈“吼非常好,很有气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唱,并加上动作,所有学生的表演都很起劲,那几个“调皮鬼”也开心和骄傲极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本题属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1)老师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学生,并没有批评和责罚,而是充分发挥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在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首先应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2)我们教学的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有所收获。一十、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第四,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和消极。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你们这都听不出来”的评价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和抵抗心理;评价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