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

    • 资源ID:73495159       资源大小:1,012.8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793目录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32引用标准33一般规定33.1技术资料 33.2材料 43.3对测量工具和基准点的规定4压力钢管制造54.1直管、弯管和渐变管的制造4.2岔管和伸缩节制造85压力钢管安装105.1埋管安装 105.2明管安装 126压力钢管焊接126.1焊接工艺评估 126.2焊工资格 156.3焊接的基本规定和工艺规定6.4焊缝检查 206.5缺陷的解决和焊补227压力钢管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4515237.1基本规定 237.2热解决工艺238压力钢管防腐蚀 248.1表面预解决248.2涂料涂装 258.3涂料涂层质量检查8.4金属喷涂 269水压实验27269.1基本规定 279.2岔管水压实验 279.3明管水压实验 2810包装、运送11交接验收28各电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各直属水电勘测设计院,各建设单位,各水电工程局,各有关制造厂,各有关科研单位:为适应水电建设蓬勃发展,高水头、大容量的大型水电站不断兴建的需要,保证工程质量,部决定对原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JDIJ20180)进行修订。为便于实行,将原规范分为下述三项规范修编:1.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2.闸门、拦污栅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3.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修订后的电力行业标准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编号为 DL501793,经审查、批准,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28发行。考虑到其它两项标准现正在修编,原规范暂不废止,但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部分应以本规范为准。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交接验收的技术规定。本规范合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的制造、安装及交接验收,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亦应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SD1448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ZBJ74 00388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 GB332387钢熔比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附录 H钢制压力容器渗透探伤 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26492654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实验方法3一般规定3.1技术资料3.1.1压力钢管的制造、安装应具有下列资料:a.压力钢管制造、安装的图样和有关的技术文献;b.重要材料出厂质量证明书;c.有关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图。3.1.2压力钢管的制造、安装必须按设计图样和有关的技术文献进行,如有修改应有设计修改告知书或经设计部门书面批准。3.2材料3.2.1压力钢管使用的钢板和焊接材料必须符合图样规定,钢板性能和表面质量应符合附录 A 中的现行有关标准和图样或设计文献中的有关规定,并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标号不清、有疑问者应予复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3.2.2采用国外钢板,其钢号可参照附录 B。3.2.3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 GB70988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的规定,见附录 C。3.2.4钢板,如需经超声波探伤,则应按 ZBJ74 00388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标准进行探伤。碳素钢应符合该标准规定的级规定,低合金钢应符合级规定。3.2.5焊接材料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扩散氢含量等各项指标应符合 GB511785碳钢焊条、GB511885低合金钢焊条、GB529385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和 GB130077焊接用钢丝的规定。3.3对测量工具和基准点的规定3.3.1钢管制造、安装所用的钢卷尺和测量仪器应不低于下列精度,且应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a.精度为万分之一的钢卷尺;b.J2 型经纬仪;c.S3 型水准仪。测量温度、电流用的仪表亦应定期检查。划线所用样板,其误差不应大于0.5mm。3.3.2用于测量高程和安装轴线的基准点及安装用的控制点,均应明显、牢固和便于使用,应由测量部门在现场向安装单位和质量检查部门交清,并提供简图。4压力钢管制造4.1直管、弯管和渐变管的制造4.1.1 钢板划线应满足下列规定:a.钢板划线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表 4.1.1序号1234项目宽度和长度对角线相对差相应边相对差矢高(曲线部分)极限偏差(mm)1210.5 b.明管的纵缝位置与明管的垂直轴和水平轴所夹的圆心角应符合图样规定的范围;c.相邻管节的纵缝距离应大于板厚的 5 倍且不小于 100mm;d.在同一管节上相邻纵缝间距不应小于 500mm。4.1.2钢板划线后应用钢印、油漆和冲眼标记分别标出钢管分段、分节、分块的编号,水流方向,水平和垂直中心线,灌浆孔位置,坡口角度以及切割线等符号。4.1.3高强度钢板上(指钢板标准抗拉强度的下限值在 550610MPa 范围的低合金调质钢,以下简称高强钢),严禁用锯或凿子、钢印作标记,不得在卷板外侧表面打冲眼。但在下列情况,轻微的冲眼标记允许使用:a.在卷板内侧表面,用于校核划线准确性的冲眼;b.卷板后的外侧表面。4.1.4钢板切割应用自动、半自动切割机切割或刨边机刨边,切割面的熔渣、毛刺和由于切割导致的缺口应用砂轮磨去。切割后坡口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GB98588 气焊、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或图样的规定。4.1.5钢板卷板应满足下列规定:a.卷板方向应和钢板的压延方向一致;b.卷板后,将瓦片以自由状态立于平台上,用样板检查弧度,其间隙应符合表 4.1.5-1 的规定;表 4.1.5-1序号内径 D(m)1D222D53D5样板弦长(m)0.5D(且不小于 500mm)1.01.5样板与瓦片的极限间隙(mm)1.52.02.5 c.当钢管内径和壁厚关系符合表 4.1.5-2 的规定期,瓦片允许冷卷,否则应热卷或冷卷后进行热解决;表 4.1.5-2序号钢板牌号1碳素钢、16Mn、16MnR215MnV、15MnVR、15MnTi钢管内径(D)与壁厚()关系D33D40注:高强度调质钢应冷卷或冷压成型;高强度调质钢冷卷或冷压成型后,规定作热解决的管径与壁厚的关系和热解决的规范应按图样和设计文献执行。d.卷板时,不许锤击钢板,应防止在钢板上出现任何伤痕;e.高强度调质钢卷板后,严禁用火焰校正弧度。4.1.6钢管对圆应在平台上进行,其管口平面度应符合表 4.1.6 的规定。4.1.7钢管对圆后,其周长差应符合表 4.1.7 的规定。表 4.1.6序号12钢管内径 D(m)D5D5极限偏差(mm)234.1.8钢管纵、环缝对口错边量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4.1.8 的规定。4.1.9纵缝焊接后,用样板检查纵缝处弧度,其间隙应符合表 4.1.9 的规定。表 4.1.7 mm项目实测周长与设计周长差相邻管节周长差板厚1010极限偏差3D/1000,且不大于24610表 4.1.8 mm焊缝类别纵缝环缝表 4.1.9钢管内径 D(m)D55D8D8样板弦长(mm)500D/101200样板与纵缝的极限间隙(mm)446板厚任意厚度303060极限偏差10%,且不大于 215%,且不大于 310%64.1.10钢管圆度(指同端管口互相垂直两直径之差的最大值)的偏差不应大于3D/1000,最大不应大于 30mm,每端管口至少测两对直径。4.1.11单节钢管长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应超过5.0mm,如经设计部门批准,认为单节长度的偏差对钢管总长度和钢管受力状态没有影响,则允许长度有所变化。4.1.12钢管安装的环缝,如采用带垫板的 V 型坡口,管口插入垫板处的钢管周长、圆度和纵缝焊后弧度等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管对圆后,其周长差应符合表 4.1.12 的规定。表 4.1.12 mm项目实测周长与设计周长差相邻管节周长差板厚1010极限偏差3D/1000,且不大于1268 b.如钢管焊有加劲环,安装加劲环时,其同端管口实测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不应大于 4mm,每端管口至少应测 4 对直径。c.纵缝焊后,用 4.1.9 条规定的样板检查纵缝弧度,其间隙不应大于 2mm。4.1.13加劲环、支承环和止水环的内圈弧度应用样板检查,其间隙应符合表4.1.5-1 的规定。4.1.14加劲环、支承环和止水环与钢管外壁的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3mm。4.1.15直管段的加劲环和支承环组装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4.1.15 的规定。4.1.16加劲环、支承环和止水环的对接焊缝应与钢管纵缝错开 100mm 以上。表 4.1.15 mm序号项目支承环的极限偏差加劲环的极限偏差0.02H简图1支承环或加劲环0.01H与管壁的垂直度且不大于 3支承环或加劲环b2D/1000所组成的平面与管且不大于 6轴线的垂直度相邻两环的间距偏10差且不大于 5b4D/1000且不大于 630234.2岔管和伸缩节制造4.2.1岔管和伸缩节的划线、切割、卷板的规定应遵守 4.1 节中的有关规定。4.2.2肋梁系岔管应在厂内进行整体组装或组焊,组装或组焊后岔管的各项尺寸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4.2.3球形岔管的球壳板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a.球壳板曲率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4.2.3-1 的规定。b.球壳板几何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4.2.3-2 的规定。4.2.4球形岔管应在厂内进行整体组装或组焊,组装或组焊后球岔各项尺寸的极限偏差除应符合表 4.2.2 中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4.2.5伸缩节的内、外套管和止水压环焊接后的弧度,应用样板检查(样板长度见表 4.1.5-1),其间隙在纵缝处不应大于 2mm;其他部位不应大于1mm。在套管的全长范围内,检查上、中、下三个断面。表 4.2.2 mm序号 项目名称12尺寸和板厚极限偏差5 3D/1000 且不大于303D/1000 且不大于24,相邻管节周长差1054682310%且不大于 215%且不大于 310%6简图管长 L1、L2主、支管圆度 (D 为主、支管内径)主、支管口实测周长与设计周长差345678支管中心距离 S1主、支管中心高差D2m2D5mD5m主、支管管口垂直D5m度D5m纵缝对口错边量任意厚度环缝对口错边量303060表 4.2.3-1球壳板弦长 L(m)L1.5应采用的样板弦长任何部位样板与球壳板的极限间隙(m)(mm)131.5L2L21.52表 4.2.3-2 mm序号12项目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弦长对角线相对差极限偏差2.54表 4.2.4序号 项目12直径 D(mm)极限偏差(mm)+10-5308D/10006D/10005D/10004D/10003D/10002.5D/1000简图主、支管管口至球岔中心距离 L分岔角度34D2球壳圆度2D5D5D2球岔顶、底至球岔中心距离2D5HD54.2.6伸缩节内、外套管和止水压环的实测直径与设计直径的极限偏差不应超D/1000,且不超过2.5mm,每端管口测量直径不应少于 4 对。4.2.7伸缩节的内、外套管间的最大和最小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不应大于平均间隙的 10%。伸缩行程与设计行程的极限偏差不得超过4mm。4.2.8伸缩节的止水盘根可以采用橡胶或油麻盘根或两者组合使用。橡胶盘根应粘接成整圈,每圈接头应斜接,相邻两圈接头应错开 500mm 以上。5压力钢管安装5.1埋管安装5.1.1钢管支墩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钢管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变形。5.1.2埋管安装中心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表 5.1.2与蜗壳、伸缩节、蝴蝶阀、始装节管口中钢管内径 D球阀、岔管连接的管节及弯心的极限偏差(m)管起点的管口中心极限偏差(mm)(mm)D262D5510D512其它部位 管节的管口中心极限偏差(mm)152025始装节的里程偏差不应超过5mm。弯管起点的里程偏差不应超过10mm。始装节两端管口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5.1.3钢管安装后,管口圆度(指互相垂直两直径之差的最大值)偏差不应大于5D/1000,最大不应大于 40mm。至少测量 2 对直径。5.1.4环缝焊接除图样有规定者外,应逐条焊接,不得跳越,不得强行组装。管壁上不得随意焊接临时支撑或脚踏板等构件,不得在混凝土浇筑后再焊接环缝。5.1.5拆除钢管上的工卡具、吊耳、内支撑和其他临时构件时,严禁使用锤击法,应用碳弧气刨或氧-乙炔火焰在其离管壁 3mm 以上处切除,严禁损伤母材。切除后钢管内壁(涉及高强钢钢管外壁)上残留的痕迹和焊疤应再用砂轮磨平,并认真检查有无微裂纹。对高强钢在施工初期和必要时应用磁粉或渗透探伤检查。如发现裂纹应用砂轮磨去,并复验确认裂纹已消除为止。同时应改善工艺,使不再出现裂纹,否则应继续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5.1.6钢管安装后,必须与支墩和锚栓焊牢,防止烧筑混凝土时位移。5.1.7钢管内、外壁的局部凹坑深度不超过板厚 10%,且不大于 2mm,可用砂轮打磨,平滑过渡,凹坑深度超过 2mm 的应按 6.5.5 条规定进行焊补。5.1.8灌浆孔应在钢管厂卷板后钻孔,并按预热和焊接等有关工艺焊接补强板。堵焊灌浆孔前应将孔口周边积水、水泥浆、铁锈等清除干净,焊后不得有渗水现象。高强钢钢板上不宜钻灌浆孔,如确需钻孔则在堵焊高强钢灌浆孔前应预热,堵焊后应用超声波和磁粉或渗透探伤按不少于 5%个数的比例进行抽查,不允许出现裂纹。5.1.9土建施工和机电安装时,未经允许不得在钢管管壁上焊接任何构件。5.2明管安装5.2.1鞍式支座的顶面弧度,用样板(样板长度见表 4.1.5-1)检查其间隙不应大于 2mm。5.2.2滚轮式和摇摆式支座支墩垫板的高程和纵、横向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5mm,与钢管设计轴线的平行度不应大于2/1000。但垫板高程偏差如图样另有规定,则应按图样规定执行。5.2.3滚轮式和摇摆式支座安装后,应能灵活动作,不应有任何卡阻现象,各接触面应接触良好,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5mm。5.2.4明管安装中心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明管安装后,管口圆度应符合 5.1.3 条规定。5.2.5环缝的压缝、焊接和内支撑、工卡具、吊耳等的清除检查以及钢管内、外壁表面凹坑的解决、焊补应遵守 5.1 节埋管安装中的有关规定。6压力钢管焊接6.1焊接工艺评估6.1.1施工单位对所焊接钢管的钢板,未作过焊接工艺评估的,应进行焊接工艺评估(以下简称“评估”)。6.1.2“评估”参数分为重要参数,附加重要参数和次要参数。a.重要参数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冲击韧性除外)的焊接条件。b.附加重要参数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条件。c.次要参数是指不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焊接条件。6.1.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再作焊接工艺评估。a.对过去评估合格的“评估”报告,经批准“评估”报告的单位验证合格后,可不再作“评估”。b.在同类别的钢材中,高级别钢材的“评估”合用于低档别钢材。c.同级别牌号钢材的“评估”可互相替代。6.1.4钢材分类见表 6.1.4。表 6.1.4钢种碳素钢低合金钢高强钢类别级别1121牌号Q235 20R16Mn 16MnR15MnV 15MnVR 15MnTi注:高强钢材牌号、性能和使用的板厚见附录 A6.1.5已进行过“评估”的对接接头工艺试件厚度(),合用于焊件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 6.1.5。表 6.1.5钢种碳素钢低合金钢8130高强钢0.751.0试件母材厚度(mm)合用于焊件母材厚度的范围下限值上限值0.751.56.1.6已进行过“评估”,但改变下列重要参数之一者,应重新进行“评估”:a.钢材类别改变,或厚度超过表 6.1.5 规定的合用范围;b.焊条牌号(焊条牌号中第三位数字除外)、焊丝钢号、焊剂牌号改变;c.当焊条牌号不变,但用非低氢型药皮焊条代替低氢型药皮焊条时;d.预热温度比评估合格值减少 50以上时;e.改变保护气体种类、混合保护气体比例以及减少原定流量 10%以上时。6.1.7规定做冲击韧性实验的焊件,如与做过的某个“评估”的重要参数相同,只是增长或改变下列一个或几个附加重要参数,则可按原“评估”的重要参数加上增长或改变的焊接条件,焊一个作为补充评估的试件,此试件仅做冲击韧性实验:a.改变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b.最高层间温度比所评估的层间温度高 50以上;c.改变电流的种类或极性;d.焊接线能量超过已评估的范围;e.采用摆动焊接时,改变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的时间;f.每层多道焊改为每层单道焊;g.单丝焊改为多丝焊或反之。6.1.8不同类别钢材组成的焊接接头,即使两者分别进行过“评估”,仍应进行“评估”。6.1.9变更次要参数只需修订焊接工艺规程,而不必重新进行“评估”。6.1.10“评估”用的焊接设备和仪表应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施焊者应由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较高的焊工担任。6.1.11“评估”中所取的焊接位置应包含现场作业中所有的焊接位置。6.1.12“评估”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应与实际使用的相同。6.1.13“评估”前应根据规范和设计技术文献规定,针对采用的钢板牌号、厚度、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牌号以及坡口型式,拟定涉及诸如坡口加工、组对、清理、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时间、焊接参数、焊接位置、焊接层数和道数、线能量范围、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规范和所有检查、实验的项目和程序的评估方案。对某种钢种或某个厚度较薄的钢板,在规范和设计技术文献上若对某些技术规定未作规定,则这些技术规定的检查和实验项目就可省略。6.1.14对接接头试样机械性能评估项目和试样数量见表 6.1.14。表 6.1.14接头型式对接试样厚度(mm)82020机械性能实验拉伸面弯222背弯2侧弯4注:当设计规定作常温或低温冲击实验时,应作 9 个试样,焊缝、熔合线、热影响区各 3 个。6.1.15焊接工艺评估机械性能实验的试件、样坯的制备,试样尺寸、实验方法和合格标准见附录 D。6.1.16根据“评估”方案的规定和各项实验的原始报告和实测记录,由负责“评估”的焊接工程师作综合评估,并填写“焊接工艺评估报告”,再结合实践经验,制订“焊接工艺规程”作为指导焊接生产的依据,“焊接工艺评估报告”推荐格式见附录 E。6.2焊工资格6.2.1从事钢管一、二类焊缝焊接的焊工必须持有劳动人事部门发给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合格证书或者通过能源部、水利部颁发的合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的焊工考试规则规定的考试,并持有有效合格证书。6.2.2焊工在钢管上焊接的钢材种类、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等均应与焊工本人考试合格的项目相符。6.3焊接的基本规定和工艺规定6.3.1焊缝按其重要性分为三类:一类焊缝:a.钢管管壁纵缝,厂房内明管(指不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管,下同)环缝,凑合节合拢环缝;b.岔管管壁纵、环缝,岔管分岔处加强板的对接焊缝,加强板与管壁相接处的对接和角接的组合焊缝;c.闷头与管壁的连接焊缝。二类焊缝:a.钢管管壁环缝;b.人孔颈管的对接焊缝,人孔颈管与顶盖和管壁的连接焊缝;c.支承环对接焊缝和重要受力角焊缝。三类焊缝:不属于一、二类的其他焊缝。6.3.2钢管一、二类焊缝焊接宜采用手工焊和埋弧焊。初次采用气体保护焊,应在现场通过一段时间试用,证实其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性能优良、稳定,能满足焊接工艺规定,可以保证焊缝质量后,方可采用。6.3.3焊接钢管各类焊缝所选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应与所施焊的钢种相匹配,可参照表 6.3.3 选用。表 6.3.3手工焊序 钢牌号焊条号 种牌号碳 Q2351素钢 Q20R低 16Mn216MnRJ426J427J506J507埋弧焊焊剂符合国相称于 钢 丝 牌符合国 相称于 AWS 型标型号AWS 型号号牌号标型号 号E4316E6016H08AHJ431 HJ401 F6AZ-EL12E4315E6015E5016E7016H08MnAHJ431 HJ401 F6AZ-EL12E5015E7015H10MnSi合J507HE5015E7015H10Mn2HJ350 HJ402 F6A0-EH1415MnVJ506E5016E7016H08MnAHJ431 HJ401 F6AZ-EL12金 15MnVR J507E5015E7015H10MnSi315MnTi J507HE5015E7015H10Mn2HJ350 HJ402 F6A0-EH14钢J556E5516-G E8016-GJ557E5515-G E8015-G高4强 J607RH E6015-GE9015-G 钢6.3.4异种钢板焊接时,应采用强度高钢板的焊接工艺施焊。焊接材料按图样规定,并应经焊接工艺实验评估。6.3.5遇有穿堂风或风速超过 8m/s 的大风和雨天、雪天以及环境温度在-5以下、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焊接处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保证焊接处有所需的足够温度,焊工技能不受影响,方可施焊。6.3.6钢管一、二类焊缝,应经检查合格,方准施焊。6.3.7施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1020mm 范围内的铁锈、熔渣、油垢、水迹等清除干净。6.3.8焊接材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烘焙和保管:a.焊条、焊剂应放置于通风、干燥和室温不低于5的专设库房内,设专人保管、烘焙和发放。并应及时作好实测温度和焊条发放记录。烘焙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按厂家说明书的规定进行。b.烘焙后的焊条应保存在 100150的恒温箱内,药皮应无脱落和明显的裂纹。c.现场使用的焊条应装入保温筒,焊条在保温筒内的时间不宜超过 4h,超过后,应重新烘焙,反复烘焙次数不宜超过 2 次。d.埋弧焊焊剂中如有杂物混入,应对焊剂进行清理,或所有更换。e.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6.3.9焊缝(涉及定位焊)焊接时,应在坡口上引弧、熄弧,严禁在母材上引弧,熄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6.3.10定位焊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一、二类焊缝的定位焊焊接工艺和对焊工规定与主缝(即一、二类焊缝,下同)相同;b.对需要预热焊接的钢板,焊定位焊时应以焊接处为中心,至少应在150mm范围内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较主缝预热温度高出 2030;c.定位焊位置应距焊缝端部 30mm 以上,其长度应在 50mm 以上,间距为 100400mm,厚度不宜超过正式焊缝高度的一半,最厚不宜超过 8mm;d.施焊前应检查定位焊质量,如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均应清除。6.3.11工卡具、内支撑、外支撑、吊耳及其他临时构件的焊接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需要预热焊接的钢板,焊接工卡具等构件时,应按 6.3.10 条中 b 的规定执行;b.工卡具等构件焊接时,严禁在母材上引弧和熄弧;c.工卡具等构件拆除应按 5.1.5 条规定执行。6.3.12一、二类焊缝预热应符合下列规定:a.手工焊预热温度可进行斜 Y 型焊接裂纹实验,当板厚拘束度大时,还应增作窗形拘束裂纹实验,加以拟定,裂纹率应为零,也可参照表 6.3.12 的规定。b.预热时必须均匀加热。预热区的宽度应为焊缝中心线两侧各 3 倍板厚,且不小于 100mm。其温度测量应用表面测温计,在距焊缝中心线各 50mm 处对称测量,每条焊缝测量点不应少于 3 对。6.3.13在需要预热焊接的钢板上,焊接加劲环、止水环、人孔门等附属构件时,应按焊接工艺评估拟定的预热温度或按和焊接主缝相同的预热温度进行预热。6.3.14焊接层间温度和后热消氢解决温度应由焊接工艺评估拟定,也可参照下列规定执行:表 6.3.12板厚(mm)253030383850钢板牌号Q23520R8012016Mn16MnR8010010012015MV15MnVR15MnTi608080100100150高强钢608080100100150注:环境气温低于 5应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对不需预热的焊缝当环境气温低于 0时,也应适当预热;手工焊条应采用低氢型焊条。a.厚度大于 38mm 的高强钢和低合金钢应作后热消氢解决;b.后热温度:低合金钢宜为 250350,高强钢宜为 150200,保温时间为 1h 以上;c.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且不高于 230。6.3.15高强钢和厚度大于 38mm 的碳素钢,厚度大于 25mm 的低合金钢焊接时应按焊接工艺实验评估的线能量范围进行测定和控制,并应作出记录。6.3.16双面焊接时,单侧焊接后应用碳弧气刨或砂轮进行背面清根,将焊在清根侧的定位焊缝金属清除。如用碳弧气刨清根,清根后应用砂轮修整刨槽,对高强钢应磨除渗碳层并认真检查,保证无缺陷。对需预热焊接的钢板,清根前应预热。6.3.17焊缝组装局部间隙超过 5mm,但长度不大于该焊缝长的 15%时,允许在坡口两侧或一侧作堆焊解决,但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禁在间隙内填入金属材料;b.堆焊后应用砂轮修整;c.根据堆焊长度和间隙大小,对堆焊部位的焊缝应酌情进行无损探伤检查。6.3.18纵缝埋弧焊在焊缝两端设立引弧板和熄弧板,引弧板和熄弧板不得用锤击落,应用氧-乙炔火焰或碳弧气刨切除,并用砂轮修磨成原坡口型式。6.3.19焊接完毕,焊工应进行自检。一、二类焊缝自检合格后,应在焊缝附近用钢印打上代号,作好记录。高强钢不打钢印,但应当场作好记录并由焊工署名。6.4焊缝检查6.4.1所有焊缝均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表 6.4.1 的规定。6.4.2无损检测人员应经部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试委员会考试合格,并持有工业部门技术资格证书。评估焊缝质量应由级或级以上的检测人员担任。6.4.3焊缝内部缺陷探伤可选用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任选一种。表面裂纹检查可选用渗透或磁粉探伤。6.4.4焊缝无损探伤长度占焊缝全长的比例应不少于表 6.4.4 中的规定,但如图样和设计文献另有规定,则按图样和设计文献规定执行。表 6.4.1 mm序号 项目1234裂纹表面夹渣咬边未焊满焊缝类别一二允许缺陷尺寸不允许不允许三深不大于 0.1。长不大于 0.3且不大于 10深不超过 0.5,连续长度不超过 100,两侧咬边累计长度不大深不大于 1,长度不限于 10%全长焊缝不超过 0.2+0.02且不不允许超过 1,5表面气孔不允许每 100 焊缝内缺陷总长不大于 25每50长的焊缝内允许有直径为 0.3,且不大于 2的气孔 2 个,孔间距不小于 6 倍孔径焊 缝 余6高h1225h=02.5手工焊2550h=03埋弧焊 04对 接 接手工焊 盖过每边坡口宽度 24,且平缓过渡头7焊 缝 宽埋弧焊 盖过每边坡口宽度 27,且平缓过渡度8飞溅清除干净9焊瘤不允许不超过0.3+0.05且不超不超过 0.3+0.05且不角焊缝厚度局过 1超过 210限性(按设 计焊不允许每100焊缝长度每 100 焊缝长度内缺陷缝厚度计)内缺陷总长度不总长度不大于 25大于 25角焊缝 手工焊 K12+3 K12+411焊脚 K埋弧焊 K12+4 K12+5表 6.4.4板厚(mm)38碳素钢38低 合 金32钢32高强钢任意厚度钢种射线探伤(%)一类二类2010158251020104020超声波探伤(%)一类二类10050503010050503010050注:钢管的一类焊缝,用超声波探伤时,根据需要可使用射线探伤复验,复验长度高强钢为 10%,其余为 5%;二类焊缝只在超声波探伤有可疑波形、不能准确判断时,才用射线复验。局部探伤部位应涉及所有丁字焊缝及每个焊工所焊焊缝的一部分。支承环的重要受力角焊缝确有困难无法探伤时,应严格按二类焊缝焊接工艺施焊,以保证焊缝质量。6.4.5无损探伤应在焊接完毕 24h 以后进行。6.4.6射线探伤按 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标准评估,一类焊缝级合格,二类焊缝级合格;超声波探伤按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标准评估,一类焊缝 B级为合格,二类焊缝 B级为合格。6.4.7在焊缝局部探伤时,如发现有不允许缺陷,应在缺陷方向或在可疑部位作补充探伤,如经补充探伤仍发现有不允许缺陷,则应对该焊工在该条焊缝上所施焊的焊接部位或整条焊缝进行探伤。6.5缺陷的解决和焊补6.5.1焊缝内部或表面发现有裂纹时,应进行分析,找出因素,制订措施后,方可焊补。6.5.2焊缝内部缺陷应用碳弧气刨或砂轮将缺陷清除并用砂轮修磨成便于焊接的凹槽,焊补前要认真检查。如缺陷为裂纹,则应用磁粉或渗透探伤,确认裂纹已经消除,方可焊补。6.5.3当焊补的焊缝需要预热、后热时,则焊补前应按 6.3.10 条中 b 的规定进行预热,焊补后按 6.3.14 条中 a 和 b 的规定进行后热。6.5.4返修后的焊缝,应用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复查,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 2 次,超过 2 次后焊补时,应制订可靠的技术措施,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焊补,并作出记录。6.5.5管壁表面凹坑深度大于板厚 10%或超过 2mm 的,焊补前应用碳弧气刨或砂轮将凹坑刨成和修磨成便于焊接的凹槽,再行焊补。如需预热、后热,则按6.5.3 条规定进行。焊补后应用砂轮将焊补处磨平,并认真检查,有无微裂纹。对高强钢还应用磁粉或渗透检查。6.5.6在母材上严禁有电弧擦伤,焊按电缆接头不许裸露金属丝,如有擦伤应用砂轮将擦伤处作打磨解决,并认真检查有无微裂纹、对高强钢在施工初期和必要时应用磁粉或渗透检查。7压力钢管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7.1基本规定7.1.1钢管和岔管需否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和采用热解决方法应按图样或设计技术文献规定执行。7.2热解决工艺7.2.1碳素钢、低合金钢、高强钢焊后热解决温度应按图样规定或焊接工艺评估的温度,也可参照表 7.2.1 的规定。表 7.2.1钢板牌号Q235 20R16Mn 16MnR15MnV 15MnVR高强钢热解决温度()600650600650550590550580备注参考值,应经实验后拟定7.2.2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岔管在炉内作整体热解决时,工件入炉或出炉时,炉内温度应低于 300,其加热速度、恒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应按下列规定控制:22025C/h a.加热速度:升温至 300后,加热速度不应超过/h,不小于 50/h;,且不大于 20012 2min2 b.恒温时间:碳素钢每毫米壁厚需,且不少于 300min,保温时各部温差不得超过 50;27525C/h c.冷却速度:恒温后的冷却速度不应超过不小于 50/h。300以下可自然冷却。,且不大于 275/h,上面式中为焊接接头的最大板厚(mm)。7.2.3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岔管在炉内作整体热解决确有困难时,允许采用局部热解决。一类焊缝加热宽度应从焊缝中心算起,两侧应为各焊接区板厚的6 倍以上;二类焊缝加热宽度应从焊缝侧算起,两侧宽度各不小于板厚3 倍。加温、保温、降温速度和时间与炉内整体热解决相同,内外壁温度应力求均匀,在加热带以外部位应予保温,以减少温度梯度,防止产生更大的热应力和影响母材的组织及性能。7.2.4高强钢钢管、岔管热解决前应作严格实验,拟定热解决规范,热解决后钢材性能应满足设计规定,不得出现回火脆性和再热裂纹。7.2.5整体或局部热解决后,均应提供热解决曲线。采用同一焊接工艺焊接的同一牌号钢材的钢管和岔管,用同一规范进行热解决。作局部热解决后至少应提供一次热解决后消应效果和硬度测定记录;作整体热解决后,至少应提供一块随炉试板,试板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高强钢试板应酌量增长。8压力钢管防腐蚀8.1表面预解决8.1.1钢管表面预解决前应将油污、焊渣等污物清除干净。8.1.2表面预解决应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所用的磨料应清洁干燥,喷射用的压缩空气应通过滤,除去油水。8.1.3明管、埋管内壁经喷射或抛射除锈后,除锈等级应符合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标准中规定的Sa212级,应用照片目视比较评估。GB892388 标准中的各除锈等级的规定内容见附录 F。表面粗糙度应达成Ra4070 m,用样板目视比较评估或仪器测定。表 8.1.4部位明管外壁埋管外壁防腐蚀手段喷涂涂料喷涂水泥浆应达成的除锈等级1Sa22Sa18.1.4明管、埋管外壁经喷射或抛射除锈后,其除锈等级根据设计规定采用水泥浆防腐蚀或涂料防腐蚀的不同,达成表 8.1.4 中所规定的除锈等级标准。8.1.5钢管除锈后,应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净,或用吸尘器清除灰尘,涂装前如发现钢板表面污染或返锈,应重新解决到原除锈等级。8.1.6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 85%、环境气温低于 5和钢板表面温度预计将低于大气露点以上 3时,不得进行除锈。8.2涂料涂装8.2.1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应尽快涂装,一般宜在 4h 内涂装,晴天和正常大气条件下,最长不应超过 24h。8.2.2使用的涂料应符合图样规定,涂装层数、每层厚度、逐层涂装间隔时间、涂料调配方法和涂装注意事项,应按设计文献或厂家说明书规定进行。8.2.3在环缝两侧各 200mm 范围内,应先涂装焊接时不会对焊缝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车间底漆,以免坡口生锈。环缝焊后,对焊缝区进行二次除锈,用人工涂刷或小型高压喷漆机喷涂涂料,达成规定厚度。8.2.4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 85%、钢板表面温度低于大气露点以上 3或高于60以及环境温度低于 10时,均不得进行涂装。8.3涂料涂层质量检查8.3.1涂装时如发现漏涂、流挂、皱皮等缺陷应及时解决,并用湿膜测厚仪测定湿膜厚度。每层涂装前应对上一层涂层外观进行检查。8.3.2涂装后进行外观检查,应表面光滑,颜色一致,无皱皮、起泡、流挂、漏涂等缺陷。水泥浆涂层,厚度应基本一致,沾着牢固,不起粉状。8.3.3涂层内部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漆膜厚度用磁性测厚仪测定,在单节钢管的两端和中间的圆周上每隔1.5m 测一点,漆膜厚度应满足两个 85%,即 85%的测点厚度应达成设计规定,达不到厚度的测点,其最小厚度值应不低于设计厚度的 85%;b.用针孔检测仪,按设计规定的电压值检测针孔,发现针孔,用砂纸砂轮机打磨补涂;c.漆膜厚度局限性或有针孔,返修固化后,应复查,不合格的要再次返修,直至合格;d.附着力检查,使用硬质刀具在涂层上划一个夹角为 60(即60形)的切口进行抽查,应划透涂层直达基材,用胶带粘贴划口部分,撕掉胶带后观测划痕处,涂层应无剥落。也可用在同一条件下喷涂的样板上进行检查。8.4金属喷涂8.4.1金属喷徐用的锌丝、铝丝应符合下列规定:a.锌丝纯度宜为 99.99%,不得低于 99.95%,铝丝纯度不得低于 99.5%;b.锌丝、铝丝应光洁、无锈、无油、无折痕直径为 2.03.0mm。8.4.2喷涂厚度:喷铝层宜为 120150m,喷锌层宜为 120250m,如图样另有规定,则按图样规定执行。8.4.3经除锈后,钢材表面应尽快喷涂,一般宜在 2h 内喷涂,在晴天和正常大气条件下最长不应超过 12h。8.4.4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 85%,钢板表面温度低于大气露点以上 3以及环境温度低、于 5时均不得进行喷涂。8.4.5喷涂应力求均匀,一般宜分二次喷涂,二次喷涂的喷束应垂直交叉覆盖。8.4.6喷涂完,涂层经检查合格,应及时用图样规定的涂料进行封闭;涂装前将涂层表面灰尘清理干净,涂装宜在涂层尚有一定温度时进行,如涂层已冷却,可将涂料适当加温。8.4.7金属喷涂完应进行外观检查,涂层表面应均匀,无杂物、起皮、鼓泡、孔洞、凹凸不平、粗颗粒、掉块及裂纹等现象。遇有少量夹杂可用刀具剔刮,如缺陷面积较大,应铲除重喷。8.4.8金属涂层的厚度测定,结合性能检查方法见附录 G。9水压实验9.1基本规定9.1.1水压实验的实验压力值应按图样或设计技术文献规定执行。9.1.2明管或岔管试压时,应缓缓升压至工作压力,保持 10min;对钢管进行检查,情况正常,继续升至实验压力,保持 5min,再下降至工作压力,保持 30min,并用 0.51.0kg 小锤在焊缝两侧各 1520mm 处轻轻敲击,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无渗水和其他异常情况。9.2岔管水压实验9.2.1下列岔管应作水压实验:a.初次使用新钢种制造的岔管;b.新型结构的岔管;c.高水头岔管;d.高强钢制造的岔管。9.2.2一般常用岔管需否作水压实验按设计规定执行。9.3明管水压实验9.3.

    注意事项

    本文(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为本站会员(hg158****2095)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