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蕲春县城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73539944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蕲春县城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21 年蕲春县城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某种程度上,粉丝处于“信息同温层”,深陷“信息茧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行动:只有偶像的好是真的,无法接受外界对于偶像的任何“差评”;若有“差评”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攻讦,必须群起而攻之。作为一个“群体”,饭圈(粉丝群体)的理性指数不容乐观,此次肖战粉丝引发的风波,则是他们极端的一面。但肖战粉丝的疯狂举动为偶像带来了什么?在圈地自萌、自娱自乐的时候,“虐粉”可以“提纯”,偶像适当“被黑”反倒能激发粉丝的保护欲;可一旦粉丝逾越边界,也可能会导致负面效果。因为对于一个流量明星来说,粉丝固然是基本盘,但决定流量生命力的,是我等路人。粉丝的疯狂越是缺乏边界,偶像的路人感败光,偶像的下场越有可能“凉凉”。一旦偶像在粉丝的助推下成为“全民公敌”,那么毁掉的不仅是别人热爱的东西,也可能亲手毁掉至爱的偶像。(选自肖战粉丝引风波:粉圈文化不能走火入魔)材料二:偶像通过自身的特性吸引受众,加之“粉丝行为,偶像负责”的实践总结,似乎在偶像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于是衍生出了“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但粉随正主的判断是不成立的,艺人和粉丝作为独立个体,并不因彼此之间单向的情感联系而对彼此的性质产生实质影响。将“粉丝”和“饭圈”等同起来,同样存在逻辑瑕疵。粉丝是一个相当广义的概念,而饭圈则是粉丝的一种活动形态。粉丝文化的主要表征是个体借由所喜爱的客体进行自我表达,而饭圈则更倾向于一种功能性的存在。粉丝文化就像公园里的英语角,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另可与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饭圈则是典型的福柯式场景,封闭且充满规训,是权力自我彰显的场域,蕴藏着走向排除异己的必然趋势。(选自当流动的粉丝遭遇封闭的饭圈)材料三:此前,有媒体报道肖战的“私生饭”冒用他的个人信息帮他更改了航班,如果是真的,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侵权行为。艺人们真要维权,就要坚决地对这样的“越界”行为说不,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人们希望粉丝和明星之间,能够有更理性的关系,这是美好的期望,而现实则是“私生饭”越来越猖獗。把这些越界问题诉诸法律,艺人需要勇气,他们倒不是怕这些“私生饭”,而是担心如果自己态度太坚决,会伤了粉丝的心,也会影响自己的收益。他们有时候会许诺给粉丝一种“我们可以更近一点,直到心连心”的虚假希望。如果要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他们自己必须先画出那个边界。(选自社交媒体时代,明星与粉丝的边界如何掌握?)材料四: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成为关键。据媒体报道,2018 年微博上的娱乐明星粉丝年度累计总人次达到 167 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迫切需要积极向上的引导。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线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同时,“让爱豆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选自粉丝文化,怎么“粉”是个关键)【注】虐粉:是指一些明星通过各种途径表现自己比较弱势的样子的时候会让粉丝产生心疼情绪。私生饭:追逐、打扰艺人私生活的粉丝,是粉丝中最极端的一群。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1.对材料一画线句子所产生危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行动,无法接受外界的任何“差评”;极端地认为“差评”一定是别人对自己一方的攻讦,必须群起而攻之。B.形成一个非理性的粉线群体,常常逾越自己与偶像的边界,决定了偶像的流量生命,常常可能给偶像带来负面的负面影响。C.借由所喜爱客体进行自我表达,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也可另与其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D.形成粉丝的一种活动形式,变成一种更倾向于功能性的存在,封闭又充满规训,彰显权力自我,蕴藏着走向排除异己的必然趋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肖战粉丝的疯狂举动,逾越了粉丝与偶像的边界,使得肖战成了“全民公敌”,不仅毁掉了别人热爱的东西,也可能亲手毁掉至爱的偶像。B.将“粉丝”和“饭圈”等同起来,衍生出了娱乐圈“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在偶像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C.面对粉丝缺乏边界的侵权行为,明星偶像要有勇气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要态度坚决地画出一个边界。D.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我们需要了解这一群体,加以积极向上的引导,而不是只有相对负面的印象。3.根据上述材料,从另外两个角度概括如何营造健康的“粉丝文化”。(1)社会角度:提高包容度,接纳规范粉丝文化,引导追星(2)偶像角度:_。(3)粉丝角度:_。(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孩子们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的两侧,孩子们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有牙膏形状的,脸状的,奶酷状的,手形的,剃须刀形状的,瓶状的,奶牛状的,还有轮胎形状的,上面长满了像字母表上的字母一样的叶子。“万岁!”小米开尔欢呼,“这就是森林!”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当马可瓦多带着他小小的成就一一潮湿的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森林里!”小孩说。“什么森林?”“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既然这么简单,另外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带着锯子又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是骑着摩托车做他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跟谁也没说近视这事,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那天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捣蛋鬼在拆广告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的两侧,有很多奇怪的人影,教育人们并比划着,陪着阿斯托弗,他一个又一个的检查,眨巴着他的小眼。然后,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还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道,并快速离开。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车灯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锯下一块的马可瓦多。被灯光晃到了眼,马可瓦多缩得小小的待着不动了。抓住那个大脑袋的一只耳朵,还拿着那把已经到额头一半的锯子。阿斯托弗研究得很认真:“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一切归于安静和冰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有删改)4.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云雾的描写,暗示着人物的不同心理,太太忧愁,孩子们顽皮,马可瓦多在思考应对办法。B.小说通过孩子的视角细致描绘了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展现了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贴近生活的连续比喻可见他们初见“森林”的喜悦。C.马可瓦多带回的潮湿树枝被形容为“小小的成就”,是因为湿树枝虽可为家人缓解一定的寒意,但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表现了马可瓦多的无奈。D.小说主旨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讲述御寒取暖的故事,来展现底层百姓艰难的生活处境,表达对社会的批判。5.文中画线的段落能否删去?为什么?6.高速公路的森林是一篇“童话小说”。童话就是写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卡尔维诺说“童话既有现实的力量,又能把它完全释放于幻想世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 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B.从 20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四级考试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殿试合格者共分为三个等级,称一甲、二甲、三甲。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C.天顺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官员,另还有教授、博士、侍讲、侍读、司业等主管太学生、监生的教育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停,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注】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原本想借听调喝酒排遣心中的愁闷,但结果却是醉醒愁未减,这种状态由午后一直持续到晚上。B.“临晚镜”中“晚”字用得极妙,可谓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 C.“明日落红应满径”中词人想象花朵经过这一夜风和雨的摧残一定会铺满小径,其中满含伤春之感。D.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15.“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此句妙在何处?(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两句,表达了从“不变者”来看,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1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让人有丰富的积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就能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写作可以把人的思想情感转换成语言文字,是抒发情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一个热爱读书和写作的人,会对生活有很多的思考,一定是一个有思想并且快乐的人。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不一定就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二)语言文字运用(11 分)18.下面是一封邀 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邀请函 尊敬的*:贵校校庆将于 6 月 15 日20 日举行。我们鼎力邀请各位领导、老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参加。届时,您会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聆听到悠扬的琴声。这里充 满着智慧的火花,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更是放飞梦想的蓝天。母校在召唤,孩子在期待,同行在相邀,我们期待您的惠顾!2018 年 5 月 10 日 八一中学 四、写作(6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800 字以上。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A 项,“极端地认为差评一定是别人对自己一方的攻讦”错,原文“只有偶像的好是真的,无法接受外界对于偶像的任何差评;若有差评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攻讦,必须群起而攻之”,可知“攻讦”的对象搞错,别有用心的攻讦对象是偶像而非“自己一方”。B 项,“形成一个非理性的粉线群体,常常逾越自己与偶像的边界,决定了偶像的流量生命”错,原文“因为对于一个流量明星来说,粉丝固然是基本盘,但决定流量生命力的,是我等路人”,可知决定流量生命力的不是粉丝而是路人,选项张冠李戴。C 项,“借由所喜爱的客体进行自我表达,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也可另与其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错,原文“粉丝文化就像公园里的英语角,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另可与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可知说的是粉丝文化的表现,不是危害,选项答非所问。故选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的信息和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B 项,“将粉丝和饭圈等同起来,衍生出了娱乐圈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错,原文“偶像通过自身的特性吸引受众,加之粉丝行为,偶像负责的实践总结,似乎在偶像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于是衍生出了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可知衍生出“粉随正主”的是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不是将“粉丝”与“饭圈”等同起来。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偶像角度,原文“艺人们真要维权,就要坚决地对这样的越界行为说不,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如果要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他们自己必须先画出那个边界”,可概括出“有勇气画出自己与粉丝的边界”;原文“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可概括出“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各方面的偶像”。粉丝角度,原文“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可概括出“对标偶像,增添动力”;原文“在线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可概括出“理性做粉,严守边界”。【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展现了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贴近生活的连续比喻可见他们初见森林的喜悦”错误,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在孩子们眼中就是森林,而非是他们明知是广告牌而想象出的森林,广告牌上印制的是各种生活用品的广告,也并非运用了比喻修辞。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不能删”,然后分析原因。在内容方面,句子“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是骑着摩托车做他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跟谁也没说近视这事,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交代了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是怕影响他的前途。在结构方面,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让情节发展显得合情合理。由原文“阿斯托弗刹住车:阿斯托弗说道,并快速离开”和“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车灯照到一张惊骇的脸。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可知,阿斯托弗的近视使他多次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作真人。由下文“阿斯托弗研究得很认真: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可知,又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正是阿斯托弗的近视,才有了后面这些可笑的情节。也是因为阿斯托弗的近视,使小说最终以喜剧方式结尾,马可瓦多没有被警察逮捕并受惩罚,而是能继续顺利地锯广告牌,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体恤与温情。在主题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由句子“但他跟谁也没说近视这事,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可知,阿斯托弗不戴眼镜是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前途,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不公平和弄虚作假现象。【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探究作品情节的能力。“童话既有现实的力量,又能把它完全释放于幻想世界”说明童话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荒诞”的一面。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如真实的主要体现在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无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考核的方式是用框架图概括文章的内容。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C 项,“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的推论错误。从原文“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可知:上海市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一段,根据原文“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也就是说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C 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第一段,原文说: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D 项,“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四最后一段,原文说,“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并非各选项所说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了,录取方式变为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的认识。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中涉题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回答问题。本题,材料一“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表明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材料四种指出“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各省规定不同,考生要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材料三指出“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表明高一新生要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题中的“初”和“者”。“景泰初”表时间,可以独立成句,后面需要断开,排除 A 项、C 项。“侃”为“言”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 B 项。句意: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故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另还有教授、博士、侍讲、侍读、司业等”错误。侍讲、侍读多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侍讲,官名,从四品。唐开元十三年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户部尚书金濂、石亨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错误。结合“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分析,户部尚书金濂征收租税;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侵占百姓产业。不能将“户部尚书金濂”与“石亨的侄子石彪”所做的事糅合在一起。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1)“易储”,意思是更换储君(太子);“唯唯”,恭敬的应答声,唯唯诺诺;“壮”,意动,认为壮,此处可以意译为赞赏。(2)补充主语“李侃”,“发”,揭发;“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按”,审查,查究;“宥”,宽容,饶恕。【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景帝代理朝政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苦及百姓。都得到批准。当时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请假去冒险迎接回来。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这建议忤逆了皇上,遭到斥问,尚书胡濙为他们解释,才罢了。李侃再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用兵,减少天下学校师儒的俸禄。李侃上奏恢复原额。户部尚书金濂违犯诏令征取租税,李侃弹劾他,使他受到司法官员审问。石亨的侄子石彪侵占百姓产业,李侃请用重法处治他,并严禁勋戚、宦官不得强夺小民,有关官员隐瞒不报的与之同罪。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其他的都批准了他的请求。当时给事中敢于说话的,林聪可说是第一个,李侃倔强而有正直的名声。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