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pdf

    • 资源ID:73534977       资源大小:699.9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pdf

    1/12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阅读相关图表,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及原因,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图,运用本地人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模式及特点,学会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通过列表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转变模式;养成积极参与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60 亿人口日”这一事实,同时配有主题鲜明的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片,凸显本节主题。结合全球人口预测报告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内在的原因,使教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材的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知识窗提出世界人口平均递增 20%意味着什么?增长了学生对“人口爆炸”的直观感受。教材的第二目:“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首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使学生对此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文字说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题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材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难点 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明确人口增长模式。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的人口图片和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依据学案预习本节课教材知识,并记录疑点,复习回顾初中所学关于人口的知识。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世界 60 人口日”的录像,引发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导入 新课。学生活动阅读第二页的小字部分,思考下面提出的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说 21 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教师强调 世界人口增长是有规律可循的。21 世纪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但速度会减慢,增长的人口数量会增加。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有数据可查考的。出示课本 P2 图 112。2/12 学生思考1.根据人口增长速度,可把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大致分为哪三个阶段?2.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成下表,学案 P1 主干知识(一)历史阶段 增长速度 原因 古代 十分缓慢 近代 速度加快 现代 迅速增长 教师强调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世界人口从 30 多亿激增到 60 亿,进入“人口爆炸”时代,人口净增 10 亿的时间逐渐缩短。学生活动阅读知识窗,学习由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计算总人口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了解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令人担忧的人口问题。课堂练习做学案第 2 页,选择题 1,2。教师归纳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板书 二、人口增长模式 学生复习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略 教师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般用表示。就全世界范围看,一般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成负相关。学生思考根据“三率”的不同,可把世界人口增长分为哪几种模式?各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状况和主要特征如何?代表国家有哪些?学生活动对照课本内容和学案 P1“主干知识”二自主探究。读图分析 1.分析人口增长的几个不同阶段,可以体现“三率”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各增长阶段的增长状况、主要特征、原因、代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各是怎样的?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增长状况 主要特征 原因 代表国家或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过渡 低低低 3/12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强调 中国由于实行了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正在向“低低低”的模式过渡。教师归纳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不单在“三率”和人口总数上有变化,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也会表现出不同。如果按性别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为两大栏,用各年龄分段作为纵坐标,用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作为横坐标,就会组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形状也不同。学生讨论(结合课本 P4 图 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形状与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搜集信息,并提醒学生要充分利用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教师归纳 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金 字塔 形状 特点 塔底 宽 较窄 最窄 塔尖 尖 较宽 宽 寿命 较短 延长 长 举例 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读图分析读课本 P28 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发生形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外凸:人口增长高峰;内凹:自然灾害,计划生育 课堂练习学案 9,10 题。综合题一 4/12 教师小结世界人口增长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时代人口增长速度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人口增长模式。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其它的习题。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 2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增长率图,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培养读图、析图技能和整理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分析不同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教材分析 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教材分别对世界总体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以及相应的人口政策作了概述。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教材安排在活动中,让学生去了解历史知识作出分析、总结,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能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不同国家的人口资料(中国、俄罗斯),整理多媒体课件。学生依据学案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展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课本 P4115 图,第二和第四阶段图)提问(a)(b)两图分别表示了人口增长哪两个阶段?在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年龄结构如何?学生回答(a)图为加速增长阶段,该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b)图所示为低速度增长阶段,该联合体低出生率,氏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过渡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人口进程不同,目前年处阶段也不同,如肯尼亚正处于加速阶段,而德国则处于低速增长阶段。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5/12 增长状况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人口问题。阅读思考当前世界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学生回答当今世界存在的突出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等。学生思考除上述人口问题外,你认为还有什么问题也较突出?学生回答性别结构失调。承转当今世界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但由于经济、文化水平不同乖原因,不同地区出现的问题也不同。展示图片图 116,2001 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图分析1.分别长出 5 个人口自然增长经在 10以下,20以上以及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国家,说说它们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2 分析讨论: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1.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瑞典、德国、希腊等;10以下的: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中国等;20以上的:肯尼亚、刚果、索马里、埃及、马达加斯加等。由图可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而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所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约 48 亿,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如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达 24,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对稳定,如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阅读教材思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别面临什么样的人口问题?有什么影响?应分别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师生归纳 国家 问题 影响 措施 发展中国家 人 口 出 生 率高,自然增长快 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数量增长尼日利亚,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人口老龄化 教师解释老年人口是指年龄在 65 岁及 65 岁以上人口,地区老年人口达到 7%定为老龄化开始,比重达到 10%定为严重老龄化。如意大利、瑞典等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已达 1%左右,为严重老龄化。知识运用利用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解释活动案例俄罗斯人口锐减:1.俄罗斯人口下降的原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造成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如社会变革、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等使一部分人陷入严重的生存和心理困境,生育率低。另外,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也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2.俄罗斯为什么采取鼓励生育政策?6/12 思考后回答可缓解人口老龄化,解决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问题探究阅读表 114,分析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及清朝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长的原因。教师精讲三国时期,中央集权衰落,地方政权割据,战争频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清朝乾隆年间,旅行鼓励生育和增殖的政策,使人口数量迅速上长。思维拓展1.亲中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如何?2.目前我国是否存在老龄化现象?展示图片(注:课本 P7 图 1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根据图片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汇报全班。教师总结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状况不同:a.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b.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80 年代出现两次小的增长高峰,是 60 年代高出生率带来的滞后影响。c.19581961 年间,出现特殊的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在年自然灾害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国民经济出现大萧条,人们生活困苦,出现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目前,一些发达地区也出现了人口教具化现象,如上海市在 2001 年时,老年人口比重已达 11.50%,该问题给上海市带来了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所以要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课堂练习学案 P4 页,综合题 师生总结并板书 教后感:7/12 第二节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运用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迁移图,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原因。了解实际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对比学习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变化,并养成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养成求真求实、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教材分析 人口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课程标准只提到人口迁移,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教材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开讲述。第一目“人口迁移”主要讲述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并在知识窗中列举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第二目“人口流动”在正文中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民工流”现象。用知识窗介绍了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外籍劳工”现象。民工流、国际难民、环境移民、外籍劳工等,都极具现实意义,体现出教材的时代性。本课时的活动设计注重贴近高中生的生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以及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难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的人口迁移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复习人口的增长,依据学案预习本节内容,并记录难点、疑点,搜集一些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心课)利用教师或学生搜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景:我们把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学生回答)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教师强调)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移动或空间移动,这样的移动通常会涉及到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人口流动是指人们不以改变常住地为目的的越过一定区域界限的移动,流动人口相对于定居人口而言,为暂时离开常住地而非迁居的各种移动人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展示图片):图 1-2-1 和图 1-2-2 8/12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 121 和图 1-2-2,结合学案,自主探究:15-19 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的原因、迁移路线和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及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的新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5-19 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原因:(1)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亚欧大陆与“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 (2)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的关系 (3)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人口迁移特点:(1)又“旧大陆”流向“新大陆”(2)又已开发区流向未开发区 人口迁移路线:(1)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州 (2)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如下表所示:迁移方式及特点 具体表现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1)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相互迁入和迁出(2)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 (3)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殖民主义者被遣返回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 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1)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区(2)美国仍是外来人口迁入国,但人口来源发生了变化 迁移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1)新兴城市出现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2)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知识窗”:自主探究,什么是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它们各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 国际难民 环境移民 概念 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 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受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 原因 战争、政治形势变化与民族、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等环境问题,工程建设 影响 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展示图片图 1-2-4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图 1-2-4“春节大批返乡的民工”,结合教材思考:我国“民工流”的特点、成因 学生回答略 学生讨论分 3 个小组,1 组讨论:我国“民工流”的主要方式及主要目的。2 组讨论“民工流”的积极影响。3 组讨论“民工流”的消极影响 教师巡视,并对讨论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学生利用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总结规律。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9/12 (教师总结)我国“民工流”的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3)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主要方式:自发流动为住 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 影响:对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问题探究 1:目前我国“民工流”的主要迁入地有哪些省市区?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1)主要迁入地有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地 (2)产生的影响不同。人口迁移读迁出地的影响:有利于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缓解人地矛盾,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了解,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增加了劳动力和人才,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或加剧了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盲目的人口流动会增加城市环境压力,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知识运用 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读图并分析(1)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区流向人口稀少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大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直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堂练习)学案第 9、11 题(教师小结)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要明确其区别。掌握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我国“民工流”的特点、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上的其它练习题。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第 2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题解人口移动对环境、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10/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闯关东”与“雁南飞”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阐述了人口移动的动因效应,这样由现象到本质,增强了教材的内在逻辑性。教材以形象的图片和阐明的文字表述,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人口移动的动因。同时在活动中采用安全教学和形式,以我国历史上的“闯关东”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雁南飞”为例,具体分析人口 迁移原因,更有助于学生的领悟的认同。移动的效应,该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主要采取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现,同时将学生熟悉的“唐人街”以图片的形式穿插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教材以知识窗的形式选用巴西足球文化这一素材进行说明,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深入思考。本节最后还设置了一道开放性活动题:请从不同角度再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其他效应,该活动的设置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移动产生的效应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人口移动与人口移动产生的效应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展示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图。图见 P12 页 125。提问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或移动?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如国际劳工和技术移民、民工流等,这些带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属于主动的。有些属于国家政策需要,如戍边、库区移民等,以及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如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被迫移动。展示图片阅读教材“闯关东”路线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学生讨论造成“闯关东”与“雁南飞”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闯关东”的原因: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因素,政策因素。2.“雁南飞”的原因:经济因素,受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教师总结 课堂练习 学案 P11 16 题。过渡人口迁移的动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11/12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强、最持久的动因,那么,这些动因都 产生了哪些效应?学生回答1.对环境产生的效应,即对于人口迁入地和人口迁出地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教师精讲归纳 环境效应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对迁出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 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对迁入地 改善综合环境,增加人才和劳动力,利于社会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经济效应 含义 举例 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 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落后的美洲经过世界各地移民的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西欧战后经济的繁荣,中东石油生产国经济的崛起与外籍劳工迁入关系很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随着国际人口移动,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移动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巴西成为“人种大熔炉”课堂练习学案 P12 页 11 题 师生共同归纳全节内容人口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有意识的行动,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自然因素等,从而人口迁移也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其它题目。12/12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意事项

    本文(《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pdf)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