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大全10篇.pdf
这是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大全 10 篇,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供参考学习。设计背景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不从概念入手,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6,小结,结束。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的播放 让幼儿认识到梯形的多样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梯形的特征。当然,在这节课的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不够准备比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序数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序数 6-10,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知识-事先学习 1-5 的序数。物质-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 幼儿跟教师做开火车动作进教室。二、展开 1、看课件,复习 1-5 的序数。2、学习 6-10 的序数。3、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到右辨认 10 以内的序数。4、引导幼儿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辨认 10 以内的序数。教师总结:序数有一定的顺序性和方向性。5、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辨认 10 以内的序数。6、游戏排排队。三、结束 幼儿排队开小火车返回。活动反思: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序数,为了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所以创设了本次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出 10 以内的序数,并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说出小动物们分别坐在哪一节车厢(或住在哪一层楼),以此辨别 10 以内的序数,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准确辨别 10 以内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通过教师重点引导和讲解以及游戏的形式进行突破。活动意图: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喜欢聆听动物故事,动物玩具,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于是顺应孩子们的热点和兴趣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园里。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目标:1.巩固 7 以内数与物的对应。2.能对 7 以内数量比多少,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3.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2.数字卡、画有 17 个动物的胸牌(与幼儿人数相等)。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能对 7 以内数量比多少。活动难点: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活动过程:一、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1.导入语:你去过动物园吗?你认识哪些动物?小结:动物园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2.关键提问:数数动物园里有几种动物?(5 种)每种动物有几个?(每种动物的数量有多少?)小结:动物园里的草地上有 1 只大象、2 只狮子、4 匹马、6 只猴子和 7 只羊。3、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要求:把数量记在心里,不要告诉其他小朋友。游戏方法: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我们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有一个操作盒,里面有数字卡片,老师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请你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举相应的数字卡。5.集体检验(价值分析:练习 7 以内数与物的对应)二、学习与操作:多还是少 1.过渡语:刚才我们知道了每种动物的数量,那你知道这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吗?(羊)2.关键提问:马的数量是多少?(4 匹马)马比谁多?比谁少?你怎么知道的?(了解多少具有相对性。可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比较多少。)4.现在看看后面每张桌子上放了 4 张纸,每个宝宝选一张纸,请你去看一看、比一比,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多”的打勾)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放至黑板上,集体检验 关键提问:请你们做检查员,看看这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价值分析:学习比较多少)三、游戏活动:找个朋友比一比 1、过渡语:我们刚刚都比出来了,动物园里的动物谁多谁少,现在小动物们想请你们一起做个游戏。2、游戏规则 (1)每人挂一个画有 17 个动物的胸牌,边说唱边找朋友比多少:“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蹲下去,如果遇到一样的转一下圈”(2)数次以后,幼儿说说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进一步体会多和少是比出来的。(3)幼儿交换胸牌后再游戏,巩固多和少的相对性。3、关键提问:是不是这个小动物和其他小动物比都是多的?小结:物体的多少是相对某一个物体来说的,单独一个不能比出多与少。活动延伸:刚才我们比了小动物,你们知道我们班级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吗?我们空了也去比一比,数一数。活动反思: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不足之处:1、对多媒体设备及演示经验不足,影响了课堂效果。2、对幼儿现有水平了解欠缺,影响了课堂效果与气氛。活动不仅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从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每一次活动的磨砺,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给了我教学经验的积累,相信自己今后遗憾更少,一定会做得更好。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和,学习按规律的方法进行排列。2、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3、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难点:学习按规律的方法进行排列。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规律的围巾图片。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排序认知经验。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引出规律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和排列规律。(二)学习新规律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的规律。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3、孩子操作。(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活动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1、在引导孩子感知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设计背景 数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幼儿对数的教育应从数数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认识数数。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 110 的顺数和倒数。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顺数和倒数的规律。3.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 110 之间顺数与倒数的规律 活动准备 1.110 数字卡片两套,方向箭头两个 2.磁铁圆点若干,小动物玩具十个 3.小汽车两辆(颜色不同)4.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请小朋友们去郊游为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想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以报数的方法,初步感知顺数的规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二)接着导入到倒数的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 1,那么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就叫做倒数了。(三)巩固部分 1.教师以惊讶的神情导入这些小动物有的胸前有数字,但个别是没有的,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按规律排好队。2.请小朋友们与小动物玩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可以从任意数起的顺数和倒练习。3.教师以郊游的方法导入小汽车,引导幼儿根据对汽车不同的颜色进行观察,并且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指导幼儿参与体验,巩固感知顺数和倒数。4.指导幼儿参与手指游戏,再次进行对顺数与倒数的练习。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和倒数,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与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同寻找顺数和倒数,下一节让我们大家同分享。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设计意图: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平时爱将自己的东西堆乱放,有时找一样东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分类计数)这一教学活动。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用数字、符号记录分类结果。2.复习巩固对 5 以内数的认识。3.培养幼儿操作兴趣,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活动难点: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活动准备:海底世界背景图 2 张、9 张统计表、小海螺图片、8 组幼儿操作材料、15 的数字卡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分类操作法。活动过程:一、律动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1.师幼互动游戏一只小鸡。2.提出:律动里出现了那几个数字?3.出示数字宝宝,幼儿根据数字做拍手游戏。二、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1.今天呀,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2.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请幼儿观察。提出问题:猜一猜,我们这是到了那里?(幼儿:水里、河里、海里)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海底世界”,你们知道在海底生活着那些生物吗?(幼儿:小鱼、鲨鱼、海龟、海马、章鱼)是呀!海底有许多我们认识还有不认识的生物。咦,他们这会儿都到哪里去了呢?三、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1.教师将章鱼、水母和小鱼的图片一一贴到“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2.提出问题:谁能看出在海底一有几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幼儿:有三种:章鱼、水母、小鱼。)3.引入:今天呀,海底将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想请队员最多的一组动物当裁判,到底哪一组的队员最多呢,还得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们愿意吗?让我们热烈欢迎第一支代表队章鱼代表队。4.请小朋友数数看,章鱼代表队一有几名队员?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找出数字“3”并贴在章鱼图片的下方。5.教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感知记录水母和小鱼的数量。四、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师:小朋友刚才为每一个代表队进行了数量统计,这个计数方法就叫分类计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支代表队可以当裁判,为什么?(小鱼代表队,他们的数量最多,是 5 条。)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选出了裁判,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将小海螺当礼物送给你们,想要几个就伸出几根手指吧。五、实践运用。1.情景拓展。引入:海底动物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给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送来了邀请函,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去观看他们的比赛,谁想来报名参加?提出:老师想把上来的这些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的将他们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抽幼儿上前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小男生、小女生各有多少?2.幼儿操作,巩固分类计数。将幼儿分成 8 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辅导。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计数,就是先将不同的种类的物品分类后再统计其数量,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旨在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能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个环节:律动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为分类计数打好基础。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通过情景拓展让幼儿上前将前面来的幼儿分成两组,并统计其数量;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借助老师的提示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计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不是很理想,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1.活动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复习巩固 5 以内的数耗时太长,以至于幼儿后来的分类计数操作练习,教师的个别辅导没能跟到位,没有对幼儿的操作效果进行评价,以至于草草结束,幼儿的动手能力没能很好的得以展示。今后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好时间上的搭配。2.在教学分类计数这一环节中,数量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引导幼儿用数字统计物体的数量,但是写数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困难,这一技能要求有些高;课后我想如果让幼儿用画圆点、画圈的方式、找数字宝宝进行粘贴或让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也许效果要好,还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幼儿。活动目标: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活动过程: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幼儿起名(部分)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活动目标 1、学习 5 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雪花片人手 5 个,菠萝图片 5 个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手中的 5 个雪花片,试着把它分成两份,看有哪几种分法,师巡视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 5 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 可以分成 1 和 4,1 和 4 合起来就是 5 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1、出示 5 分成 1 和 4,5 分成 4 和 1 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2、同样观察5 分成 2 和 3,5 分成 3 和 2 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三、猜棋子游戏。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 6 的形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2.能够按要求拿取 6 以内不同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3.学习 6 的形成,理解 5、6 两数之间多 1、少 1 的关系。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不同种类的树叶卡片 6 张,数字 5、6 卡片 1 套,色子 1 个(6 个面上分别有 16 的点子)。2.实物树叶 4 片,4 个圆点卡片 1 张,苹果卡片 5 张,鸭梨卡片 6张。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 6 的形成。活动难点 理解 5、6 两数之间多 1、少 1 的关系。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树叶和数字卡片,交流:数数有几片树叶?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师:盘子里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请数一数有几片树叶?你认识卡片上面的数字吗?二、游戏比比谁做得对,复习 5 的形成 教师一次出示 4 片实物树叶、4 张圆点卡片和数字 5 卡片,请幼儿根据实物、圆点、符号的不同引导,操作树叶卡片,复习 5 以内数的形成。1.请取出和黑板上数量一样多的树叶卡片(4 片)。你能把 4 片树叶变得和数字 5 这么多吗?是怎么变的?小结:4 片树叶添上 1 片后变成了 5 片树叶,4 添上 1 是 5。三、引导幼儿推理、操作,学习 6 的形成 1.启发幼儿思考并操作树叶卡片,配上相应的数字:想一想、试一试,如果把 5 片树叶变成 6 片树叶,应该怎样做?小结:5 片树叶添上 1 片就变成了 6 片,5 添上 1 是 6。2.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对应演示 5 张苹果卡片和 6 张鸭梨卡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 5、6 两数多 1 少 1 的数量关系。数一数:苹果有几个?鸭梨有几个?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教案)谁的数量多?多几个?谁的数量少?少几个?试一试:有几种方法能让两种水果一样多?小结:有两种方法能让水果变得一样多。第一种办法是:5 个苹果添上 1 个变成 6 个,6 个苹果和 6 个鸭梨是一样多的。第二种办法是:6 个鸭梨去掉 1 个变成 5 个,5 个鸭梨和 5 个苹果也是一样多的。5 比 6 少 1,添上 1 变成 6,6 比 5 多 1,去掉 1 可以变成 6。四、游戏比大小,巩固对 6 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1.请两名幼儿玩扔色子游戏,谁扔的圆点数多谁获胜,输的一方手举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复习 6 以内数的形成。活动延伸 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 6 的物品。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2、纸、笔每人一份。3、统计示范图。活动过程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有多少种线?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幼儿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中班数学:感知 6 以内的数量:中班数学活动感知 6 以内的数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认识数字 6,知道其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 6 以内的数量。尊重小朋友,能认真地倾听同伴发言。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幼儿园中班数学感知 6 以内的数量教案吧。中班数学教案:送货员:中班数学活动送货员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运用已有的经验巩固 10 以内正确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提高数数能力。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数数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幼儿园中班数学送货员教案吧。中班数学教案:谁轻谁重:中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中班数学谁轻谁重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