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

    • 资源ID:73605212       资源大小:2.51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徐丽娜徐丽娜2023/2/201目目 录录n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n第二章第二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n第三章第三章 无线移动通信信道无线移动通信信道n第四章第四章 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n第五章第五章 抗衰落技术抗衰落技术n第六章第六章 语音编码技术语音编码技术n第七章第七章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n第八章第八章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n第九章第九章 GSM通信系统通信系统n第十章第十章 IS-95 CDMA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n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2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n1.1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q1.1.1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q1.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q1.1.3 1.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n1.21.2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q1.2.1 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q1.2.2 1.2.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n1.3 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移动通信工作频段q1.3.1 1.3.1 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q1.3.2 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n1.41.4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分类q1.4.1 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q1.4.2 1.4.2 模拟网和数字网模拟网和数字网3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q1.4.3 1.4.3 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n1.5 1.5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q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概述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概述q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q未来的网络结构未来的网络结构n1.61.6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q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q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q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q无线电寻呼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q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q分组无线网分组无线网4无线通信系统模型无线通信系统模型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射频与天线消息的估计接收信号已调发射信号无线无线信道信道信源变换器复用调制多址天线与射频多址解调解复用信道解码 信源编码信宿信宿变换器黄色块为发送器黄色块为接收器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n移动通信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图图1.1 移动通信的范畴移动通信的范畴6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n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点:q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无线电波传播复杂移动通信的频率范围移动通信的频率范围高频(高频(VHF,30300MHz)特高频(特高频(UHF,3003400MHz)内。)内。这个频段的特点是:这个频段的特点是:a)传播距离在视距范围内,通常为几十千米;传播距离在视距范围内,通常为几十千米;b)天线短,抗干扰能力强;天线短,抗干扰能力强;c)以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等以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等 方式传播,受方式传播,受地形地物影响很大地形地物影响很大.7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图图1.2 电波的多径传播电波的多径传播时间接收信号强度发射信号8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q2.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定速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接收到的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的不同,产生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使接不同的频移,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振幅、相位随时间、地收点的信号场强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变化点而不断地变化图图1.3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9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q3.移动台受噪声的骚扰并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移动台受噪声的骚扰并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种车辆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l(1)互调干扰互调干扰l(2)邻道干扰邻道干扰l(3)同频干扰同频干扰q4.对移动台的要求高对移动台的要求高q5.通道容量有限通道容量有限q6.通信系统复杂通信系统复杂10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n蜂窝式组网理论蜂窝式组网理论n1.无线无线蜂窝式小区(蜂窝式小区(cell)覆盖和小功率发射覆盖和小功率发射q蜂窝式组网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蜂窝式组网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一个蜂窝小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一个蜂窝小区,用一个小功率发射机覆盖。区,用一个小功率发射机覆盖。q基本的小区类型有:基本的小区类型有:超小区:小区半径超小区:小区半径r20km,适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适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宏小区:小区半径宏小区:小区半径r120km,适于高速公路和人口稠密的地,适于高速公路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区。微小区:小区半径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适于城市繁华区段。,适于城市繁华区段。微微小区:小区半径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环境。环境。11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无线蜂窝无线蜂窝小区(小区(cell)覆盖覆盖1212345671234567211234567123456711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n2.频率覆盖频率覆盖q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为工作频率,称为频率复用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使用。使用同一组频率的这些小区叫同一组频率的这些小区叫做同频小区。做同频小区。q好处:大大缓解频率资源好处:大大缓解频率资源紧缺的矛盾,增加了用户紧缺的矛盾,增加了用户数目或系统容量。数目或系统容量。q问题:带来同频干扰问题:带来同频干扰13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n3.多信道共用和越区切换多信道共用和越区切换q由若干无线信道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大量的用户共同使由若干无线信道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大量的用户共同使用并且仍能够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技术,称为多信道共用并且仍能够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技术,称为多信道共用技术。用技术。q在通话期间,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网在通话期间,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网络能进行实时控制,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络能进行实时控制,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信道,并保证通话不间断(用户无感觉)。小区的某一信道,并保证通话不间断(用户无感觉)。n4.无线通信优势与有线网络优势的理想互联无线通信优势与有线网络优势的理想互联q移动信息通过基站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进入公众电信网或其移动信息通过基站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进入公众电信网或其他移动网,实现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他移动网,实现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以及移动用户与长途用户之间的通信。以及移动用户与长途用户之间的通信。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n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体之间、移动体和固定用户之间,以及固定用户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体之间、移动体和固定用户之间,以及固定用户与移动体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与移动体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图图1.4 移移动动通通信信系系统统的的组组成成n 移动交换子系统移动交换子系统SS(mobile switching subnetwork)n 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Operating Maintenance Sub-system)n 基站子系统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15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BTS:(Base Station Transceiver)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收发信机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移动台BSSBSSSSOMS16GSM基站基站nBTS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进行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的信号处理进行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的信号处理。n一个基站的构成不是单纯一个基站的构成不是单纯的由的由BTS组成,还要包括:组成,还要包括:铁塔天馈系统,电源设备,铁塔天馈系统,电源设备,电池组,空调设备,传输电池组,空调设备,传输设备,环境监控等。设备,环境监控等。17基站天线基站天线n基站天线是基站与外届传媒(手机)之间的接口。它可以基站天线是基站与外届传媒(手机)之间的接口。它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发射时,天线将高频电流转换同时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发射时,天线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接收时,天线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为电磁波;接收时,天线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18GSM网络结构网络结构BTSBSCMSC VLRHLRRadio interfaceOMSSS#7BSSAP(BSSMAP,DTAP)SS#7TUP,ISUPSS#7MAPX25GSM12.20SS#7ISUP,MAPBTSBTSMSC VLRBSC19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n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覆盖而成,呈蜂窝状,通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覆盖而成,呈蜂窝状,通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PSTN、PSDN)互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移动交换子系统(动交换子系统(SS)、操作维护管理子系()、操作维护管理子系(OMS)和基站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BSS(通常包括移动台通常包括移动台(MS),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n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和SS共同完成的;共同完成的;BSS提供并管提供并管理理MS和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建立连接的;OMS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n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数据两部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块称为用户识别卡(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20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n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技术驱动技术驱动AMPSTACSNMT其它其它第一代80年代模拟模拟调频,模拟调频,FDMA业务驱动业务驱动GSMGSMN-CDMAN-CDMA (IS-95)(IS-95)D-AMPSD-AMPS(IS-136)(IS-136)PDCPDC第二代90年代数字数字调制,数字调制,TDMA/CDMA第三代2000年以后 IMT-2000UMTSUMTSWCDMAWCDMAcdmacdma20002000宽带带业务TD-TD-SCDMASCDMA宽带数字,宽带数字,CDMA21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q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80年代年代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以模拟方式工作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以模拟方式工作q2.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为主体技术为主体技术q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多速率数据的传输多速率数据的传输,除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外除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外,还能传送高达还能传送高达2Mbit/s的高质量的活动图像的高质量的活动图像22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3G的主流标准:的主流标准:l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欧洲欧洲ETSI提出,核心网基于提出,核心网基于GSM-MAP,同时提供在基于,同时提供在基于ANSI-41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lcdma 2000:美国美国TIA TR45.5向向ITU提出的提出的RTT方案。其核心是由朗讯、方案。其核心是由朗讯、motorola、北方电讯和高通联合提出的宽带、北方电讯和高通联合提出的宽带cdmaOne技术。与现有的技术。与现有的IS-95B后向兼容,核心网基于后向兼容,核心网基于ANSI-41,同时提供在基于,同时提供在基于GSM-MAP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l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标准,由中国标准协会中国无线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标准,由中国标准协会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标准组织(CWTS)制订的标准,已被)制订的标准,已被ITU和和3GPP接受。接受。23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频率时间TDMA时间频率FDMA码分多址技术码分多址技术(直接扩频方式)(直接扩频方式)频率时间码字CDMA频分多址: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4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q4.未来移动通信业务未来移动通信业务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在移动网络上的业务将逐步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在移动网络上的业务将逐步呈现分组化特征,而网络结构将逐步实现以现分组化特征,而网络结构将逐步实现以IP方式为方式为核心的模式。核心的模式。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将由以下三大主体结构支撑: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将由以下三大主体结构支撑:l设备制造商,负责制造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设备制造商,负责制造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和终端。和终端。l服务运营商,负责向用户提供移动通信业务服务服务运营商,负责向用户提供移动通信业务服务l业务设计商,负责向运营商提供用户喜闻乐见的业务形式和业务设计商,负责向运营商提供用户喜闻乐见的业务形式和业务内容。业务内容。2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26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q5.各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各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模拟(蜂窝)仅限语音通信仅限语音通信仅为宏小区仅为宏小区主要用于户外覆盖主要用于户外覆盖与固定与固定PSTN完全不同完全不同以企业用户为中心以企业用户为中心主要接入技术:主要接入技术:FDMA主要标准:主要标准:NMT、AMPS、TACS数字(双模式,双频数字(双模式,双频语音和数据通信语音和数据通信宏宏/微小区微小区户内户内/户外覆盖户外覆盖固定固定PSTN的补充的补充企事业和消费者企事业和消费者主要接入技术:主要接入技术:TDMA主要标准:主要标准:GSM、IS-136(或(或D-AMPS)、)、PDC多模式,多频多模式,多频当前通信业务(语音、中速数当前通信业务(语音、中速数据)之外的新业务据)之外的新业务卫星卫星/宏宏/微微/微微小区微微小区无缝全球漫游,供户内外使用无缝全球漫游,供户内外使用与与PSTN综合,作为信息技术业务综合,作为信息技术业务(数据网、因特网、(数据网、因特网、VPN)的补充)的补充通信用户通信用户主要接入技术:主要接入技术:CDMA主要标准:三模式宽带主要标准:三模式宽带CDMA、(、(WCDMA)直接序列(直接序列(DS)、多载波()、多载波(MC)和时分双工)和时分双工(TDD)表表1.4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27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n1.2.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q第第 一一 代:代:TACS(1987年年)900MHz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分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分A网、网、B网,接入号网,接入号90,占用,占用890-905MHz935-950MHz,目前,目前淘汰。淘汰。q第第 二二 代:代:GSM(1994年)、年)、N-CDMA(1997年)数字蜂窝移年)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动电话系统。中国移动中国移动GSM网:接入号网:接入号135-139,占用频段,占用频段890-909MHz935-954MHz,以及,以及 1710-1720/1805-1815MHz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GSM网:网:接入号接入号130-132,占用频段,占用频段909-915MHz954-960MHz,以及,以及 1745-1755/1840-1850MHz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N-CDMA(IS-95)网网:接入号接入号133,占用频段,占用频段825-835MHz870-880MHz。q第第 2.5 代:中国移动代:中国移动GPRS、中国联通、中国联通cdma2000-1X;q第第 三三 代:代:发展发展WCDMA,cdma2000 和和 自主产权的自主产权的TD-SCDMA。28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移动通信工作频段n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q现阶段取现阶段取160MHz频段、频段、450MHz频段、频段、900MHz频段作为移频段作为移动通信工作频段,即:动通信工作频段,即:160MHz频段:频段:138149.9MHz 150.05167MHz450MHz频段:频段:403420MHz 450470MHz900MHz频段:频段:890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基站发、移动台收)q另外,另外,900MHz频段中的频段中的806821MHz和和851866MHz分配分配给集群移动通信;给集群移动通信;825845MHz和和870890MHz分配给部队分配给部队使用。使用。29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移动通信工作频段n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工作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频段上,世界各国和地世界各国和地区频率分配的方式各不相同。区频率分配的方式各不相同。MSS-移动卫星系统移动卫星系统30中国中国3G频谱分配(频谱分配(2002年年11月)月)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ITU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1880 MHz1980 MHz1885 MHz2025 MHz2010 MHzIMT 20002170 MHzIMT 20002110 MHz2170 MHzMSSMSSChinaMSSMSSMSSFDDFDD1920 MHzTDDTDD311.4 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分类n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q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q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海上通信和空中通信。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海上通信和空中通信。q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和码分多址(CDMA)等。)等。q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宽域网和局域网。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宽域网和局域网。q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q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双频单工、双频双工和半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双频单工、双频双工和半双工。双工。q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q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32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n1.单工通信单工通信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通信双方是否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的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使用相同的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图图1.6 单工方式单工方式33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n2.双工通信双工通信双工制,有时也叫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双工制,有时也叫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一方讲话时,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没有一方讲话时,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没有“按按讲讲”开关,双方通话像开关,双方通话像市内电话通话一样。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市内电话通话一样。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工作方式。图图1.7 双工方式双工方式34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n3.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半双工制是指通信双方半双工制是指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且使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且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用两个不同的频率f1和和f2;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即收发信机交;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即收发信机交替工作。替工作。图图1.8 半双工方式半双工方式35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n4.移动中继方式移动中继方式为了增加通信距离,可加设中继站。两个移动台之间直接通信距离只有几为了增加通信距离,可加设中继站。两个移动台之间直接通信距离只有几千米,经中继站转接后通信距离可加大到几十千米。千米,经中继站转接后通信距离可加大到几十千米。图图1.9 同频同频(双频双频)单工方式单工方式361.4.2 模拟网和数字网模拟网和数字网n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通信容量。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通信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371.4.3 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n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是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语音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是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语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根据运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根据运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前者又分为以蜂窝网为代表的高功率宽域网和以无绳电话网为代表的低同,前者又分为以蜂窝网为代表的高功率宽域网和以无绳电话网为代表的低功率局域网功率局域网(LAN);后者又可分为宽带局域网之;后者又可分为宽带局域网之 类的高速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类的低速宽域网类的高速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类的低速宽域网图图1.10 移动通信网络分类的示意图移动通信网络分类的示意图381.5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n1.5.1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概述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概述 1.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1)应用驱动市场应用驱动市场 (2)因特网的影响因特网的影响 (3)数据速率的发展数据速率的发展2.个人多媒体通信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网络演进的方向 个人移动多媒体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完善的个人业务个人移动多媒体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完善的个人业务和无线信息,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和无线信息,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3.网络技术的宽带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的国际覆盖。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的国际覆盖。4.网络技术的智能化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5.更高的频段更高的频段6.更有效利用频率更有效利用频率391.5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n1.5.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现全球无缝覆盖。图图1.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401.5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n1.5.3 未来的网络结构未来的网络结构未来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未来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图图1.12 未来的网络结构未来的网络结构411.6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n1.6.1 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n1.6.2 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适用于全自动拨号、全双工工作、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适用于全自动拨号、全双工工作、大容量公用移动陆地网组网,可与公用电话网中任何一级交换中大容量公用移动陆地网组网,可与公用电话网中任何一级交换中心相连接心相连接.图图1.13 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421.6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n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 在办公楼、居民楼群之间、火车站、机场、繁华街道、商业中心及在办公楼、居民楼群之间、火车站、机场、繁华街道、商业中心及交通要道设立基站,形成一种微蜂窝或微微蜂窝网,无绳电话用户交通要道设立基站,形成一种微蜂窝或微微蜂窝网,无绳电话用户只要看到这种基站的标志,就可使用手持机呼叫。这就是所谓的只要看到这种基站的标志,就可使用手持机呼叫。这就是所谓的“Telepoint(公用无绳电话)(公用无绳电话)”。图图1.14 CT2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基于无绳概念而发展起来基于无绳概念而发展起来的无线用户交的无线用户交(WPABX)得到重视得到重视,作为无绳数据作为无绳数据通信的无线局域网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也得到发展。无也得到发展。无绳通信也是发展个人通信绳通信也是发展个人通信网(网(PCN)的一个基础。)的一个基础。431.6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n1.6.4 无线电寻呼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既可作公用也可作专用,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既可作公用也可作专用,仅规模大小有差异而已。专用寻呼系统由用户交换机、寻呼控制中仅规模大小有差异而已。专用寻呼系统由用户交换机、寻呼控制中心、发射台及寻呼接收机组成。公用寻呼系统由与公用电话网相连心、发射台及寻呼接收机组成。公用寻呼系统由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寻呼发射台及寻呼接收机组成接的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寻呼发射台及寻呼接收机组成.图图1.15 无线电自动寻呼系统无线电自动寻呼系统441.6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n1.6.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n1.6.6 分组无线网分组无线网 铱(铱(Iridium)系统,它采用)系统,它采用8轨道轨道66颗星的星状星座,卫星高颗星的星状星座,卫星高度为度为765km。另外还有:全球星(。另外还有: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它采用)系统,它采用8轨轨道道48颗星的莱克尔星座,卫星高度约颗星的莱克尔星座,卫星高度约1400km;奥德赛(;奥德赛(Odessey)系统,采用系统,采用3轨道轨道12颗星的莱克尔星座,中轨、高度为颗星的莱克尔星座,中轨、高度为10000km;白羊白羊(Aries)系统,采用)系统,采用4轨道轨道48颗星的星状星座,高度约颗星的星状星座,高度约1000km;以及俄罗斯的;以及俄罗斯的4轨道轨道32颗星的颗星的COSCON系统。系统。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即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即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要以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要以“分组分组”或称或称“信包信包”(有时简称(有时简称“包包”)为基本单位。分组是由若干比特组成的信息段,通常包含为基本单位。分组是由若干比特组成的信息段,通常包含“包头包头”和和“正文正文”两部分。包头中含有该分组的源地址(起始地址)、宿两部分。包头中含有该分组的源地址(起始地址)、宿地址(目的地址)和有关的路由信息等;正文是真正要传送的信息。地址(目的地址)和有关的路由信息等;正文是真正要传送的信息。45

    注意事项

    本文(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为本站会员(wuy****n9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