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认识说课稿.pdf
-
资源ID:73556347
资源大小:185.2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认识说课稿.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8 和 9 的认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8 和 9 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 7 以内数及相关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上与 7 以内数的认识类似。通过主题图、摆圆片、计数器、直尺图等让学生理解 7 后面的一个数是 8 掌握顺序、然后用点子图作直观材料让学生比较大小。无论是认识数还是比较数的大小、数的组成都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得出的。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8 和 9。2、使学生懂得 8 和 9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3、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数数的方法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8 和 9 的组成。教学难点是 8 和 9 的书写。四、说学情分析。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7 以内的数,对于数的含义、顺序、大小、组成等有了一些学习经验。也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并具有一定的小组学习经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和能力基础。五、说教法。根据学情分析及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示操作法。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演示,为学生认识 8 和 9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学生对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观察、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认识物化在教具的演示和学具操做过程中,有助于思维过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转化。2、启发谈话法。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口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六、学法及能力的培养。1、通过对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等的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学生摆圆片、三角形等,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3、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七、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上课伊始,老师出示 07 这 8 个数字宝宝,问学生这些数字宝宝你认识吗?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问:数字宝宝的队伍乱七八糟,你能帮帮排排队伍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排队。学生兴致很高,于是趋机说:老师又请来两个新的数字宝宝 8、9,想不想认识它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8 和 9 的认识。在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顺利地引出了课题。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运用课件资源,体验感悟。第一层教学基数 8 和 9 的认识 首先电脑出示教材第 53 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反馈各小组交流的结果。这样安排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参与思考,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原则,同时可发散学生思维。由于学生已经认识过 7 以内的数,观察过类似的主题图,因此估计学生会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观察,并回答出:我看到图上有 8 棵数、8 朵花,9 个人、9 只蝴蝶。然后教师小结,8 棵树、9 只蝴蝶等可以用 8 和 9 来表示(板书数字 8 和 9),让学生读两遍。其次,学生操作摆圆片。让学生从学具中数出 8、9 个小圆片摆一摆,然后,说说怎么摆的?这些不同的摆法,用的圆片的个数分别是 8 和 9。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 8 和 9,让学生用 8 和 9 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层 教学 8、9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首先,出示计数器,教师谈话:请同学们看计数器,数一数,老师拨了几个珠子?(教师一个一个拨了 7 个)再问:现在我再拨上一个珠子,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珠子?谁说一说 8 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说出:7 再添上 1 是 8。并进一步提问:8 颗比 7 颗多几颗?7 颗比 8 颗少几颗?知道 8 是怎么来的,那么 9 呢,引导学生说出。其次,电脑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 0 到 7 有几段?7 段再添上 1 段是几段?7 在 8 的哪边?8 再添上 1 段是几段?9 再 8 的哪边?学生回答。教师指着刻度尺上的数,让学生从 0 读到 9,再从 9 读到 0。以使学生熟悉 9 以内数的顺序。最后,出示点子图来比较大小。教师谈话:7 和 8 住的很近,8 和 9 住的很近,你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然后电脑出示点子图)让学生借助点子图比较出 7 和 8 的大小,8 和 9 的大小。(来完成书上的 54 页的填空)教师板书:78 89 77 98 97 第四层:教学 8 和 9 的序数含义 首先,叫 9 名同学上台,排成一排,每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左往右数,第六个小朋友举的数字是几?从右往左数,举着数字 8 的是第几个小朋友。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第几个和第 8 个、9 个。同时来完成课本 54 页的蝴蝶图形题,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五层:教学 8 和 9 的书写 写 8 和 9 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 8.提问:8 像什么?电脑出示“小葫芦”图片,然后 9 像什么?其次教师范写 8 和 9 的写法,并请学生随教师书空一遍。最后,要求学生仿照教师的写法在书上描写 8 和 9。(学生写数时,教师要巡视指导,注意矫正学生写字姿势和用眼卫生。)第三环节、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生活情景进行练习巩固新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 8 和 9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