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服饰的发优秀PPT.ppt
古代女性服饰的发第1页,本讲稿共33页先秦时期的女子服饰第2页,本讲稿共33页先秦女子外衣特点先秦女子外衣特点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制建立,其服制对以后各个历史朝代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第3页,本讲稿共33页第4页,本讲稿共33页秦汉时期的女子服饰第5页,本讲稿共33页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汉朝: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汉高祖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第6页,本讲稿共33页秦汉女子外衣特点秦汉女子外衣特点褒衣大裙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而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第7页,本讲稿共33页第8页,本讲稿共33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服饰第9页,本讲稿共33页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从而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来往及交流从而推动了我国服装的发展。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在这历史阶段中,魏晋南北朝的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第10页,本讲稿共33页魏晋女子外衣特点魏晋女子外衣特点裙长至足,腰系长带从服式来说,受胡服的影响比较大,衣袍外为左襟,并且上短下长是其特点。“下衣”是指裤服到胸,裙长戋地,贵族女子的裙长要戋地五尺。一般庶民或奴婢等女子,上穿开领大袖衫,衣长仅覆腰,下着长裙第11页,本讲稿共33页第12页,本讲稿共33页隋唐的女子服饰第13页,本讲稿共33页到了隋唐,在隋唐时期由于受邻国朝鲜、越南、日本、波斯传入文化的影响因此唐代的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晚年,宫廷中侈糜风气高涨,杨贵妃的骄奢无度更是骇人听闻。第14页,本讲稿共33页隋唐女子外衣隋唐女子外衣隋唐时期妇女的服饰显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也与当时的审美观有关,当时以体态丰腴为美,小女子喜欢穿男装。这一时期的皇后,皇太子妃以其它显贵命女子的服饰也很繁杂且等级严格。第15页,本讲稿共33页第16页,本讲稿共33页宋朝女子服饰第17页,本讲稿共33页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间)规定宫内妇女的服色要随大夫的而变化,还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第18页,本讲稿共33页宋朝女子外衣宋朝女子外衣总的看来,宋代妇女的装束,除了北宋时曾一度流行的大袖衫襦,肥阔的裙裤外,窄、瘦、长、奇是这一时期妇女服装的主要特征。当时许多服饰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第19页,本讲稿共33页第20页,本讲稿共33页在宋代,朱理学的影响很大,它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存天理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设计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宋代各朝皇帝还多次要求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特别女服要求尤为严格,一改唐代妇女服饰袒胸露背的风尚。并在宁宗嘉泰初年,将宫廷中除帝王后妃外,妇女首饰集中放火焚烧,以此警示天下。宋代的服装设计给人一中清新秀丽的感觉,服装线条并没有什么曲度,比较平直。衣袖一改以往朝代的宽大,修长的特点,而变成狭小和细短。宋代妇女的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以石榴花的红色最为夺目。衣裙中多饰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第21页,本讲稿共33页元朝的女子服饰第22页,本讲稿共33页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第23页,本讲稿共33页元朝汉族女子外衣元朝汉族女子外衣保持宋代的服制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来。第24页,本讲稿共33页第25页,本讲稿共33页明清时期的女子服饰第26页,本讲稿共33页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第27页,本讲稿共33页明清女子外衣明清女子外衣窄袖衫襦、背子、长裙明代的女装已与前代不同,但在明初还能看到舍人和元代的影响,左衽、窄袖长袍仍可见到,一般女子时兴窄袖的衫襦、背子、长裙等。清代妇女服饰中最为显着的是纽扣的作用。第28页,本讲稿共33页第29页,本讲稿共33页民国时期的女子服饰第30页,本讲稿共33页自乾隆之后,我国与外国加强了通商联系,外国传人的衣料以其的外国风格而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的注意,于是人们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末的旗袍又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了服装中的代表。并有了一些新装的出现。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第31页,本讲稿共33页民国女子外衣民国女子外衣旗袍全盛时期发展到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旗袍款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的特点,使之变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且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主宰其变化者即为上海的服装界。第32页,本讲稿共33页第33页,本讲稿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