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可修改可持续发展论文.pdf

    • 资源ID:73542065       资源大小:1,017.5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可修改可持续发展论文.pdf

    .摘要 自 20 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开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开展作为一种新的开展模式和开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开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开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开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开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本性问题。关键词 经济、现阶段、环境资源问题、西北地区 【一】众多的环境问题。1943 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 250 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 1100 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响,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 年和 1970 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 400 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 年 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 年,出现了与猫的病症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场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 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 2248 人,其中 1004 人死亡。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兴旺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开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开展吗?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开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开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开展。【二】真正的经济(1)何谓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即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它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表达,是国民幸福的象征。(2)何谓经济开展?经济开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改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通过增加投入或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产出,构成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二是经济构造的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入构造、产出构造、分配构造、消费构造以及人口构造等各种构造的协调和优化,是经济开展的必然环节;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益水平、社会和个人的福利水平、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经济稳定程度、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是经济开展的最终标志;3何谓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开展,它的六条原那么分别为公平性原那么资源占有、产品分配、可持续原那么资源和环境利用、和谐性原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需求性原那么满足生存根本需求、高效性原那么 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性原那么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总的来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开展的动因和手段和根底,经济开展是经济增长的的结果和目的;可持续开展的核心是开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展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可持续长久的开展才是真正的开展。【三】现阶段世界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开展;二战之后,开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开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开展的时期 如前例中的美日已进入高度工业化阶段。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方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当今世界的不可持续开展问题包括: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2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4水荒制约开展,影响生活;5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及环境;8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9有害废弃物的转移,贻害世界;10残留物质,伤害环境。就拿我国的西北地区来讲。一自然环境格局。本工程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 6 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 345 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 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开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根底。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开展相对落后,二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三水资源概况。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 1635 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 5.84。2.人均水资源量。2000 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781 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 80.5。其中:宁夏黄河流域 217 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 326 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 618 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 761 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3.用水量和耗水量。2000 年全区总用水量 817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 89.3。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 年全区净耗水总量 547 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 62.8。4.用水效率。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 GDP 用水量高的问题。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 617 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 40;万元 GDP 用水 1736 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 1.85 倍。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西北地区为 53.3。其中甘肃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都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 100。四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出现种种问题,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等。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界定。?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说明,1999 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267.4 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本工程研究范围的约 218.3 万平方公里。研究认为,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应着重研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有耕地、草地、林地退化的情况。在西北地区,应主要研究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条件下,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两种原因引起而又有条件治理的荒漠化土地,据此粗略估计,本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在 60 万平方公里左右。2.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土地荒漠化。(1)在内陆干旱区,由于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2)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植被枯萎,造成土地沙化。(3)在大中型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3.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土地荒漠化。(1)草原牧区由于严重超载过牧,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2)在农牧交织区,由于滥垦、滥牧、滥樵、滥采,造成大面积土地退化甚至沙化。(3)在农区,由于不合理的种植构造和耕作制度,造成一些地方的土地退化甚至沙化。(4)在有些山区,由于滥伐滥垦,造成林地的退化。(5)在黄土高原区,由于边治理、边破坏,土壤侵蚀总面积仍有所增加。4.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加重的重要原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沙尘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一些地方的地表覆盖,助长或促进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开展。沙尘爆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沙尘暴高发区的下垫面除地质历史形成的因素外,都属于土地荒漠化的范围。因此,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扩大是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强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立足于全面保护沙尘暴源地的生态环境,大力防治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局部性的应急措施。五城镇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危机水环境污染。据 2002 年资料,西北地区的污染情况可分为严重污染、中度污染和尚未明显污染 3 种类型。严重污染地区和中度污染地区相加,其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79.1,其中渭河流域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内陆河流域没有排污入海的出路,黄河流域的排污不但危害当地,而且威胁黄河中下游的水环境平安。【四】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确实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局部,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效劳。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开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开展人自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开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认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成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开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效劳,为人的目的实现效劳。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根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的根本内容和根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具体到可持续反战问题上,人有该如何做。【五】人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开展的实现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开展,需要正确认识和 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这几个关系可以分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1.在认识的层面上。第一,正确认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里的目的和手段的含义是 指可持续开展(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及社会诸方面的和谐开展)的目 的和对到达此目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手段。那么,人与自然关系同实现可持续开展的目的 与手段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终极、抽象的意义上,人是可持续开展的最终目 的,可持续开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开展,自然界那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手段、条件;从当下、具体的角度看,在实现可持续开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那么表现为互 为目的手段的关系,即人们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或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目的所指,有的 是为了人的某种利益需要而改造和利用自然,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然以维护生态平衡而 转变人的某些观念或对人的某些物质欲求进展限制。正是人与自然之间在具体时空中的 互为目的手段的相互作用,使人类得到开展,也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进而实现自然界 演化与社会开展的和谐与持续。正是人对自然在具体时空中的互为目的手段关系,构成 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对自然物负有道德责任的现实根底,也是“环境伦理的 存在根据及其作用范围和限度。必须指出,当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目的时,这 个“目的仍然是为了人的全面开展这个终极目的的“手段,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必 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第二,正确认识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开展观,既 是工业文明的观念根底,又是它的意识产物。其根本特征是把人类理性“分化、“片 面化,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中夸大理性作用,蔑视非理性的地位;在理性自身中片 面强调科学理性作用而忽略价值理性的意义,而且又把人的科学理性过度“工具化,看不到理性的价值性一面。这种过分相信理性特别是工具化了的理性作用的结果,就是 把人变成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自然界那么成为理性任意“征服的对象。而“非人类中心主义那么把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无原那么的“泛化,把本属于人的 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推广到整个自然界,进而又把本属于自然物的固有属性加以“人性化描述和理解,再“强加给人类,这是对人的理性的另一种歪曲。因此,坚持 可持续开展观,必须科学、全面地理解人的理性,把理性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人的意识 中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就是要从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统一上认识问题、评价事 物。具体地说,对在可持续开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既要进展科学和技术上的分析与 理解,又要进展价值和意义上的判断和评价,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自身包含的人文意蕴 和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道德价值。因此,对实现可持续开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选择问题,而是“价值判断问题。2.在实践的层面上。第一,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的关系。可持续开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同人与人和谐的统一,对可持续开展而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核心,人与人 的和谐是“实质,“核心是由“实质决定的。所以,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既要围 绕“核心,更要抓住“实质,要把改造自然(注:改造自然内含保护自然之意,而 且两者常常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和改造人联系起来,而且要把改造人放到首位。这是 因为,人作为主体,而其他自然物是作为人存在开展所必需的“环境身份而存在并获 得价值意义的,离开人的纯粹自然物、自然生态的存在及其自身的和谐、平衡,是靠各 种自然力自发地、无意识地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生成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态问题,一切“问题都与人相关,都是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使然。这里顺便提一下,如果按照 人以外的自然物、自然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利益、“权利和“内在价值的观点 推论,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问题、“环境危机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人的活动,其他生命体、自然物也都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试问,人以外的自然物具备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能力吗?况且,人的活动不但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同时也有 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平衡的责任能力和积极成果。再退一步说,人类今天如此重 视环境、关注生态平衡问题,其根本原因和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不也是完 全由于人且为了人吗?舍此,绝无其他目的。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改造人,以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和人与人和谐的一致 性。.首先,人类必须正确对待利益问题:一是人类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问题。应该说,人类的整体利益与自然界演化规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局部利益往往与整体利益 发生冲突,因而就出现为了本国、本民族、本地区或个人等局部利益而伤害人类的整体 利益的情况,这种人类利益之间的冲突,往往表现为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与自然规律不 一致而造成种种“生态问题。例如在 1997 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 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不但它获得通过就已十分不易,而且执行起来更是 困难重重,有的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开拒绝承诺履行?议定书?的有关条款。这种 固守局部利益的“本位主义,既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又造成不亚于自然生态问题 的“社会生态问题,如全球范围内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公正的兴旺与不兴旺和日益 扩大的贪富不均等。二是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关系问题。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可持续开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可持续开展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可持续开展,而要真 正实现人的开展的可持续,除了要合理对待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关系外,还要处理 好代际之间的利益关系,既不能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蠢事,也不能干“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损事。要把开展的权利与开展的义务统一起来,既要实 现和维护当代人的开展权,又不能剥夺了后代人的开展权,必须尊重他们的开展权利,保护他们的开展能力,为人类开展的可持续尽义务、负责任。实际上,协调当代人与后 代人的利益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醒人类不 要为了实现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其次,人类必须创立科学安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人类的生存及其开展过程包括 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一般地说,生产决定生活而不是相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决定 着人们如何生活,即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尤其是当人类处在生产和生活的直 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其根本生存需要时,这种决定与被决定关系就更加明显,而当人类的 根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如何生活反过来主导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活方式决定 生产方式。以此来观照人类的生存与开展过程可见,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开展观,把人 类的生存需要特别是物质生活需要放在首位,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人对物 质财富的占有量成为衡量社会开展的根本标准,无视人们精神需要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这种对生产和生活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开展观,是引发极端个人主义、享 乐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金钱拜物教等不良的生活、生产的观念、方式的根本原 因,也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问题的祸根。以人为主 体的可持续开展观,以生态文明为根底,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但不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它也十分重视自然界的客观 存在及其价值,但从不“无原那么地抬高自然界的地位和 作用,主张通过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使人类树立科学安康的生活方 式和生产方式,其根本内容是:平等地对待生命,道德地改造自然;科学的精神追求,合理的物质需要;恰当地开展和运用科学技术,有限度地从事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 产等。总之,科学安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创立,标志着人类自觉科学地处理生产 和生活中的质与量、技术与价值、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理智道德地处理“生活好与“好生活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马克思在说明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时指出,动物只能按一种尺度即物的尺度进展生产,而人的生产活动那么可以运用两种尺度,“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展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2(P97)对人的活动而言,所谓物的尺度就是指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的属性、本质、规律 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人的尺度主要指人的利益需要对人的活动的“决定性。在人的活动中这两种尺度都起作用,但作用的性质不同。也就是说,在人的活动中物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制约作用,而人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着决定作用。换言之,对人的活动来说,物的尺度是它的“必要条件,人的尺度那么是它的“充分条件,人的活动中的两种尺度,物的尺度不可无,而人的尺度更根本。因为物的尺度作用也就是物的价值的表达,它是由人的 需要规定的,如果某物与人的需要无关,那么根本谈不到有无价值的问题,也不可能在人的活动中发挥尺度的作用,同时物的尺度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物作为尺度运用得是否合理适度也是由人来把握的。在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开展观,把人的尺度绝对化而无视物的尺度作用,把人的利益需要片面化、单一化而取消了人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开展观,消极地吸取因人们活动造成的“生态问题的教训,夸大物的尺度作用而否认了人的尺度对人的活动所具有的终极规定性,进而模糊了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本质界限,否认了人的活动的终极目的与价值取向。以上两 种尺度的关系告诫人类,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而使社会可持续开展,必须要正视物的 尺度的存在,重视物的尺度的作用,要善待自然界、珍爱生命,用伦理眼光和道德态度 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否那么就会受到“大地母亲的善意惩罚。这就要求人类在衡量 评价自身活动时必须坚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双重标准,比方在评价社会开展进 步水平时,既要有“经济指标,又要有“环保指标,这样才能在认识上把可持续发 展观与“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开展观区别开来,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可持续开展。因为,.对人的活动来说,可持续开展观就是要求人类 在坚持人的尺度具有终极意义的前提下,把两种尺度整合统一于人的活动中,以确保正 确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互惠,为人的全面开展这一社会开展的最终目的效劳。【六】西北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立 一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背景。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和地理环境的格局,是在 2000 多万年前,由于青藏高原的逐步隆起而形成的。在西北地区,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场于 2000 多年前。经过秦汉、隋唐和清代3 个鼎盛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的开展。但在“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的政策下,大力推进农耕文化,使贺兰山以东自然条件适宜于牧业的草原、草地,开展成为今天农区、牧区和农牧交织区的格局。在气候自然波动的背景下,不合理的农垦破坏了草原、草地的植被。黄土高原在变牧区为农区的过程中,天然植被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更加严峻。在贺兰山以西的内陆河流域,一些地区在河流中游修建平原水库,根本控制了河流的径流,虽然开展了灌溉,但平原水库建成之日,往往就是下游断流之时。在牧区生产开展中,片面追求牧畜头数的增长,使草原超载退化。在传统的农牧交织区和牧区,进一步大规模地开荒种地,使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二生态环境建立的内涵和根本目标。1.生态环境建立的内涵。生态环境建立的含义很广泛,可理解为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生态环境建立的核心是要限制或取消那些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充分利用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到达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西北地区,首先要防止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并尽可能恢复重建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到达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并能保持相对稳定和良性开展的程度。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立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大系统,那么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不能持久延续,系统将最终崩溃。当然,对于一个人工绿洲、一个城镇、或一个小地区来说,可以建立一个有别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新的子系统,但是这些人工子系统的建立必须以不破坏天然生态大系统的整体性为原那么。当前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立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其中较普遍的误解是,简单地以为生态环境建立就是绿化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调查中看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也都在费尽心力地植树造林,年年植树不见树,或多年后仍是一片小老头树,有的地方为了植树造林而超采地下水,“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都应予以改正和防止。2.生态环境建立的根本目标。防止荒漠化土地的继续扩大,下大力气治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以及不属于荒漠化范围内的退化土地,同时防治水环境的污染。3.生态环境建立的分区。根据生态类型组合特点与治理目标,将西北地区划分为 8 个生态环境建立区。(1)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建立区。(2)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建立区。(3)长城沿线阴山山麓生态环境建立区。即农牧交织带。(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立区。(5)黄河沿岸平原生态环境建立区。(6)渭河平原生态环境建立区。(7)青藏高原黄河河源区。(8)山地生态环境建立区。三合理的植被建立布局。西北地区各生态环境建立区的天然植被类型由温带半湿润向极干旱地区推移,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本区内森林分布不多,主要在黄土高原的土石山区、内陆盆地周围的高山以及河流两侧的冲积地带上,具有巨大的水源修养及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非常珍贵,天然林保护工程非常必要。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应明确规定以灌、草为主干旱区以灌为主,半干旱区以草为主的植被建立方向,并应充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四天然河湖的保护与恢复。.内陆河流的下游,延伸到沙漠的腹地。河流两岸由地下水支持的天然绿洲,以及河流终端的湖泊、湿地和周边植被,都起着分隔和限制沙漠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虑到现实的水资源情况,在坚决保持现有河湖格局的根底上,应尽可能地增参加湖水量,将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消失和萎缩的湖泊,加以不同程度地恢复,从而恢复河流的原有长度,并恢复河湖水质。具体建议:(1)准噶尔盆地:使西端的艾比湖水面恢复到接近原有水面,中部的玛纳斯河延伸到玛纳斯湖,要坚决制止地下水的超采。(2)塔里木盆地:适当恢复塔里木河终端台特玛湖的水面。(3)河西走廊:适当恢复黑河终端东居延海的水面;使疏勒河目前的终端西大湖不再萎缩,下游的地下水位不再下降;争取适当恢复石羊河终端的青土湖。(4)柴达木盆地:保持目前的河湖格局不再萎缩。(5)青海湖:争取湖水位逐渐稳定。(6)渭河:逐步解决中、下游河道的严重污染和淤积问题。(7)黄河干流:尽快解决两岸城市、工矿和农牧业的污染问题。(8)保护绿洲、草原和沙漠地内尚存的湿地。五防污减灾对策。1.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工业排污量大。(2)城市污水处理率低。(3)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高。2.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技术经济政策。(1)加强节约用水。(2)推行清洁生产。(3)实施污水处理后回用。(4)采用适合当地特点的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5)制定适合各地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控制指标。(6)实行“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等经济政策。(7)重视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的开发和成套设备的制造供应。二、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一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的根本途径。根据提高总体用水效率的需要,逐步调整产业构造,积极推进城镇化。在建立现代农业、控制并逐步压缩农业用水的目标下,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及科学技术水平,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和乡村。二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1.西北地区农牧业的主要问题是低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西北地区占有全国 18的耕地,19 的水资源,仅生产了全国 8.8 的粮食,6.7 的肉类。全区拥有草地 26.3 亿亩,占全国的 64,而牧业产值仅占全国的 7.5。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农牧业与水土资源之间构造性错位:全区农牧业构造中,种植业占 70 左右,畜牧业比重仅为 28.5 左右。这种产业构造与本地区水资源贫乏而草地资源丰富的资源构造严重错位。在种植业内部,高耗水的粮食作物比例偏大;粮食作物构造中,夏粮面积偏大。牧区和农区相互分隔,不能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的农牧空间布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农牧业的低投入:灌区老化,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 0.30.4,水资源粮食生产效率 0.58 公斤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44。草地年均亩投入只有 23 分钱,目前草地生产力比 20 世纪 50 年代下降了 1/31/2。2.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近期目标。转变增长方式,高效、节约、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在农业用水不增加并逐步减少、耕地和灌溉面积总体上不增加、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改善的条件下,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和加工业比重,使农牧业总产值逐步增长,农牧民生活逐步提高,贫困地区逐步脱贫致富。3.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根本途径。建立面向市场与资源双重约束的现代农业体系:改变单一性的生产构造为农牧加工复合构造;改变农区与牧区分隔为农区与牧区协作;开展现代节水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建立高标准根本农田和根本草牧场;退耕休牧,变广种薄收为少种精种多收,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未来 30 年内,要求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 0.150.2,旱作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0.10.2 公斤毫米亩,草地干物质生产水平提高到 180 公斤亩。三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工矿业。.应坚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区工业的主要根底是能源、矿产和农牧产品加工,应防止开展用水量大的产业。1.能源工业的水预测和今后对策。石油、天然气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其 2000年产值占本区工业总产值的 23.78,在未来的 20 年中还将有较大开展。预测石油石化和煤炭企业至 2021 年的用水量为 9.3 亿立方米,应确保其需要。石油石化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水源建立,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技术。煤矿开采和生态环境应协调开展,国家应鼓励企业进展水利设施建立和污水处理回用。2.矿产开发的用水预测和对策。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157 种矿产资源中,西北有 37 种超过全国储量的一半。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对西北开发而且对全国都有重要战略价值,应使矿产开发成为本区的又一支柱产业。2021 年的矿业用水量将增至 12.5 亿立方米,数量相对不大,但需加强污染防治。钢铁工业是本区废水排放量最多的工业行业之一,有色金属工业也需加强污染防治,很多小金矿和小黄金生产企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不能改造者,应坚决关闭取缔。四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1.城镇化开展及用水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如不加以控制,2030 年可能到达 1.3 亿人;如果做好各方面工作,有望控制在 1.2 亿人之内。预测城镇化率 2021 年将接近 40,2030年将超过 50,仍低于全国水平。城市用水的总需求量到 2030 年将增长近一倍,约需 70 亿立方米。2.城镇水务设施建立。当前的问题是城市水务根底设施缺乏,供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严重滞后。2021 年和 2030 年的城市污水排放量估计将分别到达 40 亿立方米和 50 亿立方米左右。3.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城镇化规划。城镇开展要严格遵循与自然条件相协调的原那么,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条件的可能;要顺自然、依水源、靠全局、有重点、重质量,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经过数千年的开展,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的建立,西北地区已形成“四带一环的城镇格局。“四带是指 4 条主要以省会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带,包括西宁兰州渭河流域城市带、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城市带、武威张掖酒泉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一环是指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的城市环带。这种根本格局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也不应有大的改变。城市和城市带的开展规模不能超过当地水资源供应的可能。今后在开发工矿资源时,可考虑将生产基地与生活基地分开进展布局,或预先考虑替代产业。对已建的少数条件十分窘迫的工矿城镇,应及时加以调整。三、合理配置水资源 一气候与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与展望。1.近年来气候与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趋于变暖,但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波动性。降水量变化有更大的区域性差异,共变化趋势不如温度明显。近 50 年来西北各地降水量的变化,呈现东降西升的趋势,其分界限大致在河西走廊东部。黄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幅度比降水量大。内陆河流域径流量有所增加,估计是由于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冰川融水有所增加。2.对未来气候与水资源的展望。对未来 50 年西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各方面专家都估计为变暖。对降水量的预测,各方面意见有很大不同。对于 90 年代以来,新疆等地降水量增多的现象,是属于西北全区由暖干型气候向暖湿转型,还是属于西北西部局部地区的转型;是属于长期的时间上的变化趋势,还是仅属于年际的、10 年的波动;有各种不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即使转为“暖湿型气候,也不可能根本改变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区的根本状况。从战略角度考虑,应立足于“向最好方向争取,从最坏可能准备,尽可能使今后工作处于主动地位。在目前河流径流量较大的新疆地区,应抓紧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大修复生态环境的力度,同时防止盲目加大社会经济的用水规模;在河西走廊东部的黑河和石羊河流域以及广阔的黄河流域,是目前生态危机最严重的地区,必须立足于可能的不利情况,加强工作,决不可存幸运心理。.在宣传报道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时,要注意到增加降水的数量有限,原来的自然面貌并未根本改变,防止给人以盲目乐观的错觉。二水资源配置的要求。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总要求是:在保证生态环境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合理用水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留有适当余地。为此,不但要统筹兼顾河流的上中下游,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复杂转化,以及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本区 3 大片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态环境用水、社会经济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方面的关系上,有各自不同特点,需要分别加以分析并规定水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1.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耗水,使下游的生态环境和上中游的社会经济系统合理分享水资源。研究后认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水以各占 50 为宜。按社会经济平均耗水率为用水量的 70 折算,今后内陆河流按用水量的最高开发利用率应不超过 70。根据 2000 年的实际资料,除新疆的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伊犁河,以及柴达木盆地的无人区河流外,其他河流的开发利用率都已接近或超过 70。因此,贺兰山以西内陆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应根本控制在现有规模,不再增加。超过规定限额所挤占的生态环境耗水,或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足,或坚决加以压缩,一定要保证生态环境的耗水不低于水资源总量的 50。社会经济用水的内部配置:农田灌溉用水应大力节约并逐步压缩。城镇和工矿开展必须增加的用水量除少数地区由外流域适当调水外,大部地区原那么上由农业用水有偿转移,并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2.半干旱草原区。水资源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影响草原的天然植被。本区绝大局部属于半干旱区,天然降水形成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可以维持草原的天然植被,但不能形成可集中开发的地表或地下径流。因此,只可在一些降水量超过 400 毫米及个别有引水条件和地下水丰富的地方,适当建立人工饲料基地,少量用于开展社会经济。如果没有可靠的地质勘探资料,证明确有可以再生的地下水资源,不能盲目大规模抽取地下水进展社会经济建立或植树造林。3.黄河流域区。水资源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缓解干旱年份的水资源危机。近年来黄河流域特别是兰州以下一些支流的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不仅影响到这些支流下游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用水,也影响到黄河的出境水量。20 世纪 90 年代,黄河出境的平均年水量以三门峡入库水量表示,已从 5070 年代的 413 亿立方米降至 225 亿立方米,其中 1997 年以来直到 2002 年,黄河出境的年水量都小于 200 亿立方米,严重威胁到黄河下游的社会经济用水和河道的冲沙用水。分析减少的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黄河流域

    注意事项

    本文(可修改可持续发展论文.pdf)为本站会员(1398****507)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