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

    • 资源ID:73517619       资源大小:222.4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下限时集训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下限时集训()()群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5)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2015)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3(2015质检)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4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 1850 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 100 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 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 年比 1850 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 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 1875 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2015质检)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6(2015咸阳模拟)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有机物17.43116.61150.8155.50的量(t/hm2a)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6.65377.52398.57184.74(t/hm2a)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用、呼吸作用有关7(2015模拟)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对某一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类群数个体数样地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 1 层为距地表 05 cm;第 2 层为距地表 510 cm;第 3 层为距地表 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8(2015州)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如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 3 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 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 3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二、非选择题10 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表所示。若按照 0.25 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种植比率0.250.671.504.00收获种子的比率0.371.452.068.08A.甲将乙排挤掉B乙将甲排挤掉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他们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总鱼数(条)青鱼数(条)第一次捕获10086(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9984(其中 4 条带标记)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_。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_条。(4)如果该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内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做如何处理?_。11(2015模拟)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的坡海拔 8901 290 m 范围内,按80 m 间距划分 6 种梯度样带(分别以 A、B、C、D、E、F 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 3 个样点,在每个样点按距地表深度 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 四层进行采样。统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表所示。海拔(m)样带个体数类群数890A2 63135970B1 816331 050C1 341291 130D637251 210E628191 290F32217(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采用的方法是_,确每个样带的三个样点时_选取。(2)在雅玛里的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_,原因之一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_的_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_减少。(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答案1解析:选 B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故 B 错。2解析:选B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3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 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 正确。4解析:选 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 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得出所有的种群密度都降低,A 错误;1875 年比 1850 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B 错误;1950 年,由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C 错误;100 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正确。5 解析:选 D根据图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知,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竞争力相同)两种可能;图乙中生物个体数量出现两极分化,种间关系为竞争(竞争力差异较大,一种生物被淘汰);图丙中两种群落数量变化呈平行状态,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6解析:选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此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A 项错误;据表中“植被干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B项正确;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且随群落演替垂直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C项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主要与群落中植被的光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关,D项错误。7解析:选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表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8解析:选C由于是采伐迹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土壤条件仍然保留,所以为次生演替;若人为再次采伐群落由,属于人为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内部生物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群落的演替造成影响;在云杉林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9解析:选A图 a 中 3 个物种所需资源状态重合较少,所以种间竞争较为缓和,而每种生物可用资源跨度较小,即可用资源较少,所以种内斗争较为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所需资源状态重合较大,所以种间竞争较为激烈,而每种生物可用资源跨度较大,即可用资源较多,所以种内斗争较为缓和。图 a 和图 b 中物种 2 的资源状态与其他物种重合较多,即竞争较为激烈,被排除的危险性最大。10解析:(1)在调查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生物分布有差异能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体中不同鱼类的食物分布是鱼类在水体中呈现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2)当种植比率为 0.25 时,收获种子的比率为 0.37,大于 0.25,说明甲、乙之间的竞争中占优势的是甲,这样连续种植,甲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导致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甲将乙排挤掉。(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标记物不易脱落,否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离真实值;同时标记物不影响标记对象的生理活动。第一次捕获的青鱼为 86 条,而第二次捕获的青鱼为 84 条,带标记的只有 4 条,所以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 868441 806(条)。(4)要调查某区域内的物种丰富度,就把所有调查到的物种计算在内,不能因为不认识而丢弃。答案:(1)水平结构食物(或食物分布)(2)A(3)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不易脱落,对青鱼的基本生理活动不产生影响1 806(4)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不能丢弃11解析:(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有机物减少,土壤动物个体数逐渐减少。(3)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类群数逐渐减少。(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和消费者。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随机(2)逐渐减少分解者分解有机物(3)逐渐降低(4)异养型分解者和消费者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3.pdf)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