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pdf
1/9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中位线,选自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三节,下面是我的说课结构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猜测 活动一 教学设计结构图 重点难点 自学课本,感知概念 推理验证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师生互动 总结点拨 活动二 教学过程 实战演练,拓展提高 性质应用 板书设计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开拓视野 布置作业,反馈效果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又一重要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学好本课不仅为学习梯形中位线做好了铺垫,而且为学习几何图形及辅助线的添加有重大作用,三角形中位线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 2/9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时期,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探求欲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从三维角度确立了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会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索方法:观察猜想探究验证应用;(2)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四、重点难点 3/9 A B N C M 教学重点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推导”。五、教法学法 教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启发诱导。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引例:如图,A、B 两地被一建筑物隔开不能直接到达,要测量 A、B 两地的距离,测量员先选定能直接到达 A、B 两地的点 C,又分别取AC、BC 中点 M、N,量出 MN 的长,就可以求出 A、B 两地的距离。(1)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如果测量 MN=20m,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设计意图:本着新课程理念,通过此题给学生展现了一种实际生活中比较特别的测量方法,把他们带入问题情境中,此时我提出两个问题意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于是,引出课题,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二)自学课本,感知概念 1、自学课本 66 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定义,从而让学生明确了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画任意三角形的中位线并回答 4/9 问题 1: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中位线?问题 2:在上图中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并说明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概念,通过比较来深化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习惯。】(三)引导探究,师生互动 问题(多媒体演示):在ABC 中,D 为 AB 的中点,E 为 AC 的中点,线段 DE 与第三边 BC 有怎样的关系呢?为什么?1、观察猜测 让学生自己画图,我提示学生对于两条线段的关系我们都研究哪些方面的?(他们知道是位置和数量两方面)。启发学生找到观察思考的方向,猜想结果,大部分学生马上就得到猜想:DEBC,DE=12BC 的关系。我又引导他们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度的大小进行比较,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2、推理验证 此时我就及时指出,猜想和实验不能代替证明,那么如何用推理验证这些猜想呢?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以此分散和突破教学难点。活动 1、多动手 有感悟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进行如下操作:A D B E C 5/9(1)把三角形硬纸板记作ABC(2)取 AB、AC 的中点 D、E,连结 DE(3)沿 DE 将ABC 剪成两部分(4)将ADE 绕点 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 度,得四边形 BCFD 如图(学生操作,教师动画展示课件)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 2、多交流 辩猜想 观察图形,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四边形 BCFD 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选代表回答。(播放视频)(2)既然四边形 BCFD 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 DE 与 BC 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让学生继续分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播放视频)追问:此题还有其他的推理方法吗?学生继续思考,小组讨论,探究,我参与小组中,适时点拨,鼓励创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小组代表说出两种不同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推理过程(播放视频)。学生说完我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学生没有说的方法,我再展示两种并设疑,让学生课下尝试推理。A D B E C F6/9 (1)(2)(3)(4)【设计意图:活动 2 先提出问题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方向与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疑的目的是为了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也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引导者。】3、总结点拨 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再让学生写出符号语言。4、性质应用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 ABCD 中,E、F、G、H 分别是 AB、BC、CD、DA 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解:连结 AC,AH=HD,CG=GD,GHAC,GH=12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同理 EFAC,EF=12AC。GHEF 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B EFCGDAB CDEFGHA7/9【我是这样处理这道题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一名学生板演),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并鼓励。通过此题总结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本题既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有合作交流式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交流不同的方法。】(四)实战演练,拓展提高 基础练习 1、如图,在ABC 中,DE 是中位线,(1)若ADE=60,则,B=度,为什么?(2)若 BC=8cm,则 DE=.为什么?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是 6cm,8cm,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为原来三角形面积的 。3、在ABC 中,D,E,F 分别是 AB,BC,AC 的中点,AC=12,BC=16,求四边形 DECF 的周长。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学生口答 2、如图:ABC 的中线 AF 与中位线 DE 相交于 O 点,AF 与 DE 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设计意图:这样不但解决了上课初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增强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拓展提高:A D B E C CFABED8/9 已知ABC 的周长为 1,连结ABC 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 2004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第一个三角形面积的 ;第 n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第一个三角形面积的 。【设计意图:拓展的目的就是进行知识迁移,开阔学生思路,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2)你还有什么困惑?(3)你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不仅梳理了所学知识,而且总结了自己的参与情况,使课堂小结真正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感悟,使数学课堂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布置作业,反馈效果 必做题:教材 68 页,2 题,3 题。选做题:已知:如图ABC 中,BM,CN 是ABC,ACB 的平分线,且 AMBM 于 M,ANCN于 N,说明:MNBC.【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好的题目既让学生开拓思路,又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七、板书设计:22.3 三角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C M A B N 9/9 2、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的中位线 DE 是ABC 的中位线.(或 AD=BD,AE=CE)DEBC,DE=12BC.3、应用:例题 八、开拓视野: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D,M、N 分别是 BC、AD 的中点,BA及 MN 的延长线相交于 P,CD 及 MN 的延长线相交于 Q,试说明APNDQN.最后建议学生:上网查阅有关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应用资料。(bbb:/aaabaiduaaa)提出建议,是想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课虽止而思未停”,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领导、同行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A D B E C A B C D M 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