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pdf
-
资源ID:73490671
资源大小:4.82M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pdf
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QB-QB-版版 本本 号号:2.0.0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OMC-R 测量报告总则 34.1.OMC-R 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45.OMC-R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 55.1.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55.2.测量报告数据列表 65.3.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85.3.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85.3.2.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95.3.3.时间提前量 105.3.4.UE 发射功率余量 115.3.5.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 125.3.6.eNodeB 天线到达角 125.3.7.上行丢包率 135.3.8.下行丢包率 145.3.9.上行信噪比 155.3.10.PRB 粒度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 165.3.11.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 175.3.12.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 175.3.13.eNodeB 收发时间差 185.4.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185.4.1.时间提前量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185.4.2.时间提前量与 eNodeB 天线到达角 205.4.3.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215.4.4.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225.4.5.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245.4.6.上行丢包率与上行信噪比245.4.7.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265.4.8.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275.4.9.上行丢包率与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 285.4.10.上行信噪比与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 295.4.11.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与发射功率余量 305.4.12.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与 RSRQ315.5.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315.5.1.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335.5.2.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345.5.3.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355.5.4.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355.5.5.TD-LTE服务小区的时间提前量365.5.6.TD-LTE服务小区的 UE 发射功率余量 365.5.7.TD-LTE服务小区的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 375.5.8.TD-LTE服务小区的 eNodeB 天线到达角 375.5.9.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丢包率385.5.10.TD-LTE服务小区的下行丢包率 385.5.11.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信噪比 395.5.12.TD-LTE服务小区的 RANK 值 395.5.13.TD-LTE服务小区的 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 405.5.14.TD-LTE服务小区的 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 405.5.15.TD-LTE服务小区的 UE 缓冲状态报告 415.5.16.TD-LTE服务小区的 eNodeB 收发时间差 435.5.17.TD-LTE服务小区载波号 435.5.18.TD-LTE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识别码435.5.19.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载波号445.5.20.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物理小区识别码445.5.21.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 邻区 BCCH445.5.22.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 邻区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445.5.23.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 邻区 NCC455.5.24.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 邻区 BCC455.5.25.TD-SCDMA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465.5.26.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 邻区绝对载波号 465.5.27.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 邻区小区参数标识 476.OMC-R 测量报告数据格式要求476.1.总则 476.2.测量报告文件命名规则476.3.XML 文件格式 486.3.1.XML 文件结构图 486.3.2.标签说明 486.3.2.1.xml 标签属性 496.3.2.2.fileHeader 标签属性 496.3.2.3.eNB 标签属性 506.3.2.4.measurement标签属性 506.3.2.5.object 标签属性 506.3.3.标签说明字符集限定516.3.4.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Schema 定义 516.3.5.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Schema 定义 527.OMC-R 测量报告文件生成要求54编制历史 55附录 A(MRS 文件格式模板)56附录 B(MRO 文件格式模板)60附录 C(MRE 文件格式模板)62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 TD-LTE 测量报告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提供技术参考。本标准主要包括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提供的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忱,罗建迪,项思俊,梁双春,成志瑶,方媛,秦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提供的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无线测量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标 准号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23TS36.413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S1ApplicationProtocol(S1AP)3GPPTS36.133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Requirementsforsupportofradioresourcemanagement3GPPTS36.214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Measurements3GPP145673TS25.123Requirementsforsupportofradioresourcemanagement(TDD)3GPPTS45.008GSM/EDGERadioAccessNetwork;Radiosubsystemlinkcontrol3GPPTS36.213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procedures3GPPTS36.321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MediumAccessControl(MAC)protocolspecification3GPP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词语AOAASN.1解释AngleofArrivalAbstractSyntaxNotationOne到达角抽 象 语 法表示 1BCCBCCHBaseTransceiverStationColorCodeBroadcastControlChannel基站色码广 播 控 制信道BSRBufferStatusReport缓 冲 状 态2DRBE-UTRAEarfcneNodeBFTPGISGSMItf-NLCGMIMODataRadioBearer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Absolute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EvolvedNodeBFileTransferProtocol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Interface-NorthboundLogicalChannelGroup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报告数 据 无 线承载演进的UMTS陆面 无 线 接入E-UTRA 绝对 射 频 信道号演进型NodeB文 件 传 输协议地 理 信 息系统全 球 移 动通信系统北向接口逻 辑 信 道组多 输 入 多3MRMROMRSNCCNENMSOMC-RPDCPPERPLRPRBPDSCHPUCCHMeasurementReportMeasurementReportofOriginalTypeMeasurementReportofStatisticsTypeNetworkColorCodeNetworkElementNetworkManagementSystemOperation&MaintenanceCenter-Radio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ackedEncodingRulesPacketLossRatePhysicalResourceBlock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输出测量报告测 量 报 告原始数据测 量 报 告统计数据网络色码网元网 络 管 理系统无 线 操 作维护中心分 组 数 据汇聚协议紧 缩 编 码规则丢包率物 理 资 源块物 理 下 行共享信道物 理 上 行4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QCIQualityofServiceClassIdentifierRATRadioAccessTechnologyRIRankindicatorRIPReceivedInterferencePowerRLCRadioLinkControlRRCRadioResourceControl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ingQuality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SDUServiceDataUnit控制信道物 理 上 行共享信道服 务 质 量分 类 识 别码无 线 接 入技术天线指示接 收 干 扰功率无 线 链 路控制无 线 资 源控制参 考 信 号接收功率参 考 信 号接收质量接 收 信 号强度指示业 务 数 据5单元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信 号 干 扰噪声比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 测 参 考信号TD-LTE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时 分 长 期演进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 分 同 步码 分 多 址接入UarfcnUTRAAbsolute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UTRA 绝对射 频 信 道号UEUL-SCHUserEquipmentUpLinkSharedChannel用户终端上 行 共 享信道UTCUniversalTimeCoordinated协 调 世 界时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扩 展 标 记语言4OMC-R 测量报告总则测量是 TD-LTE 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6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测量方式采用周期测量时,可在测量任务定制时对上报周期进行配置。对一个测量,报告触发方式可以是事件触发或周期性触发。如果是周期性触发,需要配置上报周期;如果是事件触发,则利用网络已开启的事件测量,不需另外开启测量,关于测量的触发机制和上报机制不在本标准定义范围之内。下面给出关于各类周期的定义:1)eNodeB 或 UE 测量采样周期:表示 eNodeB 或 UE 对某个测量数据进行测量的周期,该周期可以为ms2048,ms5120,ms10240,min1,min6,min12,min30,min60,eNodeB 或 UE 按要求实现。2)OMC-R 统计周期:表示 OMC-R 生成测量报告统计的周期,该周期一般为15分钟或 15 分钟的整数倍。3)OMC-R 上报周期:表示 OMC-R 将测量报告统计通过北向接口上报给NMS 的周期,该周期一般为 OMC-R 统计周期的整数倍。本标准规定 OMC-R 中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要求,测量报告在 OMC-R 中有两种存储形式:测量报告样本数据和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样本数据表示OMC-R 收集的原始测量报告信息。其记录特征如表1 所示:表 1OMC-R 无线测量报告样本数据记录特征基 本 配置信息测 量 报告 样 本数据Date2009-06-25TimeStamp9:00:00.320StartTime9:00MmeUeS1apId4EndTime9:15MmeGroupId1234CellId12012MmeCode12457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表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按照一定的统计条件得到的分区间统计的原始测量报告样本数量。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分为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仅涉及一种统计条件,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涉及两种统计条件。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记录特征如表 2 所示。表 2OMC-R 无线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记录特征CellId634566345763458560365603756038261162611726118Date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2009-8-10StartTime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EndTime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0000121103.012451214119623.46 38 46 54 0 5 4 8 6 1.471221230102034.1.OMC-R 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本标准规定的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UE 和 eNodeB 的物理层、RLC层,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测量报告。原始测量数据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可以在 eNodeB 或OMC-R 上实现统计)报送到 OMC-R 以统计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 1 所示),或者直接报送到 OMC-R 以样本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2 所示)。图 1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采集示意图图 2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采集示意图5OMC-R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85.1.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本模板适用于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定义和测量报告样本数据定义。一个完整的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包括如下 a)至 f)6 项内容,具体定义如下:a)测量报告数据名称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英文名称。b)测量含义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具体含义说明,并明确其为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或是从测量报告中获取的配置数据。c)测量报告数据统计/测量粒度对于统计数据,此项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统计粒度,该项仅适用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若统计粒度为小区,则小区采用 CellId 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载波,则载波采用CellId+Earfcn 号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子帧,则采用 CellId+Earfcn+SubFrameNbr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PRB,则采用 CellId+Earfcn+SubFrameNbr+PRBNbr进行唯一标识。其中,CellId 的定义见 3GPPTS36.413V10.1.0(9.2.1.38 节)。对于样本数据,此项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测量粒度。d)出自规范给出该测量数据引用 3GPP 规范或其他行业标准的编号和章节号。e)取值范围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取值单位。f)用例说明给出该测量报告数据在 TD-LTE 网络优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数据呈现示意。5.2.测量报告数据列表9本标准中定义的测量报告数据如表3 所示。表 3OMC-R 无线测量报告数据列表序号1234567名称注:X=19注:X=19MR.PUSCHPRBNumMR.PDSCHPRBNumMR.eNBRxTxTimeDiff数据含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间提前量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eNodeB 天线到达角UE 发射功率余量上行丢包率测量设备UEUEeNodeBeNodeBeNodeBUEeNodeB备注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一维891011121314下行丢包率上行信噪比PRB 粒度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eNodeB 收发时间差时间提前量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时间提前量与 eNodeB 天线到达角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上行丢包率与上行信噪比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eNodeBeNodeBeNodeBeNodeBeNodeBeNodeBUE和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一维二维eNodeBeNodeB15二维16UEUE和二维17eNodeBUE和二维181920注:X=19eNodeBeNodeBUE和二维二维二维eNodeB1021注:X=19注:X=19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行丢包率与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上行信噪比与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UE和eNodeBeNodeB二维22二维23eNodeB二维24MR.PUSCHPRBNumPhr与发射功率余量UE和eNodeBUE和二维25MR.PDSCHPRBNumRsrq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与 RSRQTD-LTE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TD-LTE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eNodeBUE二维26样本27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UE样本28TD-LTE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TD-LTE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UE样本29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UE样本30TD-LTE 服务小区的时间提前量TD-LTE 服务小区的 UE 发射功率余量TD-LTE服务小区的eNodeB接收干扰功率TD-LTE服务小区的eNodeB天线到达角TD-LTE 服务小区的上行丢包率TD-LTE 服务小区的下行丢包率eNodeB样本31UE样本32eNodeB样本33注:X=19注:X=19eNodeB样本34eNodeB样本35eNodeB样本1136注:X=1,2,4,8TD-LTE 服务小区的上行信噪比TD-LTE 服务小区的 RANK值TD-LTE服 务 小 区 的eNodeB样本37UEeNodeB样本38UEPUSCH 信道占用 PRB 数TD-LTE服 务 小 区 的eNodeB样本39UEPDSCH 信道占用 PRB 数TD-LTE 服务小区的 UE 缓冲状态报告TD-LTE服务小区的eNodeB收发时间差TD-LTE 服务小区载波号TD-LTE 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识别码TD-LTE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UE样本40样本414243eNodeBUEUE样本标识标识44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载波号TD-LTE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UE标识45未定义邻区关系的物理小区识别码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UE标识46区关系的 GSM 邻区 BCCH信道号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UE标识47区关系 GSM 邻区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UE样本48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邻区 NCC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邻区 BCCTD-SCDMA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UE标识49UE标识50UE样本12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51区关系的 TD-SCDMA 邻区绝对载波号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52区关系的 TD-SCDMA 邻区小区参数标识UE标识UE标识5.3.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5.3.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a)定义为在考虑测量的频带上,承载小区专属参考信号的资源单元(RE)的功率(W)的线性平均值,是反映服务小区覆盖的主要指标。本测量数据表示 OMC-R 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的按照分区间统计UE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样本个数。b)小区c)TS36.214V10.1.0,5.1.1 节;TS36.133V10.4.0,9.1.4 节。d)取值范围如表4 所示。如从-到-120dBm一个区间,对应.00;从-120dBm 到-115dBm为一个区间,对应.01;从-115dBm 到-80dBm 每 1dB 一个区间,对应.02 到.36;从-80dBm到-60dBm 每 2dB 一个区间,对应.37 到.46;大于-60dBm 一个区间,对应.47,依此类推。表 4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003GPP3GPP 规定的上报值规定的上报值RSRP_LEV_00RSRP_LEV_01RSRP_LEV_20.01RSRP_LEV_21RSRP_LEV_25.02.36RSRP_LEV_26RSRP_LEV_60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dBm)RSRP-140-140RSRP-139-121RSRP-120-120RSRP-119-116RSRP-115-115RSRP-114-81RSRP-8013.37RSRP_LEV_61RSRP_LEV_62-80RSRP-79-79RSRP-78-62RSRP-61-61RSRP-60-60RSRP-59-45RSRP-44-44RSRPRSRP_LEV_79RSRP_LEV_80e)该数用于评估小区的覆况,根据场强区间比例可判据可LTE盖情不同分布.46.47RSRP_LEV_81RSRP_LEV_96RSRP_LEV_97断该小区的大致覆盖范围。天线遮挡及硬件故障会造成信号弱,容易产生掉话及降低接通率,用于检查小区覆盖盲点/弱覆盖区域。通过源小区和邻区RSRP 可进行导频污染分析。表 5 用例说明CellId1002610236.0001.01346.47185.3.2.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a)定义为比值NRSRP/(E-UTRAcarrierRSSI),其中N表示 E-UTRAcarrierRSSI 测量带宽中的资源块 RB 的数量。分子和分母应该在相同的资源块上获得。E-UTRA 载波接收信号场强指示(E-UTRACarrierRSSI),为 UE 从所有资源块源上观察到的总接收功率(W)的线性平均,包括公共信道服务和非服务小区信号,相邻信道干扰,热噪声等。本测量数据表示 OMC-R 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的按照分区间统计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样本个数。b)小区c)TS36.214V10.1.0,5.1.3 节;TS36.133V10.4.0,9.1.7 节。d)取值范围如表 6 所示。如从-到-19.5dB 为一个区间,对应.00;从-19.5 到-3.5dB 每1 个 dB 一个区间,对应.01 到.16;大于-3.5dB 一个区间,对应.17。14表 6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00.013GPP3GPP 规定的上报值规定的上报值RSRQ_00RSRQ_01RSRQ_02.16RSRQ_31RSRQ_32.17RSRQ_33RSRQ_34测量数据区间分布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单位 dB)dB)RSRQ-19.5-19.5RSRQ-19-19RSRQ-18.5-4.5RSRQ-4-4RSRQ-3.5-3.5RSRQ-3-3RSRQe)该数据可用于判断基站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用于小区间切换和重选的判断和分析。表 7 用例说明CellId1002610236.0061.0185.1734225.3.3.时间提前量a)定义为 UE 用于调整其主小区 PUCCHSRS 上行发送的时间。具体计算方法为:在随机接入过程,eNodeB 通过测量接收到导频信号来确定时间提前值,时间提前量取值范围为(0,1,2,.,1282)16Ts;在RRC 连接状态下,eNodeB 基于测量对应 UE 的上行传输来确定每个 UE 的 TA 调整值,这个调整值的范围为(0,1,2,.,63)16Ts。本次得到的最新的时间提前量即为上次记录的时间提前量与本次eNodeB 测量得到的调整值之和。b)小区c)TS36.321V9.6.0,6.1.3.5 和 6.2.3 节;TS36.213V10.10.0,4.2.3 节。d)取值范围如表 8 所示,如从 0 到 192Ts 每 16Ts 为一个区间,对应.00 到.11;从 192Ts15到 1024Ts 每 32Ts 为一个区间,对应.12 到.37;从 1024Ts 到 2048Ts 每 256Ts 为一个区间,对应.38 到.41;从 2048Ts 到 4096Ts 每 1048Ts 为一个区间,对应 MR.Tadv.42 和.43;大于 4096Ts 为一个区间,对应.44。表 8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00.01.11.12.37.38.41.42.43.44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TsTs)TADV1616TADV32176TADV192192TADV224992TADV10241024TADV12801792TADV20482048TADV30723072TADV40964096TADVe)该测量数据可用于确定 UE 距离基站的远近,实现小区的覆盖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对小区天线做出调整,考察基站的覆盖区域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覆盖和覆盖阴影区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其辅助提供位置服务。表 9 用例说明CellId1002610236.0056726.01458900.44005.3.4.UE 发射功率余量a)定义了 UE 相对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在 headroomtype1 中,此余量表示16服务小区的 UL-SCH 发射功率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在 headroomtype2 中,此余量表示每个激活的服务小区UL-SCH 发射功率或者是PCell 的 PUSCH 和 PUCCH 发射功率值和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b)c)d)小区TS36.133V10.4.0,9.1.8.4 节。取值范围如表 10 所示,1dB 对应一个统计区间。表 10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00.01.02.03.60.61.62.633GPP3GPP 规定的上报值规定的上报值POWER_HEADROOM_0POWER_HEADROOM_1POWER_HEADROOM_2POWER_HEADROOM_3POWER_HEADROOM_60POWER_HEADROOM_61POWER_HEADROOM_62POWER_HEADROOM_63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dB)-23PH-22-22PH-21-21PH-20-20PH-1937PH3838PH3939PH40PH40e)该测量数据可用于进行用户发射功率分析等。5.3.5.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a)上行接收的干扰功率,定义为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功率,包括热噪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上行接收干扰信号功率的样本个数。对每个子帧(一个子帧=2 个时隙)内所有 PRB 取功率平均值。b)子帧c)TS36.214V10.1.0,5.2.2 节;TS36.133V10.4.0,10.1.3 节。d)取值范围如表 11 所示,如小于-126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00;从-126.0dBm 到17-75dBm 每 1dBm 为一个区间,大于-75.0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52,依此类推。表 11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00.013GPP3GPP 规定的上报值规定的上报值RTWP_LEV_000RTWP_LEV_001RTWP_LEV_002RTWP_LEV_010.51RTWP_LEV_501RTWP_LEV_509RTWP_LEV_510.52RTWP_LEV_511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dBm)RIP-126.0-126.0RIP-125.9-125.9RIP-125.8-125.1RIP-125.0-76.0RIP-75.9-75.2RIP-75.1-75.1RIP-75.0-75.0RIPe)该测量数据可用于小区覆盖分析、信道估计。表 12 用例说明CellId1002610236SubFrameNbr23.0023489.52105.3.6.eNodeB 天线到达角a)定义了一个用户相对参考方向逆时针方向的估计角度。在本标准中,规定参考方向应为本小区天线方向角方向。本测量数据表示 OMC-R 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天线到达角的样本个数。适用于 eNodeB 具有多天线的情况,当天线个数小于等于2时,本测量项取值为 NIL。b)小区c)TS36.214V10.1.0,5.2.7 节;TS36.133V10.4.0,10.2.1 节。18d)取值范围如表 13 所示,如 0 度到小于 5 度为一个区间,对应.00;355 度到小于 360度为一个区间,对应.71,依此类推。表 13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3GPP3GPP 规定的上报值规定的上报值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egreedegree).00AOA_ANGLE_0000AOA_ANGLE0.5AOA_ANGLE_0094.5AOA_ANGLE5.0.71AOA_ANGLE_710355.0AOA_ANGLE355.5AOA_ANGLE_719359.5AOA_ANGLE360f)该测量数据可用于确定用户所处的方位、提供定位服务,进行覆盖分析等。表 14 用例说明CellId.00.711002656712102362315675.3.7.上行丢包率a)1b)2c)3d)4e)5f)6g)7h)8i)919j)定义了上行空口DRB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SDU。参考点是PDCP上层的SAP,且分 QCI 以小区为粒度进行统计。k)小区l)TS36.314V10.1.0,4.1.5.3 节。m)取值范围如表 15 所示。其中 0 到 2为一个区间,对应.00,2到 5为一个区间,对应.01,5到 10为一个区间,对应.02,从 10到 100每 10为一个区间,对应.03到.11,从 100到 200每 20为一个区间,对应.12 到.16,从 200到 500每 50为一个区间,对应.17 到.22,从 500到 1000每 100为一个区间,对应.23 到.27。表 15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MR.PacketLossRateULQciX.00MR.PacketLossRateULQciX.01.02.03.11.12.13.16.17.18.22.23.24.27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0PacketLossRateULQciX22PacketLossRateULQciX55PacketLossRateULQciX1010PacketLossRateULQciX2090PacketLossRateULQciX100100PacketLossRateULQciX120120PacketLossRateULQciX140180PacketLossRateULQciX200200PacketLossRateULQciX250250PacketLossRateULQciX300450PacketLossRateULQciX500500PacketLossRateULQciX600600PacketLossRateULQciX70000PacketLossRateULQciX100020注:其中的 X=19。n)该测量数据可用于分析业务质量,衡量用户感受。5.3.8.下行丢包率a)1b)2c)3d)4e)5f)6g)7h)8i)j)9定义了下行空口 DRB 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SDU。且分 QCI 进行统计。k)小区l)TS36.314V10.1.0,4.1.5.2 节。m)取值范围如表 16 所示。其中 0 到 2为一个区间,对应.00,2到 5为一个区间,对应.01,5到 10为一个区间,对应.02,从 10到 100每 10为一个区间,对应.03到.11,从 100到 200每 20为一个区间,对应.12 到.16,从 200到 500每 50为一个区间,对应.17 到.22,从 500到 1000每 100为一个区间,对应.23 到.27。表 16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MR.PacketLossRateDLQciX.00MR.PacketLossRateDLQciX.01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0PacketLossRateDLQciX22PacketLossRateDLQciX521.02.03.11.12.13.16.17.18.22.23.24.27注:其中的 X=19。5PacketLossRateDLQciX1010PacketLossRateDLQciX2090PacketLossRateDLQciX100100PacketLossRateDLQciX120120PacketLossRateDLQciX140180PacketLossRateDLQciX200200PacketLossRateDLQciX250250PacketLossRateDLQciX300450PacketLossRateDLQciX500500PacketLossRateDLQciX600600PacketLossRateDLQciX70000PacketLossRateDLQciX1000n)该测量数据可用于分析业务质量,衡量用户感受。5.3.9.上行信噪比a)定义小区所有用户上行信噪比。具体计算方法:根据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PUSCH 信号功率 S 和干扰功率 I,计算每用户信噪比。如果一个用户使用了X 个 PRB,则此用户的信噪比为。b)小区c)TS36.214V10.1.0,5.2.2 节。d)取值范围如表 17 所示。其中 SINR 小于-10dB,对应.00;从-10dB 到 25dB,每 1dB为一个区间,对应.01 到.35;大于 25dB,对应.36。表 17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数据区间分布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单位 dB)dB)22.00.01.35.36SINR-10-10SINR-924SINR2525SINRe)该测量数据可用于间接分析业务质量。5.3.10.PRB 粒度 eNodeB 接收干扰功率a)上行接收的干扰功率,定义为一个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