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7的形成与数数.pdf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3.学习 7 的形成数数,知道 6 添 1 是 7,认读数字 7,并理解 7 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 1.课件:7 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请拼凑成 7,1-67 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 7 的形成。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1)请小朋友拔 6 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2)再请小朋友采 6 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讨论:怎样把 6 个萝卜变成 7 个?6 添 1 是几?(4)幼儿复述:6 添 1 是 7。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1)出示 6 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 6 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思考:怎样将 6 个桃子变成 7 个?6 添 1 是几?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7 (1)引导 7 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7”幼儿认读。(2)讨论字形:7 像什么?(7 像镰刀)。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7 除了能表示 7 个桃子、7 个萝卜外,还表示 7 个什么?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 7 表示的物体。(2)小结:7 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 7 的物体。5、趣味练习:请拼凑 7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 7。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扩展阅读 活动目标 1、学习 7 的加减,并进行 7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99)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 只小猴子,6 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 1 只小猴子和 6 只大猴子合起来是 7 只猴子。再如:71=6 表示 7 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二、幼儿操作活动。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 7 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 12、13 页,引导幼儿练习 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 10 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 1 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 个 5 个地数,10 个 10 个地数。3、100 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 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 5 个或 10 个记录一次,然后 5 个 5个或 10 个 10 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 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 100 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合理分工与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观察小记:(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 37 台,办公的老师 17 个,5 个长头发,5 个短头发。”黄老师:“5 个长头发,5 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 位”黄老师:“那么 17 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 19 辆,自行车有 3 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 19 辆,11 辆黑色的、6 辆白色的、2 辆红色的;自行车 3 辆,1 辆绿色的、2 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案例点评: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活动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二、学习活动 教师: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这个花园是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呢?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3、教师: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 小结:这个花园有 18 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三、引导实践 1、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2、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3、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4、讨论、交流 (1)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2)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3)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5、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6、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四、比较大小 1、教师: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2、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3、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4、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5、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6、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五、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1、教师: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2、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4、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设计意图:刚要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活动重点: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活动难点: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活动准备: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3、记录表、笔。活动过程: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3、交流测量结果。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 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活动过程: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设计意图: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活动目标: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活动准备:数字 2、4、8 和 1、7、5 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活动流程: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 和 4 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 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 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幼:有英文字母。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大使馆、白牌照公安局)四、活动结束。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活动目标:1、自己的方法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豆豆。2、感知不同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方法进行记录。活动准备:豆子每人 12 粒以上,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观察材料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县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2、数豆豆 做豆豆馅饼,今天每个人需要取 12 颗豆豆,不多也不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 12 颗豆豆呢?二、幼儿操作,尝试分豆豆 1、第一次做馅饼 1)现在开始做馅饼,请把馅饼对着一下,用笔把中间的折痕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2)请你把 12 颗豆豆分到馅饼上,每块豆豆一样多,12 颗豆豆都分完。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什么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两块,每一块分到了 6 颗豆豆。5)幼儿操作,记录。2、第二次做馅饼 1)再来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另一条折痕也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几块?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地块馅饼,每块分到 3 颗豆豆并做记录。3、第三次做馅饼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3)给幼儿提供三等份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 3 份。4、第四次做馅饼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 6 份,用笔描出来。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豆豆并记录操作结果。5、教师小结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三、游戏:找朋友 1、我们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啊,我们也来分一分好吗,你觉得我们这么多小朋友 2 个 2 个在一起,可以分几队?3 个 3 个分,可以分成几队。6 个 6 个分可以分几队。2、游戏好玩吗?那你觉得 4 个 4 个能分均匀吗?可以分几队。还有 5 个 5 个呢?我们到外面继续玩好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统计的方法,提高计数能力。2、按照物体的形状、数字等特征进行分类并统计。3、感受统计带来的便捷,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点:了解一些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带来的便捷。活动难点:用分类、数数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统计。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看看这是什么?(小货车)它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王牌汽车,想要那样的话,就要参加王牌汽车大会,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小汽车。2、那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小汽车呢?3、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货车也有一个办法,它决定去问它的汽车朋友哪种最受欢迎。二、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用数数、分类等方法进行表格统计 (一)设置情境,引出表格统计 1、他找到他的汽车朋友,问了很多问题。听听它都问了什么?2、小货车从它的汽车朋友那里,得到了很多很多的答案,可是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非常地难过,为什么呢?3、小货车想啊想,终于有了一个好办法,它决定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二)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汽车们最喜欢的颜色 1、小货车很快就制作出了一份表格,这是什么表格?对啦,是记录汽车们喜欢颜色的表格,看看小汽车都喜欢哪些颜色?2、那喜欢这些颜色的汽车在哪里呢?我们来数一数喜欢蓝色的有几辆?所以我们应该在蓝颜色的下面,写上数字几啊?3、汽车们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4、教师小结:这种通过数数,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的方法就叫做统计。统计可真好,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种颜色最受欢迎?5、统计应用:那小货车会怎么办呢,谁来试试看,它怎么了?小货车变成红色了。(三)用分类、数数的方法统计出汽车们最喜欢的图案 1、紧接着小货车又制作了一份表格,是什么表格啊?是汽车们喜欢图案的表格,我们看看汽车都喜欢哪些图案 2、那你们能一下子知道哪种图案最受欢迎吗?不能,因为图案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那怎么办呢?别着急,我们一样样地来,先数数看喜欢爱心的有多少,还有没有了?那爱心下面应该写上数字几啊?3、汽车们最喜欢什么图案?为什么?4、教师小结:原来当许多图案放在一起时,我们首先要将图案进行分类,再统计出数量就容易多了。你们现在知道哪种图案最受欢迎了吗?对啦,是五角星。5、统计应用:小货车又要变身了,谁来帮他变一下?小货车在身上画上了帅气的星星图案。(四)小组合作,统计出汽车们最喜欢的数字和花 1、刚刚小货车统计出了汽车最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可是它还有一些东西没有统计出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可是数字和花太多了,小货车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呢,它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分工合作,然后把统计结果记录到任务单上面。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汽车们最喜欢的数字是哪个?最喜欢的花是什么?4、小结,谢谢你们互相合作,帮小货车统计出了汽车最喜欢的数字和花。5、统计应用:小货车又要变身了,谁来帮帮它?他在两边的门上贴上了数字 5 和 7,还戴上了汽车们最喜欢的花向日葵。三、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统计出汽车们最喜欢的轮子 1、王牌汽车大会很快就要举行了,小货车决定把自己的轮子也变一变,他想请小朋友们帮助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轮子。2、你们是喜欢小轮子还是喜欢大轮子呢?喜欢小轮子的举手,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喜欢大轮子的多还是小轮子的多啊,因为喜欢大轮子的很高,小轮子的很矮。3、小结:原来除了用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这种像柱子一样比较高矮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统计。四、讲述故事结尾 1、终于到了举行王牌汽车大会的这一天,小货车换上了大轮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来到台上讲话了:如果选我做王牌汽车的话,我可以做大家都喜欢的小汽车。2、他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投票的结果。会有几辆汽车选我呢?就在这时,巨大屏幕上的表格一闪一闪!天啦,最受欢迎的汽车竟然是小货车,小货车成了王牌汽车!3、听听小货车说了什么?(谢谢汽车朋友和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助我当上了王牌汽车,下次我比赛,还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4、小货车当上了王牌汽车,我们一起祝贺他吧。活动目标:1.认识钟面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钟面上看整点和半点。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活动准备:1.几台不同样式的时钟(如外形不同、指针数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钟若干。2.整点记录表(见操作材料包下课 10 分钟)。活动过程:一、看时间 1.讨论:时钟有什么用?这些中有哪些不一样?(如外形不一样、钟面有方有圆、指针数量不一样等。)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如112 个数字,时针,分针等。)2.区分时针和分针,谈论他们不 3.同的功能。二、学习认整点 1.讨论:现在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小结:钟面上一共有 12 格,每一个代表不同的时间;当分针指向 12 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字就是几点钟。三、拨时钟 1.教师与幼儿共同拨弄时针,分辨准确的时间。2.幼儿两人一组,玩玩我说时间你来拨的游戏。3.在已能辨认整点的基础上,适当出现半点,让幼儿尝试拨 X 点半,辨认 X 点半;从中面上分辨是超过了 X 点还是没有到 X 点。活动延伸:1.利用整点记录表,版主幼儿建立时间与自身生活的联系,如 8:00 来幼儿园、11:00 午餐、4:00 回家等。2.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连连看(时间与相应的时间相联)等游戏。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滴答滴答响)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 12、3、6、9)(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 认识钟表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 点,4 点,8 点 课件:3-64 认识钟表 4 点,2 点,7 点,10 点。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1)观察时间为 12 点钟表 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仔细看!把分针拨 1 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小结:当分针走 1 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 12 点、1 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 12)小结:当分针指向 12 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2、对比时间为 12 点半、1 点半钟表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 6)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 6 上,就是半点。3、课件:3-69 认识钟表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 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延伸活动 涂色:钟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ppt 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过程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2、讨论交流 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找出尺的不同点。(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2、找出尺的共同点。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三、测量活动。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 厘米)。(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 厘米)。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2、笔、纸 活动过程 一、有哪些数字 1、谈话:长高了吗?长胖了吗?2、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3、幼儿比较自己的体检记录数字。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二、我找到了数字 1、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2、请幼儿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三、教室里的数字 1、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2、幼儿自由结伴在教室里寻找数字。3、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四、我家里的数字 1、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2、请幼儿介绍家里数字表示的用途。3、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五、汽车上的数字 1、交流:汽车上有哪些数字?2、相互探索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3.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六、书写数字 110 数字邻居(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名称数字邻居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感知 6 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前后数字多 1 或少 1 的关系。2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 116 数字卡片各一张。2 动物胸饰人手一份,积木房 6间.活动过程 一:坐火车.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 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票子上的号子坐不同的车厢.2、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哪个车厢乘客多 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 3、教师小结 二:按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三: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 4 的小邻居 2小鸟是 6 的小邻居 3鸭子是 2 的小邻居 4熊猫是 1 的大邻居 5蝴蝶是 5 的小邻居 6、小猫是 5 的大邻居。四、游戏数字找邻居 1 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2 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 1、ppt 课件-认识人民币 2、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3、红包两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每名幼儿手拿一个数字,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数字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二、谈话 1、出示红包 教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2、小结: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我们把这些钱叫“人民币”。三、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四、通过课件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演示课件,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1)提问:100 元可以换成几个 50 元(几个 20 元、几个 10 元)?请幼儿讨论回答。(2)教师小结:100 元可以换成 2 个 50 元、5 个 20 元或 10 个 10元。五、游戏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2、游戏:开商店。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六、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