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pdf
-
资源ID:73507273
资源大小:504.3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pdf
主标题:炼字的作用鉴赏 副标题:认识炼字成效,明确炼字作用。重点词:炼字,成效,作用 难度:重要程度:内容:炼字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美地斟酌和创建性地搭配,使其精练精良、形象 生动、委婉深刻。这类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因为汉字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常常也是遣辞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古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常常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好坏,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低。宋朝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酒初熟、江南风光之美,工在压 字。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心于画,有时天成,工在拈字。柳涛:汲井漱寒齿,工在 汲 字。工部又有所喜之字,如 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微风、轻燕受风斜,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以谓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可以形容也。”。清朝贺贻孙在诗笺中也指出:“长辈有教人炼字 之法,谓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第三字法;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第五字法之类”。他的结论是“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非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 金也。”正因为炼字对诗歌的高低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因其中国古代诗人特别讲究诗歌字句的锤 炼,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世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诗丽句必为邻”;所谓“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欲枯”;“生应无掇日,死是不吟时”等等。其实,炼字的作用其实不只于诗歌创作方面,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吕氏春秋淫辞中记录了战国期间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当时秦、赵两 国签署合约,合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没多 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不悦,派使者责怪赵王说:我们两国间有合约:“秦之所 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此刻秦欲攻魏,而赵却要救魏,这违反了合约。赵 王问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向有名的狡辩家公孙龙讨教。公孙龙曰:赵国也能够派使者去责 备秦王,因为赵国要救魏,“赵之所欲为,秦应助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结果秦 王只能撤军。公孙龙的妙计之所以得逞,就在于秦赵之约的措辞观点不明,表意含混:合约 只抽象地规定秦与赵一方想干什么,另一方就要予以支持,赐予帮助;而没有规定其欲做事 情的背景条件,更没有规定遇到两方企图不一样时应怎样处理。公孙龙就利用了这一点,以其 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古代的一个外交事例。另一个事例发生在近代:民国元年拟订的 中华民国暂时约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国务员辅助暂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一 出,众议纷繁:终究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任呢,仍是国务员辅助总统对议会负责呢?这可不 是一般性的语言歧义,而是涉及到推行总统制仍是责任内阁制的大问题,结果惹了许多历史 麻烦。这个条则直到民国十二年拟订宪法时改为“国务员赞襄大总统,对于众议院负责任”。这才算把歧义除去 炼字也是今世语文教课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年高考试卷有一道试题是阅读王维过香 积寺,要修业生从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中找出诗眼,这就是考炼字。该诗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前者写出山中流泉因为形态万千的岩石阻拦而发出低吟,忧如 哭泣之声;后者写照在松林的日光,因为松林茂盛阴暗而显得阴 冷,于是,一个诗人 眼中清寂幽冷、带着禅意的山中世界便显现出来,很好地表达了诗旨。这就是诗中重点字即 诗眼的作用,而这个重点字的产生过程就是炼字。一、炼字的作用 对诗歌而言,炼字终究有那些详细作用呢?、使语言简短、正确 刘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善删者字去而意留”,炼字的结果能 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代诗文大家的欧阳修,在这方面堪为楷模,留下 很多炼字而使诗文简短的美谈:如他的名篇醉翁亭记,首句是“环滁皆山也”。有人看过 原稿,上边排列了四周山岳的名称,多达数十字,最后皆圈去,改为五字:“环滁皆山也”。又有一次,一位士人急忙跑来对欧阳修说,他在来府的路上马吃惊狂奔,结果把一只狗踩死 了。欧阳修笑着对他说:你说了半天就六个字:“逸马毙犬于道”。还有一次,一位士人写了 首鼓诗 献给欧阳修,是首五绝:“牢牢蒙上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同是相同音”。欧阳修看后笑道,其实每句四字即可,曰:“牢牢蒙皮,密密钉钉。天晴下雨,同相同音”。士人还将来得及说钦佩,欧公又说,其实每句三字即可:“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相同 音”。士人听后也开玩笑说,还可以再减吗?欧公说自然能够:“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以上俱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炼字除了使诗文简短外,还有一个功用就是使其更为正确。李渔在 窥词管见中就说到这一点:“琢句炼字虽贵奇特,亦须新而妥。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念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古代的诗话中有个“一字师”和“半江水”的故事,就是讲怎样正确炼字使之合理。“一字师”说的是唐朝诗僧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风递清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携此诗来谒当时的名诗人郑谷,郑谷频频推测后对齐己说: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句不正确,因为“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一字师也”。(计有功唐才子传)既然诗题是早梅,那么,“一枝开”一定比“数枝开”要早,也更吻合诗题诗意。齐己也是有名的诗人,能拜倒称师,这是炼字的功绩。“半江水”说的是任蕃改诗的故事: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轻时举进士落选,此后游览江湖。有次到达露台山巾子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完后任蕃便离开,走了一百多里路后,忽然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半江水”,于是便赶回去想悔过来,但到了一看,却早有人替他悔过了。这让 他十分后悔,大喊台州有人。以后,这个山上再也没有人签字题诗。所谓“任蕃题后无人继,孤独空山二百年”。(计有功唐才子传)。“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也是使诗句更为正确 合理:因为露台山巾子峰,高峻异样。江水在这样高峻的山岳下,只需不是中天之月,就会受山岳遮挡,毅然没法照临一江水而只能是半江水。、使形象生动 炼字不单使诗句简短正确,也能使诗句更为鲜亮生动,更为形象地表达诗意。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伤时感事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分外,语言的正确生动也 是一个重要的原由。杜甫特别讲究语言的磨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平生的追求,所以,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 了诗意和主题。如旅夜书怀 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就很见炼字上的功力:正因为“平野阔”,方见星星遥挂如垂。一个“垂”字又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一个“涌”字又衬托出大江奔腾的气概。咏怀遗迹中的“群山万 壑赴荆门”中的“赴”字,传神地描摹出山势曲折流走之势。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 春雨特点。再如奉酬李都督表丈初春作 中的“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用“入”、“归”二字,把红、青颜色写成动向,不单是从无到有,并且是从外到内不说红色是由桃花 生出来的,也不说青色是由柳叶生出来的,而说红色、青色是由外面纳入其中的,这样写 就颇富情味,并且紧扣题目“初春”二字,把桃花初开和柳叶重生这瞬时的光景征象表现出 来,写出春归大地的盎然活力。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 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刻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为鲜亮生动。自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为鲜亮生动绝不只杜甫一人,诗例也不胜 列举: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经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仿佛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音,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 人之所爱,进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祁玉楼春春光)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境地全出”,“著一弄字而境地全出”。因为经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仿佛拥有知觉,给人以动向感和生命青春的感觉,唤起人们美好的联 想和想象。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 堪称一流。词论家强焕曾夸赞他“摹写物态,曲尽 其妙”(题周美成词 );王国维夸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取这样盛 誉与他擅长炼字琢句有密切关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于浑灏流转中,下字、企图皆有法度”。陈述的“下字”即是炼字,如其代表作 兰陵王 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分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迷恋情人的凄惋 心情。古代有折柳送其他风俗,诗词里常用柳来衬着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磨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挺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中午,日悬 中天。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画 塞外的荒芜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暴,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 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中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的确传神,又衬着 出一种孤独、单一、凄凉的情调气氛,堪称用字勇敢出奇。第三从视觉成效上看,“直”字 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成效。此外,笔挺成行 的柳阴与婀娜起舞的柳丝,构成了直与曲、刚与柔、静与动的比较增补,所以“直”字用得的确精妙。下边,作者以一个“愁”字,直贯“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四句,以迅速的语言节奏,表示所愁是风快、舟快、途远、人远,令人感觉愁 绪之多、之长。其中“一箭风快”与“半篙波暖”,以名词“箭”与“篙”用作数目词,从 而构成两个对仗精工的四言句,使句子紧凑、浓缩,又有详细生动的意象。“风快”正衬人 心之愁,“波暖”反衬人心之寒。“回头”句写的是行程遥远,便用一个七言长句来表达。而 “望人”五字,句法明快疏朗,朴素无华,直写其想念情人之行为意态,却言浅意深,包括 着无穷的迷惘、凄楚。清朝贺裳皱水轩词筌评这四句是“酷尽分离之情”。另如琐窗 寒寒食一词,抒写客中寒食节对雨怀人之感,炼字上亦很有功力:暗柳啼鸦,单衣屹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 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凌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此词可能是周邦彦从前旅居汴京之作。开篇“暗柳啼鸦,单衣屹立,小帘朱户”三句,唐圭 璋评曰:“起句点梁,次句入事,第三句记地”。其中“暗”、“啼”、“单”、“小”、“朱”这五个字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意象,都很正确、精妙,点明此时、此地、这人、此情、此景,字字吻合(唐宋词简释)。接下来的“桐花半亩,静锁 一庭愁雨”二句,写春夜之雨。明 明是词人自己“愁”,却移情于景,创建出“愁雨”的意象,将雨拟人化,说是雨愁。“愁雨”这一意象新奇、激烈,显出炼字之妙。“静锁”二字更妙。雨已经是“愁雨”,还被“静锁”在 这小院之中,仿佛它不过洒落在词人独处的空间内。这两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孤独梧 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其实被锁的不是“清秋”,也不是“愁雨”,而是“愁人”。“静”字着意衬着沉寂的环境气氛,反而令人感觉有声夜雨的淅沥、点滴之声,词人的叹息 之声。所以明人沈际飞在堂诗余正集夸赞说:“静锁句,霎然有声”。总之,“静”、“锁”、“愁”三字,均可见出周邦彦采用锻炼动词和形容词来摹写物态的艺术工力。、能开辟境界 炼字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精良的字句,能使诗歌的境界向前延长或向深纵拓展,更增添感 人的力量,自然也就更好地表达的主题。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 客,诗人以洗净雕饰、明亮自然的语言,抒发了深沉诚挚的惜别之情。其中第三句“劝君更 尽一杯酒”的“更”字就起到这类作用。因为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就像一出抒怀短剧的背景,不过是为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了恰到好处的时间、地址和演 出时必不行少的道具、场景和时间,诗人的送别之情主要在后两句,但限于绝句的体系,已 没有多少抒发的空间。所以诗人在三、四两句让情节来个大幅度的跳跃:它舍弃了送别之中 一般过程的表达,一下子从环境描绘跳到饯行酒宴的杀尾,宴前、宴中的场面一大要去,从 一系列送其他场面和动作中选用最动人的镜头和最富感情的刹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更尽”说明酒已经喝了好多,还在劝饮,这真是“酒逢知音千杯少”;另一 方面,诗人的万语千言也都寄望在这临其他最后一杯酒中。其中有对友人远去异乡的安慰,有对友人的优秀祝福,也有自己依依惜其他深情。这两句诗,前者是富裕感情特点的凝重动 作,后者是信口开河的心里表白,使主客两方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饱和点,也使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显得分外集中和激烈,所以历代曲家为此诗谱曲时,对这两句都加倍重申,频频咏叹,如元朝的大石调阳关三叠,把“劝君更尽一杯酒”在曲中重复三遍。听说,当笛子吹到最后一叠高音时,“管为之破”。其中的“更”字是个简短又精良的诗眼,正因为有了它,才会频频咏叹,“管为之破”。刘方平月夜也是经过炼字来开辟境界:“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晚偏知 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点出时间,写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两句是精髓所在,其中“透”字是诗眼。诗人用一“透”字突出“虫声”的力度,显示生命的动感美,描述出 春季月夜幽寂之中的勃勃活力,使境界向外拓展。唐人祖咏有首望终南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示霁色,城中增暮寒”。对于这首诗,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记录这么一个故事:祖咏去参加进士试,试题就是这首终南望余雪,按当时朝廷规定的格式应写六韵二十句。祖咏只写两韵四句就交卷了。试 官问他为何不按规定的格式写,回答是要写的意思已表达完了。试官读后大为欣赏,于是祖咏中了进士。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不单在于它短小干练、包孕丰厚,还在于它经过炼字正确地表达了题旨,境界深远:首句“阴岭”二字点明是从北面“望”终南山的,而洛阳正在终南山北,这就为结句“城中增暮寒”埋下伏笔,做到首尾照顾。次句“浮云端”三字点出 积雪的厚度,也突出 了山的高度,至此已把诗题 终南望余雪 五字中的四个字“终南望”、“雪”牢牢扣住,接着的三、四两句便全力对剩下的诗眼“余雪”中的“余”进行描述 和衬着。其中“霁色”是描绘雪停后白雪红日的美景,暗写“余雪”,这是从视觉落笔;“暮雪”是写夜晚时分,“余”雪的冷气直逼北面的洛阳城。“霜前冷,雪后寒”这吻合生活常理,也是在夸张终南山高雪厚的威力,这是从触觉落笔,暗写“余”雪之威。总之,全诗二十个 字,从视觉到触觉,从形态 到色彩到内在的威势,从各个侧面紧扣诗题终南望馀雪来描述,精练、形象而又出色,难怪考官要破格录取了。、能加强抒怀成效 比如杜甫的蜀相,意在表现对志清中原、死尔后已的诸葛亮敬慕之情,其中也暗含对身 处安史之乱中国事的忧愁。其中两句“映阶碧草自春光,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诗眼“自”和“空”更是增添这类抒怀成效。上句承接首句“丞相祠堂哪处寻”。祠堂内碧草映阶,一 个“自”字足见绿草深深,无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极少到达这里的荒芜之状;下句分承第 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黄鹂隔叶鸣叫,足见树茂;一个“空”字,表示武侯一世壮志未 遂,他所献身的蜀国已被后代忘记。这两句诗衬托出祠堂的荒芜冷淡,抒发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深深感触,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 鹂其实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深意。这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情形相融而莫分也”(范晞文对床夜语)。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炼字更有特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写于他正当韶年,初离蜀地远游异乡之时,所抒发的也是常有的思乡之情。但此诗历代 的诗论家却赞口不停,奇就奇在于四句短诗中融入了五个地名,并且写得自然流走、清爽 秀发,看不出任何斧凿的印迹。明人王世懋说:“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 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艺圃擷金 )。明人王世贞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 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代为之,不胜印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 妙。”(艺苑卮言 )。诗中的“峨眉”即峨眉山,四川境内的一座名山;“平羌”即平羌江,又称青衣江,岷江的一条支流,在峨眉山的东北;“清溪”即清溪驿,是诗人从犍为到渝州 路上的一个驿站;“渝州”即今重庆市,它和三峡皆为人们所熟知。上述五个地名用“入”、“发”、“向”、“下”等动词和趋势动词关系在一同,串成作者的离乡路线;其中又贮满诗情,很好地抒发了诗人的离乡之思:峨眉谐蛾眉,蛾眉弯弯,山月也弯弯,皆似愁;山月犹有平 羌江相伴,人却不见所思之“君”。清溪和三峡一带多猿,叫声清绝,所谓“猿啼三声泪沾 裳”,情和景又这样切合关系!能和这类精良构想和正确炼字相媲美的只有杜甫作,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尾联也是 连用四个地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顶用“从”、“穿”、“下”、“向”等 动词和趋势动词关系在一同,串成作者的回乡路线;也是一气贯注,气概流走,只可是是回乡而不是离乡路线。看来,韩愈所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是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