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pptx
第1页/共76页在我国流行的有两种类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二:病原学 1:病原体 为出血热病毒(EHFV),是1978年首次从汉坦汉城的黑线姬鼠分离成功,所以,又称汉坦病毒。第2页/共76页2:理化特性 出血热病毒的抵抗力总起来说不大,不耐酸,pH3-5 即可灭活,对一般消毒剂,特别是脂溶性消毒剂更敏感,酒精、丙酮、乙醚等接触后即可杀灭;加热56oc 30分钟,100oc 1分钟灭活;紫外线照射亦可灭活;抗生素不敏感。3:分型第3页/共76页第4页/共76页第5页/共76页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据调查,宿主动物主要是哺乳纲下属的鼠科和仓鼠科。我国21个省区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属、大白鼠、小家鼠等14种鼠类发现EHFV抗原。除上述鼠类外,猫、黄鼠狼等野生动物亦发现携带V抗原。第6页/共76页1:黑线姬鼠 是亚洲疫区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1):亦受感染,感染后病毒血症持续数周,并且排病毒时间长,经肺排病毒的时间为150天,经尿排病毒的时间1年,粪便和唾液约1个月。(2):带病毒率与发病率直接相关。(3):鼠的密度与发病率有关。洪水、淹涝时,高岗区、堤坝区发病率高。第7页/共76页第8页/共76页2:大林姬鼠 为我国东北林区的优势鼠种,带病毒率与黑线姬鼠相似。3:褐家属 是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4:大小白鼠 是实验室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5:病人 虽有因接触早期病人的血、尿或输注发病前的血液而得病的报道,这是个别情况。人类不是主要传染源。第9页/共76页第10页/共76页(二):传播途径 从部分证据认为可经多种途径传播。1:呼吸道 是目前普遍认为最重要的途径,随粪、尿排出的病毒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 进食受污染食物经消化道引起而发病。国内报道有12人同吃鼠啃过的松籽,8人同时发病。3:接触 带病毒的鼠血、排出的带病毒分泌物污染了人体的破损皮肤;被鼠咬伤或接触早期病人的尿均有发病的机会。第11页/共76页4:血液 发病前期的供血者,其血液有一定的传染性。5:胎盘 本病可经胎盘传给 胎儿,从流产婴儿的肝、肾等组织中分离出病毒。6:虫媒 主要是螨。(三):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有巩固免疫力,第二次患病者极少。第12页/共76页(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主要为亚洲地区,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亚洲有19个国家报道本病。我国已有29个省区有本病流行和存在,除青海和新疆。而且疫情最重。2:季节性 本病可全年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与鼠种的活动习性有关。第13页/共76页野鼠型主要以11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为高峰,57 月份为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在35 月份为高峰;林区姬鼠主要在夏季。3:流行形势 高度散发流行是本病的特点。暴发流行主要在水利工地或新垦农场。4:流行类型 (1):据感染场所 农村型、城市型、森林型和实验室型。第14页/共76页 (2):据传染源的种类 野鼠型、家鼠型。5:人群分布 (1):性别 男性大于女性,约7比3。(2):年龄 从5个月的婴儿到80岁的老人均可。但以2040 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0%以上。(3):职业 各种职业均可,以农民、林业人员和战士为主。第15页/共76页第16页/共76页第17页/共76页第18页/共76页第19页/共76页第20页/共76页第21页/共76页第22页/共76页第23页/共76页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 天,一般12 周。多数病人起病急,无前驱期的症状,20%的病人起病缓慢,可有消化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期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类症状(发热、出血、肾衰)及五期经过,重症病人五期中可有重叠现象。第24页/共76页(一):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中毒症状、全身小血管损伤和肾损伤。1:发热 是出血热病人必有的表现。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继而发热,一般1天左右达高峰,3940 oc或更高。热型无特异性,可稽留热或驰张热,多数表现为稽留热。热程短者23 天,长者13天以上,大多数病人持续35 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发生休克、肾衰的机率越高。第25页/共76页 2:全身中毒症状 多数病人在发热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疲乏、嗜睡或兴奋不安、失眠、谵语、神志恍惚等。在发热期凡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多发展为重型。多数病人在早期即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占5070%以上),部分有腹痛,少数有腹泻,重者由呃逆。第26页/共76页3:头痛、腰痛、眼眶痛 即所谓的“三痛”症状。头痛为脑血管充血扩张的原因;腰痛、眼眶痛为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所致。其中,腰痛的发生率约85%以上。眼眶痛以转动眼球时更明显,重者可有视力模糊。4:毛细血管损伤的表现 (1):充血与出血 1:充血 于发病的23 天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眼球结膜,颜面部、颈部、上胸部呈充血潮红,似醉酒貌,称为“三红”症状。第27页/共76页 2:出血 1):粘膜出血 多在软额及眼球结膜(90%以上),重症病人可有鼻、咯血、牙龈出血等。2):皮肤出血 在发病后23天即可出现,好发于两腋下,其次为前胸和背部,少数遍及全身。出血呈搔抓状,表现为簇集的点状、条索状或虚线状。第28页/共76页(2):渗出与水肿 病后3天出现球结膜水肿者达75%以上,严重者呈胶冻状外观,并可伴有眼睑、面部浮肿。5:肾脏损伤的表现 发热期肾脏损伤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尿中可出现+-+的尿蛋白。第29页/共76页第30页/共76页第31页/共76页(二):低血压休克期 在发热后期,约有3060%的病人发生低血压,310%病人发生休克,所以发生率差异较大。1:发生时间 最早发生于病后第2天,最迟发生于病后第8天,70%以上的病人在病后第46 天出现。多数病人在发热末期或退热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病人热退正常后出现休克,这与一般感染性疾病不同,其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病的特点。第32页/共76页2:持续时间 短者数小时,甚至呈一过性经过,长者可达6天,一般持续13 天。与抢救迟早及治疗早晚有关。3:临床表现 为发热期的继续和发展,全身的中毒症状达高峰,出血和水肿加重,但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其中包括血压、脉搏、神志、尿量等。第33页/共76页(三):少尿期 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无明显的界限,常在休克过程中出现少尿(小于500ml/24小时),或无尿(小于50ml/24小时)。约5060%病例不经过低血压期直接进入少尿期。少尿期是本病发展的极期,是具有特征性的一期。第34页/共76页 1:少尿期多发生在病程的58 天。2:少尿期的发生率在11.154%。3:少尿期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达10余天,一般为25 天。4:临床表现 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有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肺水肿及高血容量综合症等。(1):尿毒症 1):CNS的表现 轻者嗜睡或不安;重者神志恍惚,谵妄-昏迷,部分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及反复抽搐。第35页/共76页 2):消化系统 可发生口干或溃疡,繁渴、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尿毒症肠炎性腹泻。3):凝血功能障碍 表现为出血加重。皮肤出现皮下瘀斑,大腿内侧、臀部和上臂内侧多见,注射部位可出现血肿;粘膜出血多见于腔道,有便血、呕血、咯血、阴道出血、少数严重的病人可发生颅内出血。第36页/共76页 (2):酸中毒。(3):渗出性水肿加重 渗出性组织水肿在少尿期达高峰。球结膜、面部、颈部、四肢均可出现水肿,重者可有腹水,肺水肿,以及脑水肿。(4):高血容量综合症 在少尿期的中后期,尤其是无尿病人,因血管壁损害逐渐恢复,其通透性得到改善,体内蓄积的过量的液体回渗到血循环,造成血量过多。第37页/共76页 表现为脉搏洪大、血压升高、颈静脉充盈、血液稀释、血红蛋白降低,可发生肺水肿,严重的病人发生脑水肿。(5):电解质紊乱 1):高钾:酸中毒、休克、缺氧和组织坏死时,钾释放增多,少尿中后期到多尿前期,是高钾显著期。2):高镁、高磷:抽出、心动过速、传导阻止、血压下降、嗜睡、昏迷。第38页/共76页3):低Na Ca Cl 手、足抽搐、惊厥、昏迷;头晕、乏力、腹胀、纳差等。少尿期的各种症状与BUN升高的程度往往一致,部分病人BUN升高,但可无少尿,称无少尿性肾衰。(四):多尿期 4070%的病人出现多尿期,8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病程的914 天,持续12个月。平均持续714 天。第39页/共76页 1:移行期 每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BUN和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不少病人死于此期。2:多尿早期 每日的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第40页/共76页3:多尿后期 尿量每日超过3000ml,并逐日增加,氮质血症逐步下降,症状逐渐改善。一般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 ml,少数可达15000ml以上。此期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和继发感染。(五):恢复期多尿期经过顺利,尿量逐渐降到2000ml以下。症状基本消失,但整个病情恢复需要个月。第41页/共76页第42页/共76页第43页/共76页第44页/共76页第45页/共76页第46页/共76页八: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天后),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达高峰,多在0-30 x10 9/L,少数可达0-100 x109 /L,出现类白反应。第47页/共76页():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45天以后淋巴细胞升高,异性淋巴细胞的出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一般发病后天出现,天达高峰,到少尿末期下降或消失,检出率60100,数量多少与病情轻重有关,一般为14。():红细胞和血小板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均明显减少。第48页/共76页():血小板从第二天开始下降,至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达最低水平。50以上在万以下,最低在万以下。: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是早期肾损害的特征,多在病后天出现,最早可在第二天出现,最晚在天。发展迅速,一天可由不等。第49页/共76页 ():血尿和管型。():膜状物、尿沉渣中巨大细胞。(二):生化检查:和病程中6593的病人升高,可于病后天升高,以移行期末达高峰,以后下降。:酸碱紊乱第50页/共76页第51页/共76页第52页/共76页第53页/共76页第54页/共76页九: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第55页/共76页十:治疗 近年来病原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较多,但都未得到肯定。故治疗仍针对各期病理生理变化进行预防性治疗。(一):发热期的治疗 以控制感染中毒症状、减轻血管损伤、防止血浆外渗、阻断休克、肾衰和出血的发生。第56页/共76页1:一般治疗 早期注意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输液。2:对症治疗 (1):高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激素(地塞米松510 mg或氢化考的松100200 mg),热退后即停。忌用大剂量的解热镇痛药。(2):呕吐 可给予一般的止吐药如灭吐灵(胃复安)10mg肌注或静点,维生素B6 10mg 静脉注射。第57页/共76页(3):抗病毒治疗 发病4日以内患者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0.71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注射,疗程不超过7天;干扰素4百万IU/日,肌注,3天一疗程。恢复期高效价血清10ml肌注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ml肌注,或用恢复期高效价血浆静脉滴注。3:补液疗法 发热期病人肾功能正常,由于发热出汗,呼吸增快,血浆外渗等原因,易出现血容量减少,发生低血压或休克。第58页/共76页 静脉补液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减少血浆外渗。常用的有维生素C、激素、葡萄糖酸钙等。二是增加血浆渗透压,减少血浆外渗。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新鲜的血浆、白蛋白等。第59页/共76页4:预防DIC 对于重症病人早期应用抗凝治疗以阻断DIC发生。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粘滞性;肝素静脉缓慢滴注减轻血液粘度(肝素抑制凝血活酶,阻断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其他抗凝药如潘生丁、阿司匹林等。5:免疫抑制剂 近年发现休克、出血及肾衰与免疫复合物反应有关,临床上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第60页/共76页(二):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 此期主要是扩容、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1:补充血容量 强调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在4小时内稳定血压。以平衡盐液为主,如无心衰,成人在半小时内用量可达500ml,总量视病情和中心静脉压而定,可与胶体液结合。第61页/共76页,“先晶后胶、三晶一胶、胶不过千”。低分子氨基酸、血浆、代血浆、白蛋白等。2:纠酸 5%碳酸氢钠常用。3:血管活性药物 以扩血管药物为主。4:强心、利尿5:激素 6:吸氧 第62页/共76页(三):少尿期的治疗 本期的主要矛盾是肾功能不全及其造成的各种并发症。所以主要是稳定内环境、防止并发症、促进利尿、恢复肾功。1:稳定内环境 少尿期由于人体分解代谢亢进,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因此,很易产生内环境紊乱。(1):严格限制入液量 肾功能障碍,体内分解代谢旺盛,产生较多内生水,再加上外渗液回流,易产生高血容量综合症。第63页/共76页补液原则:“量出而入、宁少勿多”,一般为24小时的排出量+500(冬天)-800ml(夏天)。(2):防止氮质血症 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减少或禁止蛋白饮食,限制高钾饮食。葡萄糖一天在100200 g,同时,给予雄性激素(苯丙酸诺龙25mg,肌注,每日一次),减少蛋白分解。(3):维持酸碱平衡第64页/共76页 2:促进利尿 (1):利尿合剂 为血管扩张药的联合应用。510%葡萄糖250500 ml+654-2(10mg)+多巴胺(1020 mg)或+酚妥拉明(1020mg)静脉滴注,10-20分钟后,再静脉推注速尿。速尿的剂量从40mg开始,视病人的尿量而定,可每隔30分钟静推一次,每次增加1倍。第65页/共76页(2):导泻 番泻叶、果导、通便灵(芦荟胶囊)、淡竹叶、20%甘露醇等。亦可应用大黄(30mg)+芒硝(15mg)冲服。(3):透析疗法 1):血液透析 2):腹膜透析 第66页/共76页(四):多尿期的治疗 移行阶段的肾小管功能未完全恢复,病理变化与少尿期相同,故治疗原则同少尿期。多尿期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差,失水、失盐为本期的特点,且抵抗力低下,以继发感染。治疗原则为调节水、盐平衡及防止感染。1:饮食:尽可能适合病人口味的各种饮食,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增加果汁、菜汤等。但必须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第67页/共76页2:补充电解质和液体 以口服为主,主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特别是钾的补充。液体量依据病人的出量而定。3:抗利尿治疗 多尿期的病人,进水量越多,尿量越大,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尿量超过40005000 ml时,必须限制入液量。(1):限制静脉入液量 尽量减少入液量,将不必要的液体停用。第68页/共76页 (2):减少口服量 包括饮水量、稀饭、果汁等。(3):在上述措施应用的前提下,若病人的尿量仍不能控制,必须加用抗利尿药物治疗。1):双氢可尿噻 25mg,每日2次。2):消炎痛 25mg,每日23 次。3):垂体后叶素 4):去氧皮质酮 5):安妥明第69页/共76页4:预防和控制感染 积极应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除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以外,所有的抗生素均可应用。(五):恢复期的治疗 由于前几期的经过,病人多有体力衰弱,贫血,营养缺乏等,主要是加强营养,避免受凉,继发感染等。出院后继续休息12 个月。第70页/共76页十:预防 请见预防医学有关章节。第71页/共76页高烧脸红酒醉貌;(发热达39或以上,颜面、球结膜、颈部、上胸部均有明显充血)头痛腰痛似感冒;(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尤以腰痛为甚)皮肤粘膜出血点;(病程第23日即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以软腭、咽部、球结膜、腋下多见)恶心呕吐蛋白尿。(病程第34日即可有血小板减少及蛋白尿。后期尿量开始减少,有大量蛋白尿)第72页/共76页发病早期即卧床,三红三痛二反常.三项化验可定型,IgM可确定.发热头痛象感冒,恶心呕吐蛋白尿.热退病重血压掉,少尿气粗肌酐高.白多板低异淋高,检测IgM重要.第73页/共76页注:发病早期即卧床:患者起病多急骤,症状重.三红三痛二反常:三红:颜面,劲,胸等部位潮红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二反常:反常性蛋白尿和体温下降反而病情加重 三项化验可定型:1.血RT:白多板低异淋高 白细胞多:WBC计数在第3病日后渐升高可达(1530)x109/L,少数可达(50100)x109/L.血小板低:血小板从第二日开始减少。异型淋巴细胞高:病程的第45d后淋巴C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第74页/共76页 2.U-RT:尿镜检可发现管型和RBC有确诊意义 3.免疫学检查IgM 1:20或IgG 1:40为阳性,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第75页/共7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6页/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