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周练试题(含解析).doc
- 1 - / 15【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数学周练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数学周练试题(含解析)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给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a,c2,cos A,则 b( )A. B. C. 2 D. 3【答案】D【解析】 ,代入方程得到 故选 D;2.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已知 bc,a22b2(1sin A),则 A( )A. B. C. D. 【答案】C【解析】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 ,移项得到, ,得到 A.故选 C;点睛:利用上点睛:利用上 b bc c 得到,再得到,最终得到角得到,再得到,最终得到角. .3. 在内,分别为角所对的边,成等差数列,且, ,则的值为( )- 2 - / 15A. 1 B. 2 C. 3 D. 4【答案】C【解析】成等差数列,故 , , ,得到 故选 C;4. 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若,则( )A. -2012 B. -2013 C. 2012 D. 2013【答案】B【解析】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为,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 , ,故 ,代入 ,得到 -2013.点睛:是等差数列,则点睛:是等差数列,则 是等差数列,利用这个结论,得到。是等差数列,利用这个结论,得到。5.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解析】Sn=15+913+1721+(1)n1(4n3)- 3 - / 15S15=(15)+(913)+(4953)+57=(4)×7+57=29S22=(15)+(913)+(1721)+(8185)=4×11=44S31=(15)+(913)+(1721)+(113117)+121=4×15+121=61S15+S22S31=294461=76 故选:A点睛:利用数列相邻的两项结合和为定值点睛:利用数列相邻的两项结合和为定值44,把数列的两项结合一,把数列的两项结合一组,根据组,根据 n n 的奇偶性来判断结合的组数,当的奇偶性来判断结合的组数,当 n n 为偶数时,结合成为偶数时,结合成 組,組,每组为每组为44;当为奇数时,结合成組,每组和为;当为奇数时,结合成組,每组和为44,剩余最后一个数,剩余最后一个数为正数,再求和为正数,再求和6. 对任意等比数列an,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a1,a3,a9 成等比数列 B. a2,a3,a6 成等比数列C. a2,a4,a8 成等比数列 D. a3,a6,a9 成等比数列【答案】D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7. 设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23,S415,则 S6 ( )A. 31 B. 32 C. 63 D. 6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S2,S4S2,S6S4 成等比数列,代入数据计算可得- 4 - / 15解:S2=a1+a2,S4S2=a3+a4=(a1+a2)q2,S6S4=a5+a6=(a1+a2)q4,所以 S2,S4S2,S6S4 成等比数列,即 3,12,S615 成等比数列,可得 122=3(S615) ,解得 S6=63故选:C考点: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8.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角 C 的平分线 CD 把三角形面积分为两部分,则 cosA 等于( )A. B. C. D. 0【答案】C【解析】A:B=1:2,即 B=2A,BA,ACBC,角平分线 CD 把三角形面积分成 3:2 两部分,由角平分线定理得:BC:AC=BD:AD=2:3,由正弦定理 得: ,整理得: ,则 cosA= 故选 C点睛:由点睛:由 A A 与与 B B 的度数之比,得到的度数之比,得到 B=2AB=2A,且,且 B B 大于大于 A A,可得出,可得出 ACAC 大大- 5 - / 15于于 BCBC,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根据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根据角平分线 CDCD 将三角形分成的面积之比将三角形分成的面积之比为为 3 3:2 2,得到,得到 BCBC 与与 ACAC 之比,再利用正弦定理得出之比,再利用正弦定理得出 sinAsinA 与与 sinBsinB 之比,之比,将将 B=2AB=2A 代入并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即可求出代入并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即可求出 cosAcosA 的的值值9. 根据下列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a8,b16,A30°,有两解 B. b18,c20,B60°,有一解C. a5,c2,A90°,无解 D. a30,b25,A150°,有一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a8,b16,A30°,则 B=90°,有一解;Bb18,c20,B60°,由正弦定理得解得,因为,有两解;Ca5,c2,A90°,有一解; Da30,b25,A150°,有一解是正确的故选 D考点:三角形解得个数的判断10. 如图,一货轮航行到 M 处,测得灯塔 S 在货轮的北偏东 15°方向上,与灯塔 S 相距 20 n mile,随后货轮按北偏西 30°的方向航行 30 min 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货轮的速度为( ) A. 20() n mile/hB. 20() n mile/hC. 20() n mile/hD. 20() n mile/h- 6 - / 15【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 SM=20,NMS=45°,SM 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 75°,MN 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60°SNM=105°MSN=30°,MNS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MN=n mile, 货轮航行的速度 v=n mile/h故选:B点睛:由题意知点睛:由题意知 SM=20SM=20,SNM=105°SNM=105°,NMS=45°NMS=45°,MSN=30°MSN=30°,MNSMNS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代入可求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代入可求 MNMN,进一步利用速度公式即可,进一步利用速度公式即可11. 等差数列前项和为,已知 则 (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两式相加得,故- 7 - / 15所以,又两式相减,易得, ,故,选 B.考点:等差数列点评:本题多项式为载体考查等差数列,关键是能结合等式合理变形得出,从而求解,属中档题.12. 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奇函数且满足 数列 满足 , (其中 为的前项和) ,则A. B. C. D. 【答案】C【解析】函数 f(x)是奇函数f(x)=f(x)f(x)=f(x) ,f(x)=f(x)f(3+x)= f(x)是以 3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数列an满足 a1=1, ,a1=1,且 Sn=2an+n,a5=31,a6=63f(a5)+f(a6)=f(31)+f(63)=f(2)+f(0)=f(2)=f(2)=3- 8 - / 15故选 C点睛:先由函数点睛:先由函数 f f(x x)是奇函数,)是奇函数,f f( xx)=f=f(x x) ,推知,推知 f f(3+x3+x)=f=f(x x) ,得到,得到 f f(x x)是以)是以 3 3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再由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再由 a1=1a1=1,且,且Sn=2an+nSn=2an+n,推知,推知 a5=31a5=31,a6=63a6=63 计算即可计算即可第第卷(填空题、解答题,共卷(填空题、解答题,共 9090 分)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2020 分,把答案填在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答题卡的横线上13. 在等差数列中,当且仅当 时, 取得最大值,且,则使的 n 的最大值是_.【答案】11【解析】因为,所以 又因为当且仅当 时, 取得最大值,所以 故答案为 11.14. 设公比为 q(q>0)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S23a22,S43a42,则 q_.【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 ,两式相减得即,解得或(舍) ,答案为.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15.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tan A7tan B, ,则 c_.【答案】4- 9 - / 15【解析】tanA=7tanB, 可得:sinAcosB=7sinBcosA, 整理可得:8a28b2=6c2,又 联立即可解得 c=4点睛:由已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余弦定理可得点睛:由已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余弦定理可得8a28b2=6c28a28b2=6c2,结合已知,结合已知=3=3,即可解得,即可解得 c c 的值的值.【答案】129【解析】设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由已知得 2a3=a4+a5,2a1q2=a1q3+a1q4a10,q0,q2+q2=0,解得 q=1 或 q=2,当 q=1 时,与 Sk=33,Sk+1=63 矛盾,故舍去,q=2,Sk=,Sk+1=,解之得 qk=32,a1=3,Sk+2=,故答案为:129点睛:根据点睛:根据 a4a4,a3a3,a5a5 成等差数列,求出公比成等差数列,求出公比 q q,代入,代入Sk=33Sk=33,Sk+1=63Sk+1=63,求出,求出 qk1qk1 代入代入 Sk+2Sk+2 即可求出结果即可求出结果三、解答题:本大题共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70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10 - / 15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在中,已知(sin Asin Bsin C)·(sin Bsin Csin A)3sin Bsin C.()求角 A 的值;()求 sin Bcos C 的最大值【答案】(1) ;(2)1.【解析】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得(abc)(bca)3bc,再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bc,cos A,A。 (2)sin Bcos C,两角化一角,求最值;()(sin Asin Bsin C)(sin Bsin Csin A)3sin Bsin C,由正弦定理得(abc)(bca)3bc,b2c2a2bc,cos A .A(0,),A .()由 A 得 BC,sin Bcos Csin Bcos sin.0B,B,当 B,即 B时, sin Bcos C 的最大值为 1.18. 已知各项均不相同的等差数列的前四项和, 且成等比数列.- 11 - / 15()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设公差为,列出关于的方程组,求解的值,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2)由(1)可得,即可利用裂项相消求解数列的和.试题解析:(1)设公差为.由已知得,解得或(舍去), 所以,故.(2),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19. 设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ac6,b2,cosB.()求 a,c 的值;()求 sin(AB)的值【答案】(1) a3,c3;(2) in(AB) .【解析】(1)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得 b2(ac)22ac(1cosB),又 ac6,b2,cosB,所以 ac9,解得a3,c3.(2)在ABC 中,sinB,由正弦定理得 sinA,因为 ac,所以 A为锐角,所以 cosA,因此 sin(AB)sinAcosBcosAsinB.- 12 - / 1520. 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S44S2,a2n2a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设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Tn,且 Tn( 为常数),令cnb2n(nN*)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Rn.【答案】(1) an2n1,nN* ;(2) Rn .【解析】试题分析:(1)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 an2n1;(2)bnTnTn1,cnb2n (n1) n1得到 Rn。()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由 S44S2,得 d2a1,又因为 a2n2an1,所以 a22a11 得 da11,得 a11,d2.因为an2n1,nN*. ()由(1)知 Tn,所以 n2 时,bnTnTn1,故 cnb2n (n1) n1,nN*所以 Rn0×01×12×23×3(n1)×n1,则 Rn0×11×22×23×4(n1)×n,两式相减得 Rn1234n1(n1) n ,整理得 Rn.点睛:第二问点睛:第二问 bnbnTnTnTnTn1 1,再错位相减的数列的和;注意书写,再错位相减的数列的和;注意书写的格式,以免计算出错。的格式,以免计算出错。- 13 - / 1521.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DAAB,DE1,EC,EA2,ADC,BEC.()求 sinCED 的值;()求 BE 的长【答案】(1) sinCED ;(2) BE4 .【解析】试题分析:(1)由余弦定理得,EC2CD2DE22CD·DE·cosEDC,解得 CD2;在CDE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CED;(2)cos AEBcos,cos RtEAB 中,cosAEB,BE4。()在CDE 中,由余弦定理得,EC2CD2DE22CD·DE·cosEDC.由题设知,7CD21CD,即 CD2CD60.解得 CD2(CD3舍去)在CDE 中,由正弦定理得, ,于是 sin ,即 sinCED.()由题设知,0,于是由(1)知,cos .而AEB,所以 cos AEBcos coscos sinsin cos sin .在 RtEAB 中,cosAEB ,故 BE4 .- 14 - / 1522. 已知数列,满足()求;()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设,不等式恒成立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3) 时,恒成立.【解析】试题分析:(1)将依次代入递推公式即可得到数列前四项(2)要证数列是等差数列,需证明为常数,转化时借助于的递推公式(3)首先将通项整理出来,代入求得,将不等式整理化简得恒成立,转化为函数求最大值小于零试题解析:(1)(2)数列是以4 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由于,所以,从而;由条件可知恒成立,设;当时,恒成立;当时,不可能恒成立,当时,对称轴,在为单调递减函数- 15 - / 15;时恒成立综上所述:时,恒成立考点:1等差数列的判定;2数列求和;3不等式与函数的转化;4函数求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