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 ,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一些手机依赖症的患者依然 ,认为医生的说辞是危言耸听。A.损害 或者 不以为意 B.损害 甚至 不以为然 C.危害 或者 不以为然 D.危害 甚至 不以为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损害”指使事业、利益、健康、声誉等蒙受损失。受害程度较轻且是局部。“危害”指使受破坏;损害。受害程度较重且处于危险境地。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损害”。“或者”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语境中的“永久性视力减退”和“失明”两种情况程度不同,存在递进关系,故第二空应选“甚至”。“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语境是患者不相信医生的话,所以应选“不以为然”。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B.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辨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多接触和积累常见的修辞手法。D.夸张;A.“佩玉鸣鸾”,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B.“牙璋”借指将帅;“凤阙”指长安;“龙城”指塞外敌方据点;C.“烟尘”指敌军入侵。3.下列场合中,语言运用最得体的一项是()A.我喜欢团队合作。虽然太多人参与计划有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但我相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众人之智慧往往能够成就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一位应届生在应聘时的回答)B.昨晚调查工作组公布的调查核实情况通报是客观实际的,本人就此事给广大同胞造成的情感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某领导公开致歉信)C.我刚讲完,如果您没有听清楚,我可以有时间时给您讲讲,这样就不会影响别的游客。(导游回应要求重复一遍讲解的游客)D.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邀请同事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场合的得体运用类试题,考生要根据所给的语句判断是否适合所给的语言环境,本题 A 选项,“但我相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前后文句矛盾,也不适合应聘的场合。C 选项,“如果您没有听清楚”对游客不够尊重,应该改为“如果我没说清楚”。D 选项,“务必”显得语气过于生硬,因为这是一封请柬,故使用这一词语不太恰当。4.唐诗宋词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A.周 瑜 诸葛亮 刘 裕 杜 牧 曹 植 B.周 瑜 刘 备 刘义隆 柳 永 诸葛亮 C.诸葛亮 孙 权 刘义隆 杜 牧 周 瑜 D.诸葛亮 周 瑜 刘 裕 杜 牧 刘 备【答案】A.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物画的创作 ,。,作品才能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感情。画家要了解许多并不能直接画出来的东西 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人物的外表 又要通过适当的绘画语言透露消息 更重要的是把人的气质、精神特征表现在形象中 这样,形象才能有“神似”的真切 这就需要对人物有较深的理解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文段前后文意的理解。我们看所给的六个句子,“不仅仅更重要的是这就”是一组,也就是;句中的“又要”意味着这句跟在后,中的“才”意味着这句跟在后,中的“才”还意味着这句在所给语段最后一句的前面,因为所给语段最后一句中也有“才”。这样,自然是在后面,在前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谢君章行述 君章,姓谢氏,讳焕,君章其字,赣之宁都人。君章少好学,长通儒术,而长于诗。年二十有三,挟所有游京师,京师贤士大夫皆乐与之交。居顷之,一旦告所与游者曰,“吾无故而心忽悸,得无吾亲或有故乎?”即径归,至家母果死,君章服丧尽哀。既免丧,建昌府经历彭君某闻君章名,遣币马迎之为其子师。翰林待制京兆杜公本,尝过彭君,与君章话甚合,盛称道之。未几彭君死,君章不远数百里,护其丧以还。今国子助教黄君昭为令于广之新会,有政声。君章以事至此,一见即相契。惜君章之才不得试,乃资而劝之又复游京师,至是达官要人多有知君章矣。大都留守判官段君定僧首辟馆,延君章。君章与段君处凡七年。而集贤直学士始兴麦公文贵复列其学行,荐于丞相太平公。会麦君有疾,君章感其知己,躬亲鬻药若子弟,然因染疾反就寓舍,遽不起,至正九年二月四日卒,行年四十有一。段君为具衣衾,买棺以敛,殡于文明门外。君章之游京师也,尝有诸王召见君章。君章见之,引巵酒为寿,王坐饮不为礼,君章复引进酒曰:“王宗室重臣,视一介布衣,不翅草芥。向之不礼于仆,固宜然。布衣,以分则贱,以道则尊,故与王公实敌礼。然则王虽尊,不宜于仆不为礼也。今王诚能致礼于仆,则尊贤下士之名王有之矣。”王叹赏其言,为回席以饮。授经郎危君素,尝偕君章谒时贵,危君谦退固让,不敢坐上坐。君章笑曰:“吾布衣也。贵贱之际无所嫌,敢坐诸君右。”遂坐上坐无所诎。盖君章平日类如此,人因是多之。然亦因是无所就,以至于死,亦可哀也已。(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王忠文集)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过彭君 过:访 B.见即相契 契:相合 C.惜君章之才不得试 试:施用 D.故与王公实敌礼 敌:敌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B.儒术:亦称“孔子之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C.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生日快乐。D.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着锦绣,故借指平民百姓。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顷之,一旦告所与游者曰,“吾无故而心忽悸,得无吾亲或有故乎?”(2)今王诚能致礼于仆,则尊贤下士之名王有之矣。9.结合全文,概括谢君章的性格特点。【答案】6.D 7.C 8.(1)在京城里没过多久,有一天谢君章对一起游学的朋友说:“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心中不安,莫非我的双亲出了什么事吗?”(2)现在王爷果真能对我以礼相待,那么礼贤下士的美名王爷自然就有了。9.勤奋博学。恪守孝道。重情重义。自尊自爱。坦率直爽。【解析】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敌:相当,匹敌,可引申为“平等”。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7.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C.为寿:以祈祝健康长寿。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顷之”没过多久、“悸”不安、“有故”出了事。(2)得分点:“诚”果真、“尊贤下士”礼贤下士“。9.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人物是“谢君章”,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其品质是:勤奋博学;恪守孝道;重情重义;自尊自爱;坦率直爽。参考译文:君章,姓谢,名焕,君章是他的字,江西宁都人,谢君章从小好学;长大后通晓儒术,擅长赋诗。二十三岁时,带着全部行李到京城游学,京城里那些贤良的士大夫都喜欢与他交往。在京城里没过多久,有一天谢君章对一起游学的朋友说:“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心中不安,莫非我的双亲出了什么事吗?”马上径直回家,一到家母亲果然已经逝世,谢君章在家守孝,极尽哀悼。守丧期满,建昌府经历彭君听说君章的名声,用财物和马车将谢君章从宁都州请来聘为自己儿子的老师。翰林待制京兆杜本,曾经拜访彭经历,跟谢君章谈话很投机,非常称赞赏识他。不久,彭经历死去,谢君章不远几百里,亲自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当今的国子监助教黄昭在广东新会担任县令,在任上颇有政声。谢君章因为有事来到新会,两人一见倾心,黄昭怜惜谢君章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于是资助并鼓励他再到京城游学,到这 时大多数达官要人都知道谢君章,大都留守判官段定僧首先开馆,聘请谢君章。这样,谢君章跟段定僧总共相处了七年。集贤殿直学士麦文贵则又列举其学问品行,而举荐于丞 相太平。适逢麦君生病,谢君章感激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像子弟一样亲自买药煎熬,然而因为传染疾病返回到住的地方,突然间就不能起床。在正九年二月四日逝世,享年四十一岁。段君为他备办衣物,购买棺材收敛。埋葬在文明门外。谢君章在京城游学,曾经有王爷召见他。谢君章晋见他,举杯为王爷祝寿,王爷坐着饮酒不回礼,谢君章又举起酒杯说:“王爷为宗室重臣,看待平民百姓,不过是一根枯草。向来不以礼待我,这当然可以。平民百姓,凭身份来说是低贱的,但是按道义来说是尊贵的,所以与王公贵族相比礼节上实际是平等的。然而王爷虽然尊贵,但并不适宜对我不礼貌。现在王爷果真能对我以礼相待,那么礼贤下士的美名王爷自然就有了。”王爷赞 赏他的话,为此回礼饮酒。授经郎危素曾经协同谢君章拜谒当时的权贵,危君谦恭礼让,坚决不肯坐上座。谢君章笑着说:“我是平民百姓。贵贱之间也没有什么顾忌,我就 坐到各位的上座。”于是坐上上座没有什么谦让。谢君章平时像这样的做派很多,人们因此称赞他。然而也正因为这些没有什么成就,就这样到了死,这也是值得同情的。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注】九日:指重阳节。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廷琴师,元军陷临安,被俘北去。美人:南宋宫女。10.上阙在写景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11.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肠断裂”的原因。【答案】10.运用了视听结合、拟人等手法,作者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似在诉说悲伤,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苍茫肃杀的气氛,突出了作者身俘幽州的悲惨境地和悲凉的心境。11.(1)身陷幽州的悲痛;(2)孤身一人的寂寞;思念家乡的愁苦;(4)故国不再的哀伤。【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写景语句景物特色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景物特点、诗歌情感三个角度作答本题,从手法上“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诗句中既有拟人的修辞又有试听结合的写法。景物特点是悲凉肃杀,抒发了作者悲苦的心境。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情感主旨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把握题干中“肠断裂”的原因,注意结合诗句“客心愁破正思家”可以得出原因是思念家乡的愁苦。根据文题和背景,此时作者是国破被俘虏囚禁在幽州,所以抒发的是故国不在、身陷囹圄的悲伤和苦痛。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句的理解和注释背景的介绍。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知乘月几人归,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3)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5)细草微风岸,_。(杜甫旅夜书怀)(6)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但将酩酊酬佳节,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8)李杜文章在,_。(韩愈调张籍)【答案】(1).落月摇情满江树 (2).战士军前半死生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天生我材必有用 (5).危樯独夜舟 (6).雪拥蓝关马不前 (7).不用登临恨落晖 (8).光焰万丈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摧”“材”“樯”“晖”。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书房梦 肖复兴 归有光写过一则短文,名字叫杏花书屋记。文章记述了他朋友父亲的一个梦: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期间,声琅然出户外。父亲将这个梦告诉儿子后,嘱咐道:“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中国的读书人,谁都会有这样一个书屋之梦。坐拥书城,书房便不仅成为读书人被人认可的一个标志,也成为读书人对外拿得出手的或值得骄傲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在住房紧张,经济拮据的年代,书房更是很多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具体到我自己,有这样一个梦,是我读初一的那一年。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当时北京日报的总编辑。有一天,这位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第一次见到了书房是什么样子,那一个紧挨一个的书柜里排列整齐的书籍,让我叹为观止。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书房该多好啊!梦在当时就这样不切实际地升腾 当时,我连一个最简陋的书架都没有,我少得可怜的一些书,只好蜷缩在拥挤的家中墙角的一个只有区区两层的鞋架上。没有书房,退而求其次,我的梦想是有一个书架也好。我终于有了一个书架,是在那之后十四年的 1974 年,我从北大荒返回北京当中学老师。发了第一个月工资,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门大街的家具店,花了 22 块买回一个铁制书架。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 42 块半。起初,我的书还放不满书架。但是,没过两年,书就多得放不下了。一开始的书房之梦,如同冻蛇,僵而未死,蠢蠢欲动地复活了。二十六年之后,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间比较宽敞的书房。两面墙摆满了当年同学家那样的书柜,书柜里也挤满了那样多花花绿绿的书。我也像当年同学父亲一样老了,在书房梦的颠簸中,青春一去不返。短暂的兴奋,如绚丽的焰火,逝去后,忽然,我很是有些失落。记得书放在鞋架子上的时候,那些书,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那个铁制书架上的书,我也都全部看过,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朋友看。朋友来我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到那个书架旁翻书,然后抽出一本,朗读一段,和我探讨,或者争论。那时候,书中仿佛真的会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一般,令我们痴迷。如今,书柜里的书拥挤不堪,已经扔掉很多,很多书自从买回,就没有看过,如今,我很少到书房。读书,写东西,都是躺在卧室的床上。如今,朋友来,更很少到书房,我出的书,送给他们,他们都懒得看,哪里还有兴趣和热情去看不相识的别人的书?兴趣和热情,都放在手机上,除非我的文章被放在手机上,他们才兴致勃勃地扫几眼,然后,水过地皮湿,把它删掉,移情别恋,去读新的电子文章。如今,书房沦落到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归有光在那篇文章中,记述他的那个朋友后来在父亲逝去数年之后,遵照父亲的意愿,“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古时,一楹是一间屋子,按照北京老四合院的规距,一般是建有正房三间,已经足够宽敞了。五间屋的书房,足以放下他的贮书万卷。而这万卷书的命运,我猜想,尽管古人崇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恐怕和我的书房里的那些书的命运一样,是不会被读完的,甚至是连翻都不曾被翻过。我想起早年前看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一部话剧,是田汉先生的丽人行。剧中那个资本家的家里也放有一个书架,他的太太也爱读书,书架放满了鲁迅的书,几年过后,书架上的书一本也没有了,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高跟鞋。(有删改)13.文章第段从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写起,有什么作用?14.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妙处。15.第段中作者说“我很是有些失落”,为什么?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书房梦”为题的妙处。【答案】13.(1)写古人“杏花书屋”的梦想,表达作者对书屋的向往之情;(2)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中国读书人尤其是作者的书屋梦;引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中的句子,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只有很少的书,连一个简陋的书架都没有,表达出作者对拥有一个书架的强烈渴望。15.作者梦寐以求的书房现在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1)书柜里的书很多,但很少看;(2)没书房想有书房,有了书房,却很少到书房;(3)以前朋友到访喜欢翻看书架上的书,现在朋友来很少到书房,即使是“我”的书,如果不放到网上,也无人问津。16.(1)线索作用,以“书房梦”贯穿全文,使行文集中,结构完整严谨;(2)“书房梦”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催人上进,但真正拥有书房后,用于读书的时间却少了,书房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引人深思;(3)表现了作者忧戚的心情,对人们只顾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读书生活、精神追求的担忧。【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在文中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结构、情感、读者兴趣(文本内涵)等角度作答这类试题,根据理解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情感上:写古人“杏花书屋”的梦想,表达作者对书屋的向往之情;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中国读书人尤其是作者的书屋梦;吸引兴趣上:引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中的句子,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文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情感等角度作答这类试题,根据理解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只有很少的书,连一个简陋的书架都没有,表达出作者对拥有一个书架的强烈渴望。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题干中所给语段的上下文找出作者失落的原因,根据理解作者失落的原因有:作者梦寐以求的书房现在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书柜里的书很多,但很少看;没书房想有书房,有了书房,却很少到书房;以前朋友到访喜欢翻看书架上的书,现在朋友来很少到书房,即使是“我”的书,如果不放到网上,也无人问津。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赏析标题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行文的结构线索、作者的情感、文本主题思想等角度作答这类试题,根据理解本文标题“书房梦”的作用有:线索作用,以“书房梦”贯穿全文,使行文集中,结构完整严谨;“书房梦”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催人上进,但真正拥有书房后,用于读书的时间却少了,书房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引人深思;表现了作者忧戚的心情,对人们只顾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读书生活、精神追求的担忧。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淡泊宁静以养心 何冠军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经历。购买了一套精致的筷子,没多久便觉得常用的碗碟粗陋不堪;索性换掉这一批餐具,却突然发现老旧的餐桌风格不搭;接着咬牙换了张桌子,又开始纠结于餐厅空间逼仄朋友送来一只鸟笼,造型可爱、制作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虽无养鸟习惯,却也不忍舍弃;最终挨不过内心的好奇、他人的劝说,竟也养起鸟来,终日费尽心思摆弄物件、准备鸟食小小的筷子和鸟笼,不经意间打开了欲望的魔盒,反倒让心为物役、徒增烦恼。精美的事物本无过错,有时却悄然之间放大了人的渴求、影响了人的选择、左右了人的生活。在我们身边,被“筷子”“鸟笼”困住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生活富足,却无法抵御新奇的刺激,难以自持与节制;有的人手握重权,却对更高的位子垂涎三尺,为一己之私不惜一错再错。永远在路上 巡视利剑等电视专题片披露的种种细节警示,一些违法违纪人员之所以走上贪腐之路,往往是从接受了自己并不缺少、也非必需的物品开始的。戴上了名表,惦记起名包;开上了好车,又渴望豪宅欲望不被约束,自然会不断膨胀。一个人如果不对此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一旦面临诱惑,很难不困于物欲的泥潭。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逃离奢华的迷雾、防范贪婪的陷阱,需要一把锋利的刀,只有随时准备好剪除欲望的枝枝蔓蔓,才能防止精美的“筷子”左右自己的食欲,避免多余的“鸟笼”占据生活的空间。居里夫人在会客厅里只放两把简单的椅子,她毕生追求安静的工作、简单的生活,成了“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延安时期,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的感慨。面对芜杂的物质世界,淡泊、宁静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个体历经成长、追求成功的历程,往往也是学习控制欲望的过程。据载,年轻的莫泊桑成名之前精力旺盛、勤奋好学,在读书写作之外,白天学习汽修、钢琴,晚上还研究制作烧鹅,时间被各类事务填得满满当当。作家福楼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写作,晚上还会用四个小时写作。莫泊桑深受触动,遂以福楼拜为师,断然舍弃多余欲望,一心一意读书写作,最终成就了人生与事业。追求精致甚至极致,但同时不被欲望所困所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哲人有言,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那一瞬间被决定。生活中无所不在、变幻无穷的“筷子”与“鸟笼”,时刻考验着一个人守护本真的定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7.请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18.结合文本,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19.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看待很多人都喜欢追求精致的物品这一现象。【答案】17.首先提出精美的事物有时“悄然之间放大了人的渴求、影响了人的选择、左右了人的生活”的观点;接着概括列举被精美事物绑架,欲望不被约束、不断膨胀的事例,印证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一个人欲望膨胀而不清醒带来的危害。18.“筷子”与“鸟笼”,代指精美的事物,喻指人们的物欲;生活中充满各种物欲,物欲无所不在;遭受物欲的诱惑时,需要我们保持本真,不被物欲役使。19.作者认为精美的事物本无过错。但在追求精致甚至极致的同时,应当适可而止,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不能被欲望困扰,困于物欲的泥潭;如果不约束自己,一味膨胀自己的欲望,自己人生必将被毁灭。【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述类文本的论述的方法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论文的特点进行挖掘答题的角度,一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观点、论证、结论。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作答为:首先提出精美的事物有时“悄然之间放大了人的渴求、影响了人的选择、左右了人的生活”的观点;接着概括列举被精美事物绑架,欲望不被约束、不断膨胀的事例,印证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一个人欲望膨胀而不清醒带来的危害。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划线句子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把握,挖掘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本题中划线句子有两重含义:一是“筷子”“鸟笼”,代指精美的事物,喻指人们的物欲。原文中“考验着一个人守护本真的定力”的含义是遭受物欲的诱惑时,需要我们保持本真,不被物欲役使。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句子属于意蕴句,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充分挖掘句子的含义。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分析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注意把握题干“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看待很多人都喜欢追求精致的物品这一现象。”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从现象和结果两个角度作答:作者认为精美的事物本无过错。但在追求精致甚至极致的同时,应当适可而止,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不能被欲望困扰,困于物欲的泥潭;如果不约束自己,一味膨胀自己的欲望,自己人生必将被毁灭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典故化育后世,如“前车之鉴”“一诺千金”“闻鸡起舞”“孔融让梨”“唇亡齿寒”等。请以其中一个或两三个典故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答案】成功要找对方法 现代社会迅速地发展,想要取得成功已变得不易多了.根据我的调查发现有许多人在晚年时皆由于自己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而悲伤不已.然而,现代的社会中的就业形势愈来愈紧张了.做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如何取得成功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机器倒替手工劳动.现代的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了.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做为我们青少年朋友,就要认真分析.分析社会中需要那种人才,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切实接和自己的实际,看自己是否要读大学.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大学的能力.而现代许多大学生到了社会中都不好找工作,现代社会中有技术的人挣的钱多,他们干的活还比较的轻.而没有技术的人干的活既脏又累.假如自己考不上大学,那么就应去技术学校学习技术,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看看自己适合那类人才.这也是第一步,认清.处于今天的我们,思想发生的变化也比较的快.当自己做出一个重要选择时.会有许多人劝我们,有的支持,有的反对,这时我们面临难以选择.而我们应听取多方面的的意见.认真地思考每种意见.做为自己选择时的参考.这样可以使我们做出的选择尽可能的完美.这里强调一点,我们要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听风就是雨.比尔.盖次没有将学读完就去创业,有许多人表示不理解,而他却坚持了自己的的选择.因为他看到了未来的社会必然计算机普及.,听取意见,慎重考虑.无论干什么事业离开勤奋是不行的.无论干什么事业离开坚持是不行的.现代社会中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勤奋地学习自己所爱的技术.为将来的事业提供知识上的储备.要把技术掌握得牢固,因为它是我们将来有饭吃的保障.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风险.面对这些温暖要坚持不解,千万不要放弃.这也是第三步,让勤奋与坚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我们把技术学到手后,我们就去干事业.如果有资本,我们可以自己单独干.相反,我们就应动工积累资本.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有这种观念,给自己干,不给别人干.如果你没有做老板的想法.如果你甘愿平淡,那么你就注定是一名员工.这也是老板与员工的区别.我们要赶于想勇于想.这也是第二步要做一名老板.文化知识也愈来愈重要了,而我们可以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勤奋的学习它们,因为现代的社会需要众和型人才.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自学文化知识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这样可以使你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技术何乐而不为之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本题提供的材料都是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典故,考生对这些典故较为熟悉,可根据其内容总结出相关立意:“前车之鉴”讲的是要懂得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一诺千金”讲的是人要讲诚信、守承诺,“闻鸡起舞”讲的是要勤奋刻苦,“孔融让梨”讲的是人要谦让,“唇亡齿寒”讲的是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命题要求“以其中一个或两三个典故为基础确定立意”,如果写一个,只要围绕典故含义即可;如果写两三个可通过联想将几个典故相联系,如“闻鸡起舞”和“前车之鉴”相联,可讨论成功的方法。考生要注意要求中的“明确文体”,这就要求一定要有明确的文体特征。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身现实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使得作文有深度,最终作文等级才能升格。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前车之鉴”“一诺千金”“闻鸡起舞”“孔融让梨”“唇亡齿寒”,考生从这些熟悉的关键词中挖掘立意即可,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观点明确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