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 资源ID:735755       资源大小:14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1 / 5【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精选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 17DNA17DNA 是主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遗传物质时间 / 30 分钟基础巩固1.2017·宁夏银川九中模拟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 断的理由不包括 ( ) A.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2.2017·浙江嘉兴模拟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B.遗传物质是 RNA,只位于拟核区 C.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D.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3.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 加入培养了 R 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 得到了 S 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 S 型细菌 4.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为了获得 35S 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 35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T2 噬 菌体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 32P 标记的 DNA,检测不到 35S 标记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 35S 标记的一组实验中,少量放射性出现在试管的下层, 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5.2017·河北保定联考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 做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用 32P、35S 标记同一组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 C.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 射性高低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 6.如图 K17-1 所示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 5图 K17-1 A.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含有的核酸种类相同 B.T2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参与 C.过程释放的噬菌体都不含有亲代的成分 D.培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可用相同的培养基能力提升7.2017·江西高安中学模拟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 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 遗传信息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完 全分开 D.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 到放射性同位素 32P 8.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 S 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 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 S 型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 用 C.在培养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菌的 DNA 后出现的只有 S 型菌 的菌落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9.2017·江淮十校联考 图 K17-2 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 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 K17-2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 35S 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10.2017·河南南阳模拟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 35S 标记 B.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 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均不 死亡 C.用含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 性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的技术相同 11.如图 K17-3 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 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 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K17-3 A.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不属于基因突变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S 型菌的 DNA 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3 / 512.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 知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 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 型菌+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B.R 型菌+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DNA预期出现 S 型菌 C.R 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 S 型菌 D.R 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13.下面介绍的是有关 DNA 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 K17- 4 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图 K17-4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 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 第二步:用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标记的 。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 DNA,原因是 。 (3)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 射性,实际上沉淀物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 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 综合拓展14.研究人员欲通过实验来了解 H5N1 禽流感病毒(RNA 病毒)侵染家 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K17-5 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 H5N1 病毒的放射性。 图 K17-5 (1)该实验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 (2)由于 H5N1 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产生子代 H5N1 病毒依赖 家禽体细胞提供 (最少写两项)。 (3)据图分析,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 性标记的成分是 ,试管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 成分是 。 (4)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子代病毒从被 感染细胞中释放和再次侵染新的宿主细胞至关重要,达菲可抑制该酶 的活性。若试管中在加入 H5N1 病毒之前,先加入适量达菲,推测 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强度将 。 课时作业(十七) 1.A 解析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没有 DNA 高,且不能自我复制。 2.D 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 A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B 错误;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 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获得 S 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错误;与 R 型菌 相比,S 型菌具有荚膜,有毒性,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 以 S 型菌容易导致机体患病,D 正确。 3.B 解析 该实验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 向的,A 错误,B 正确;艾弗里实验中将 S 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和4 / 5DNA 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 入 S 型细菌 DNA 时,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这说明肺炎双 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 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D 错误。 4.C 解析 由于噬菌体的成分只有 DNA 和蛋白质,没有 RNA,所以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证明 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A 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直 接培养,B 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若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会使少量放射 性出现在试管下层,D 错误。 5.A 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应该用 32P、35S 分别标记不同组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而不能同时标记,A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过程中,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的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而不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B 错误。该实验的结论为 DNA 是遗传物质,注意这 个结论中不能加“主要”,C 错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 菌,培养时间长短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 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 射性将变低;如果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经离 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 错误。 6.B 解析 T2 噬菌体含有 DNA,大肠杆菌含有 DNA 和 RNA,二者含 有的核酸种类不完全相同,A 项错误;T2 噬菌体增殖时,在噬菌体 DNA 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其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B 项正确;依据 DNA 的半保 留复制原理,过程释放的噬菌体,其 DNA 中含有亲代的脱氧核苷酸, C 项错误;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病毒是寄生生物,培 养病毒需用相应的活细胞,D 项错误。 7.D 解析 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可能蕴含着 遗传信息,所以最初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A 项正确;格里菲思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 子,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 化因子是 DNA,DNA 是遗传物质,即死亡的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活 细菌中,使 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细菌转化的实质是 发生了基因重组,B 项正确;由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 取的 DNA 纯度最高时也还有 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 果表示怀疑,而噬菌体的蛋白质与 DNA 能够分开标记,并且在噬菌体 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 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更有说服力,C 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 素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上清液 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部分噬菌体没来得及侵染细菌,或 者是侵染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 项错误。 8.C 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 正确;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是将 S 型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 单独研究其各自的作用,B 正确;在培养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 菌的 DNA 后出现 S 型菌,同时也有 R 型菌,C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 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正确。5 / 59.D 解析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 错误;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 32P 标记时的实验结果,不影响 35S 标 记的实验结果,因此 B、C 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 正确。 10.B 解析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且合成子代噬菌 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因此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子代噬菌体中不含 35S。R 型细菌无毒性,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已经 失去侵染能力,因此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 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DNA 进入细菌内部,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沉淀物中含 有较强的放射性。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将 S 型细菌的物 质一一提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 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11.D 解析 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 杀死 R 型菌,A 正确;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菌,使 R 型菌转化为有毒 的 S 型菌,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后整合到了受体 DNA 上并得 到表达,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正确;S 型菌的 DNA 不能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 错误。 12.A 解析 R 型菌+抗青霉素的 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菌,说明 DNA 起遗传作用,A 正确。 13.(1)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 35S 标记的细菌,再用此 细菌培养噬菌体 细菌 (2)此实验中没有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3)搅拌不充分 解析 (1)噬菌体无法独立完成代谢,要依赖细菌进行增殖,故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 35S 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 菌体,得到 35S 标记的噬菌体。(2)因为没有用 32P 标记 DNA 的噬菌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故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 DNA。(3)在 实验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充分,导致有部分亲代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 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附着在细菌上,故实际上沉淀物中会含 有少量的放射性。 14.(1)同位素标记法 (2)原料、能量、酶、场所 (3)RNA RNA 和蛋白质 (4)减弱 解析 (1)该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H5N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必须生活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来繁殖,因此家禽 体细胞为病毒增殖提供了原料、能量、酶、场所。(3)H5N1 病毒的 遗传物质为 RNA,试管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 RNA。将含 32P 的 H5N1 病毒侵染含 35S 的家禽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 没有进入细胞,只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胞,由于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 料全部来自家禽细胞,因此子代病毒全部的蛋白质含 35S,少数 RNA 含 32P,因此子代 H5N1 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 RNA 和蛋白质。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达菲可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若试管中在 加入 H5N1 病毒之前,先加入适量达菲,推测中子代 H5N1 病毒带放 射性标记的强度将会减弱。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