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预习材料(成语+必背文言文+文化常识+实词+万能素材).doc
-
资源ID:73626803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预习材料(成语+必背文言文+文化常识+实词+万能素材).doc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预习材料一、成语1.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2.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3.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不费力。4.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5.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6.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7.切中肯綮: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8.负屈衔冤: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9.苌弘化碧: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10.望帝啼鹃:杜鹃鸟的悲啼,多用以渲染哀怨、思归的愁情。11.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12.于心不忍: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13.烟视媚行:眯着眼,慢慢走。形容扭捏不自然的样子。14.涂脂抹粉:涂胭脂,抹香粉,修饰容貌;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15.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物或事入迷着魔。16.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17.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了,形容印象不深刻。18.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19.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而心情舒畅。20.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21.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多指文章、作品有独创风格。22.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23.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团。24.百无聊赖: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无聊。25.靡计不施:没有什么办法不用的,即用尽一切办法。26.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27.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28.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29.垂拱而治:古时多指统治者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垂拱,垂衣拱手。30.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31.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做得很好。二、必背文言文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重点注释】中(zhòng)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róu)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规圆规。虽有槁暴(qopù)即使又晒干了。有,同“又”。槁暴,晒干。槁,枯。暴,晒。挺直。受绳经过墨线比量。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参(cn)省(xng)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检验。省,省察。乎,相当于“于”。跂(q)踮起脚后跟。疾劲疾。彰清楚。假借助。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利足善于奔走。致到达。能水善于游水。水,游泳。绝横渡。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神明非凡的智慧。跬(ku)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骐骥(qíjì)骏马。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驾,一天的行程。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舍,停止、止息。锲(qiè)刻。镂雕刻。黄泉地下的泉水。【译文】有学问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从蓝草里提取出来,但它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由水凝结而成,但它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它也不会挺直,因为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因此木材用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那么他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的人,不一定都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与普通人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生长;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次跨越,跃不出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雕刻一件物品如果放弃了,那么连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高考真题】1.(2022·新高考卷)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2022·浙江卷)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3.(2020·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4.(2020·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5.(2019·江苏卷),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6.(2018·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7.(2017·全国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8.(2016·全国卷) 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9.(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真题答案】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3.以为轮,使之然也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君子生非异也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举(一)古代学校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2.庠(xiáng):殷代学校的名称。3.序:周代学校的名称。4.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5.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6.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7.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8.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9.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10.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11.士:商、周时最低级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后来也泛指读书人。12.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二)古代学官1.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2.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只在中央设置。3.司业: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4.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5.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6.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7.教谕:县掌教学。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8.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三)科举前选拔官员形式1.世卿世禄制:秦朝以前采用,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2.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3.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4.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5.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时,陈群创立,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时沿用此制。6.隋文帝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复设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增加武举;宋以后均用儒家经义取仕;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每三年举行一次。(四)科举制1.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历时1300余年。2.科举制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3.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4.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注各个朝代的科举会有细微的差别,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四、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1.察(1)动词细看,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详审,细究。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这是专门想贻误将军。明察,了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用心的。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前任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任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水太清澈就不会有鱼。人太精明就不会有朋友。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司马迁屈原列传)人们之中又有谁愿意让洁白的自身,接触到污秽的外物呢?【成语助记】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2.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常常上朝时称病。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拜访。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临邛县县令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每天都去拜见司马相如。(2)名词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进入朝廷拜见齐威王。朝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刘备三顾茅庐,一再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大业,继而又扶持刘禅度过危机,献出了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3)介词对,向。如坐北朝南。读音二zho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清晨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成语助记】朝三暮四:朝,早晨。比喻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朝,早晨。比喻人反复无常。朝歌夜弦:朝,早晨。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高考链接】(2018·全国卷)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朝廷(2017·山东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朝廷(2016·全国卷)帝临哭,辍朝三日:上朝(2016·山东卷)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朝拜,朝见。四、万能写作素材李清照一、人物介绍1.生平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号易安居士,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2.写作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3.遭遇1127年,李清照44岁。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4.成就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二、李清照名言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7、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1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1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12、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怨王孙13、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14、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15、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16、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17、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18、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19、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南楼令20、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21、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22、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残花23、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24、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25、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