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模板施工方案.pdf
啵啷鼓城市广场工程 模板施工专项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1 目 录 目 录 .1 第一章、编制依据.2 第二章、工程概况.3 2.1、现场情况及平面布置.3 2.2 模板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3 第三章、施工安排.4 3.1、工期安排.4 3.2、人员安排.4 3.3、材料安排.5 3.4、质量管理.5 第四章、施工准备.6 4.1、技术准备.6 4.2、生产准备.6 4.3、机具准备.6 4.4、材料准备.6 4.5、作业条件.7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8 5.1、模板选型.8 5.3、模板及支撑配置.8 5.4、模板设计.8 5.5、质量技术要求及控制措施.14 第六章 计算书.17 第七章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42 2 第一章、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编号 名称 备注 1 本工程相关洽商、变更、图纸会审记录 2 主要规范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国家标准 3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家标准 4 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5 JG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行业标准 6 JGJ130-200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7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8 主要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 9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行业标准 1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现场情况及平面布置 2.1.1、本工程是由商场和住宅一体框架结构高层和地下室组成的啵啷鼓城市广场工程 A 座楼 2.1.2、地下施工阶段模板堆场设在场地的塔吊覆盖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2.2 模板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 2.2.1、本工程采用多层木模板,工程量大且施工难度大,施工中控制模板的拼缝及加固、垂直度,防止跑模、胀模形成了工程中控制的重点。针对措施:施工前精细组织,对方案进行详细的交底落实责任,设置专业木工工长专业管理,施工中重点检查模板穿墙螺栓拉结及加固斜撑,做到100%检查不得出现漏穿漏顶;施工中形成施工队自检、专业工长检查、质检员验收,三级控制。2.2.2、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阶段,整体单层面积较大,需用的模板、架料的配置量大,且现场场地狭小,物资进场形成了施工组织的难点。针对措施:施工现场受场地条件限制材料进场只能分批进行,因此需工长提前精确计算材料用量,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情况确定物资分批进场时间,做到现场不堆积材料。针对措施:施工前要对模板支架进行准确计算,进行可靠的模板设计方案,支模时需重点控制支撑的间距、拉杆的步距及模板起拱高度等关键点,同时加强控制柱帽阴阳角、线的方正和顺直,确保地下车库顶板模板支撑的安全、可靠;对用于顶板支撑的材料执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对不满足尺寸要求及厚度要求的材料严禁验收,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出现质量事故。支撑杆及拉杆有弯曲、锈灼、开孔严重的严禁用于工程。4 第三章、施工安排 3.1、工期安排 我项目部计划2016年 1 0月开工,2018年 3月竣工。3.2、人员安排 3.2.1、项目部人员安排 3.2.2、施工队配备木工工长,直接对施工班组日常的模板的施工、后台加工进行监督管理。3.2.3、在施工中,要求施工队前后台操作层定人定岗,明确责任,落实三级交底制度,并具体到各班组人员。3.3.4、施工队伍须按进场计划及施工需要及时进场,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3.3.5、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现将工程施工需求量最大时的劳动力数量统计如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及要求可随时进行调整。施工人员安排 人员 数量 职责划分 项目经理 1 对工程全过程负责。技术负责人 1 组织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监督施工过程中方案的执行情况。工长 1 根据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进行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技术员 1 编制施工方案,协调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资料员 1 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技术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审核 安全员 1 落实现场施工安全方面工作、监督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质检员 1 严格执行“三检制”,注重施工过程控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评定。5 序号 工种 数量(人)作业项目 1 木工工长 1 模板后台加工、预留预埋及模板施工作业监督管理。2 模板安装工 120 模板支设及拆除 3 架 子 工 10 配合搭设模板操作平台 4 起 重 工 2 负责塔吊吊运模板施工 3.3、材料安排 3.3.1、模板及支撑配置层数 地下室墙体按后浇带划分各区段流水段最大段配置;地下车库框架柱配备两整套木模板进行周转,顶板模板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按地下室满配,相应支撑杆及拉结杆配齐;施工材料随施工进度逐步进场。3.4、质量管理 3.4.1、项目部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对模板施工实施有效监控。3.4.2、项目配备专职的模板分项工程管理人员,并配备专职质检员。3.4.3、根据施工组织划分两大区域,六条流水线的施工方法,各条流水线按进度计划配备相应的专业班组施工。操作班组相对固定以便管理及施工质量可控可追溯性。3.4.4、坚持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把好验收关。前期把好材料验收关,不符合质量要求模板坚决退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落实各项技术质量措施,严肃验收制度手续。3.4.5、严格实行施工挂牌制,推行样板引路制,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积施工。3.4.6、做好交底工作,没交底工程不能进行施工,交底要做到“三交”、“三性”。严格执行“三检制”模板各分项工程每步都要在项目部管理可控范围之内,模板工程项目部要实行旁站制度,确保砼的截面尺寸及外观质量。6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包括结构图与建筑图对应情况)、相关质量规范,有问题及时在设计交底时解决。4.1.2、施工前认真剖析技术难点,组织相关部门讨论,确定施工工艺,对相关各部门进行方案交底。4.1.3、施工有关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模板配置、用量统计,根据统计出来的材料用量和规格提前提出材料用量并保证相应材料准时进场。4.1.4、各种材料按照材料单要求时间进场,并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材料进场时,质量员和材料员认真检查模板质量,材料员认真核对模板的进场数量品种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4.2、生产准备 4.2.1、模板尽量堆放在塔吊工作半径范围内,以便于直接吊装。4.2.2、模板堆放区内模板堆放须分规格、分类型,每个堆放区设一出入口,左右各设一标识牌,标明模板适用范围、吊运、使用、安全、质量等施工中注意事项。4.3、机具准备 机械设备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按计划及时安排进退场。设备名称 计划数量 圆盘锯 6 台 手提电锯 10 台 4.4、材料准备 4.4.1、模板、木方、钢管等周转材料配合施工进度,按计划及时安排进退场。塔吊不能覆盖范围用人工搬运配合塔吊运至工作面。模板使用材料数量及进场时间计划:材料名称 规 格 计划数量 15mm 厚胶合板 915 1830 33050 平米 木方 40 90 600 立方 48 脚手管 48*3.5 65700 米 外墙穿墙螺栓 14 滚压式带止水 3713 米 7 内墙穿墙螺栓 14 滚压式 33082 米 注:材料计划数量、进场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批计划进场。木材要求 4.4.2、根据模板的加工数量及施工场地安排,陆续进够所有材料,选择含水率小于 9%的木方,木材规格为40*90 木方。检查木方截面尺寸,侧面刨光,保证尺寸一致。4.4.3、采用 48 钢管,提供钢管厂家应在市建委备案,进场应做过力学测试,钢管进场时由专人挑选,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钢管要顺直无凹陷,做除锈防腐处理。4.4.4、胶合板进场时,质检员用靠尺盒尺认真检查模板质量。4.5、作业条件 4.5.1、根据现场平面控制网线,在底板和楼板上放出轴线,并放出墙、柱边线、门洞口位置线和墙柱200mm 模板控制线。放线完毕后,需经过质检员和验线员进行复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5.2、施工班组施工前,必须由施工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要求交底必须有针对性落实到人。4.5.3、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对钢筋工程进行隐蔽检查验收,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4.5.4、施工缝已按要求处理完毕。地下砼施工缝处施工前和处理后,要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4.5.5、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检查施工缝内是否有杂物,要求必须清理干净。8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模板选型 5.1.1、考虑本工程地下阶段模板一次投入量大,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模板利用率,本工程采用15 厚的覆面木胶合板。5.3、模板及支撑配置 5.3.1、模板的设计,制作量应经济合理,提倡节约,力求资金投入合理,兼顾后续工程适用性。5.3.2、模板的规格尺寸宜为标准化、少异型、多通用、多周转次数。5.4、模板设计 5.4.1、垫层侧模 垫层侧模采用木方,用40cm 长 14 废料钢筋加固,钢筋间距不大于1.5m。5.4.2、底板模板 5.4.2.1、底板侧模 采用240 厚砖模板做底板外模,砖模高度为底板厚度1.2m 1m。砖模用MU7.5 机制红砖,M5 水泥砂浆砌筑,顶皮砖用石灰砌筑并压住外墙防水卷材,砖模内侧水泥砂浆防水找平层抹面压光。待浇筑底板砼前外侧用2:8 灰土回填,分层夯填密实。500mm 高的导墙用 500 高木模,48 钢管加固,设置地锚筋与马凳筋焊牢。止水钢板固定采用附加 8 钢筋棍,一端与钢板点焊,一端与附加墙筋焊接牢固,钢筋棍间距不大于1m。示意图如下:9 5.4.2.2、集水坑处模板 积水坑及局部底板加高处采用小模支设,双 48 管加固600,底部焊加固三角钢筋支架 300mm。集水坑加固采用U 托对顶。5.4.3、墙 YBZ 模板 5.4.3.1、墙体模板木模板15 厚覆面木胶合板,内墙转角处和YBZ 模板。在进行模板支设时,具体支设方式如下,用40*90 的木枋作为竖楞间距200mm,然后采用48*3.5 的钢管作为柱箍,柱箍间距为600mm,然后使用M14 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间距为250mm。具体设计见下图:10 YBZ 及内墙转角处支设示意图 5.4.3.2、外墙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竖向内楞木枋间距为300mm,横向外楞双钢管间距为500mm。斜撑杆为48 3.5 钢管,不少于2 道,沿墙高间距1.2m 左右设且不少于4 道,与地面的夹角不宜超过45斜撑杆另端顶在地锚筋上或者和对面墙体支撑形成对顶。外墙外侧模板支撑支顶在护坡上,并垫通长脚手板。外墙支撑示意图 11 内剪力墙支设示意图 5.4.3.3、外墙体采用14 滚压式止水穿墙螺杆(14 中部双面焊接60 60 3 止水钢板),内墙一般采用14 滚压式穿墙螺栓,加直径20mm 塑料套管螺栓周转使用,扣件保证使用强度满足要求。穿墙螺栓长度墙宽(模板厚度横向钢管直径竖向钢管直径 100mm)2,即墙厚+(55+48+48+100)2=墙厚+502mm。12 60603铁板防水砂浆嵌填剔除橡胶堵头组合小钢模 48钢管255-10cm 5.4.4、框架柱模板 本工程框架柱尺寸为600 600mm,750X750 600 700 均在地下车库范围。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结合40*90 木方制成框架柱片模。5.4.4.2、木柱模选用15mm 胶合板,用40 90 木方150 做竖向背楞,钉成片模,组装成型,48 双钢管做柱箍600,14 对拉螺栓固定牢固。13 5.4.5、顶板模板 5.4.5.1、住宅楼地下室顶板厚度有100 120 130 150、顶板模板厚度均采用15mm胶合板,主龙骨为48 3.5 钢管1000mm,次龙骨40 90 方木300mm,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脚手架,下铺通长脚手板或用40 90 不短于40cm 木方。支撑系统和模板布置要上下层统一,确保支撑体系均衡受力。5.4.6、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均采用木模板,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在支设时,须注意楼梯建筑 与结构标高差别,留出地坪厚度。楼梯模板均采用15mm 胶合板为斜梯板底模,斜木楞次龙骨为50 100,间距不大于 14 200mm,支撑系统、水平拉条、剪刀撑均采用钢管固定,做法详见大样图。把楼梯梁及平台标高及轴线位置确定后。支梁底模、踏步板模。最后加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质量问题:检查支撑扣件及稳定性,梁底模和踏步板底平整度及标高。为防止踏步模板下滑,支撑杆必须固定,踏步宽及高度逐个检查,防止误差。经验收合格进行下道工序。5.5、质量技术要求及控制措施 5.5.1、质量要求 5.5.1.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值(mm)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尺 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10 尺 量 柱、墙、梁+4、-5 15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塞尺 7 8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9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10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外露长度+10、-0 11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10 拉线、尺量 截面内部尺寸+10、0 12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 宽、高+10、0 对角线 6 13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 量 外露长度+10、0 5.5.1.2、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1)、进行模板设计,进行墙体及顶板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合理布置模板支撑及大小龙骨间距。2)、严格控制模板的整体性、密闭性、拼缝精度接槎平整度,避免大量剔凿。5.11.1.3、确保轴线准确。1)、墙体上口拉通线,浇注砼时通线不撤以便及时发现模板变形跑位。2)、确保墙体模板支撑有足够刚度,加强检查穿墙螺栓是否加足预紧且加垫片固定。保证墙体竖向无位移。3)、砼浇注遇窗洞口时,要对称下料,避免挤偏模板。5.11.1.4、控制标高准确 1)、每楼层设置标高控制点,在房间墙周边设一钢筋短棍间距小于2m,以此控制楼层标高及平整度。竖向模板根部在前一次顶板砼浇注时着重加强搓面工作,确保其平整度及标高准确。而且可以避免漏浆、烂根。16 2)、模板顶做好标高标记,严格按标高线浇筑砼。墙体砼按浮浆厚度将标志线提高2cm,以保证浮浆剔后墙顶标高。3)、楼梯踏步支模考虑装修时不同装修层厚度,避免事后剔凿。5.5.1.5、确保模板拼缝严密,接头规则 1)、模板制作安装周期不宜过长,避免造成干缩缝过大。砼浇注前浇水润湿膨胀。2)、墙体模板、柱模、梁模要经常修理,对于不能再使用的周转性模板要重新配置。3)、顶板模板,梁底、梁侧模板拼缝要保证严密平整,保证混凝土外观。4)、模板验收时,着重对梁柱接头部位、楼梯间、模板接槎处进行检查,避免造成模板接头尺寸不准、错台、不交圈。5.5.1.6、保证模板清理干净。1)、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控制,具体事项由质检部门负责并做好检查记录的保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措施,作为加强管理的目标项目。5.5.2、主要控制措施 5.5.2.1、模板施工前工长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要求做到“三交”、“三性”。5.5.2.2、模板作好“三检”工作,并由工长组织办理自检工作,填写自检记录,合格后随预检单报质检部门,质检部门对每块模板均应认真检查,并做好质量追踪记录,预检签字齐全,合格后方可浇注砼。5.5.2.3、质检员要求对每块模板进行检查,不合格时必须修改,未经质检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砼施工完后,质检人员及时进行质量评定,并上墙标识。5.5.2.4、模板垂直度、截面尺寸、接缝等必须符合结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5.2.5、墙柱模板上口拉通线与垂直线,验完模板打砼时,该线不可撤走,必须在浇筑完砼后方可拆除上口线,以便在浇筑砼时,随时检查模板情况。5.5.2.6、浇注砼时,木工必须进行配合,设专人随砼浇注观察,检查模板,发现问题马上停止砼施工并报告施工员,及时采取加固、补救措施后方可继续浇注砼。5.5.2.7、模板施工,凡操作面处均应实行挂牌制。标明施工部位,操作班组,操作人,谁施工谁负责,执行责任追究制度。5.5.3、模板质量通病的防治及质量保证措施:序号 项目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墙底烂根 楼板砼施工时墙根部位20cm 宽范围内必须着重抹压平整。17 2 墙面不平、粘连 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冬季达到 4.0MPa)方可拆模板。3 墙体垂直偏差 支模时要反复用线坠吊靠,变形严重的模板不得继续使用。4 墙面凸凹不平 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5 墙体钢筋移位 采用塑料卡环做保护层垫块,模板上口安装水平定距框与模板顶牢。6 墙体阴角不垂直,不方正 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偏差。7 墙体外角不垂直 保证入模准确,角部夹具夹紧边框,在必要的位置做加强处理,使角部线条顺直,棱角分明 8 梁柱接头处漏浆 在第一次浇筑成形的混凝土柱上端预留的凹槽内,粘贴海绵条加厚,来保证不漏浆。第六章 计算书 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 地下室负二层 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250 二、荷载设计 18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2.5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2.5 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面板自重标准值 0.1 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 0.3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 0.5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1 风荷载标准值k(kN/m2)基本风压0(kN/m2)0.2 0.14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0.9 风荷载体型系数s 0.8 三、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5.1 立柱纵向间距la(mm)1000 立柱横向间距lb(mm)1000 水平拉杆步距h(mm)1800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中心对称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500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500 主梁布置方向 平行楼板长边 小梁间距(mm)300 19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250,250 主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250,25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隐蔽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20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16)+1.42.5,1.35(0.1+(1.1+24)0.16)+1.40.72.5 1=7.595kN/m q20.91.2G1kb=0.91.20.11=0.108kN/m p0.91.4Q1K=0.91.42.53.15kN Mmaxmaxq1l2/8,q2l2/8+pl/4=max7.5950.32/8,0.1080.32/8+3.150.3/4=0.237kNm Mmax/W0.237106/375006.33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1+(1.1+24)0.16)1=4.116kN/m 5ql4/(384EI)54.1163004/(38410000281250)0.154mml/250300/250 21 1.2mm 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40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2)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5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243 因B/lb取整-118000/1000取整-117,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度为25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3+(1.1+24)0.16)+1.42.5,1.35(0.3+(1.1+24)0.16)+1.40.72.50.32.343kN/m 因此,q1静0.91.2(G1k+(G3k+G2k)h)b=0.91.2(0.3+(1.1+24)0.16)0.31.398kN/m q1活0.91.4Q1kb=0.91.42.50.30.945kN/m M1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1.39812+0.1210.945120.264kNm q20.91.2G1kb=0.91.20.30.30.097kN/m p0.91.4Q1k=0.91.42.53.15kN 22 M2max0.077q2L2+0.21pL,0.107q2L2+0.181pLmax0.0770.09712+0.213.151,0.1070.09712+0.1813.1510.669kNm M3maxq1L12/2,q2L12/2+pL1=max2.3430.252/2,0.0970.252/2+3.150.250.791kNm MmaxmaxM1,M2,M3max0.264,0.669,0.7910.791kNm Mmax/W0.791106/5400014.6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 V10.607q1静L+0.62q1活L0.6071.3981+0.620.94511.435kN V20.607q2L+0.681p0.6070.0971+0.6813.152.204kN V3maxq1L1,q2L1+pmax2.3430.25,0.0970.25+3.153.174kN VmaxmaxV1,V2,V3max1.435,2.204,3.1743.174kN max3Vmax/(2bh0)=33.1741000/(29040)1.323N/mm21.78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3+(24+1.1)0.16)0.31.295kN/m 跨中max0.632qL4/(100EI)=0.6321.29510004/(10093502430000)0.36mml/2501000/2504mm 悬臂端maxqL4/(8EI)=1.2952504/(893502430000)0.028mml1/250250/2501mm 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483.5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主梁弹性模量E(N/mm2)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12.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5.08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1k1.5kN/m2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23 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16)+1.41.5,1.35(0.5+(1.1+24)0.16)+1.40.71.50.32.043kN/m q1静0.91.35(G1k+(G3k+G2k)h)b=0.91.35(0.5+(1.1+24)0.16)0.31.646kN/m q1活0.91.4Q1kb=0.91.41.50.30.567kN/m q2(G1k+(G3k+G2k)h)b=(0.5+(1.1+24)0.16)0.3=1.355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1静+1.223q1活)L1.1431.6461+1.2230.56712.575kN 按悬臂梁,R1q1l=2.0430.250.511kN RmaxRmax,R12.57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2L1.1431.35511.549kN 按悬臂梁,R1q2l=1.3550.250.339kN RmaxRmax,R11.549kN;2、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主梁弯矩图(kNm)Mmax0.801kNm 24 Mmax/W0.801106/5080157.76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Vmax5.273kN max2Vmax/A=25.2731000/48921.565N/mm2125N/mm2 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max0.942mm 跨中max=0.942mm=1000/250=4mm 悬挑段max0.485mm=250/250=1mm 满足要求!七、立柱验算 剪刀撑设置 加强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1 1.386 25 的长度a(mm)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2 1.755 钢管类型 483.5 立柱截面面积A(mm2)489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15.8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5.08 1、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1(hd+2a)=11.386(1500+2200)=2633.4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2h=11.7551800=3159mm =l0/i=3159/15.8=199.937=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2、立柱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1(hd+2a)=1.1551.386(1500+2200)=3041.577mm 1l01/i3041.577/15.8192.505,查表得,10.195 Mw=0.91.4klah2/10=0.91.40.1411.82/100.059kNm Nw1.2NGik+0.91.4(NQik+Mw/lb)=1.2(0.5+(24+1.1)0.16)+0.91.4111+0.91.40.059/16.753kN f Nw/(A)+Mw/W6753.271/(0.195489)+0.059106/508082.39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非顶部立杆段:l02=k2h=1.1551.7551800=3648.645mm 2l02/i3648.645/15.8230.927,查表得,20.138 Mw=0.91.4klah2/10=0.91.40.1411.82/100.059kNm Nw1.2NGik+0.91.4(NQik+Mw/lb)=1.2(0.75+(24+1.1)0.16)+0.91.4111+0.91.40.059/17.053kN f Nw/(A)+Mw/W7053.271/(0.138489)+0.059106/5080116.09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八、可调托座验算 26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30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6.753kNN30kN 满足要求!梁侧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KL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25055 梁板结构情况 见下图 楼板厚度(mm)10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混凝土重力密度c(kN/m3)24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 1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2 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0.55 27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2)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0.55min29.868,13.213.2kN/m2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2k(kN/m2)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0.55min29.87,13.213.2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13.2+1.44,1.3513.2+1.40.740.9max21.44,21.740.921.7419.566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13.2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水平向布置 小梁道数 3 主梁间距(mm)600 主梁合并根数 1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6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100,300 设计简图如下:28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 q1bS承119.56619.566kN/m q1静0.91.35G4kb0.91.3513.2116.038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413.528kN/m 29 Mmax0.125q1L20.125q10.19520.093kNm Mmax/W0.093106/375002.48N/mm2f15N/mm2 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 qbS正113.213.2kN/m max0.521qL4/(100EI)=0.52113.21954/(10010000281250)0.035mm195/400=0.488mm 满足要求!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1.25q1l左1.2519.5660.1954.76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25l左q1.250.19513.23.217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 小梁计算方式 二等跨连续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4090 小梁弹性模量E(N/mm2)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7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24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48 计算简图如下:跨中段计算简图 30 悬挑段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q4.769kN/m Mmaxmax0.125ql2,0.5ql12=max0.1254.7690.62,0.54.7690.22=0.215kNm Mmax/W0.215106/240008.942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 Vmaxmax0.625ql,ql1=max0.6254.7690.6,4.7690.2=1.788kN max3Vmax/(2bh0)=31.7881000/(29040)0.745N/mm21.78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 q3.217kN/m 1max0.521qL4/(100EI)=0.5213.2176004/(1009350480000)0.484mm600/400=1.5mm 2maxqL4/(8EI)=3.2172004/(89350480000)=0.143mm200/400=0.5mm 满足要求!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254.7690.6,0.3754.7690.6+4.7690.23.57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253.2170.6,0.3753.2170.6+3.2170.22.413kN 六、主梁验算 31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600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483.5 主梁合并根数 1 主梁弹性模量E(N/mm2)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2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12.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5.08 计算简图如下: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1.105kN,R23.577kN,R31.105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0.724kN,R22.413kN,R30.724kN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maxMmax/W0.11106/5080=21.752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 32 梁左侧剪力图(kN)max2Vmax/A=21.9331000/4897.907N/mm2=120 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 梁左侧变形图(mm)max0.021mm200/4000.5 mm 满足要求!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17.8 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3.0382.886kNNtb17.8kN 满足要求!33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4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7.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0065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3 34 梁侧楼板厚度(mm)150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面板 0.1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1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Q1k(kN/m2)1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 风荷载标准值k(kN/m2)基本风压0(kN/m2)0.3 非自定义:0.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0.9 风荷载体型系数s 0.8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10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1000 步距h(mm)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