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5 荆轲刺秦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pdf
-
资源ID:73509895
资源大小:169.9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5 荆轲刺秦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pdf
5 5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这些细节在表现人物性格上的作用。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分析人物形象。3、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分析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咸阳荆轲墓联读了此联,我们仿佛看见“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场面,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易水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歌。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去倾听历史的回声。二、回顾情节脉络:面对强秦,烛之武选择了“退”,荆轲选择了“刺”。全文围绕“刺”写了什么内容?开端行刺的原因(强秦压境除燕之耻)发展-行刺的准备(求信物寻匕首配助手)高潮-行刺的过程(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廷刺秦王)结局行刺的结果(荆轲被斩)在这波澜起伏的情节中,震撼人心的场面有哪些?求取信物,於期自刎1易水诀别,慷慨悲歌图穷匕见,廷刺秦王三、品评细节,感悟人物:(一)求取信物,於期自刎 1、学生分角色朗读。2、思考讨论: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从中可以看出荆轲与樊於期是怎样的人?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二)易水诀别,慷慨悲歌 1、学生集体朗读此段。2、思考讨论:易水边上的诀别萦回于心,感动我们的地方是什么?表现了荆轲什么样的形象?(三)图穷匕见,廷刺秦王1、学生自读课文。2、思考讨论:在廷刺秦王的情节中,作者如何表现这一险象环生的戏剧性场面的?从中又可以看出荆轲怎样的性格?斗争双方的动作,展示了生死搏斗的场面。语言、神态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人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了气氛,衬托了荆轲英雄本色。小结:荆轲的形象在这三个场合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义,表现出虑事周密的个性;“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让一个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英雄卓立于我们的面前。咸阳宫中,“依柱而笑”的神态,“箕踞以骂”的动作,反应出荆轲宁死不屈的精神。四、合作探究:思考讨论: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为千古遗憾?教师明确:剑术不精湛。“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荆轲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而秦王毫无防备,手无寸铁,赤手空拳搏斗。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时机。匕首也是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却“不中,中柱”,实在是剑术太烂了。丹优柔寡断.太子丹和荆轲在求取信物上,两人意见不合.而后对荆轲的怀疑不信任都使这次行动出现了很多纰漏。助手不得力。秦舞阳的胆怯,缺少与荆轲的默契配合。意气用事.太子丹的怀疑与不理解使荆轲一时间忘了“国之大事”不能意气用事。明知往而不返,却坚决地说“请辞绝”。人的性情有时候就这么复杂。缺少理智与冷静的出行,似乎都在预示着此2行的结局必将以悲剧来收场.思想的局限。秦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是顺因历史潮流的.太子丹与荆轲不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道理的。本身行刺就是失策之举,一个人之力难以组织历史的演变。这是古人思想上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荆轲刺秦的第二年公元前226 年,王贲在易水边打败燕国,燕王和丹逃往辽东.公元前 222 年燕王被俘,燕国灭亡。“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告诫后人的经验教训:做任何事首先要准备充分;作为领导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提高自身的能力,不能感情用事,顺应历史的趋势.五、课堂总结:“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虽然刺秦以失败而终,但荆轲勇敢刚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动.六、课后作业:1、背诵“易水诀别”一段.2、以“我看荆轲”为题,写一段400 字的小文.七、板书设计:人物方法形象荆轲语言、动作、神态智、勇、义於期语言、动作、神态勇、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