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pptx
概概 述述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成为蜂窝织炎,局限时成为脓肿。第1页/共23页颌面部间隙颌面部间隙 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 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颊间隙、眶下间隙、尖牙窝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口底间隙等。第2页/共23页概概 述述 口腔位于呼吸道、消化道的开端,与鼻腔、鼻窦、眼眶、咽 腔等相交通,在这些窦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在口腔、颜面及颈部诸解剖结构均由致密筋膜包绕,各间隙通过结缔组织相互交通,向上可达颅底,向下至纵膈、心包,所以颜面部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演变为多间隙感染,甚至向上引起颅内感染,向下形成纵膈、胸腔及心包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第3页/共23页 筋膜间隙正常时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所填充,感染时成为脓液积聚和蔓延蔓延的通道面部间隙颌周间隙口底和颈部间隙眶下间隙颞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颞下间隙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颏下间隙咬肌间隙咽旁间隙颜面肿胀严重张口受限呼吸困难第4页/共23页病因病因均为继发性感染 成人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55%-72%,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等);儿童则是腺源性感染(国内报道65%);儿童淋巴结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炎、涎腺的化脓炎易穿破被摸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第5页/共23页病原菌病原菌1.需氧菌 成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Yuvaraj等研究88例患者,68.2%存在需氧菌感染,检出率最高的是G+链球菌,以血链球菌最常见。Rega等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常被检出。Sakaguchi 发现颈深部感染的需氧菌培养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为主。近期的国内研究则表明,需氧菌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儿童:更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于10岁患者金葡菌为优势菌群,大于10岁与成人相似。另外有报道,MRSA检出率升高,特别是社区获得性 MRSA。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优势菌群。第6页/共23页病原菌病原菌2.厌氧菌Yuvaraj等报道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单纯厌氧菌感染的检出率为 9.1%,主要为消化链球菌。Lee等报道牙源性感染的患者,米勒链球菌的检出率为68.8%,专性厌氧菌为43.8。Rega 等报道,消化链球菌在检出细菌中列第3位。Kouassi等报道颌面部蜂窝织炎厌氧菌检出率为62.3%,由高到低依次为:普氏菌、梭杆菌、韦荣菌。Boyanova等报道颌面颈部感染中厌氧菌的检出率为74.6,单纯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9.5,常见的菌属依次为普氏菌、梭菌属、放线菌、厌氧性球菌。Lee等发现,厌氧链球菌和专性厌氧菌在颈深部感染检出率位列第2和第3,是常见的病原菌。此外,脆弱拟杆菌也可在部分颈深部感染患者的脓液中被检出。以上结果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仍为普氏菌、梭杆菌、厌氧链球菌。第7页/共23页病原菌病原菌3.混合感染中的病原菌Snchez等报道,大部分严重牙源性感染为混合菌群感染,尤以草绿色链球菌、普氏菌、微小微单胞菌和放线菌为主。国内研究也报道,链球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据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的第 2位。混合感染时,需氧菌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菌消耗了环境中的氧气,为厌氧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第8页/共23页病原菌病原菌 国内报道(2010.1-2014.12),37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3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1株,革兰阴性菌146株,真菌5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和溶血性链球菌(80株)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3.01%和22.73%,其余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占8.81%)和肺炎链球菌(9株,2.56%);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共73株,占20.7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5株)和大肠埃希菌(28株),真菌仅检出了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第9页/共23页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a.溶血素:外毒素,分、四种,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D、E五种。第10页/共23页致病性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第11页/共23页病原菌病原菌耐药菌组 随着-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生素的广 泛使用,细 菌易产生超广谱-内 酰 胺(ESBLs)、头孢菌素酶(AmpC 酶)以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对抗生素呈现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最新国内报道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多药耐药菌的主要构成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大部分革兰阴性菌耐受超过 10 种常用抗菌药物。在耐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为 38.9%。是最易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被检出的耐药菌之一。另一个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耐药菌为 MRSA,检出率可达 59.1。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在全身其他部位的耐药菌感染中较常见,约在 13.2%23.7%之间,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罕见。耐药菌株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相关。Bladassari等报道,感染 MRSA的儿童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第12页/共23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感染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张口、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全身中毒反应严重 脉搏频弱,呼吸短促,重者可出现体温不升,血压下降。第13页/共23页并发症并发症 由于重力和纵隔的负压作用,感染易经气管前间隙、颈前间隙、椎前间隙向纵隔扩散,可导致蜂窝组织炎、脓肿形成、侵犯心包或胸膜,致脓胸、纵隔感染和败血症等。1.呼吸道梗阻2.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纵膈感染)3.心包炎4.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5.脑脓肿6.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等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第14页/共23页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B超2.CT3.MRI B 超检查能显示口腔颌面、颈部有无脓肿形成。X 线胸片检查能及时发现纵隔影有无增宽现象。胸部增强CT(CECT)对纵隔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脓肿形成时可见气液平面,脓肿侵犯胸膜可出现胸腔积液。第15页/共23页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治疗。2、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第16页/共23页治疗治疗1.抗感染: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针对性(细菌培养结果)2.支持疗法:呼吸道管理、中毒症状管理、体液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管理,营养支持,抗休克,纠正各器官功能障碍等3.局部炎症处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一旦形成脓肿,尽早穿刺(B超引导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第17页/共23页切开引流的目的:切开引流的目的: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少 毒素的吸收。毒素的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窒息。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严并 发症。发症。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第18页/共23页治疗治疗 如出现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或炎症侵袭口底及舌下等间隙,使舌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危急症状时,应做好抢救准备,将舌体牵拉至口外,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第19页/共23页治疗治疗(多学科联合治疗)(多学科联合治疗)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为多间隙感染,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是治疗的关键。纵膈脓肿:1.胸腔闭式引流2.开胸纵隔脓肿引流术3.胸腔镜下纵膈脓肿切开引流术、4.胸腔镜下包裹性脓胸廓清术第20页/共23页 内因:患者的年龄、感内因:患者的年龄、感染发部染发部预后预后:取决于取决于 位、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位、营养状态、免疫功能 和对细菌的感受性等。和对细菌的感受性等。外因:致病菌的种类、外因:致病菌的种类、毒力数毒力数 量。量。第21页/共23页谢谢!谢谢!第22页/共2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3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