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测量编码—野外数据采集.pptx
第五章 野外数据采集5.1 数据编码5.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5.3 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5.4 测记法野外数据采集5.5 数据通讯第1页/共61页 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按一定规则构成用来表示:按一定规则构成用来表示地物属性地物属性地物属性地物属性和和连接关系连接关系连接关系连接关系等信息的等信息的符号串符号串符号串符号串。一、数据编码的概念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1 1)地物要素编码)地物要素编码(2 2)连接关系码)连接关系码(3 3)面状地物填充码)面状地物填充码地物代码 数字测图系统内的数据编码一般在数字测图系统内的数据编码一般在 6 6 11 11 位,有的全部用数字位,有的全部用数字表示,有的用数字、字符混合表示。编码设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外表示,有的用数字、字符混合表示。编码设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外业数据采集的难易、效率和质量。业数据采集的难易、效率和质量。5.1 数据编码第2页/共61页 1 1:500 1500 1:1000 11000 1:2000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149122005)(GB/T149122005)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为:地形码十信息码地形码十信息码地形码十信息码地形码十信息码。二、国家标准地形要素分类与编码地形码是表示地形图要素的代码。是表示地形图要素的代码。信息码是表示某一地形要素测点与测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是表示某一地形要素测点与测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第3页/共61页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术规范术规范术规范(CJJ100-2004CJJ100-2004)代码)代码位数规定是位数规定是6 6位十进制数字码。位十进制数字码。表1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分类代码分类代码分类代码分类代码要素名称要素名称要素名称要素名称分类代码分类代码分类代码分类代码要素名称要素名称要素名称要素名称100000100000100000100000定位基础定位基础定位基础定位基础310000310000310000310000居民地居民地居民地居民地110000110000110000110000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310100310100310100310100城镇、村庄城镇、村庄城镇、村庄城镇、村庄110101110101110101110101大地原点大地原点大地原点大地原点310300310300310300310300普通房屋普通房屋普通房屋普通房屋310500310500310500310500高层房屋高层房屋高层房屋高层房屋110103110103110103110103图根点图根点图根点图根点310600310600310600310600棚房棚房棚房棚房110202110202110202110202水准点水准点水准点水准点311002311002311002311002地下窑洞地下窑洞地下窑洞地下窑洞110300110300110300110300卫星定位控制点卫星定位控制点卫星定位控制点卫星定位控制点340503340503340503340503邮局邮局邮局邮局380201380201380201380201围墙围墙围墙围墙300000300000300000300000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380403380403380403380403凉台凉台凉台凉台 大类 中类 小类 子类 图1 碎部点编码规则第4页/共61页地形编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比较符合测量员的习惯;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比较符合测量员的习惯;便于计算机处理;便于计算机处理;便于便于GISGIS等软件的使用。等软件的使用。目前,国内开发的测图软件已经有很多,一般都是根目前,国内开发的测图软件已经有很多,一般都是根据各自的需要、作业习惯、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设据各自的需要、作业习惯、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设计自己的数据编码方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数据编计自己的数据编码方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数据编码从结构和输入有码从结构和输入有全要素编码、简编码等。等。第5页/共61页 全要素编码通常是由若干个十进制数组成。其中每一位数字都按层次分,都具有特定的含义。三、全要素编码方案CASS数字测图系统全编码 CASS数字测图系统编码统一为6位数字,其规则:其中39章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1,1012章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2,对于地籍测量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3;图式序号指GB/T 7929-1995版中符号的章节号;顺序号为此类符号顺序号,从零开始;次类号指同一图式章节号中不同图式符号,从零开始。“1(或2、3)图式序号顺序号次类号”第6页/共61页如:185101,185102 对于有辅助符号位的编码,在其骨架线编码后加“-顺序号”,如围墙辅助符号位的边线编码为144301-1,围墙辅助符号位的短线编码为144301-2。特点:各点编码具有唯一性,计算机易识别与处理,但外业直接编码输入困难。第7页/共61页简编码是在野外作业时仅输入简单的简编码是在野外作业时仅输入简单的提示性编码提示性编码提示性编码提示性编码,经,经内业简码识别后,自动转换为程序内业简码识别后,自动转换为程序内部码内部码内部码内部码。南方南方CASS测图系统的测图系统的有码作业模式有码作业模式有码作业模式有码作业模式,是一个有代表性,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简码输入方案。的简码输入方案。CASS系统的野外操作码(也称为简码或简编码)可区系统的野外操作码(也称为简码或简编码)可区分为分为类别码、关系码和独立符号码类别码、关系码和独立符号码类别码、关系码和独立符号码类别码、关系码和独立符号码3 3种,每种只有种,每种只有1 1 3 3位字符组成。其形式简单、规律性强,易记忆,并能位字符组成。其形式简单、规律性强,易记忆,并能同时采集测点的地物要素和拓扑关系,能够适应多人同时采集测点的地物要素和拓扑关系,能够适应多人跑尺跑尺(镜镜)、交叉观测不同地物等复杂情况。、交叉观测不同地物等复杂情况。四、简编码方案第8页/共61页1.类别码 按一定的规律设计的,不需要特别记忆。有13位,第一位是英文字母,大小写等价,后面是范围为099的数字。第9页/共61页2.关系码符符 号号 含含 义义+本点与上一点相连,本点与上一点相连,本点与上一点相连,本点与上一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本点与下一点相连,本点与下一点相连,本点与下一点相连,本点与下一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n+n+n+n+本点与上本点与上本点与上本点与上n n n n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n-n-n-n-本点与下本点与下本点与下本点与下n n n n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p p本点与上一点所在地物平行本点与上一点所在地物平行npnpnpnp本点与上本点与上本点与上本点与上n n n n点所在地物平行点所在地物平行点所在地物平行点所在地物平行+A$A$断点标识符断点标识符,本点与上点连本点与上点连本点与上点连本点与上点连-A$-A$-A$-A$断点标识符断点标识符断点标识符断点标识符,本点与下点连本点与下点连本点与下点连本点与下点连连接关系码的符号及含义第10页/共61页3.独立符号码 对于只有一个定位点的独立地物,用A表示。第11页/共61页 1.1.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5.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控制测量、仪器器材与资料准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控制测量、仪器器材与资料准备、测区划分、人员配备等。备、测区划分、人员配备等。一、图根控制测量 实际应用中,一般以实际应用中,一般以500m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通视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条件好的地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点可密些。第12页/共61页 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可采用传统的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图、从整体到局部的作业方法,也可以采用图根控制与碎部测量同步进行的“一步测量法”。但对于大面积高等级控制测量,仍遵循传统的测量原则。实际工作中图根点的加密通常采用“辐射法”。2.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点位精度可在1cm以内。要求:最后测定的一个点必须与第一个点重合,以检验仪器是否变动,重合误差应小于图根点精度。第13页/共61页“一步测量法”对于小面积或局部区域,有些数据采集软件有“一步测量法”功能,即图根控制与碎步测量通视进行,不需要段杜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第14页/共61页二、仪器器材、资料准备 注意:绘制草图采取现场绘制,也可以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底图可以用旧地形图、晒蓝图或航片放大影像图。在数据采集之前,最好提前将测区的全部已知成果输入电子手簿、全站仪或便携机,以方便调用。若采用简码作业或者电子平板测图,可省去绘制草图。全站仪、对讲机、充电器、备用电池、通讯电缆、反光棱镜、皮尺、草图本、工作底图。仪器器材:控制成果技术资料第15页/共61页三、测区划分 “作业区”划分:一般以道路、河流、沟渠、山脊等明显线状地物为界线,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对于地籍测量来说,一般以街坊为单位划分作业区。分区的原则:各区之间的数据(地物)尽可能地独立(不相关)。第16页/共61页1.草图法 测站观测员(兼记录员)1人,镜站跑尺员12人,领尺(绘草图)员12人;领尺员负责画草图或记录碎部点属性,内业绘图一般由领尺员承担,是作业组的核心成员,需技术全面的人担任。2.简码法 观测员1人,镜站跑尺员12人;3.电子平板作业 观测员1人,绘图员1人(也可以由观测员承担),镜站跑尺员12人。四、人员配备第17页/共61页5.3 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 碎部点坐标“测算法”的基本思想:在野外数据采集时,使用全站仪适当采用仪器法测定一些“基本碎部点”,再用堪丈法(只丈量距离)测定一部分碎部点的位置,最后充分利用直线、直角、平行、对称等几何特征,在室内计算出所有碎部点的坐标。碎部点测量方法碎部点测量方法仪器法仪器法测算法测算法堪丈法堪丈法计算法计算法第18页/共61页一、仪器法一、仪器法已知:已知:Z(XZ Z,YZ Z),0(XO O,YO O)待求:待求:P点的坐标(点的坐标(XP P,Y YP P)算法:算法:后视方向方位角为:后视方向方位角为:1.极坐标法第19页/共61页 Z 为测站点,欲测定为测站点,欲测定B点,但点,但Z,B间不通视。此时可间不通视。此时可在地物边线方向找在地物边线方向找B(或(或B B)点作为辅助点,先用极)点作为辅助点,先用极坐标法测定其坐标,再用钢尺量取坐标法测定其坐标,再用钢尺量取BB(或(或BB)的距)的距离离d,即可求出,即可求出B点的坐标。点的坐标。注意:偏心法对高程无效2.直线延长偏心法第20页/共61页3.3.距离偏心法距离偏心法 欲测定欲测定B点,但点,但B点不能立标尺或反光镜,点不能立标尺或反光镜,可先用极坐标法测定偏心点可先用极坐标法测定偏心点Bi i(水平角读数(水平角读数为为Li i,水平距离为,水平距离为SZBiZBi),再丈量偏心点),再丈量偏心点Bi i到目标点到目标点B的距离的距离Si i,即可求出目标点,即可求出目标点B的的坐标。坐标。当所测点位于ZB连线上时,取“”;当位于ZB延长线上时,取“”。(1 1)当偏心点位于目标前方或后方)当偏心点位于目标前方或后方第21页/共61页 (2 2)当偏心点位于目标点B B 的左或右边时,偏心点至目标点的方向和偏心点至测站点Z的方向应成直角。注:当偏心距较大时,直角必须用直角棱镜设定。,当偏心点位于左侧时,取“”,位于右侧时,取“”。第22页/共61页 4.4.角度偏心法角度偏心法 欲测定目标点B,由于B点无法到达或B点无法立镜,将棱镜安置在离仪器到目标B相同水平距离的另一个合适的目标点Bi上进行测量,先测定至棱镜的距离(DZB=DZBi),然后转动望远镜照准待测目标点B,读取水平角LB,则测得B点坐标为:思考:距离偏心与角度偏心的区别?,第23页/共61页5.5.方向直线交会法方向直线交会法 A,B为已知点,欲测定i点,照准i点,读取方向值Li,用戎格公式可计算出i点坐标,特点:使用该法测定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碎部点时较为方便。第24页/共61页 正交法使用钢尺丈量距离,配以直角棱镜作业。如图,已知A,B两点,欲测碎部点i(1,2,3),则以AB为轴线,自碎部点i向轴线作垂线(由直角棱镜定垂足)。假设以A为原点,只要量测得到原点A至垂足di的距离ai和垂线的长度bi,就可求得碎部点i的位置,即 勘丈法指利用勘丈的距离及直线、直角的特性测算出待定点的坐标。勘丈法对高程无效。二、勘丈法1.直角坐标法(正交法)第25页/共61页2.2.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已知碎部点A,B,欲测碎部点P,则可分别量取P至A,B点的距离D1,D2,再根据戎格公式即可求得XP、YP。第26页/共61页3.3.直线内插法直线内插法已知A,B两点,欲测定AB直线上1,2,3,i各点,可分别量取相邻点间的距离DA1,D12,D23等,从而求出各内插点的坐标。DAi=DA1+D12+D23+Di-1,i 第27页/共61页4.4.微导线法微导线法 已知A,B两点,欲求1,2,3,i各点,可分别量取各边边长D1,D2,Di即可依次推出各点坐标:(1)定向微导线 式中式中 (当脚标等于(当脚标等于-1-1时,为时,为A A;当脚标等于;当脚标等于0 0时,为时,为B B)。)。当当i i为左折点时,取为左折点时,取“-”-”,右折点时取,右折点时取“+”+”。第28页/共61页(2)无定向微导线 已知已知A A,B B两点坐标,欲两点坐标,欲求求1 1,2 2,3 3,i i 各点,各点,可分别量取相邻点间的距可分别量取相邻点间的距离离a a,b b,D D1 1,D D2 2,D D3 3,D Di i 即可依次推出各点的坐即可依次推出各点的坐标。标。第29页/共61页三、计算法三、计算法 1.矩形计算法 2.垂足计算法 3.直线相交法 4.平行线法 5.对称点法 6.平移图形法 计算法不需要外业观测数据,仅利用图形的几何计算法不需要外业观测数据,仅利用图形的几何特性计算碎部点的坐标。特性计算碎部点的坐标。第30页/共61页1.1.矩形计算法矩形计算法 已知已知 A A,B B,C C三个房角点,求第四个房角点三个房角点,求第四个房角点 第31页/共61页2.2.垂足计算法垂足计算法 已知碎部点A,B,1,2,3,4,且11AB,22AB,33AB,44AB,求1,2,3,4各点,则计算得到其坐标:第32页/共61页在测站上可以测定房角点A,B,D,但直角点C却无法测定,而且BC和CD的长度也不易直接量取,此时可以用式计算直角点的坐标。3.直角点计算法(微导线中的隔一点)第33页/共61页4.4.直线相交法直线相交法 A,B,C,D为四个已知碎部点,且AB与CD相交于i,则交点i的坐标为:式中式中 ,相减小于,相减小于0 0时加时加3603600 0。第34页/共61页5.5.平行线法平行线法 两条平行曲线,已知平行曲线一边点1、2、3、4和与1点间距为R的另一曲线上的点1,求另一边线对应点2、3、4的坐标。(1)对于直线部分,其坐标公式:(2)对于曲线部分,其坐标公式:第35页/共61页6.6.对称点法对称点法 一轴对称他物,测出一轴对称他物,测出1 1,2 2,33,7 7和和A点后,再测出点后,再测出A点点的对称点的对称点B,即可分别求出各对称点,即可分别求出各对称点11,22,33,77的坐标。的坐标。第36页/共61页7.7.平移图形法平移图形法 图形图形B与图形与图形A全等且方位一致,若已知图形全等且方位一致,若已知图形A上各点和上各点和图形图形B上一个点上一个点(如如1)1)的坐标,就可根据下式求得图形的坐标,就可根据下式求得图形B上各点的坐标:上各点的坐标:第37页/共61页 测记法是用全站仪或RTK GPS在野外测量地形特征点的点位,用仪器内存器记录测点的定位信息,用草图、笔记或简编码记录其它绘图信息,到室内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人机交换编辑成图。5.4 测记法野外数据采集测记法无码作业有码作业全站仪法数据采集RTK法数据采集无码作业有码作业第38页/共61页测记法第39页/共61页一、全站仪法数据采集1.数据采集准备工作(1)测站设置 输入或选择数据采集文件名;输入测站点、后视点数据。(2)参数设置 测距模式(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等);大气参数等(3)检查内存空间 野外数据采集之前,应检查全站仪内存空间的大小,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存储。第40页/共61页(1)进入测区后,绘草图领镜(尺)员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大概看一遍,认清方向,及时按近似比例勾绘一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若在放大的旧图上会更准确的标明),便于观测时在草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2.数据采集操作步骤 (2)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进行测站数据设置,包括:输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第41页/共61页 (3)测站定向。瞄准后视点,锁定仪器水平度盘,输入定向参数,即:输入后视点的坐标或定向边的方位角;(4)定向检核。测量某一已知点的坐标(误差小于图上0.2mm)。测量结果符合后,定向结束。否则,应重新定向,以满足要求为准;(5)碎部点测量。按成图规范要求进行碎部点采集;同时进行绘图信息的采集或者绘制草图;(6)结束前的定向检查。检查方法同,如发现定向有误,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或重新进行碎部测量。第42页/共61页二、无码作业与简码作二、无码作业与简码作业业 无码作业无码作业无码作业无码作业就是用全站仪(或就是用全站仪(或RTK GPSRTK GPS)测定碎部点的)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并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或内存贮器,手工定位信息,并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或内存贮器,手工记录碎部点的属性信息与连接信息。记录碎部点的属性信息与连接信息。l 简码作业是在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简编码。是在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简编码。带简编码的数据经内业识别,自动转换为绘图程序内部码,带简编码的数据经内业识别,自动转换为绘图程序内部码,可以实现自动绘图。可以实现自动绘图。特点特点:外业速度快;但此法需要一个人绘制草图,且内业需:外业速度快;但此法需要一个人绘制草图,且内业需人机交互编辑成图。人机交互编辑成图。特点:不需要绘制草图,但需要及时输入地物点的属性编码和连不需要绘制草图,但需要及时输入地物点的属性编码和连接信息,观测较麻烦,一般适用于测区地物比较简单的情况。接信息,观测较麻烦,一般适用于测区地物比较简单的情况。第43页/共61页无码作业无码作业 用草图或笔记记录绘图信息。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用草图或笔记记录绘图信息。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尽可能一致的原则。的原则。第44页/共61页 采用表的记录形式,可以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采集点的属性、方向、方位、连接关系和是否参与建模等信息。第45页/共61页 对于地物的第一点,操作码地物代码。对于地物的第一点,操作码地物代码。连续观测某一地物时,操作码为连续观测某一地物时,操作码为“+”+”或或“-”-”。交叉观测不同地物时,交叉观测不同地物时,操作码为操作码为操作码为操作码为“n n n n+”+”+”+”或或或或“n n n n-”-”-”-”。其中。其中。其中。其中n n n n表示该表示该表示该表示该点应与以上点应与以上点应与以上点应与以上n n n n个点前面的点相连个点前面的点相连个点前面的点相连个点前面的点相连(n n当前点号连接点号当前点号连接点号1 1,即跳,即跳点数)。还可用点数)。还可用“+A+A”或或“-A-A”标识断点,表示本点与上点或标识断点,表示本点与上点或下点相连下点相连。有码作业有码作业第46页/共61页 观测平行体时,操作码为“p”或“np”。若要对同一点赋予两类代码信息,应重测一次或重新生成一个点,分别赋予不同的代码。第47页/共61页在进行地貌采点时,可以用一站多镜的方法进行。一般在地性线上要有足够密度的点,特征点也要尽量测到。例如在山沟底、山坡边测点。陡坎的坎上坎下同时测点。野外数据采集,由于测站离测点可以比较远,观测员与立镜员或领尺员之间的联系通常离不开对讲机。仪器观测员要及时将测点点号告知领图员或记录员,使草图标注的点号或记录手簿上点号与仪器观测点号一致。第48页/共61页数据通信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单工方式全双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同步传输异步传输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红外通信蓝牙通信一、数据通讯的基本概念1.按照数据的传输方向可分为: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与全双工通讯。5.5 数据通讯第49页/共61页2.按照数据的传送方式有两种: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在并行传输中,至少有8个数据位同时从一个设备传到另一个设备(如图所示),接收设备在收到这些数据后,不需要经过任何改变就可以直接使用。(1)并行传输第50页/共61页 在串行数据传输中,数据信息是按二进制位的顺序由低到高一位一位地在一条信号线上传送。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是RS232C标准接口,如计算机主机上的COMl和COM2两个标淮接口。串行接口用于对通信速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设备,如数字化仪、全站仪、GPS以及鼠标等。(2)串行传输第51页/共61页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每一个数据位都是用相同的时间间隔发送,:每一个数据位都是用相同的时间间隔发送,而接收时也必须以发送的相同时间间隔接收每一位信而接收时也必须以发送的相同时间间隔接收每一位信息。同步传输速度快,故而硬件较复杂。息。同步传输速度快,故而硬件较复杂。3.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串行通讯中的两种工作方式)串行通讯中的两种工作方式)由于GPS、全站仪传输的数据量一般不是很大,常采用串行通讯中的异步传输方式。l 异步传输:发送任一数据串之前首先发送一位二进制数进发送任一数据串之前首先发送一位二进制数进行报警,称为行报警,称为起始位,起始位之值为,起始位之值为“0”0”,马上就接着发,马上就接着发送数据串。当发送数据信息完毕后,相应的在其后加上送数据串。当发送数据信息完毕后,相应的在其后加上1 1位位或或2 2位二进制数,用来表示数据传送结束,叫做位二进制数,用来表示数据传送结束,叫做停止位。第52页/共61页 红外线通讯红外线通讯红外线通讯红外线通讯利用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最利用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最长为长为3 3 3 3米米米米,接收角度为,接收角度为3030度,要求通信设备的位置固度,要求通信设备的位置固定。定。l 蓝牙通讯技术是使用内制在芯片上的短程射频链接来是使用内制在芯片上的短程射频链接来替代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数据通替代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它能够在讯技术。它能够在10米(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100米)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速率每秒其数据传输速率每秒1M1M字节。字节。4.无线通讯第53页/共61页二、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方二、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方式式1.利用专用传输程序传输数据2.利用超级终端传输数据3.蓝牙无线通讯技术4.自编数据通讯程序第54页/共61页 为了实现正常通信,全站仪与计算机两端的通信参数设置必须一致。三、全站仪通信参数的设置(1)波特率 波特率表示数据传输速度的快慢,用位秒(bs)表示,即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2)数据位 数据位是指单向传输数据的位数,数据代码通常使用ASCII码,一般用7位或8位。第55页/共61页 NONE(无校验)EVEN(偶校验)ODD(奇校验)停止位 (3)校验位 校验位,又称奇偶校验位,是指数据传输时接在每个7位二进制数据信息后面发送的第八位,即将1个二进制数(校验位)加到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串后,让所有二进制数(包含校验位)的总和总保持是奇数或偶数,以便在接收单元检核传输的数据是否有误。在校验位之后再设置一位或二位停止位,用来表示传输字符的结束。第56页/共61页NTS660仪器出厂时的标准设置值用下划线标明。菜单菜单可选项目可选项目内容内容1.1.波特率波特率12001200/2400/48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9600/19200/38400/5760000选择波特率。选择波特率。2.2.校验位校验位无无/奇奇/偶偶选择奇偶检验位。选择奇偶检验位。3.3.数据位数据位7 7/8/8选择数据长度,选择数据长度,7 7位或位或8 8位。位。4.4.停止位停止位1 1/2/2选择停止位。选择停止位。5.5.回答方式回答方式无无 /有有设置仪器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设置仪器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讯时的握手协议中外部设备是否讯时的握手协议中外部设备是否可省略去控制数据继续发送的控可省略去控制数据继续发送的控制字符制字符ACKACK。无:可省去无:可省去ACKACK有:不可省去有:不可省去(标准协议标准协议)第57页/共61页 设置全站仪测量方式:一般为水平角、天顶距、斜距测量方式。设置全站仪测量方式:一般为水平角、天顶距、斜距测量方式。设置全站仪测量方式:一般为水平角、天顶距、斜距测量方式。设置全站仪测量方式:一般为水平角、天顶距、斜距测量方式。设置全站仪距离测量的观测次数和距离观测方式:观测次数一般设置全站仪距离测量的观测次数和距离观测方式:观测次数一般设置全站仪距离测量的观测次数和距离观测方式:观测次数一般设置全站仪距离测量的观测次数和距离观测方式:观测次数一般为为为为1 1 1 1次;距离观测方式一般在精测、粗测、跟踪中选择次;距离观测方式一般在精测、粗测、跟踪中选择次;距离观测方式一般在精测、粗测、跟踪中选择次;距离观测方式一般在精测、粗测、跟踪中选择“精测精测精测精测”或或或或“跟踪跟踪跟踪跟踪”模式。模式。模式。模式。确认全站仪数据是存放到内存中还是传输到外设,如果是传输到确认全站仪数据是存放到内存中还是传输到外设,如果是传输到确认全站仪数据是存放到内存中还是传输到外设,如果是传输到确认全站仪数据是存放到内存中还是传输到外设,如果是传输到外设,就需设置打开外设,就需设置打开外设,就需设置打开外设,就需设置打开RS-232CRS-232CRS-232CRS-232C串口,并设置串口,并设置串口,并设置串口,并设置COM1COM1COM1COM1或或或或COM2COM2COM2COM2接口。接口。接口。接口。设置数据传输速度,即设置波特率波特率(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有1200,2400,4800,9600,等,全站仪中多采用1200 b/s以上的波特率。设置通讯参数的校验方式校验方式:有N(无)、O(奇)、E(偶)等。设置通讯参数的数据位数据位:有7位、8位两种。设置通讯参数的停止位停止位:有1位、2位。设置通讯的数据流控制(XON/XOFF):选“是”或“否”。设置通讯的数据段落结束或换行标志:有回车/换行(CR/LF)、回车(CR)、换行(LF)等,一般选“开”或“关”。设置计算机的通讯接口是否打开:有接口COM1、COM2等,一般设为COM1。第58页/共61页实验三实验三 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全站仪的程序测量功能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二、仪器二、仪器:全站仪一套,包括三角架、棱镜、小钢尺。三、实验要求三、实验要求:1.学会建立一个新作业、设置当前作业的方法。(全班统一用0814082加小组编号)2.学会数据采集的方法与步骤。(包括编码的输入及偏心测量方法)。3.会记录所测结果,并能查阅、编辑所测数据。4.掌握利用后方交会设置测站点的方法。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作业设置。2.测站设置 3.数据采集(输入点号、编码)4.查询编辑数据 5.后方交会五、实验小结五、实验小结第59页/共61页第60页/共6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