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地理必修一.pptx

    • 资源ID:73635551       资源大小:2.83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地理必修一.pptx

    考纲要求 1.1.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1页/共51页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第2页/共51页一宇宙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通称为天体。根据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类型。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第3页/共51页地月系 太阳系其他行 银河系星系统 其他恒 总星系 星系统 河外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都处在不停的高速运动中。相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称为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由高到低的排列为:总星系:由银河系和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共同组成的最高级天体系统,半径约为200200亿光年。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第4页/共51页二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地球等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冥王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卫星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彗星则以扁长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第5页/共51页三地球 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无论是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都没有特殊之处。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和繁衍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 1)适中的日地距离和地球自转周期,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1515左右),使液态水得以存在。(2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吸附住大量气体,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 3)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使地球附近的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第6页/共51页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7页/共51页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由炽热的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6000K,中心温度可达15001500万K K。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在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失一部分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范围是0.150.154 4微米,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0.40.40.760.76微米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50%。太阳辐射虽然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第8页/共51页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太阳的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大气常以多种形式,处于强烈的活动之中,主要活动形式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中的暗色斑点,因其温度比周围太阳大气低,所以显得较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第9页/共51页 耀斑是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中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极其强烈,能释放出相当于100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耀斑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其数量往往随黑子的数量而变化。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约为1111年。第10页/共51页 (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至今并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清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虽未察明,但从统计数据分析,二者肯定是有关系的,世界上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呈正相关。第11页/共51页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产生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抖,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能在地球两极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会形成极光现象。第12页/共51页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第13页/共51页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假想轴自西向东旋转,叫自转运动。自转的假象轴叫地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约为每小时1515,每4 4分钟1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的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23小时5656分4 4秒;太阳日是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24小时。第14页/共51页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之一。每年1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周期: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叫恒星年,时间为365365日6 6小时9 9分1010秒。通常所说的一年叫回归年,时间为365365日5 5小时4848分4646秒。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日向东11;平均线速度为每秒30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第15页/共51页 地球一边公转,一边自转。有公转,就有轨道平面,即黄道面。有自转,就有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其目前的度数为2326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为66346634。第16页/共51页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第17页/共51页 夏至日(6 6月22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2326N纬线)上。秋分日(9 9月23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0(0纬线)上。冬至日(1212月22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2326S纬线)上。春分日(3 3月21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0(0纬线)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18页/共51页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第19页/共51页 2 2地方时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经度相差1515,时间相差1 1小时,经度相差11,时间相差4 4分钟。为统一时间标准,人们采取了划分时区的方法。国际上做出规定,全球划分为24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统一时间,叫区时。中时区时间(格林尼治时间)被称为世界时。我国的领土从东到西,跨越了五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第20页/共51页第21页/共51页 3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面对物体的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第22页/共51页补充:时间计算和日界线 (1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一般分为三个基本步骤:计算经度差:若两地均为东经度或西经度的地方,则经度值相减;若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则经度值相加。计算时间差:按照经度相差11,时间相差4 4分钟关系,计算出两地的时间差。加减时间差:地球上各地的时间早晚不同。东经度的地方,经度度数越大,时间越早;西经度的地方,经度度数越小,时间越早。东经度地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经度地方的时间。若已知地时间早,则用已知时间减时间差;若已知地时间晚,则用已知时间加时间差。第23页/共51页 (2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以0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7.5E7.5E至7.5W7.5W,作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和以西,每 1 1 55划分一个时区,各划十二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和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7.5,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统一时间,叫区时。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可用下列公式:(某地经度7.57.5)1515所得到的整数商,就是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第24页/共51页 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也分为三个步骤:计算时区差:若两地均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用时区号相减;若两地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则用时区号相加。计算区时差: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 1 1小时,两地相距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加减区时差:地球上各时区的区时早晚不同。东时区的地方,时区序号越大,区时越早;西时区的地方,时区序号越小,区时越早。东时区的区时,总是早于西时区的区时。若已知时区的区时早,则用已知区时减区时差;若已知时区的区时晚,则用已知区时加区时差。第25页/共51页 (3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比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早2424小时,也就是日期早一天。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若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上一天。日界线并不是完全在180180经线,而是出现了三处转折。第26页/共51页 两条日期变化界线: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主要沿180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另一条则是自然形成的日期变化界线,即地方时为0 0时(或2424时)的经线。由于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因此,从180180经线向东到地方时0 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旧的一天,从地方时0 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180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第27页/共51页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90。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第28页/共51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第29页/共51页 2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就形成了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某纬度地区如果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表现为昼长夜短,反之则表现为昼短夜长。第30页/共51页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12小时。第31页/共51页第32页/共51页 3 3季节的更替 从天文现象来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第33页/共51页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故全年皆冬。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我国在传统上,是以立春(2 2月4 4日或5 5日)、立夏(5 5月5 5日或6 6日)、立秋(8 8月7 7日或8 8日)、立冬(1111月7 7日或8 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方便气候统计工作,许多北温带国家将3 3、4 4、5 5月划为春季;6 6、7 7、8 8月划为夏季;9 9、1010、1111月划为秋季;1212、1 1、2 2月划为冬季。第34页/共51页地球侧视图基本要求:晨昏线的位置 昼、夜半球的位置 经线的经度 不同经线的地方时 补充:几种常见地球图形的解读第35页/共51页地球俯视图基本要求:南、北半球 晨昏线的位置 经线的经度 不同经线的地方时 第36页/共51页地球斜视图基本要求:与前两种图形相同。需要特别注意,在斜视图中,晨昏线、赤道和某条经线相交的点,地方时为6 6点或1818点。第37页/共51页方格经纬网图基本要求:经纬线的度数 晨昏线的位置不同经线的地方时第38页/共51页第四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第39页/共51页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第40页/共51页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 7千米。第41页/共51页 地幔: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地幔可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莫霍面至第下10001000千米的深度为上地幔,10001000千米至29002900千米的深度为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大约6025060250千米(上界)至400400千米(下界)深度之间,物质组成与地壳相同,但由于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故这一部分被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是地核,其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地下29002900千米至50005000千米深处为外核,物质可能呈熔融状态。50005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其物质可能为一个金属核心。第42页/共51页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第43页/共51页 (一)大气圈 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其下部边界为地球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20003000千米处。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容积的99%99%,其次是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此外还有微量的氖、氦、氪、氙、氡、氨、氢等稀有气体。第44页/共51页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并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地球上生物免于伤害。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含量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第45页/共51页 在大气圈中,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46页/共51页 对流层:地球大气的最下层称为对流层,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一般每升高100100米,气温下降0.6C0.6C。由于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因此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该层是各层大气中最薄的一层,但却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与其他各层相比,对流层的气变化最大,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第47页/共51页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05555千米高度间的大气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平流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同时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航空飞行非常有利。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0003000千米高度间的大气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相当接近。在该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第48页/共51页 (二)水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71。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可见,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从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水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地球上的水9797以上是海洋咸水,只有3 3的水是淡水。在这3 3中,约有2/32/3储存在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少部分水,基本上是以不可见的水汽形式存在的。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循环可以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第49页/共51页 (三)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地壳的上部,厚度约为2020多千米,但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面以上100100米到水面以下200200米这一薄层里,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生物圈的质量仅相当于大气圈质量的1/3001/300、水圈质量的1/70001/7000,但是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第50页/共5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1页/共51页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地理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