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重点知识清单课件.pptx
-
资源ID:73432566
资源大小:2.94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重点知识清单课件.pptx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一水一水第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课时水到哪里去了知识点知识点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水。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自然界中的水时时刻刻都在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知识点知识点2知识点知识点3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_用湿布擦桌子,_湿漉漉的手变干了,雨后的路面变干了,_煮食物的锅中的水越来越少,_湿衣服变干了等。(例:太阳下,湿衣服更容易干,说明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北方的气候比南方干燥,衣服也更容易干,说明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室外有风的地方,衣服更容易干,说明有风吹,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知识点知识点4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气”,冬天嘴巴里呼出的“白气”,这些都不是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白气”能够被看到是因为它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雾状的小水滴。(例: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出现的小水珠;倒扣在地面的透明塑料盒出现的小水珠;荷叶上的露珠;烧开水后水壶上方冒出的“白气”等)知识点知识点5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第2课时水沸腾了课时水沸腾了知识点知识点1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越来越高,逐渐有气泡产生,一般情况下,到100_时水沸腾了。(给水加热时,水中的空气跑出来形成了气泡)知识点知识点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酒精灯的使用要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3)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4)加热时要用外焰。温度计的使用要点: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碰杯子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持平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知识点知识点3正常压强下,水沸腾时,温度始终保持在100_,水面上冒“白气”,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逐渐减少。(水沸腾时,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所以杯中的水量逐渐减少)知识点知识点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知识知识点点5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图:第第3课时水结冰了课时水结冰了知识点知识点1当环境温度低于0_,水的温度下降到0_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这个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保持0)知识点知识点2知识点知识点3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中盛满碎冰,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制造更低的温度。知识点知识点4水结成冰后,冰柱高度增加,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实验中可以用橡皮筋绕在试管上标注水的高度)知识点知识点5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由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装有水的试管外壁会出现“白霜”。知识点知识点6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第4课时冰融化了课时冰融化了知识点知识点1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知识点知识点2知识点知识点3冰融化的过程:加热使冰周围的环境温度高于0_,当冰的温度也慢慢升到0_时,冰开始融化;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_,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知识点知识点4水有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例:气态的水:水蒸气;液态的水:露珠、雾等;固态的水:冬天的雪、霜等)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第第5课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课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知识点知识点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红糖、小苏打、味精、食用碱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沙、食用油等不能溶解在水中)知识点知识点2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水的温度、水的量必须一样。食盐和小苏打平均分成2克一份的若干份,一份一份地添加。必须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后才能继续添加第二份。发现不能溶解后停止添加。最终发现: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的食盐,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5克的小苏打,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第第6课时加快溶解课时加快溶解知识点知识点1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有关,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物质的颗粒变小可以加快溶解。(生活中的味精、食盐、洗衣粉等都是很小的颗粒)知识点知识点2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等。知识点知识点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1个条件。例:研究水的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改变的条件:水的温度。其他需要控制的条件:两杯水的量一样多。加入相同质量的食盐(颗粒大小一样)。同时加入后静置。知识点知识点4在探索水的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只能改变水的温度;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杯子不搅拌;探索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只能改变物质的颗粒大小。(控制变量法)第第7课时混合与分离课时混合与分离知识点知识点1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用水把它们分离开来。(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知识点知识点2过滤是通过滤纸将沙从水中分离出来,留在滤纸上的是沙。知识点知识点3食盐水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食盐。石棉网的作用:使蒸发皿均匀受热。实验注意事项: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防止烫伤。知识点知识点4木屑和铁屑可以用磁铁分离开来。第第8课时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时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知识点知识点1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例:水的三态变化;纸被折、剪;橡皮泥被制作成作品;竹子被制作成竹筷;气球被吹大;蜡烛的熔化和凝固等)知识点知识点2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橡皮泥捏、拉、揉变成各种形状是纸撕、扯、折变成碎纸、纸条是水加热、降温变成水蒸气、冰块是知识点知识点3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例如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温度计内的液柱在不同温度下会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二空气二空气第第1课时感受空气课时感受空气知识点知识点1空气要装在密封容器中才不会泄漏。(例:密封袋、带盖的瓶子)知识点知识点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识点知识点3空气能让袋子、气球鼓起来;空气可以使哨子发出声音;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弹起来。知识点知识点4空气有很多特征,比如很轻、能流动、容易泄漏、可以使袋子鼓起来等。知识点知识点5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第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知识点知识点1水、沙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知识点知识点2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槽中,里面的纸团不会湿。(因为纸团和水面之间有空气,空气占据了空间)实验要点:(1)纸团要粘紧防止掉落。(2)可以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使观察水位变化更方便。知识点知识点3在纸团湿水实验中,先在杯底扎一个小孔,然后把杯子压入水中,最后发现纸团湿了,因为空气从小孔里跑出去了。知识点知识点4在纸团湿水实验中,如果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向杯中打气,那么可以将水挤出杯子,因为打进去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要点:使用球针扎孔时,孔要尽可能小,保证孔周围不漏气。知识点知识点5如图,在瓶子中装部分水,插入A、B两根吸管后用橡皮泥将瓶口封死。这时候如果从A吸管向瓶子里吹气,会观察到水从B吸管喷出。(从A吸管吹入的空气占据空间,将水从瓶子中挤压出来)第第3课时压缩空气课时压缩空气知识点知识点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知识点知识点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空气能够被压缩和扩张。(在压缩空气实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向上拉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扩张,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知识点知识点3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水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用两支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体积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发现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被推动,而装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被推动,说明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实验要点:(1)实验前抽进的空气和水要达到同一刻度,装水时要注意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2)在进行实验时要记下初始刻度,最后向下压活塞后记录刻度值进行比较。(3)实验时要堵住管口,防止水或空气泄漏,向下压活塞时要慢慢用力。知识点知识点4空气比水更容易被扩张。用两支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体积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上拉。发现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被拉动,而装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被拉动,说明空气比水更容易被扩张。知识点知识点5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该性质有很多的应用。用注射器做空气压缩枪可以将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足球、篮球可以弹起来等。第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课时空气有质量吗知识点知识点1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时,质量大的一侧下沉。(如图,天平的右边下沉说明右边的质量大)知识点知识点2空气有质量,但很小。天平一边放充好气的皮球,另一边放若干豆子,调节豆子数量使左右两边平衡。取出皮球,再向皮球中打入10筒空气后放回。发现放皮球的一侧下沉,说明空气有质量。此时只需要在放豆子的一侧增加几粒豆子就可以让天平重新平衡,说明空气的质量很小。知识点知识点3天平一边放充好气的皮球,另一边放若干豆子,调节豆子数量使左右两边平衡。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后再放回去,皮球一侧会上升。因为空气有质量,空气放出去以后皮球一侧的质量变小。知识点知识点4木头、水、空气都有质量。知识点知识点5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第第5课时课时一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知识点知识点1我们可以用天平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袋子里充入的空气越多,现象越明显)知识点知识点2比较同样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品,会发现空气的体积要大得多。同样体积的空气要比绿豆、黄豆、回形针轻得多。知识点知识点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精度高的电子天平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袋子里充入的空气越多,越容易测出质量)第第6课时我们来做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热气球”知识点知识点1空气受热后,微粒间隙变大了,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变轻,会上升。(应用:“热气球”、孔明灯等)知识点知识点2“热气球”下降是因为燃料不再供热后,“热气球”内空气变凉,气球不再上升,最后由于自身质量下落。知识点知识点3制作“热气球”时,纸筒的作用是使加热更集中。实验要点:实验用的塑料袋要尽可能轻薄而且空间大,这样更容易成功。注意事项:由于孔明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请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第第7课时风的成因课时风的成因知识点知识点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知识点知识点2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看到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和纸条在飘动。因为点燃了蜡烛,空气被局部加热形成了温度差,热空气向上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实验要点:(1)蚊香和纸条可以更明显地观察到风。(2)实验最好在无风密闭条件下进行,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知识点知识点3大自然中的风是由于温度差使空气流动而形成的。(应用:旗帜飘扬、帆船航行等)知识点知识点4海陆风是由于两地的温度不同,从而使两地的气压产生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了风。知识点知识点5风有时对人类有益,如风力发电等;有时对人类有害,如龙卷风等。第第8课时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课时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知识点知识点1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知识点知识点2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知识点知识点3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知识点知识点4空气无色无味、可感知;能占据空间但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压缩,可扩张;有质量,但很轻;热空气会上升;空气流动会形成风。知识点知识点5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帮助燃烧,供给呼吸,让充气玩具鼓起来,风力发电等。知识点知识点6比较空气、水和石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水石头能否占据空间能能能空间能否被压缩能能否是否有质量是是是是否能流动是是否知识点知识点7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三天气三天气第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课时我们关心天气知识点知识点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例:12月份的黑龙江大雪纷飞而海南依然风娇日暖;7月份的北京烈日炎炎而12月份的北京天寒地冻)知识点知识点2天气总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比如有时夏天前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雷雨交加,但也会连续几天都不发生变化)知识点知识点3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知识点知识点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识点知识点5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好方法。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注明日期、天气现象等重要信息。要坚持每天观察,真实记录。(天气现象一般包括气温、阴晴、降水量、风向和风力)知识点知识点6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天气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例:台风、洪涝、干旱等)知识点知识点7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感官和一些工具进行观测、了解并记录天气变化的信息。(观测天气的工具有雨量器、气温计、风向标、风速仪等)第第2课时认识气温计课时认识气温计知识点知识点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最主要来源。(太阳高度高,气温就升高;太阳高度低,气温就降低)知识点知识点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摄氏度作为温度单位,也有个别国家使用的是华氏度)知识点知识点3关于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知识点知识点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气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050,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水温计的量程一般为20100。三款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知识点知识点5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如图所示)知识点知识点6除了常用的温度计,人们还会使用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红外线温度计的特点:速度快、非接触)知识点知识点7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将液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可离开身体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第第3课时测量气温课时测量气温知识点知识点1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我们可以选择在树荫、凉亭等地进行气温的测量,读数方法如下图所示)知识点知识点2选择一天中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加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一般我们选择的时间点为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知识点知识点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知识点知识点4气象站里气温的测量是在百叶箱里进行的。(通常百叶箱的垂直高度为3米,分别在凌晨2点、早8点、午后14点、晚20点各测量一次)第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课时测量降水量知识点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水,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知识点知识点2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测量一场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它们融化后再进行测量)知识点知识点3制作简易雨量器时,我们应该选择直筒透明杯子,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从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在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如图所示)知识点知识点4降水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知识点知识点5测量降水量时要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行,记录数据是以毫米为单位。知识点知识点6降雨量等级标准通常分为6级,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进行划分:0.19.9毫米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50.099.9毫米为暴雨,100.0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知识点知识点7气象站中使用的专业雨量器与我们的简易雨量器结构和精准度都有所不同。第第5课时观课时观 测测 风风知识点知识点1观测风的时候主要观测它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地面物体、风旗、风向袋等可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知识点知识点2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位来描述。(例: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向,不能判断风速)知识点知识点3制作风旗时,我们要选择薄而轻的布,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制作简易风向标时,要注意风向标能够灵活转动。知识点知识点4根据风旗的情况可以简单将风速划分为3个等级。(风旗不动为无风即0级,风旗微动为微风即1级,风旗展开飘动为大风即2级)知识点知识点5我们常用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知识点知识点6夏季台风是一种风力较大的风,很有可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但台风也能给炎热的夏天带来降温、降雨。(如果没有台风,那么中国沿海等地区的降水量会减少近四分之一,这将造成严重的干旱)知识点知识点7当风力等级较大时,我们要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在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知识点知识点8气象站使用专业的风向标和风速仪进行测量风向和风速。第第6课时观课时观 察察 云云知识点知识点1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知识点知识点2云不能像风一样借助风向标和风速仪进行观测,也不能像降水量一样可以进行测量。知识点知识点3云主要有3种形态:积云(大团、堆积的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形成下雨的天气);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如果层云变厚,那么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卷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发生在晴天)。知识点知识点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将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见太阳;阴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若把天空看作一个圆,将云量填到圆中,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则如下图所示)第第7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知识点知识点1天气日历中一般记录了云量、气温、风速、风力、降水量等天气情况,对天气日历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例:通过统计天气日历中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数,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段时间中,最常见的天气是哪一种。通过分析天气日历中气温柱状图,可以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了解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通过分析降雨量柱状图,找出这段时间内降雨和不降雨的天气,可以了解这段时间内降雨量最大是多少)知识点知识点2通过分析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云量、气温、风速、降水量等方面进行描述天气。知识点知识点3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例:有的地区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区四季如春,也有的地区常年干旱)知识点知识点4 二十四节气歌是由我国古代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第8课时课时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知识点知识点1未来的天气状况是可以预测的,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天气预报报道了气温突降,我们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厚的衣服御寒;如果是有降水,那么我们也可以提前准备好雨具)知识点知识点2天气预报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的,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_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知识点知识点3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的阴晴雨雪、降水量、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向、风力、特殊灾害性天气等信息。(有些包括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等)知识点知识点4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为天气预报提供主要数据来源。知识点知识点5天气预报就时效性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是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